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谈谈我对未来几年房价问题的一些看法!
- 小芽菜你说的很现实,记得早几年广州和佛山,两个几乎连着的大城市,医疗信息都没法互认互通。佛山户口的年轻人来隔壁广州工作,生个病都得跑回佛山。教育医疗这一块改革余地很大!
- Blossom虽然没研究过这书,但我相信市场经济下是会自己调控的,但是我国并不是哇
- 小芽菜有些非垄断,充分竞争的行业还是可以自发调控平衡的,不能一概而论
- 哎呦小五感觉楼市跟股市一样!只要不出现高位套现外逃就不会出现大跌~!会回归本质的价格上 炒起来的这部分会缩回去!
对刚需来说房子是住的,无论是天价还是白菜价都没有影响
对投资者来说房价也只是像股票一样,低买高卖。出现问题就停盘,熔断!该亏钱亏钱该赚钱赚钱这部分人不会产生什么问题
麻烦的是大佬们套现的钱走不了,只能扔在楼市里
最后说 无论是大涨还是大跌 都不会有什么损失 损失的只是国有银行里的一堆数字而已,没什么意义 稳定最重要,只要圈起圈来过日子什么问题都不会有,王健林都不囤房了 我觉得够高了 - waderen所以你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我说的是刚需没必要等降价再买,买得起就上车
- cs4501599第一条就没有对啊,兄弟。
数据是不假,但是你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社会资源依然是最稀缺的资源之一。
所以,哪里资源丰富,哪里房价就贵,这是必然,对资源的需求这么大,注定了临近资源的房价必定上涨,买得起的人那么多,1人买房3人还贷,甚至7人还贷。
不缺钱,不缺人。
你说老龄化面临的是大量空置?这不,二胎来了~噢耶,郭嘉总会看在你的前面,20年以后老龄化最严重了对么,20年以后二胎们也有需求了,这就是一个公司对于用户运营的能力啊。 - 小芽菜基础设施薄弱?这点我持相反意见,国内投资几十年基建,无论规模还是速度,全世界都难找一二,我觉得很牛逼。
资源丰富?啥资源,东南叁省资源够丰富了,但经济倒数。香港弹丸之地,水和农产品还要大陆运过去,也能成为金融大都市。
二胎,你想得太美好了,中国总人口生育率只有1.7左右,完全达不到2.2——2.3的正常更替水准,依照大量西方国家的统计数据表明,人口生育率随着经济增长会稳步下降,且下降之后不管如何鼓励,都没法再恢复之前高生育率 - cs4501599其他的设施先不说,就说医疗、教育、轨道交通,这三样东西在哪里,哪的房价就往上窜,没毛病吧。
为什么不能多修一些医院,学校,轨道交通,让你不论你住在哪里都能方便的上学、就医、出门?对没错,都是商人赚钱都不容易,修多了没办法赚钱了,而且修多了高价的房子卖给谁啊。没有高价的房子拉动,地区房价怎么涨的起来...
现在生育率不代表,毕竟刚开放二胎,二胎的作用是保证在真正人口结构老龄化以后,中流不至于垮掉,老板不傻,不会等到不行了才想办法,防患总是做在前面的。
如果你周围有社区医疗点,就是给小朋友免费接种疫苗的那种,限量供应啊,每天凌晨4点去排队,去晚了就没了呀,为什么不多给一点,因为没有。。就这么稀缺,等不了就打进口的嘛。
至于说这么多有什么用,看看你身边所有已经买了房,到现在有没有赔了钱的。 - ui173914w一平方么?
- jickl年年都有像你这样预测的,从0几年就开始了。
- ui17391这些对话是什么电影?
