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这次tlou2媒体综合评价的感想
- 维斯瓦军团
那请问这位高贵玩家,您对您头像的铁血高达是什么态度呢?
- 为啥我就想看看这次有没有哪怕一家媒体出来承认他们测评有问题的
- 银鍠吞佛看了这么多回复,其实正反意见都比较明显,玩家确实还未全面了解游戏的情况下开喷比较多,但是我相信大多是对初代游戏体验的延续导致目前剧情处理方式的不满,在PS3末期出来的tlou真的算是吃透了PS3那复杂架构展现机能的一作,相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玩家大多记得,X360凭借一个相对简单好开发的架构,在很多游戏上并没有和号称性能更加划时代的PS3拉开距离,而tlou的出现则几乎是PS3最后的旗帜,tlou刚出时候,PS4高清版的复刻,到最近tlou第二章推出,都经常看到有人询问这个系列到底好玩在哪,就我个人来说就是画面,剧情,气氛渲染,人物关系在游玩过程里面一点一点融汇共通,这确实是很难用言语表达出来哪里好玩,正正也是体验过初代这种演出带来的沉浸感,所以更无法接受第二章这个开场的剧情处理,这估计也是为什么游戏刚出就在玩家口碑里面炸裂的原因,当然不排除有些跟着起哄的,但是如果对这个系列真正喜欢的玩家而难以接受第二章的剧情而开喷,就我个人来说这一方更能引起我的共情,而偏偏这个时候大多数主流媒体对于玩家反感的地方避重就轻甚至无视就对线,这种在玩家眼里很容易就造成现在媒体跟厂商站在一线处于玩家对立面的情况了
- novem机核把tlou2吹上天,恰饭的活怎么能说是有问题呢
- Lunamos感觉这事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媒体和玩家的评分差别,确实挺好玩的。我个人对3A主要关注图形(这游戏图形技术强到逆天,背后有难以想象的工作量),对游戏本身没多大兴趣也分析不了什么,你想听的话我就说几个不成熟的想法,想到哪儿是哪儿
- 一直以来有制作者和媒体偏左,而玩家群体偏右,或者精英观点平民观点对立的说法,导致观点对立。在西方做媒体或者做内容创作会天生向左,不多解释了。玩家群体偏右可以从大多宅系玩家论坛的言论光谱中看出(Era看起来左是因为左的东西上台面,存在沉默的大多数)。这个尖锐对立存在很长时间了。
- 售前评测是一个皇帝新衣式博弈,要看媒体对权威是否有足够自信。小岛翻车因为媒体没有达成共识,赞否两端,而这次媒体则出奇的一致:除了游戏质量本身的差距以外,自信和缺乏自信的界限中可能涉及种族文化上的中心论,再说就是暴言了。皇帝新衣存在且自信消失以后,评测中容易出现全盘接纳与合理化的受虐者倾向。相对的,玩家没有鉴赏公信力的顾虑和对高深命题的撰写压力,思虑纯粹而简单——我买了你的产品,且觉得它不好,那它就是不好,这是真理。
- 两个人想对某文创品达成共识,至少都要有足够了解。豆瓣用户要达到影评家相同知识水平的门槛是两小时和几十块钱的电影票,而游戏玩家是四百块钱和30个小时,难度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觉得可能玩家群体的观点需要沉淀一段时间。当然考虑到稳态中的跟风和自我保护,想让媒体和玩家达成共识,结果也并不乐观。
