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对骗保案的看法

  • z
    zfwz
    为啥这个还在侦测审理的案子,弄得满世界都知道了啊
  • D
    DirkGently
    高论,高论。可以选编进普法教材前言形势大好
  • j
    jingair
    你看看他在b站这个视频下置顶的发言。




    要是还坚持无罪的观点,他重做视频干啥?


    d版之前的所谓野生法学家们就已经贴出法律条文和保险合同,推测的比较清楚了。因为合同规定投保人个人原因不乘坐延误飞机,保险公司是免责的,所以在投保人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要实施诈骗,必然要伪造投保人乘坐飞机的证明。说犯人虚构投保人乘坐航班延误事实,有啥问题?投保人根本没乘坐航班,哪来的事实?


    之前也有网友提到过延误险的申请理赔程序,可以得知这个程序是极端简化的,甚至可能都没有人进行详细的审核,所以有些人根据一般程序想象的严格审核实际上并不存在。
  • j
    jingair
    然而当时披露的信息完全对应这条罪名。
  • 小ABC
    回复54#jingair

    即使冒用亲属的身份购买机票,也不存在虚构的情节。保险诈骗罪中,要么虚构保险标的要么制造保险事故,要么虚构保险发生原因。
    本案中,保险标的是航班是行程。并不要求实际乘坐。 因此,保险标的没有虚构。延误也是事实。
    脸疼不
  • j
    jingair
    冒用亲属身份购买机票,是诈骗行动的一个步骤,怎么能单纯拆分出来看呢?杀人犯用菜刀杀人,他买菜刀的时候也是合法的啊。

    本案中,保险标的不是航班行程,而是投保人因航班延误造成的损失。因此,本案中李某虚构投保人乘坐航班因延误造成损失的事实,虚构了保险标的。
    如果不要求实际乘坐,那为什么保险合同会注明没有乘坐是免赔条款?
    脸疼不?这些都是第一天讨论就搞清楚的问题,你现在还在反刍,有意思吗?
  • t
    tantalus.lee
    这个视频里还在嘴硬,说保险公司如果知道那个女的冒用名字也会让她买,因为卖得越多赚得越多。

    他就不知道保险公司也是有风控,也是有合规要求的吗?纯属胡扯。 iOS fly ~
  • h
    hamhamha
    别的不说不评论,单说这句,不是胡扯,朋友里有做保险的,说这产品设计出来就是卖的,当然是销量越大越好,比如巴不得旅行团导游帮团员全都买上。
    其实你们是不是以为这女的骗保了三百万,保险公司是亏了?
  • t
    tantalus.lee
    如果买保险的时候说一句这个是我用别人身份买的,他不知情,你看看保险公司卖不卖?

    一个做销售的就能代表保险公司的态度,违背法律合规要求了?

    应然与实然。 iOS fly ~
  • h
    hamhamha
    卖的五个字
    会有违规操作,比如代签名什么的,但业务员肯定会卖的。
  • t
    tantalus.lee
    然后业务员一起坐牢? iOS fly ~
  • 小ABC
    回复56#jingair

    Zt

    简单归纳一下观点:

    不符合保险诈骗罪的具体诈骗行为要件,不成立?保险诈骗罪。

    ?保险公司并不是因为“错误认识”而交付理赔款,不成立诈骗罪。(但我也相信对于是否存在错误认识,会有争议)

    非法获取他人信息用于牟利,情节特别严重,成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定刑3-7年。

    新闻中提及的主要犯罪流程是《女子遭遇900次延误航班,获赔300多万元!真相令人目瞪口呆》:

    第一步,选取延误率高的航班。曾有过航空服务类工作经历的李某,有提前获取航班取消或延误信息的途径,为此她在网络上挑选了延误率较高的航班,再去查该航班的航程中有没有极端天气。
    第二步,虚构不同身份购票并大量投保。李某从亲朋好友处骗来20多个身份证号以及护照号,为逃避系统核查,李某虚构不同身份购买机票。为了更具隐蔽性,李某每次购买机票都要用四五个身份。每一个身份,最多购买30到40份延误险。
    第三步,关注航班信息,伺机退票索赔。由于李某根本不会去乘坐这些航班,因此李某时刻关注航班动态,如果了解到航班可能不会延误,她就会在飞机起飞之前把票退掉,尽量减少损失。一旦航班出现延误,李某便着手向保险公司索赔。
    购买一份保险的保费大概是40元左右,保险公司因飞机延误而赔付的金额在400到2000不等。如果延误时间长,赔付的费用甚至可以达到七八千元。在李某的笔记中,航班的延误时间、投保的保险公司、索赔的金额,一条条、一笔笔都记得清清楚楚。经初步统计,从2015年至今,李某共实施诈骗近900次,获得理赔金近300万元。

    但问题是,这种行为真的成立保险诈骗罪?或诈骗罪么?