- M3_GTR额,还是要看地方GDP来源是啥,如果土地出让金不降,谈其它的都是扯淡,还是涨涨涨
- w9gfo中国一线城市基本在十年内还有5-8w每平的升值空间,别瞎劝别人不买房了,幸好我去年这时候买了,去年这时候8.5W每平,现在11W每平。
- 小芽菜5W左右
- 小芽菜P民不接盘,地也不好卖
- 小芽菜都说是谈看法,突然就变成“预测”,只能无语了
- 小芽菜逻辑上没错,只要接着涨,前面买的人都赚了
- hampden这是不用宋代,汶川地震的时候,也要求矿泉水等不能涨价的。
- hampden你说的这个是在长期中,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的结论吧。我也不知道对不对,但你的依据呢?有学者研究?有专题论述?有数据支撑?有理论成果?这个可不是拍脑门想出来的。看出来你认真思索过房价问题,可是现在讲科学,有科学的体系和研究方法,不是200年前,关着门就能建立一个科学体系。得先学习专业知识,还得结合实地研究。你把你的理论放在某些个具体城市验证验证,不能张口就说就让我们大家都信你吧。我也拍脑门想想,我觉得现在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对货币政策,对既得利益者绑的太紧,而政府的对经济,对市场,对土地,对人掌控的这么严,证治手段,行政手段的方法多得是,能有效防止房价下跌,而且这一因素起码占51%,是决定性因素。
- wsbzyaya楼主你的结论都是建立在你认为房价会跌的基础上想象的。论据大多站不住脚,也不要拿国外的情况来和国内比啊
第一,人口问题,国家开放二孩,本来进入21世纪,计划生育就有点放水了,最近开放了二孩,更是为日后推高房价打下基础。现在在大城市扎根买个七十平二房的小两口,十来二十年后肯定是要换大户型的
第二,什么叫国人传统观念引发房价跟风暴涨,同时也埋下了未来暴跌的种子?为什么不是给房价推波助澜的种子?这个所谓的国人传统观念,我觉得至少要经历包括我们在内的两代人才能慢慢褪去
第三,城市化问题我觉得更是推高房价的关键。首先不要谈什么国内外差距,人家国外有几条高铁高速公路?中国有几条了?不同国情没法对比的,而且现在农村苦读出来的孩子,你让他们回农村,哪怕是回他们老家的县城,他们会愿意吗?
第四,至于贫富差距问题,我觉得这是可能导致房价暴跌的原因之一,但是市场经济需要看不见的手去自我调节,就像深圳的房价是贵,但是深圳是个外来人口为主的城市,无法待在深圳的人们会选择广州北京上海甚至是其他二三线城市安家的,有价无市的结果自然是调整
第五,政策问题,就这是各地ZF随波逐流的态势了,个人认为其实对房价影响不大,有的地方反而越限越长
上面一个朋友说的好,M2和户口,户口的话武汉现在不是开了个好头吗?就是不知道落实会怎么样。M2在老百姓手里,你告诉我除了房地产和股市,还有别的去处吗?
其实我觉得大家没必要天天担心房价,作为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就像上面一个兄弟说的,只要不出现类似比特币这种帮助资本外逃的渠道,一切其实是良性循环的,房价高,地方财政收入高,民生得到改善,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稳步增长,就业形势改善,房价稳步增长。这应该才是大家和上面都乐意看到的,如果是各项都反其道而行之,那这地儿也没法待了,房价是不是崩盘意义也不大了 - honesty别忘了一个重要政策,城镇化,城镇化率~~~
- applexyb以中国的住房条件,改善的空间很大。。。改善型需求的推动力不可小觑
还有就是出生率,要结合死亡率看的。
我也希望跌,跌了我起码可以换个更好点的房子,否则现在这个情况下,我就只能一直住现在的房子了 - wyu1986二胎这个还真不乐观。。。
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1786万人,
2015年全年出生人口为1655万,
2014年全年出生人口为1687万。
2016年是第一次全面放开二孩,增幅只有130万。
2017年的数据,拭目以待吧。 - 小芽菜有房的都有别墅梦,屌丝也想买五百万的房子,潜在需求,不一定能恰当时机地转化为实际需求。
我在广州也呆过几年,有几个同事都是本地土著,改革开放几十年,他们的父辈都抓不住任何一波赚大钱的机会,始终挤在破旧的老式步梯房里,新房也买不起。我一开始听到这处境,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 兒犮犮我有两百万我会考虑去全球旅行。我未婚,不准备买房,女朋友谈不好拉倒!
