[新闻]:道.道.道
- 小水那就由N自己制定规则吧!看看被限制的是谁!
- 小水让N先给GBA定个规则,复刻版、冷饭什么的统统FORBIDDEN,说不定掌机世界就此歌舞升平了。
- 小水????
现代市场运作的一般规律?!!你所说的现代市场中的现代企业在哪里?!没有现代企业参与的市场能叫做现代市场吗?!没有现代企业的参与,市场调节机制能完善吗?难道由一群没头苍蝇似的企业参与的市场能叫做现代市场吗?
前面说过,S和N一样不希望一群能够左右市场的实力企业出现,它会尽量延缓这个过程。软件厂商应该把主要精力投向日益发展的海外市场,那里才是它们发展壮大的乐土,指望日本市场是不行的。
一些与讨论无关的东西就不要写进帖子了 - 雷文?简化切,“指望日本市场是不行的。”
原来微软这么笨,拼了老命要来挤进这“不行的日本市场”。
日本市场现在的游戏机消化量还是三个市场的老大!不懂就别装。
“现代企业”是赤字漫天的企业,是亏损倒闭的企业,呵呵呵,今天又长见识了。美国那么多厂商没有日本游戏业厂商的窘困,是不是说明它们都是“没头苍蝇似的企业”?而它们的市场就不是“现代市场”?
业界,先有健康规范的市场,才有现代经营的企业。只有存在市场消费取向,企业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只有先规范市场运作,企业的现代化建设才真正能走上正轨,而一个病态的市场,倒会把那些原本现代化的企业整得百病缠身,最终寿终正寝。不明白这个道理,还辩什么劲儿啊? - TriForce256预定――
- 小水日本游戏业的现代化进程远远落后于欧美,绝大多数软件企业还拘泥于传统的经营理念无法自拔,由于自身实力不济,它们对硬件厂商还比较依赖。要想有所突破,就不能拘泥于日本市场,就不能制作只针对日本市场的游戏,而是应该从世界范围内选择游戏题材,制作更加国际化的游戏。
读别人的帖子时,请你多看两遍再回。 - 小水前面说过,我认为最终控制世界游戏业的软件企业是不会超过10家的(当然也不是只有这些大企业,只不过其余的小厂商不是业界主流而已)。这些游戏大厂必然都是非常现代化、国际化的(现在很多的日本厂商和它们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只不过是这些大厂的收购对象而已)。其中就包括N、M、S,它们都能在未来游戏业占据一席之地,它们会和其他软件巨头一起制定硬件标准,获得各自的利益。
- 雷文?简化日本游戏业的现代化进程远远落后于欧美
不知道美国厂商为什么要将日本的游戏厂商视为奋斗的目标与典范。为什么竭尽全力只为获得日本厂家游戏制作的版权。 - matao我早就说过是对牛弹琴了,你还真有这个闲工夫陪他聊,
你就是说出天来,他也不会听,省省劲吧。 - 雷文?简化真是,我何必呢?
偶休息去吧。 - 小水欧美游戏企业能向日本同行学习什么哪?无休止的加班加点还是拍脑门的决策方法?
