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重大突破:科学家找到“天使粒子”

  • F
    Firegun
    1937年,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埃托雷?马约拉那(Ettore Majorana)在他的论文中猜测有这样神奇的粒子存在,即我们今天所称的马约拉那费米子。不幸的是,他本人做出这一猜测后在一次乘船旅行中神秘失踪。
    这人是穿越回去给大家提示的吧,提示完又走了…
  • c
    clockworkjian
    我是真心问 上帝粒子中微子我知道是证实了
    引力子也证实了?怎么证实了
  • e
    elia
    每次都说华人科学家,有点可悲。
  • M
    Minstrel_boy
    其实并没有直接证实……不过有引力波就应该有引力子,就像光波有光子,声波有声子
  • r
    raptor111
    我就问问这些粒子找到了,干嘛用,,能说明什么?
  • c
    clockworkjian
    你可以的
  • 旨旨
    感觉等于米诺夫斯基例子
  • K
    KIREEK
    你生活在现代环境中接触到的事物(电子产品,通信,网络,医疗等等等等)处处充斥着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产物。
  • B
    BloodSin
    无知者无畏
  • w
    wj3691556
    我就想知道 什么时候才能造高达!
  • r
    raptor111
    装逼者被雷劈!

    [本帖最后由 raptor111 于 2017-7-21 16:53 编辑]
  • f
    fatehe
    干嘛用?
    百度一下,说好像用于超导。
    可能是到时开发出一些设备用来进行核聚变用,有没有业内说下前景?
  • m
    masterfish
    没问题吧?里面不是有上海大学的?
  • 罐头派
    为了造出可控的核聚变引擎啊。能源问题的彻底解决。
  • w
    windsorwind
    人家就是不懂问问 没必要膈应人家吧 不过感觉现在基础科学随便想搞点成果的成本是越来越高了,而且短期很难有收益,这么搞下去以后科技进步会越来越慢搞不好会停滞,想想真可怕

    本帖最后由 windsorwind 于 2017-7-21 17:50 通过手机版编辑
  • 易水寒风
    实话实说,基础研究的东西,不需要向普通人解释
  • s
    sunzhensz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产品里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
    涉及到量子物理的有很多

    倒是相对论的原理,也就卫星定位时涉及到一下
  • s
    solomon
    可控核聚变,造出钢铁侠
  • N
    Nemo_theCaptain
    大过滤器
    化石燃料烧光之前还研究不出可控核聚变,文明就要灭亡
  • T
    TG春上春
    http://www.sohu.com/a/159134395_354973

    科学家发现“天使粒子”,微软成为最大赢家?马约拉纳费米子在80年后现身,或将为微软破除量子计算核心技术障碍
    2017-07-22 13:19

    一个重磅科学发现几乎横扫了大多数中文媒体:科学家们发现了“天使粒子”——马约拉纳费米子。

    就在昨天,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已经发现了现实中马约拉纳费米子确实存在的证据!该研究由加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合作完成,两校的研究团队分别由夏晶教授、王康隆教授和张首晟教授带领。其中,张首晟教授的团队负责制定实验方案,而加州大学方面的团队负责实际进行实验——该研究已发表在本月 20 日的《Science》杂志上。

    这一发现确实在物理界举足轻重,而在“天使粒子”的光环之下,如果有一个“隐形”的最大受益者,那可能就是微软。实际上,在量子计算这场科技巨头们最前沿的竞争中,微软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通过操控马约拉纳费米子作为量子比特来实现量子计算机。

    这也就意味着,微软在昨天的科学研究发布之前——也就是物理学界还没有百分之百地确定这种粒子能被观测到之前——早就已经开始规划和利用这种粒子来实现量子计算机。

    其实,微软的量子计算计划早在 2004 年就开始了。时任微软技术与研究战略副总裁的 Craig Mundie 接受了微软科学家、拓扑学大师 Michael Freedman 的建议,由后者全权负责组建量子计算研究团队,也就是成立于 2005 年的 Station Q。

    当时,微软其实并没有开发量子计算机的计划,但 Craig Mundie 敏锐的察觉到,必定将会有一种全新的计算方式来颠覆传统计算机。转机出现在 2012 年,荷兰物理学家在超低温半导体晶体中发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可能存在的证据——这令远在美国的 Craig Mundie 和 Michael Freedman 感到异常兴奋。

    后来,Craig Mundie 回忆道:“这是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因为这一发现为微软的量子计算机之路指明了方向!”

    到了 2016 年 11 月,微软官方网站刊文指出,其已经潜心进行了十多年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工作,是时候将研究成果付诸于实践,并打造出属于微软的量子计算工程样机了。而且微软宣称,经过十多年的积淀,这可能是一台能击败谷歌和IBM的量子计算原型机。

    毫无疑问,微软在这种难以制备的量子比特上下了很大的赌注。实际上,这种基于马约拉纳费米子的量子比特具有可靠性高的特性,从工程学上看,容易实现扩展和量产。同时,这种量子比特是一种拓普量子比特,而根据拓扑量子计算理论,在足以清除传统量子比特信息的外界扰动中,拓扑量子比特依然可以保持其可靠性。

    然而,相比之下,在选择哪种材料作为量子比特的问题上,谷歌、IBM采用了与微软持完全不同的技术底牌——使用超导导线环作为量子比特。所以,对前者这两家公司来说,这次发现的“天使粒子”甚至更适合被称作“魔鬼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