作为一个没有钱的土著,四五线城市我实在看不出来那些瞎搞的房地产销售能骗多少人去买。
城市里只有买了几年还没卖完的楼盘,一次放三五套现房的耍猴楼盘,建设停工不知何时交房的楼盘
我身边大部分买房的都不是刚需,都是拿着银行的杠杆去贷款,我有朋友抵一贷三,不动产按市场价几百万
问题是小城市到处是空置,你怎么转为现金,然而贷款缺每月少不了一分一厘。现在杠杆扛不住,就抑制消费。
抑制消费,本就不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就算核动力验钞机在哪里印钱,无非是拉大地域收支水平。而经济形势总体趋冷。
我们这种小城市如果那好几万购房者不回来安家置业,拉动内需,估计只能等下一个四万亿。。 - twwnj体制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 小芽菜捡便宜不是太现实,一般散户买卖心理是追涨杀跌,市场一跌,抛盘增加,恐慌加大,堰塞湖崩塌,,,08年那次,持续到09年,房价低位徘徊,卖房小姐求着客户买,交易量还是十分冷清。
- 小芽菜很类似,我老家一个县级市,多个楼盘停工,包工头跑路,有个别楼盘几年了,住户都拿不到房产证。
卖出去的楼盘亮灯率也就勉强五成,这几年卖出去的房子,大部分是周边乡镇的老师和公务员持有,他们一般也就周末来县城住住,还有一类是外出珠三角打工有点钱的那种,常年在外,逢年过节就回来住几天,,,至于本地,早十几年市区私人用地还在卖那一波早买了自己盖几层,三代同堂都足够住,需求早已满足。
一边是二十多个楼盘在卖,一边是饱和的市场,也不单纯是价格高低的问题了 - 小芽菜90年代初海南房地产崩盘,十几年才恢复元气。规律大于体制,我始终相信这一点
- whereismyfs把居民的存款变成贷款,债权人变债务人,你说谁亏钱
- newsun谈房价不谈地域,那都是扯蛋。
北上广深,一线省会,普通省会,其他城市, 房价的趋势是根本不同的。 - 小芽菜是的,要是能达到挣一个亿的“小目标”,我还是愿意为国接盘买两套的
- 小芽菜县域范围基本没戏了。
省会和地级市略微还有点涨幅空间,毕竟能承接一线城市流出人才和吸纳省内其它城市。
四个一线城市,未来五年,我倾向于高位震荡,限购只是阻挡了一部分外围热钱,并不能解决高房价下内部需求衰减的实际情况。
就我身边很多三十多岁同龄人在深圳创业或工作的,大部分都被挤到旁边的东莞惠州中山买了,总价普遍在一百万左右的房子。他们都说真有五六百万,不如回家盖别墅,再买点稳健理财产品,一年十几万,小日子多舒服。 - fmm101800我就上海的,那个需要户口才有用。合适拿到上海户口,但没上海房子的外地人。
另外上海户口管理方法今年又新规定,非引进高级人才外,要获得上海户口,需要本市买房。
而且很多地区幼儿园和小学,现在录取是排队,首先是拥有本区户籍且买了小区房子,然后是有了上海户口(不在该小区,但在小区买了房)。然后才是买了房没户口
第一梯队就占满了幼儿园人数。
地方的政策是一环套一环,这环满足了,另外一环却排除了。 - liukang1985这个也算没办法吧,一方面想把低水平的赶走,一方面又希望吸引高水平的过来。
然后关于就学,这几年ZF应该会有配套措施的,毕竟估计ZF也没想到放开二胎一下子就多了那么多新生儿,估计也在暗暗偷笑吧。
上海毕竟是魔都,压力总是最大的
现在上海的普通人家如果以前没有买房的话就只能指望远郊的经适房或者动迁了。。。 - imiv一直都是震荡向上,北,上,广,为什么?求大于供,我广州郊区08年买0.69万/方。现在2.9万/方。'中间是有回