- blackwhalebest该是团队精神吧
- 小水对,应该是向日企学习团队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制作态度,而决不会是要学日企经营者拍脑门作决策和产生这种现象的经营决策机制。不过有些东西能够被效仿,有些就很难。比如汽车制造业,美国人嚷嚷了这么多年,其汽车质量始终难以赶超日本。从这一点上看,EA等欧美企业与其向日本同行学习,还不如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更为明智,或者趁虚而入收购几个日本厂商。
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发展前途更多是取决于其体制(不能说团队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不重要,只不过它们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正是因为这种制度上的缺陷在日本游戏厂商间广泛存在(决不会仅仅是CAPCOM、SQUARE、SEGA等大厂),所以这个日本游戏厂商的状态非常不稳定(在它们身上什么事都能发生)。这种企业不能够称之为现代企业,由这些厂商构成的日本游戏市场还没有完成由“不成熟市场”向“成熟市场”(按雷文的说法叫做“现代市场”)演变的进化过程。 - 雷文?简化现代市场的规范,是要靠制度的维持,现代企业的建设,则要靠市场的规范。
而今日本游戏业的无序竞争和恶性兼并,则并非市场或企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而只是SCEI为争夺市场打破旧的管制体系之后又没有树立起新的市场管制体系的结果。
欧美的市场的有序与正规,并非如SCEI推行的所谓自由竟争的结果,而恰恰得益于欧美成熟而严谨的市场规范协调体系。这是欧美作为老牌资产阶级对市场的长期体验与磨合最终取得的成果,无论是1932年的罗斯福新政,还是1946年的马歇尔计划,对建设市场等方面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调控规范。因此,日本今天的游戏市场陷入空前危机,恰恰在于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市场规范体制而导致整体发展失调。如果欲复兴日本市场,游戏市场的内部发展调节机制是必须建立起来的。或者通过政府,或者自己制订,别无他法。
解释的应该很明白了。其他的就不再废话了。 - 小水SONY不是政府,更不是游戏市场的主宰,它没有制定制度的实力和权利,任何企业逆市场规律而动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N能在日本市场一手遮天是因为没有有实力的竞争对手而且第三方实力太薄弱(在北美市场它就没有那么跋扈)。
日本游戏业正在走向成熟,新的市场调节机制正在建立,实力厂商将拥有越来越多的发言权。
在欧美市场硬件厂商没有太多持强凌弱的资本,软件厂商早就开始现代化进程了,这一点日本厂商是比不了的。至于政府在游戏业中的作用,只是防止和处罚硬件厂商的垄断行为,而不是帮助硬件厂商制定限制软件厂商的规则。
与你所说相反,日本政府应该出台防止硬件厂商干预软件企业经营决策的相关法规,打击游戏业存在的不公平竞争现象,比如,禁止硬件厂商出版游戏相关刊物,禁止硬件厂商向软件厂商提供开发资金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软件厂商间的公平竞争,这是政府的义务。至于企业兼并与破产根本不在政府职权范围,政府无权进行干涉(反垄断在日本游戏业还谈不上)。象SONY这种企业都有垄断日本市场的嫌疑了,应该是被反垄断调查的对象,怎么能让它指定什么“市场制度”。 - 雷文?简化早就告诉你了,美国的很多软件业出版法律恰恰是责成硬件商给予软件商更多的管制措施。将每年可出版的软件数量限制在一定额度内,并且对无序竞争、恶意翻抄等等现象予以严厉的制裁措施。所以才有了今日美国数十年软件业之繁荣(美国司法部为什么至今对微软的视窗系列不依不饶,却对XB、IBM系列的垄断网开一面?)。
我姐姐在美国就是学信息管理与软件出版的,这些东西我了解的还不比你透?知道美国的电影DVD出版业么?许多州的法律都规定,在全美公映的电影如果未达到一定的票房要求,连出DVD的资格都不给,更别提什么出版了。这还是相对软件出版业制度而言比较宽松的要求。就可想而知美国的软件(工作、游戏)出版业管制的有多严格了。如果未达到要求,连生产许可证都给不下来,更别提上市了。你就少在这里不懂装懂了。
你的小白言论真让人受不了!以后想发这种言最好还是多去看看经济学,别再闹笑话了。 - 小水你所说的关于DVD发行条件的法规,是由政府和各大发行商协商后,经议会批准才能够施行的。没有各大发行商的首肯,即使政府推出了相关政策法规也不可能获得议会通过(如果遭到发行商抵制,可能连立法听证会都无法举行,更别说获议会通过了)。也就是说相关政策法规是充分体现了DVD发行商意志的,不会象你所说的只由硬件厂商(而且只是一个硬件厂商,它代表不了所有硬件厂商,更无法取代政府的地位)单方面制定市场的游戏规则。
如果你能请贵姐来论坛给大家上上课,我举双手赞成。 - 小水你的意思是不是在DVD流行之前美国人都是在看皮影戏,而政府抢先一步推出了相关的政策法规?
