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晖——追忆红色帝国的暴力美学

  • a
    anubis42
    N1运载车徐徐驶入“人字形”轨道的变轨点——这是一个类似詹天佑建设的京张铁路的结构,不过他不用于爬坡,而是转向:另外四部机车已经从另一个方向挂接上运载车,将牵引方式从刚才的“拉动”变为“推动”,将N1推向发射架

    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和窒息的、并且由恨生爱的N1火箭,满脑疥疮

  • 爆菊
    我要看天启坦克和特斯拉线圈
  • a
    anubis42
    N1运载车滑过我们的头顶的天空,在四台机车汗流浃背推动下隆隆而去,大地已经颤抖——邪恶的苏维埃火箭

    N1运载车再次变道,准备进入发射塔轨道区

    巨大的液压臂在火车机车数千马力发动机的巨大轰鸣中和压力输出中,被注入液压油,火箭开始起竖。注意液压臂上方的工作平台围栏,此位置是用于人员站立之用,你可就此估计这个液压臂的恐怖尺寸——这就叫超级重工
  • a
    anubis42
    请君入瓮的时刻终于到来——N1运载车即将抵达巨大的发射井

    N1运载车驶抵发射塔,开始进行起竖作业,这是在运载车周围的起竖引导观察员,戴着苏式坦克帽——军方的影子无数不在

    睡美人缓缓起竖,在他面前,周围的一切都是渺小的

    戴着同样苏式坦克帽的操作人员在运载车起竖控制室内进行火箭起竖作业

    继续目空一切的爬升

    霸王与环抱他的运载车的一部分,终于起竖并坚挺的站立起来
  • a
    anubis42
    从底部仰视这个105米高的避孕套

    从发射井中仰视这个105米高的避孕套,底部的30多枚爆炸螺栓将火箭紧紧箍住,发射点火时,他们将自动爆炸释放火箭。

    第1枚N1火箭起竖后的发射场远景,从左一开始依次是:2号N1发射塔、2号避雷塔、移动勤务塔、已经起竖好N1火箭的1号座发射塔、1号避雷塔。

    第1枚火箭没有进行发射,仅仅用于垂直状态的电气测试。
  • a
    anubis42
    随后,第二枚N1火箭很快被制造出来,他用样没有发射,仅仅用于综合发射演练

    这是两枚N1同时起竖在两个发射塔上进行测试的场景

    从一枚N1顶部眺望另一枚N1——想起一句话:等咱卢布多了,造两个N1,用其中一个撞掉另一个
  • a
    anubis42
    一名火箭设计师正在从地下掩体通过潜望镜观察N1发射——他们也害怕这个霸王火箭躯体上几千吨钢铁、液氧、煤油的一旦意外爆炸的威力

    N1升空——它的第一级太丑了,30台NK-33在超短裙下燃烧的画面让人压抑

    很不幸,第一枚N1升空后65秒,由于发动机控制系统故障,导致第一级30台发动机无法稳定工作,发动机翻脸比翻书还快,推力输出如同一张娃娃脸,说变就变,忽大忽小,强烈震动导致液氧管破裂,危险的液氧泄漏,引发爆炸,第三枚N1被炸成碎片散落在发射塔的周围方圆30公里的区域,但登月舱完整和成功的着陆了——不过,着陆点是地面而非月面
  • a
    anubis42
    9、第2次N1发射试验

    在修改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后,第5枚N1很快被制造出来(第4枚N1制造完成后,被意外损毁未能发射,最终被拆解),并于莫斯科时间1969年7月3日开始第二次发射——这又是强大重工的力量展示,苏联人在短短5个月内竟然制造完成了两枚巨大的N1。但这次,却成为了N1霸王火箭所有发射试验中最惨烈的一次。

    莫斯科时间1969年7月3日,第5枚N1准时点火

    火箭开始徐徐加速,向上窜动
  • a
    anubis42
    一切似乎还算正常,上升在继续——但此时火箭还未飞离发射塔

    就在这一瞬间,这枚N1的一个液氧泵发生爆炸,火箭变成一团火球

    火球开始扩大,图中右上角的小火球是已被引爆的火箭头部,他正在爆炸中向下垮塌

    图中右上角的小火球是已经完全垮塌融入到大火球中,火箭上部已经折断

    此时,火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尚未完全离开发射塔,他们开始在上部巨大的爆炸和坍塌扭曲下,开始倒塌