- 前面有人提到的和开发者共情也有一定道理。很多开发者对这游戏的评价不会低,可能会在社交媒体上跟风喷一下剧情,但内心却是一万个卧槽这游戏太强了怎么做出来的。而媒体主观心态也是类似的,他们更容易仰慕这种工业强度极高的产品,也在希望业界繁荣的共同目的下,更多地针对游戏质量,而非从个人情感角度打分。
- 媒体倾向于鼓励一些不同的探索尝试,而玩家则单纯地想玩个游戏。虽说现在媒体鱼龙混杂,但毕竟媒体人相对一般玩家来说还是见多识广,看到新游戏会从老框架套进去,而无聊和惊喜就在于它是否突破了框架。一个框架内极致完善的游戏一般来说肯定能取悦玩家,但不见得能取悦媒体。
- 跟去中心化的大环境也有关。以前媒体能引导公众的思考,但去中心化发展多年的今天早已失效。我能想象得出,如果纸媒时代出现了这种情况,玩家很可能会思考是不是自己的鉴赏能力不够,从而主动引导自己发现游戏中的闪光点和突破,最终与游戏制作者达成理解,结果会和现在大不相同。现在的玩家不可能有这种耐心,一旦有人喊出了“他没穿衣服”,随之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人们不再接受一部分所谓“精英知识分子”的引导,而是形成了真正的“外稳态”,其势能之大很快就击溃了媒体的“内稳态”。
- 我认为售前评测依然很重要。媒体在“无知之幕”(概念借用)后打分能保证独立性和真实性,而售后评测会变成纯粹的跟风。大多数时候MC评分依然能有效反映游戏质量,只不过由于意识形态差距,游戏阅历和观察角度差异,评价标准的区别,中心化/去中心化的内外稳态的情况会长期存在,这不是第一次,也肯定不是最后一次媒体和大众的认知分歧。 - kyonkoism给骂这作品的人全盖上云玩家帽子的战术不是已经有解决方法了么?
“按你这么说,大家也没资格骂大圣归来咯?”
一个东西烂到一定地步,自己亲不亲自上手玩,这点代入感的差别绝对不会影响大到让剧情风评翻转的,这些傻逼为什么就是不懂呢 - ace88481:tlou2的媒体评测并不一致,更不要说出奇了,出奇一致的话现在mc起码也应该是97、98分。
2:像ign对于xbde这种评测,别说30小时了,怕是3小时的付出都没有。
3:评测这种东西有时候单单见多识广并没有用(且不说现在做游戏媒体的又有多少真的见多识广尤其是国内),缺乏对某一个领域的深耕就是讲不出有内容的东西。
4:能在严肃评测里用上“奇迹”“世不二出”这种词的人,也能算“精英知识分子”的话,那这个词也太过廉价了。 - S.I.R你说的没错,媒体的确会有少数单纯被大牌震慑或怕被索尼拉黑的存在(恰烂钱这个我没有证据,但以我的阅历来说这种3A没有)。
媒体人本身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更容易跳脱出一些情绪化的判断,让自己以鉴赏的立场去看待游戏。他们对开发者的解释也是抱着接受而不是拒绝的态度。 - Lunamos精英知识分子忘了打引号了
- free切
你们有没有想过,也许稽核是真的认可这作的剧情,gameplay,设计呢。
- Dreki
- 流泪猫猫你又有阅历了,你的阅历能不能用在一些普通人都认同的事情上,比如不要说狗屎很香?
- 流泪猫猫fnndp!这屎奇迹!不准乱说
- miu255乳影评人了
,影评人要花的时间不是豆瓣用户能比的,国内多数标榜的“影评人”很多写的只是观后感,还谈不上影评二字。
- lolozp
- 四氢化钠
- tamatamaR星那几个被爆出来的公关算吗?类似于“贿赂”媒体。
- dumplingpro问题玩家开头就吃了一口屎了,有什么义务要把整坨都吃下去,还要舌尖环绕感受绵软?