请问美国政府规定的软件发行数额的上限是多少?哪些软件厂商参与抗议了?最后,这个遭到所有软件厂商反对的法案是如何通过议会审核的? - 雷文?简化早在70年代,出版物恶意翻抄,无序竞争的风潮就已经席卷整个美国出版业。带来美国前所未有的出版业大萧条。
为了规范出版业市场,美国在当时诸多受到波及的出版商的提议下制订了出版业的管制管理法律,那是在美国出版市场几乎崩溃的时刻才出台了这个法律,进行市场规范后,美国的出版业市场才重新焕发的生机与活力。(那时音响制品主要是磁带,影带等等)而当光媒体出版物大量出现后,美国各个州政府又根据不同州的不同现实状况,提交并通过了对光媒体出版市场的管制补充法律与条例。所以,美国是一个兵马未动,法治先行的国家。对各个推向市场的商品的销售都会有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约束。
90年代后期,两个最大的IBM操作系统软件商和MAS等厂商都对美国的软件行销管制法案有过抗议。但在美国司法部的铁石心肠面前没有任何效果。因为这个法案早就已经通过,而且正是这个法案拯救了现今的美国出版业。现在是软件商要提出反对案获得美国议会通过的步骤。但没有一次获得通过――甚至连审都不审。(就算如此,美国的软件商也只是要求“适当放宽”而不是取消这种管制)
美国各个州软件出版物的限额是不同的。
遭到所有软件厂商反对?
你以为对软件行销市场进行有效监控就会“遭到所有软件厂商反对”?还告诉你,这些与出版业限制有关的法案恰恰是身为出版者的厂商自己提出的。美国的厂商是理性的,他们明白长久的利益永远只能来源于规范的市场,而不是无序竞争,任出版者为所欲为的“自由天空”。幻想让“软件商取得无限权力”以求市场健康有序的繁荣根本就是做梦!只有令权利有限的法治才能真正让市场健康的发展与繁荣。 - 小水你所说的“恶意翻抄”是否指的是来自于同一个企业的“冷饭”?!
软件行销法规?!你说的是流通环节,和发行商根本就是两回事。政府对流通环节加以限制是防止大的发行商控制流通环节,造成不公平竞争。这和你说的政府对软件发行数量的限制是两回事。你所说的软件发行数量额度是不存在的,我无法否定不存在的东西。
这已经不是什么“有效干预”了,而是“软件强制发行数额”,这种事只有N才能作的出来。MS垄断案也不是因为超过你所说的“发行数额”,否则没有任何一家厂商可以发行任何一款游戏了(要是真的如你所说,这个所谓的“控制发行数额”的法规想不遭到所有厂商反对也难)。 - 雷文?简化恶意翻抄可能指任何情况(软件、游戏),如果有厂商认为你有恶意翻抄的嫌疑,他就有可以根据一定的证据指控你的权利。
美国的各州每年都会对软件的销售数量作评估,给出大概的软件消化量,在制造软件前要获得生产许可证,对每批量软件数额作出限制,如销售顺畅可酌情追加。原来这个是“不存在”的,呵呵,我手里就有几份美国以往软件生产许可证书的书面影本,上面的限定产量数字不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
美国软件业的管制法案远比你想的更严格,N的做法跟美国政府制订的行政法规比起来简直是小儿科。根本未够班。 - 小水相信只要“没有树立现代经营理念的厂商”还是市场的主流,市场里的混乱局面就不会有很大改观。
- 雷文?简化要“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就必须要用“无序竞争”“各自为政”做楼梯?
笑话! - 雷文?简化在现在的日本,别说“恶意翻抄”,就算是没经过原厂同意就公开宣传XXX作品是YYY作品相同世界观,相同系列的行为,又有几个受到过惩罚?
TRS的案例还不说明问题?加贺昭三如此露骨地宣扬新作是FE世界观的一部分,“前作”的人物也会在新作登场。这种故意误导消费群体的行为都没有受到应有的制裁,你还能想象其他仅限于“翻炒”的作品能被诉诸法律么?