    一、航班延误?险是什么?

    航空延误险,简称航延险,大意是说,合同双方,即旅客(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保险人),签订关于航班延误的保险合同,当发生合同约定的航班延误的情况时,航空公司给付旅客保险金的险种。
    在不同的合同中,一般对延误原因、延误时间会作出具体的约定,但是,投保人是否登机,?并不影响理赔。

    二、并无保险诈骗的行为

    刑法第198条规定的保险诈骗罪罗列了五种具体的保险诈骗行为,?有其中之一,才可成立犯罪:

    (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

    在本案中,保险标的(航班的延误)是真实存在的,也不存在编造延误原因或夸大延误损失(延误时间),财产损失和被保险人伤亡更与本案无关,显然根本不存在任何一种保险诈骗的行为,从?规范要件上,就不可能成立保险诈骗罪。

    三、?不成立保险诈骗罪,能否成立诈骗罪?

    1、虚构?的事实是什么?
    有人提出,案件中的女子虚构了“我要登机”的事实。
    但首先,“我要登机”是签订运输合同的动机或理由,不是一项虚构的事实。无论女子是否真的想登机,都不影响运输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其次,运输合同中,女子的合同义务是支付价款,在履行这一义务之后,是否“登机”仅仅是航空公司是否需要开始履行合同义务的标志?。
    再次,保险合同是独立于航空运输合同(机票)的另外一个合同?。女子是基于保险合同而取得财物,?不是基于运输合同。
    综上,如果要评判女子“先买机票,如果航班没延误就退票”这一行为的恶意,也只是在破坏航空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但并没有使航空公司陷入错误?认识。
    如果一定要说“虚构事实”,那也只限于“以理财为由骗取亲友身份信息,冒用亲友身份订购机票”。





    身份上:基于假冒身份取得的理赔?款,属于“非法占有”。

    如果女子仅仅是利用自己身份恶意刷保险理赔,尽管明显不合理,但不能直接把“不合理”等同于“不合法”。
    但是,她骗取或假冒了他人身份去刷理赔。这部分理赔款显然不属于她通过正当途径应得的收入,确实属于“非法占有”。

    3、是否基于“错误认识”而交付财物
    首先,我看到有新闻提及这种航班延误险不是人工核查,而是系统自动赔付。即交付理赔款的,实际上是基于逻辑判断的“程序”,而不是“人”。信用卡诈骗罪里面,把银行ATM拟制为人是有明确法律的规定,但是基于逻辑判断的程序在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不应草率拟制为“人”。
    其次,抛开这一争议不谈,如果把保险公司视为被骗的人,?那还有一个问题:保险合同和赔?付理由都是真实的。尽管女子作为保险合同的一方虚构了身份,但是产生保险合同的机票真实存在,保险合同真实存在,航班的延误也真实存在,无论签合同的人是否虚构了真实身份,保险公司基于合同约定而向“签合同的人”交付理赔款,同样没有产生“错误认识”。

    综上,尽管女子冒用他人身份,也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是保险公司并不是基于错误的认识而支付理赔款,不应认定为诈骗罪。



    应该是你脸的比较疼
  • h
    hamhamha
    你对保险一无所知

    这个产品设计出来就是卖的,你说我这里有五百个人出行,机票买了,要买五百份延误险,你帮我搞定

    你看业务员做不做

    事后如果有当事人投诉,我没想要买延误险,这是代签名,保险公司会退偿,会罚没业务员佣金,但和警方是不会产生任何关系的

    因为这个产品,设计出来,就是要它销量越高越好
  • D
    DirkGently
    回复59#tantalus.lee

    看视频,罗翔举例说明了形势大好
  • t
    tantalus.lee
    看了视频,我说的就是他在视频里的观点。 iOS fly ~
  • D
    DirkGently
    回复65#tantalus.lee

    那是另外一层法律关系,保险公司与业务员,不涉及买保险方。除非有明确证据表明,两方勾结合谋利用漏洞形势大好
  • j
    jingair
    看这一段,就知道又是一个连基本事实都不了解的人的胡说八道。

    你就是引用一万个这种呓语,也打不了我的脸啊。

    这个人说了这么一大堆,连保险标的是航班延误对乘坐航班的投保人造成的损失都没搞清楚,就想当然的认为保险标的是航班的延误,这还用再往下看么?