一些准备进餐厅的玩家,看到隔壁桌一群玩家吃了屎,正在那呕吐,空气中弥漫着屎味,玩家有什么义务还要花钱吃一次? - ace8848只说国内的话,我觉得原因之一,可能是国内这些媒体人潜意识当中,有一种精英意识在作祟,越是知道会引起很大的争议,越是试图去教玩家鉴赏游戏,只是可惜这些人的水平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高,结果自然就冒出这么多暴言了。
- styc媒体的售前评测到底是给谁看的?给厂商看的话就提交给厂商不就好了何必放出来;给玩家看的话,我看评测买个适合自己的满分游戏回来却发现完全不是这一回事,算是我不懂欣赏还是我信媒体我傻逼?
- S.I.RR星有请媒体胡吃海喝的历史,要说贿赂可能的确算吧。
- miu255肯定有,这里是我说错。我主要觉得他认为影评人太水的问题。
- tamatama胡吃海喝某种程度上算PR的正常操作,棒鸡,EA,动视都干过,刚去tgfc看了船长的说法+自己网络搜索的,发现威胁和贿赂还是不少的。https://club.tgfcer.com/viewthread.php?tid=7519244&extra=&page=1
http://games.sina.com.cn/t/n/2007-12-03/1031224962.shtml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凯恩与林奇》不是3A。 - 000000确实,这些人都是在尬吹,却说不出哪好,太致命了
- ——啧牛粪火锅吃多了?
- 芷雅居索尼干脆把三上真司请到顽皮狗这里来把,泥潭最强tps就要诞生了
- 43453问题是,之前评测可以说为了防止剧透,可以说得含糊不清就可以让**脑内高潮,现在正式发售不用担心剧透,有没有之前给出“奇迹”“世不二出”“正在超越电影”之类高分的媒体朋友们,能再一次出来详细指点一下普通玩家,这坨屎到底应该怎么品才能发出出自内心的赞叹。
不过说回来谴责这些媒体也没必要,几乎没有人看媒体评测买游戏吧,特别是发售前的评测当个乐子看,有人表演有人看戏winwin! - black199我是觉得这套剧本很符合横尾的作风 无论是虐杀上作主角还是操纵反派都是他干得出来的事 既然想在剧本上没那么大众 这些资源还不如堆给擅长弄小众cult的制作人呢
- pf67就国内来说,给钱是真的没人给的
但是关键是,连钱都没人给,你流量又不行,靠观众无法变现,那么还是只能去讨好大厂啊,要不然评测资格都没了岂不是连念想都没了
—— 来自 OPPO PCLM10, Android 10上的S1Next-鹅版v2.2.2.1 - aceralon
- オルガピピック玩家的確沒必要吃屎 惡心到了退款退貨完事 但媒體跟玩家的區別就是媒體有義務把屎吃完再來跟你們說這到底是不是屎 那麼玩家想質疑媒體之前是不是也要先品嘗完再質疑 而且你看專樓那桌可還在堅持吃而不是聞一聞就滿大街吐
- Dreki请教下ps4咋退款退货,没试过
- 撸一记国内不可能给钱,其实就是没文化还装逼,还有部分护主心切的狗腿
- オルガピピック數字版打電話給港服客服 我之前就發過一個退款帖子 實體版就不用教了吧
- 死亡確認这年头媒体打分看看就好,自从当年demons souls给打低分到索尼都放弃这游戏导致初期差不多卖不动,结果靠着玩家口碑硬生生把个媒体心中的垃圾游戏转成品质优良的游戏后我对这些评分基本不信任,最后还是自己玩最好
- Dreki实体版真的不会,开封之后还可以去退货的?你不是说的把盘卖了吧
- 双刀少女想请教几个问题:
1.有没有单纯从压榨主机性能、图形技术方面对tlou2分析的文章&视频推荐?
2.为什么游戏媒体会变得“特别”、和开发者 创作者趋同而背离玩家?现在游戏媒体有游戏设计、开发、艺术语言之类教育背景的大概有多少比例?
我觉得多数的游戏媒体出身难道不就是传统媒体教育+一定的游戏阅历吗。。事实上游戏阅历高于他们的非媒体人也不在少数才对,尤其目前是现代游戏被接纳程度这么高、直播之类媒介又发达的时代。甚至可以说,有多少游戏媒体人可以被认可具有鉴赏力,或者对游戏发展的眼光?
