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 现在主要内容是 :文理不分、加上综合能力的评估。
应试考试、筛选机制、高考的维稳作用以及阶级控制作用 等等依然没改变。
等等,大家难不成真的以为国家通过高考来培养一个 真正的高素质的人?高素质当然是必需的,但前提是符合统冶者的意志。
高考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以前的选拔方式 选拔出来的人才,国家用的不顺手,通过合理的改革,使选拔出来的人才 战斗力更强一点。
高考教育改革的目的, 并不是为了使人通过教育 通往自由和幸福之路, 而是出于国家发展和战略的角度, 使受教育者的工具价值更高。
国家意识到一点, 一个光会做数学题、懂物理、懂机械制造等理工科 却 缺少文史哲以及其他兴趣的训练包括见识, 往往连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未必会做的多好。如果中国希望提升自己国家的战斗力, 就需要在教育方面做很多的思考和规划。
===================================================================================
补充一段我上午写的文字:
从功利性的角度来看, 兴趣爱好的广泛是好事还是坏事, 都不一定。
从好的方面来说, 广泛的见识和兴趣 --- 可以开阔人的思维, 使人考虑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更加多元化、丰富性, 由于事物之间往往有一定的相关性,人可以从其他领域来寻找灵感和突破口。
举个例子: 比如一个人喜欢研究哲学, 而研究哲学过程中带来的 思辩性、理性 往往会更有助于人在其他领域的钻研。有一句话不是说嘛:“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另一方面, 兴趣爱好多, 可能会耗费人过多的精力, 可能这个人什么都会点, 但是并没有非常拿得出手的专长, 这种情况也很普遍。
一般来说, 在专长和广泛的兴趣爱好之间做好平衡, 就可以 百利而无一害。
[本帖最后由 as007 于 2016-9-1 12:12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