    还请换个脑子清楚的发言来转,还是跟以前一样,你始终在找一些第一天就搞清楚的事情和反驳的观点在反刍。
  • j
    jingair
    保险公司退赔,罚没佣金,是因为说是代签,也就是保险公司认为业务员编造假业务。这跟顾客当然未必有关。
  • h
    hamhamha
    我觉得你说的有点不对,但我暂时组织不出语言,所以我决定先多看多学习
    刚才的发言仅止于视频中的一句话,这是我所知的范围
  • 幕布
    回复62#小ABC

    劝你还是别理这人了,这人怕是已经听不见其他声音了。
  • j
    jingair
    保险公司当然希望保险卖的越多越好,但不等于它明知道虚假销售也乐意多卖虚假销售的内容。

    因为虚假销售可能涉及诈骗和赔偿,卖的越多,可能碰到的类似风险就越多,保险公司会欢迎这种情况越来越多?
  • j
    jingair
    听啥其他声音?你们嘴硬拒不认错的声音?
    谁有理听谁的,讨论到这个地步,罗翔都准备转脸反水了。

    你们也从开始打算讲理变成不讲理讲态度,足见理屈词穷。
  • h
    hamhamha
    是的,虚假销售也是保险公司所愿,会不会因此亏本,是精算师的事情,如果因此亏本或盈利不显著,调整产品结构或者保费就可以了,明面上必须规范流程,但实际上在不违反法律但有可能违反规则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有时候是不在意违规操作的。

    这也是我所明确知道的范畴

    只能说,这个案例,可能确实是违法,可能涉及刑事犯罪,但这目前还只是可能,至于保险公司,是真的玩不起,这点毫无疑问,你定的产品,你定的规则,从你手上卖出去,你自己倒撇的一干二净……
  • 幕布
    回复72#jingair

    啥是反水?人写的文章做的视频都是根据现有信息做的案件推断,最重要的是普法,视频也好,文章也罢,人都说的清清的。

    假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了,后续发现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给人释放了,你能说人公安机关&&?(再次强调下,别抓我这条,我这是假如假如假如,跟本案无关)

    如果现阶段真的有新证据,我再重新判断有什么问题?
  • j
    jingair
    虚假销售不是保险公司所愿。一旦亏本,亏的是谁的本?不是精算师的本,而是公司的钱。那么为什么会有公司欢迎虚假销售的感觉呢?
    是因为总公司和分公司,公司和下面的各管理层,并不是一个整体,实际上各自有各自的算计。
    对业务员来说,虚假销售越多,他的个人佣金就越多,而理赔的钱是公司赔而不是个人负担,所以他甚至会主动造假来获益,也因此公司处罚这种行为的时候,一个措施就是罚没他因此获得的收益。
    对往上一级的负责人来说也是一样,因为公司是要考核业绩的,而理赔钱仍然不需要他出,所以他为了业绩为了不受批评,一样有欢迎造假销售的动机。
    但越往上,越接近总公司,就越不愿意产生虚假的销售。如果是私人的公司,那大老板肯定不希望大量的虚假销售,尤其是可能引起理赔的这种,因为损失的都是他的钱。

    当然,虚假销售分多种,一种是业务产生,利润产生,投保人很少理赔的,这种公司就很可能欢迎,因为不会产生损失。而摆明了是要诈骗理赔的虚假销售,大家知道卖一单就赔一单的,你觉得会欢迎么?


    作为一个企业,保险公司当然是希望盈利,如果投保人毫无问题,从规则上找不到一点漏洞,那没办法,保险公司很大可能就是捏鼻子认赔。但保险公司的规则是必须真实乘坐,而李某又恰恰是没有真实乘坐,那么作为一个企业,当然要撇的一干二净了,因为你的确违规啊。
    你总不能说虽然李某违规了,但企业不许因此不赔钱吧?
  • h
    hamhamha
    我说了,这些我暂时不组织语言反驳你,我还希望多学一点

    我只针对楼上说视频中“保险公司知道你拿别人证件来买,也会卖给你的”是瞎扯,表示不同意见,现实是,哪怕总公司知道底下人员有类似违规操作,在没人举报的前提下,为了产品销量,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的,这点我明确知道

    产品是你设计的,规则是你设计的,卖是你的业务员卖的,你被钻了操作上的空子,就要把人搞成刑责,你自己半点责任也没有吗?我做保险的几个朋友都在说这家保险公司玩不起

    你说的虚假销售不是保险公司所愿,我给你解释一下,并不是这样的,而是“虚假销售如果导致亏本,非保险公司所愿”
  • j
    jingair
    没人举报的意思是啥?就是没人举报的情况下,总公司也很难查证到底谁违规谁合规,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完全无所谓,那造假就可以是公开的行为,而不需要睁闭眼。
    某人忘了锁门,小偷趁机光顾,把他家偷的一干二净,某人难道跟小偷共同承担偷盗造成的损失?当然是受害者没半点责任了。