那为什么他们就变得和开发者共情以及按你说的“鼓励不同的探索尝试”呢。。
退一步说,你觉得游戏媒体在游戏发展中难道起了很大的作用吗?他们鼓励不鼓励难道会成为开发者和市场重点考察的观点?我觉得答案就只是单纯的要恰饭,向有名气或者背景的游戏开发商低头而已。
当然我个人首先是觉得现代媒体人不存在什么职业荣誉感或者责任之类的,如果真的想为游戏做推广贡献,投身游戏业比做媒体要真实多了。 我觉得你的观点里对媒体的美化还是挺明显的个人意见
- S.I.R要看图形方面直接看DF啊,都出了好几个视频了,最近一个是发售后的详细评测了
- serafina我也是媒体,没给钱这个是真的,干了媒体这么多年,索尼除了送电视评测什么的,从没出过公关费,我们这种不是核心玩家聚集的媒体,电视都没有
这次评测不允许提剧情的细节,艾比的存在都不许提,我写的很多都因为关联到了艾比被要求删了
剧情方面我和几个同行反复交流过,确定我认知没错,这剧情就是有问题,所以我给了低分,但是批评的部分又因为涉及艾比,被要求删了,最后只能在总结那边写了下
大家反响这么大情有可原,乔尔开头死我就知道要爆炸。
其实游戏本身主题虽然俗套了点却也可以,想要表达的东西也看得出想要做出深度,然而不管是节奏、逻辑,还是角色都没做到完美连贯,玩的时候就觉得常常有割裂感
尤其是主角和配角的一些行为逻辑都没有很好的立起来
爱莉那边ZZZQ的配角表现非常干瘪,关卡中的对话真的是演青少年美剧,毫无一代的情感触动可言,亚裔男活该好人送人头还送个娃给犹太女同养
艾比那边狗血三角恋也是让人无语,欧文这种渣男标准的美剧必死配角,不过一群人好歹还是有说有笑,西班牙男因为戏份多反而让人印象深刻,问题一到两个小孩出现,艾比的行为逻辑就硬和他们绑一块了,后面爬摩天轮那段还是蛮让人受用,结果医院出来就急转直下,逻辑如尿崩了
游戏硬件上是真的顶级,画面特效真的优秀,PS4PRO玩稳定又不轰鸣,机能榨得一干二净
这游戏变这样真的很可惜,现在这样谁也不希望
另外,有些同行评测吹上天也莫怪,有些编辑感情确实比较丰富,是真心认为好的
更何况还有外包给写手的 - Lunamos1. 除了DF的可能还没有特别深度的,这个最好是去看一些开发者的观点,他们中的有些人应该会分享一些学习笔记。不过不是业内的话可能不太容易理解。以前Naughty Dog会去SIGGRAPH分享,现在越来越封闭了。
2. 游戏媒体是产业的下位组成,吃的是业界剩饭,和业界是一荣俱荣的关系。玩家是消费者,和业界是对立统一关系。所以这种观点趋同并非是水平层次的,而是立场层次的。
对媒体的游戏阅历这部分,我之前也写过婆罗门小编进阶手册之类的东西,也是一种讽刺和劝诫媒体把阅历当回事,但“媒体阅历比普通玩家高”这个判断我觉得应该没啥问题(当然或许低于许多论坛老玩家)——他们毕竟靠这个吃饭,玩家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一天24小时关注游戏。更熟悉各种三板斧,解构意愿强的话会更愿意从非情感角度分析机制和索取novelty与surprise,可能也是游玩心态时的一些区别。
我没有美化这些媒体的意思,因为我回复的那楼也已经提到聊聊排除恰饭以外的原因,因而这部分就没有讨论。前面的楼也提到了前提是“善意揣测”之下才能寻找这件事的深层原因。如果觉得媒体只是会收大厂的钱评测打广告,把时间放长会找出许多矛盾(比如同为大厂3A一样有大量评分翻车的情况),但如果仅就一次具体情况而言,当然也有这种猜测的道理,如果下了这个判断,那其他的思考也就没啥必要了。 - 穿越护城河其实就是游戏媒体不是新闻媒体