    火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加速倒向发射塔所在的发射场,一块燃烧的碎片飞速旋转着扑面而来
  • a
    anubis42
    火箭彻底倒塌,N1瞬间成功完成了从一枚善良的火箭到一颗由几千吨钢铁和高能燃料构成的恶棍炸弹的转变,将整个一号发射场彻底夷为平地。这是N1试验中最惨烈的一次爆炸。

    10、第3次N1火箭发射试验

    习惯于在烈火中永生的苏联人很快制造出了第6枚N1,由于1号发射场被彻底炸毁,这次发射只能在2号发射场进行

    莫斯科时间1971年6月27日,第6枚N1点火升空

    躲在地下室观察,那是惯例,因为已经有了两次惨烈的爆炸成功经历

    第六枚N1升空,倾斜是正常的,这是设计中的飞行姿态

    此时,火箭还没精神失常,装得像一个正常人
  • a
    anubis42
    很快,N1的精神病再次不期而至,由于制导系统故障,这枚N1突然犹如炮弹般开始旋转,重量巨大的火箭在旋转中产生的过载让箭体迅速分崩离析,一场漂亮的夜空烟花
  • a
    anubis42
    这是全部四次发射试验中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可能是因为这枚火箭的涂上白漆后长得像东正教堂:持续了100多秒,但最终第1、2级再次因为震动发生爆炸,火箭化为灰烬


  • a
    anubis42
    这是一组当年利用没有发射的N1火箭部件建造的各种发射场设施组图:包括水管、凉棚等等



  • a
    anubis42
    不过,类似于我这种记住N1的人还大有人在,这是一组国外的N1火箭迷,他们正在进行一场N1火箭模型发射狂欢——这种方式,也算是一种对这段功败垂成的未尽篇章的纪念




  • r
    realbobo
    这一切都好科幻啊……
  • 爱你一棒陲
    毛子能把相对落后很多的技术攒在一起鼓捣出些过得去的东东还是颇有些天分
  • 绿
    绿色的林克
    冷战浪费了那么多人力物力,两个头号国家彼此为了憋苗头而不顾一切。
    真疯狂啊。
  • z
    zero3rd
    说到暴力,我感觉以前在水区里见过的美国那个使用原子弹做推力的火箭更暴力
  • m
    mentalraydx
    看看土星V号,就说明苏联的技术潜力差美国太多太多了. 制度和人才,没法比的.
  • p
    philwang
    毛子的东西都是这么巨大美~简单粗暴~~~很邪恶啊~~~
  • s
    scola
    MARK
  • i
    iceliking
    不说别的,毛子这照相技术,也太惨不忍睹了吧
  • 系列号003
    不错。。
  • 系列号003
    对你无语
  • a
    anubis42
    4、7900系列之4:7907型24轮驱动、燃气轮机全电传动重型军用越野运输车

    7907型是7900系列中车轮最多、最有特色、最夸张的型号。他和7906型的设计初衷一样,都是作为当时研发中的“Tselina-2”洲际导弹的运输发射车使用。全车长度30米以上,宽度和高度均接近5米,拥有与7904一样200吨的惊人载重能力,最高时速40公里,24轮驱动,配备独立差速控制系统和独立悬架,具有与其庞大身躯不相称的敏捷机动性能——他的前、后8轮均可以动力转向

    7907型创造了一个惊人的记录:它是唯一一种使用燃气轮机作为动力装置的重型运输车——要知道,燃气轮机一般被作为飞机的动力装置和热电厂的发电机!当然,有两种坦克,也就是苏联的T-80和美国的M1也使用了改良自飞机发动机的燃气轮机,但这毕竟已被证明是不成功的,新一代的坦克都已重回柴油机动力——燃气轮机的巨大油耗、噪音、发热都是让人难以忍受的。而7907作为一辆轮式运输车,竟然也使用源自飞机发动机的燃气轮机,实在是太疯狂了。