S限制饭胖子的时候,业界还处于变革期。N的管制还没有被完全打破。SCEI当时还是遵循久木良多建推行的,制造“完全的游戏机”的标准进行营销策略。而事实上,SCEI并非是因为限制数量而让饭胖子暴走,而是SCEI对《异灵》本身的品质感觉不满意(注意,不是《D2》),提出品质质疑。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商榷的态度,而饭胖子却立即大发雷霆,认为是对自己的侮辱。单方面作出拒绝PS系列的决定。
其实,SCEI在这一时期确实作了一些对游戏市场规范有益的工作。也的确收到了成效,但很快SCEI就为了能在新一次主机大战的冲击中获取对竞争对手的胜利而全盘放弃了这个工作。98年后已基本维持着全面放手、无序竞争的经营观念。而日本游戏业也就是从此开始由全盛期急转直下。走上恶性竞争的道路。
把美国政府的相关政策比做N社的铁腕,是不是太夸张了些?
夸张?对谁夸张?对美国政府还是对N? - 雷文?简化现在的市场萧条已经教训了多少年了?
SCEI作为市场主导者还要再等几年?
美国的某个经济政策只要出了问题立即就能出台相关法案应对。会像SCEI这样不温不火地等它三四年把市场造得死去活来后再想对策么? - 小水完善的调节机制是要市场能够进行正常的优胜劣汰,是要让优秀厂商能够快速成长起来,这就需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大环境”,而这个公平环境“不可能由硬件厂商提供”,它只能由“觉醒的软件企业“共同实现,也就是说只有在“现代企业”成为市场主流后才实现。
- 小水正是硬件厂商的干预使市场丧失了其应有的正常功能,使优秀软件、优秀企业得不到公正的市场回报从而抑制了它们的发展(当然这就会使垃圾企业和垃圾软件日益膨胀)。硬件厂商不仅拥有权利金等直接经济工具,还控制和影响着杂志、展会等媒介,软件厂商根本无力和它们对抗。在这样的市场里,不管是哪个硬件厂商得势都不会给予软件厂商真正的公平环境。如果哪个软件厂商威胁到它的统治,就毫无疑问的铲除异己,N如此,S也不例外。要想改变这个现状,既要防止硬件厂商通过媒体对消费者进行误导,更要依靠软件厂商自身实力的壮大(毕竟从N到S再到现在的三国混战,硬件厂商之间的竞争使软件企业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而软件厂商能够得以持续发展离不开经营理念的进步,只有当一批软件厂商壮大到拥有决定硬件成败的时候,这个业界才能最终走向软件时代。
- 雷文?简化美国七十年代没有而觉醒的软件企业,没有所谓阁下心中的现代企业为主流的形势,但与出版相关的管制法令却恰恰是在那时制订并实施的。
制订制度是早就该实行的事情。而后来出现的新情况,则可以在现行法律框架内进行改进和调整,而不是等市场已经被糟践成一团烂酱后再等着软件企业去“觉醒”,真等到那时侯黄花菜都凉了! - 小水政府只能尽量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至于市场内的混乱局面靠政策是无法解决的,否则ATARI SHOCK就不会发生了。
- 雷文?简化记得我已经说过无数次,纯市场从来就不曾有过宏观调控的功能。这就是纯市场经济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你到底懂不懂市场是什么东西?你的提法真新鲜,我还没在任何一本经济学著作中听说过市场有自动调控,自动平衡供销关系的功能,如果成熟的纯市场真的能如你所说的能够有自我调控功能,何必还要有人提出计划经济和宏观调控的看法?
硬件商干预,可能破坏市场的一些功能,但绝没有可能破坏市场的调控功能,因为市场本身根本不具备调控功能,你难道能破坏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功能,你本事真大!
迄今为止,美国和欧洲的软件业从来不曾进入过什么阁下所谓的“软件时代”,一直是硬件商与软件商相互监督,相互擎制的时代,这种维持着平衡性的市场的才是真正能健康发展的市场。任何一方的势力过于强大都会导致市场的萎缩或崩溃。N管制的时期,虽然对软件商有苛刻的条例管束,但同时也通过高额奖励金,高额提成的方式维护软件商的利益。令小的软件商可以通过一个精妙的创意获得和大的软件商同等竞争的机会,并且始终可以维持高利润。这就是两者间维持平衡性的表现。未来的日本市场想重现生机,也必须通过立法立制等手段在软件商与硬件商之间维持平衡发展关系。 - 雷文?简化ATARI SHOCK(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是因为当时的政府还没有制订一套完整与游戏产品相关的出版法律,软件商过于自由竞争,恶意翻炒导致ATARI信用沦丧所致。(当时的出版法只涉及书籍、信息咨询、音像制品等,没有包括进游戏这个新兴的产业,与游戏相关的管制法案是在80年代中后期电脑游戏开始在欧美盛行后才补充制订的)就是对无序竞争市场之危害性的最好注脚!