- duofold之前都是大城市涨,小城市比较稳定,今年过分了
山东这边是集体上涨,涨的起飞 - 小芽菜12年左右我在萝岗科学城片区呆过一年多,那里环境很不错,到处是山地公园,十分宜居,房子一万多的价格,现在就不清楚了
- 作业本举个例子吧,香港的情况一样啊,房价照样高居不下
- 人生已老天难老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你搞忘了,就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完成情况决定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
- silencechen楼主对经济学七窍已通六窍
- fmm101800不是这么多新生儿,而是之前上海的80后人口高峰的那批人开始生孩子了。
我小时候幼儿园时很多孩子,但是2年后80后到小学时,那些幼儿园马上缩编合并了。
关键还有来了很多80后外地人,同年龄的小孩太多了。
90后的外地人基本留不住上海的,除非学历很好或者家庭条件很好 - 小芽菜这个我就不懂了,产业结构没啥研究,和土地财政关系也不晓得
- 小芽菜以前网上看过有数据,四个一线城市人口增长都是靠外来人口涌入,本地户籍人口生育率低于1.5,也就是负增长
- 小芽菜屌丝P民,偶尔买一点书看看罢了,上不了台面
- 小芽菜看来很多人还是对“价格”这词有很大误解。M2高速增长,大概率来说未来五年,甚至十年也未必会刹得住车。
举例说明:深圳现在房价均价5.5W,假设未来十年继续稳步上涨到12W,那么是否就意味着房价具有保值增值的效果呢?答案是不见得。M2注水,如果大部分的水不是流向房地产,而是提高了普通大众的收入,增加了其它行业利润,那么本质上就是房价暴跌。
当下,深圳一个扫地阿姨一年不吃不喝才能购买一平米,十年后,她一年不吃不喝居然能买两平米了,说明房价暴跌一半。如果她不吃不喝居然奇迹般地能买五平米了,那么意味着房价已经暴跌五倍。简单来说价格的上涨不意味着价值的增长。 - daier抛弃掉户籍原因,房子也是可以分为资源型和一般居住型。。
普通住宅随着投机机会的消逝,可能会拉长整个市场周期,最终回归到所谓的“房子是用来住的”
但是资源型,占据核心区域的房子依然是最有效的资产配置和稀缺资源,,,
人口再如何下降,,作为本能,人口流转方向也是跟随经济,跟随超大特大城市的,因为这些地方有更多的机会。
这些资源是有天花板的,,,稀缺性无法替代。
至于普通民众以住为目的的,考虑那么多干嘛,涨跌都和你无关。。管他公寓还是住宅,,40年还是70年,都可以保证生活。。
房子升值 ,你也是升值的,不要拿现在的收入去看待10年后的收入。
非超大型城市都市圈内的三四线城市慎重,,水分太大。 - daier还有 “长效机制”或许真的可以落地,,几率现在已经很大了,
部分城市其实已经很明确了,防止“大落”也是调控手段。牵扯面太大。。太多行业被绑架在房地产和基建上面。在国内基建和房地产建设周期完结之前,经济大环境应该不会太坏,而且今年数据能看出来,工业GDP已经慢慢跟上来了,房地产依赖度在下降。
(郑州)限价状态下,政府态度其实是很清楚的:要拿地,就是这个价;拿不起,就别玩了。涨房价,不要做梦吧!
常态化稳定上涨应该是趋势,像前几次的调控后爆发性上涨应该很小几率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