    因为这个不同寻常的动力装置,这台车必然伴随着远远超过柴油机的巨大噪音和油耗——看看这台车的大鼻子,那就是专门容纳这台体型硕大的飞机发动机的,司机也许需要配备耳塞才能在驾驶室里正常工作。也因为如此,他吃不惯粗燥的柴油,只能喝与飞机一样精细和昂贵的航空煤油——别忘了,N1火箭也使用航空煤油作为燃料,呵呵:)这个东西用起来可真不便宜。

    该车配备的燃气轮机的型号为GTD-1250,功率1250马力,可以作为小型热电厂的发电机使用,也被用于T-80坦克。美国M1坦克使用的GT-1500燃气轮机则是直接从UH-1飞机上移植过来的——从动力装置上说,7907是疯人院里设计部门神志尚未恢复正常的工程师在梦游时搞出的怪物

    除了使用燃气轮机以外,7907还有另一个记录:他没有汽车必备的机械变速箱传动机构,而是直接使用大功率电动机传动——你可以把这台车看作是一座小型的移动燃气轮机热电厂,他通过那台航空燃气轮机带动一台大功率交流发电机发电,然后将电力传导给安装在24个车轮轮轴上的24台驱动电机,以这种独特方式使自己前进——熟悉机械和电传动的看客都知道,这在当时是一个不简单的创造,因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在一台车上控制这么多大功率的电动机进行全电传动并不容易——即便在今天,也只是下一代的军用车辆才开始尝试使用类似的全电传动。全电传动具有结构轻巧、维护修理简单、效率和可靠性高的特点
  • a
    anubis42
    与7906型不同是,7907型同时也开放于民用领域,用于运输大型的发电机、或作为移动的陆地石油钻探平台使用,在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可能存在的潜在油田里,孤独的巡航、勘探

    一条24条腿的大蜈蚣:N1火箭的第一级尽管使用了30台火箭发动机,但这个装着飞机发动机、使用和N1同类燃料、不会飞只会爬的移动发电厂并不比N1差,只不过一个是天霸,一个是地霸而已。
    得益于复杂的前、后各8轮转向系统,它能以车体中心为圆心,实现原地转向——这个广场空间足够,随意我建议各位对着这张照片想像一下,其实这不是转向,而是螃蟹横着掉头,并在空气中划出一个直径超过30米的圆弧

    7907在基地整装待发,旁边是一排换下来的轮胎
  • a
    anubis42
    6、7900系列之6:7912型和7917型14轮负重、12轮驱动重型军用越野运输车

    7912型研发的初衷,是作为著名的“白杨”战略导弹的运输发射车使用,这个今天著名的导弹当时还处于秘密研发阶段。它采用较为特殊的14轮负重、12轮驱动结构,配备一台排气量近40升的V-58或W-58柴油发动机——晕死,40升的排气量!这两种发动机的主要区别在于气缸排列形式不同:分别为V型对置气缸和W型对置气缸,功率710马力,以30公里时速行驶的百公里油耗200升。

    想想那些平时被我们视为无所不能的悍马、大切诺基,他们的发动机不过是几升的排气量、20到30升的百公里油耗,面对他只是小巫见大巫。这台7912的燃油携带量需要以吨计算,至于前面介绍的那些发动机功率大出一倍的7904、7906、7907,则其耗油量和燃油携带量一定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也许100公里会烧掉半吨燃油,尤其是使用飞机发动机的7907:)

    这才是真正的越野——“越野”越疯狂

    让你意外的是,如果你有足够的钞票并且喜欢开着它在城里转圈,例如去超市购物,则你现在可以从俄罗斯的市场买到少量这种运输“白杨”洲际导弹的怪物的二手货,作为私人座驾使用———以下就是这个冬天正在莫斯科出售的一辆二手7912罕有品,它的买家也很罕有:除非是我这类的Fans或罕见的民用行业需求者,或者是擅长反向测绘进行仿制的中国人,当然还要有足够钞票,呵呵。

    尽管这是一辆年代不算短的、军队库存在仓库中的多余二手货,但他依然要卖近200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700-800万以上,这还是不包含昂贵离岸和到岸两次关税的仓库提货价格,还有不小的海运费用,花掉你1000万买这个大玩具那是稀松平常:)