- 小水所说的宏观调控是针对经济总量而言的,是通过利率等经济杠杆来调节的。宏观调控不会深入到具体行业中的具体企业的具体产品,否则就不称其为宏观了。
市场的调节机制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我不想再争了。
政府的职责是保证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不是保护“落后”。政府会协助企业对市场作出及时反应,但不干预企业的具体生产。 - 雷文?简化可以告诉你,宏观调控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它除了在大的经济方面作出调整外,还包括通过立法规范市场运作,提高市场消化效率。并去除恶性竞争与无序竞争。这些才是宏观调控真正具备有调控市场能力的部分。
市场调节机制是在纯市场经济不断遭遇经济危机后,由当时的经济学家提出的概念,而此概念的核心就在于如何通过分析市场走向,分析市场承受能力等方面对市场施加以外力调节。在规章和法制的施行中完整市场本身的健康运作。你是不用争了,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市场调节机制是怎么一回事。
保护小公司的独立生产与保护“落后”完全是两个概念,小的公司可能也代表着先进,大的公司不见得一定就不是落后。80年代初期SQUARE相对于SEGA、NAMCO这些传统的业界大厂而言简直就是蚂蚁和牛的区别。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的SQUARE就是落后,就天该被SEGA或NAMCO等公司兼并。正是N对于这样的小厂给予了与NAMCO,光荣等大厂商同样的机会,才使得SQUARE有借助FF一举翻身成名的时机。这难道就叫做保护“落后”?什么逻辑?
西方政府的最主要职能就是制订经济政策,维护经济的发展步伐,而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规范市场运作,给予厂商同等的机遇与风险。它当然不会去干涉企业的具体生产,因为它所控制的是行销的渠道,你可以生产,但不一定都有上市的机会。因为规范的市场是有拒绝恶性竞争、无序竞争权利的。你要是无序生产就要扛上非常大的风险,没哪个傻瓜敢于挺身冒险!这就是美国的市场几乎很少会出现疲软或存货积压等不良现象的原因。相对而言,N的管制只是单纯把风险推给软件商,让软件商自己感受到压力而强迫性进行市场调查和评估。这种近乎自发制订的不成熟的规范条例跟美国政府颁布的严密谨慎的市场规范的体制相比说小儿科还是太客气了。 - steve98支持小水的观点,雷文的东西太多似是而非的了
- 雷文?简化呵呵,不知道是规范市场似是而非,还是制订规章似是而非?(笑)
我要说的简单就这两条。 - steve98在SONY没有绝对的市场统治权的时候说什么规范市场之类的话太不切实际了
而且即使有了,也只可能是引导,铁腕时代已经过去了,硬件商该做的就是提供一个尽量大的市场空间,剩下的事情主要还是靠软件商去做 - 雷文?简化N天堂在FC时代,SFC时代同样不是绝对的市场统治权,但它却尽力去做了,为日本贡献出一个日进斗金的游戏软件市场。
我不相信以PS2今日的地位会逊于当年的SFC。而且制订规范市场的策略并不是无益的工作,对于SCEI自己也是有重大长远利益保证的。今天以“不切实际”为借口拒绝进行市场的规范,明天就有可能再次面临更大的双S危机,甚至整个市场都会崩溃。倒那时倒是省心了,是吧?
如果这么说,当年罗斯福搞什么新政,提供个更大的空间让那些商界诸子们自己去造吧!把美国经济再造的狠一些。那美国现在不就更发了?不就更上一层楼了?对不对? - 雷文?简化看到日本业界这种惨状居然也能这样乐观。真佩服。
- steve98PCE不是所有的软件都是CD版的,那是后话了
如果N不公布后续主机SFC呢,或者晚个4年才出,你看PCE顶不顶得住
这些都是废话了,因为都是YY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