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入学“多校划片”经济学家着急了?

  • 老兵-猫族
    回复200#therichard

    我是不明白这个事为什么大家都当新闻来讨论,西城区基本上是整个北京最后一个改革的了………
  • 青菜面
    回复6#我们胜利了
    目前见过的一些小领导家的孩子读书都比较可以啊,是真的可以,不少上四大高中的(地址长沙,长郡,雅礼,师大附中,一中)。后来侧面打听了下,人家早年就买学区房,家长陪读。普通人都忙着上班赚钱,没那么多时间和资源陪读,除了天赋奇高的,自然要比领导家的差一些。 iOS fly ~
  • s
    ss301511
    这就是人生吧……
  • s
    ss301511
    有钱也拼不过有权,原来买学区房,也是排在权利之后的。
  • i
    iamez
    我有一计,一个片区划6所小学,好坏都有,每个小学只招收一个年级的学生,6所学校负责1-6年级,大家不吵了吧,最好的学校上6年级,最差的上1年级
  • z
    zzyue
    抽签...福利彩票焦作人

    中国不是硬条件的都有人作弊,这就为什么说高考成绩是最大的公平
  • h
    howlet
    幼儿园关注度不高。小学、初中不可能这么搞。先不说电脑抽签,能干预的环节少。有5%的暗箱操作我信。超过50%,谁能兜得住?关键一点,名校靠的是筛选过的优质生源,全都暗箱操作入学了,这届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就会打脸。
  • 寻觅
    学区房时代,校长可以公开怼处长,因为学区的小朋友是必须要收的。
  • z
    zhenhunge
    回复202#therichard

    能操作,我自家亲戚也操作过,但不是每个学校都能操作,名额也远不可能有50%这么夸张。
    毕竟,名校的名,靠的是生源,不是领导说名就名了
  • l
    logic90
    呃。。。

    学区房时代,权力的操作也是公开的啊

    以前,校长能决定学籍。。。当然很牛啊。。。

    所以,这次改革,意见最大骂的最多的就是校长了。。。不能自己随意招生了,要统一派位了HiPDA·NG
  • 寻觅
    很好理解,差别就是开始向全国蔓延了,北京开会封道,我们当故事在看的,但是要封道封到杭州来,那就成事故了。

    本来学校60%是附近买学区房的,40%是有多套房的,交通承担40%的外部压力,现在可能会变成4:6,原来富人孩子走读,以后穷人孩子也要这样。真不敢想,多愚蠢的人会出这样的政策。
  • r
    rk23
    教育永远是不公平的,无非看钱还是看权或者两者都有,前一阵还有些提议把学而思也关了的,说造成教育不公平。有钱人还可以请私教呢,社会从来就是不公平的,以前有一段上大学还直接组织推荐呢,现在能给普通老百姓小孩留个通道,就已经是相对的公平了。
  • 寻觅
    这个可能各地不一样。我儿子他们学校是省府所在学区,领导多,领导也有租房的,但大部分学生都是学区房入学,真要引进重点人才,也是教育局的几个名额,一般委办局的处长拍桌子根本不管用,校长不怕,因为根本没资源可以开后门。

    原来可以择校的时候,学校基本上靠抢好生源,打升学率。现在可好,没有快慢班了,学校靠鼓励小朋友去职高技校,降低报考普通高中的基数来打升学率。省长书记还经常来学校的,为了点数字脸都不要了。
  • u
    uniqueck
    回复12#cybervsq

    就算有那些学区房,那些人也是能走后门进好学校的,就是难度回答一下。
    现在搞派位了,走后门就简单多了。
  • w
    woolaa
    西城区不知道,其它区好像是居委会、学区登记入学资料,不是学校直接招生。当然,校长肯定有一定的权限
  • s
    soupwise
    专家觉得花1000万买套小户型学区房就是最大的公平了iOS fly ~
  • j
    jinseng
    从经济学者的角度出发,这个观点是合情合理的。