    你做保险的几个朋友那叫站着说话不腰疼,更进一步说,实际上业务员违规操作赚佣金坑公司的情况很普遍,屁股当然不会坐在公司一边。
    屁股歪了,当然会说公司玩不起。当年的羊毛党薅羊毛失败,也一样说被薅羊毛的公司玩不起。
  • h
    hamhamha
    算了,你对这个行业也不了解,不用说了,我保险公司内勤外勤朋友都有,法律方面我不懂,我不说,保险行业我了解
  • j
    jingair
    你对企业的基本运行都一无所知,有几个内外勤朋友有啥用?
    最简单的逻辑,什么企业会希望注定自己亏本赔钱的买卖越做越多?
  • h
    hamhamha
    您是真的不懂……

    不可能亏钱的……
  • j
    jingair
    您是真的不懂……
    赚一块是不亏钱,赚一百万也是不亏钱。

    你明知道这一单投一百就是要你赔十万的,你还挣他这一百?

    是,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让这十万赔出去你还不亏钱,但你为了一百块少赚十万,公司吃饱了撑的么?

    那保险公司还审核啥,闭着眼让随便什么人投保好了。

    寿险还查体干啥?什么有癌症得艾滋断了呼吸机就得死的全投保,反正不可能亏钱不是吗?
  • 幕布
    回复78#jingair

    您说的真好,我真是个傻逼没忍住提醒别人。祝好
  • 四维
    还信息不全,他说晚辈未经长辈许可,借用长辈的名义,为长辈买机票是情有可原,我为他这个情有可原三观惊到了。他为了证明那个女的行为合理性,这种根本不符合传统伦理的假设都能举的出来。

    他说的年轻人帮老人买机票,最符合传统伦理逻辑的做法是,年轻人说老人买机票可以国家出钱,老人免费,但需要老人的身份证和老人证。这样老一辈人就大概率认可,并口头授权年轻人帮忙买机票。

    他作为律师专业上应该比我强,但从他的这个帮老人买票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他本人的屁股早就歪到太平洋。

    所有他后面的更正的行为就是打脸。当然,作为律师,肯定说前面信息不够云云,毕竟直接承认自己打脸,说明辩论业务不到家,这点事都辩不过来,法庭上别的更厉害的律师作为对手,不会输得更彻底?所以他一定不能说自己打脸,必须说前面信息不足。 人生如梦
  • j
    jingair
    就是偷换概念么。
    把诈骗犯实施诈骗的行为,偷换成普通人的正常操作。

    诈骗犯实施诈骗,冒用人家的身份证,是为了让保险公司察觉不到被诈骗了,是为了利益归己。

    普通人帮老人买票,哪怕是骗老人国家出钱,也是为了让老人顺利出行。

    动机目的根本是两码事。

    这种辩解思路,倒是跟福田孝行谋杀案中二审律师的辩护思路如出一辙。
  • h
    hamhamha
    就事论事,延误险不是寿险,病险。
    好了,最后说一句,不再回复了,你说的情况是想当然了,我上文说的,是现实,我不知道的不会乱说。
    祝和谐讨论,共同进步。
  • j
    jingair
    就事论事,延误险和寿险病险一样,都是保险的一种。必然有共同的特点。你上文说的,不过是经过你错误理解的现实。
    而我说的,才是理解正确的现实。

    这种情况很常见,比如说古代人也会把月食理解成天狗吃月亮。
  • z
    zmjscu
    回复83#bbfaye


    哈哈哈哈,可以机器学习之,编个“你说什么都是错的,因为我是对的”拌嘴ai
  • y
    yuren238
    这个可以有,哈哈HiPDA怪兽版
  • j
    jingair
    那这可太难了,因为“你说什么都是错的,因为我是对的”这句话好说,怎么详细说理讲明白为什么对为什么错,从而让对方哑口无言不容易。
  • y
    yuren238
    你说什么都是错的,因为我是对的
  • w
    weishao
    你说什么都是错的,因为我才是真理。HiPDA怪兽版
  • j
    jingair
    看起来有些人是理屈词穷,只能耍赖打滚了。
  • m
    man9900
    回复15#minfox


    你这个对比才是毫无逻辑性。罗翔又不是此案的代理律师,他怎么能知道的跟法院的一样多?他也一样是一会知道点,一会又知道点,他所了解的,跟其他网民了解的,能多多少?南京公安会专门给他送此案卷宗?
  • h
    hamhamha
    他完全是凭想象的,我是靠亲身体会,他能理直气壮的说你们都是错的,我都是正确的,我也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
  • 狡兔
    文中好几个例子,包括这个给长辈买机票的例子,说明这个罗某水平次价值观歪,还不懂装懂。

    这样的网红教授给司法考试的学生讲课,中国未来的法制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