报道消息轮不到他,输出观点更轮不到他
打游戏又不如网友
加上他们作为传统媒体把持话语权的机会也不断被现实剥离
那只好沦为厂商的帮闲了
—— 来自 motorola XT1929-15, Android 9上的S1Next-鹅版v2.2.2.1 - scpS1我感觉,媒体大概是玩这游戏的时候一直都很憋屈,又不能出来喷,然后就斯德哥尔摩了
- MonicaRuan其实这次我觉得媒体在某些方面写的趋同是很正常的。 通稿(大媒体)和审核(全部媒体)自然有,但是这些没法解释大规模的10分,我觉得还是(自发地)把剧情这部分的权重降低了。
打个比方,画面,声音,效果这些常规项目肯定是要说的,而且往往是新玩家最看重的(这就是老游戏为什么很难安利,你再吹剧情都没用)
假设市面上一共有100个游戏,编辑拿到的游戏在常规项目方面排名可能第30,这个时候编辑的阅历就会体现出差别,如果他/她只玩过lower 70% 的,那就可能会在这个环节打10分;反之如果玩过全部,那就打7分;如果只玩过top30%,那就打0分;而如果这个游戏在基本素质方面本身就排第一,那么无论什么样的阅历背景都会打10分,加上人类形容词汇业界术语一共就那么多,同行会互相借鉴(以前的名评测),吹起来会大同小异
剧情这种东西,编辑吃过的瘪太多了,永远都是褒贬不一,评测写的越多,敢把剧情作为明显扣分点的就越少
这个就是为什么我觉得现在讨论氛围不健康,大家有意无意的在寻求媒体准确、全面,这样媒体评分就会有很大压力追求全面而产生趋同,最后反过来盲目了玩家的选择。实际上每个媒体有自己偏好,玩家去符合自己口味的媒体看评测来买游戏也许是对玩家最理想的状态,但这可能对媒体而言商业上最差的选择。 - gigbt极游组工具人IO:tlou2通关了,两天只睡了10小时,一直在肝,现在终于有时间刷刷微博了,玩过和没玩的体验确实差很多,这两天游戏外发生的事情甚至比游戏本身更有趣。玩的人在游戏里享受,没玩的人在论坛上狂欢。
- serafina所谓的媒体评测早就失去原来导购的属性,完全就是一个宣传口而已,玩家其实也是从分数上追求一个认同感和图一乐,所以全10自然就翻车了
其实TLOU2这次,我估计不少同行都是图一个“不出事”,毕竟一代全10,二代基础素质也OK,给个10分就很稳妥,就算大家一起吹,坏事了也是大家一起被骂
我给低分都非常紧张,反复问同行确认是不是自己疏漏了什么,生怕自己错了被当靶子打,不过最后反而被人当成正道的光了,笑死 - jxzeroga010分和和吹神作肯定是塞钱了
正常评分还是IGN JP那个层次,阿比以外的新角色塑造太差,极其败观感 - 流泪猫猫“玩的人在游戏里享受”
享受什么?唯我独醒的快感是吗? - MonicaRuan你的情况和我一个朋友很像我都差点以为是他,评测出那几天惴惴不安怀疑自己品味的样子实在太可爱了(现在神气了)
其实欧美游戏媒体宣发体系早就很成熟了,独立游戏也是(国内工作室开发人员和西媒交流时知悉的),和3A厂商区别应该只是要价和规格不同。
虽然有相对不错的媒体,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力逐渐转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