    既然资源分配过程中不存在绝对的公平,那么按出钱多少分配,是利用资源的最佳分配方式,最容易达到帕累托最优条件。

    只不过对不了解经济学观点的人来说,确实挺难接受的。
  • j
    jinseng
    这么做的具体理论是:在竞争使用资源的条件下,私产的租值消散最小。

    说俗点儿,拼爹是利用资源最高效的方式。
  • v
    vovle
    有关系的人还是能随便入学
  • l
    logic90
    这个有问题的

    你说的经济学理论没有问题

    但是,你的用法不对

    你说的最优,是短期内,钱的最优。用金钱来评价教育的结果

    但是,实际上,教育的结果是不能靠短期的金钱来衡量的,教育追求的目标不应该是短期的赚钱效率最高。。。

    科技和基础科学虽然短期内毫无价值,但是谁都知道,科技科学才是决定长期竞争力的根本。。。用短期的钱来衡量是不对的

    教育资源的分配,追求的应该是科技和科学效率的最大化。不能是市场效率的最大化HiPDA·NG
  • t
    therichard
    回复210#zhenhunge
    估计比例上限也就是50%,太多肯定要影响学区的生源质量和中高考成绩了。另外,我说的幼儿园并不是完全抽签的,每年不过是拿出10%给社会抽签,实际上听说还是全内部操作掉了。 iOS fly ~
  • j
    jinseng
    回复221#logic90

    这里讲的是资源配置最优化,不是赚钱效率最大化。
    理论上讲,资源配置最优化,也就是最终结果最优化。

    何以见得,寒门出贵子,就一定会对科技研发有利呢?

    如果单从最终科研效果来看,拼爹才是最有效率的,不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

    如果从公平角度出发,拼爹才有问题。效率与公平本来就是两难选择。

    但是,我们现在谈的不就是效率问题么?

    自由竞争是最有效率的。
  • l
    logic90
    你认为,用钱来分配教育资源,最终结果就是最优的。。。这个不科学吧

    科学和科技的进步,依靠的是有天赋有兴趣有能力的科研人员

    这是客观的属性,是随机出现的,只能靠选拔考试之类的办法筛选出来

    用钱筛选的话,选出来的不一定是合适的人。。。让不合适的人去搞科研,让有天赋有兴趣的人去搞别的东西,这样效率高吗?

    当然,拍脑袋说的再多也没用。。。可以参考日本的几次教育改革,再看看日本的诺贝尔奖的数量。。。我觉得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HiPDA·NG
  • j
    jinseng
    我认为,虽然天赋是随机分配的,但是科技主要还是靠钱堆。
    并且靠钱分配资源,也不一定就会埋没天才。

    欧美采用的是兼顾公平、照顾弱势群体的做法,规定大学必须将一定比例的录取名额分配给弱势群体。

    我觉得这种做法比“多校划片”这种随机分配方式更合理一些,毕竟多校划片还是有门槛的,那些出身贫寒、家境窘迫的学子还是没有出头之日。

    如果按现在的高考竞争程度,刘强东这样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考入北京。

    这世上也不会有京东这一号企业。
  • z
    zhenhunge
    回复222#therichard

    绝对没这么多的,每年50%不是要疯了。另外大家为啥没品出来这个政策背后的味道呢?
    可见还是屁股决定脑袋,D版大部分都是学区房持有者
  • l
    logic90
    机会就那么多

    有没有机会,靠自己还是靠上一代?

    刘强东的上一代给的资源不多,所以他是靠自己考到了北京吧。。。如果规则能让靠上一代得到的优势更少一些,更多的靠孩子自己的天赋和兴趣

    是不是刘强东这样的人就能多一些?

    不是不让竞争,而是要让孩子和孩子竞争。尽量减少外力的干预,这样的竞争才是更有效的HiPDA·NG
  • t
    therichard
    回复226#zhenhunge
    也别觉得意外,我高一的时候一年级6个班,等毕业的时候一年级已经12个班了,而且据说有整班收费借读的。教育产业化不可避免要在收入和成绩上权衡。 iOS fly ~
  • e
    erduo9
    钱比权还是要公平些。
  • r
    radin
    回复4#pas_dts


    你懂电脑,不懂操作电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