    感觉如何,想不想买回来试试,我很眼馋也,呵呵——这可比买同样上百万的奔驰在大街上兜风要更扯眼球,不过,你可能要增加经常被大街上检查冒牌军车的英俊宪兵给拦下来的烦恼,同时不得不因为总是横跨两条车道而被交警盯上,甚至还会面临一次喝光一个加油站全部库存-10#柴油的噩梦——不过,99%的城区加油站他都是无法开进去的,你只能用10公斤铁桶一桶一桶的停在街边加:麻烦又来了,你会堵住道路造成大塞车——这个没良心的车。

    这辆“拉风”的7912覆盖着今冬的皑皑白雪,静等着新的主人,车门和油箱上的被妖魔化的邪恶苏军徽标清晰可见——这些东西很耐用,作为战略物资甚至会被存储在苏联的仓库中接近10年,到今天才重见天日。他也是一辆干净的纯底盘,这意味着,你买回来以后,可以装上一个逼真的全尺寸导弹模型,开到大街上游弋,哈哈。

    因为他要出售,所以我们能够拍下有关他的外部细节和驾驶室内部结构的详细照片——兴奋吗,这将是你一生中也许唯一次进入拱卫今日俄罗斯国门的“白杨”战略核导弹的运输发射车内部游览。

    Baby,let's go!

    这是这辆7912的正面,看起来保养得还算用心:车灯都被小心翼翼的包裹起来了

    这是车头另一侧的驾驶舱,摄人心魄的苏联红军战略火箭军红色徽标牢牢钉死在上面,颜色还很鲜亮,爬上去可真不容易——三层楼梯

    这是车尾的导弹控制乘员舱,下方钢网保护处为其中一个燃油箱——这个油老虎需要很多个大油箱

    底盘下复杂的动力转向、传动、悬架系统——这是车头前两排轮胎的承载结构,稍远处的悬架结构特别复杂,不同于车体中后部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但更结实、源自明斯克汽车重工联合体那著名543系列的悬架。这些粗壮的悬架让人100个放心——懂车的可以自己研究一下,我不多说了
  • a
    anubis42
    细看一下眼花缭乱的各种仪表,和一架小型单引擎飞机相比,毫不逊色

    这是速度表和里程表特写,空载表速号称可以达到120公里,对于这个恐龙而言,这样的奔跑速度真是夸张,不过考虑一下其30公里时速下200升的百公里油耗,则真跑上120公里的速度,百公里油耗轻易突破半吨是很轻松的——能不能跑到这个速度,不清楚,不过就算达不到,奔驰宝马也不敢和他在高速路上飚车:它只需要稍微摆动一下,就能把试图超车的对手挤出公路。里程表显示这车只跑了5842公里,天知道是真是假

    驾驶室后舱的座位,座位下面是个灭火器,配置方式和我的车类似,但别以为我也开这类重卡上班——战略火箭军竟然喜欢黑色的
  • a
    anubis42
    驾驶舱后舱的控制机构,这是轮胎中央调压系统的一部分,它可以在行使中调节每个论胎的气压以适应各种路面,真爽——这些配电箱真夸张,和居民房的差不多粗俗,看看那些电缆吧,至少是40安培以上的。圆型的反光玻璃状物体你别当成了化妆镜,那是一个气压表,照相机反光而已

    这是另一个后舱的厨房——别意外,这些车载着核导弹,作为战略反击力量,只能偷偷摸摸,他们暴躁的脾气并不喜欢在美国的卫星胶片上留影———通常,他们游弋在没有人烟的森林、深山,因此必须配备厨房。

    你也看到了,除了令人意外的足够宽敞,这个厨房的工艺真差劲,圆型的铆钉外露清晰可见——包了一层白铁皮,看着就没胃口——这就是不重视工业设计的结果,他们只要求能煮饭就行了,像是散工粗糙装修的厨房。看看插座,苏式插座喜欢用圆形接触孔,就是我小时候实心纯黄铜、圆溜溜的那种。下面翻起的地板,居然还是排水式的栅栏结构,那么厚实——在车上搞一顿土豆炖牛肉没问题。这些士兵除了要会驾驭这个怪物、向自由女神像发射核导弹,也得会做饭才行,你总不能带个厨娘在进行永无休止的核旅行吧


    游览完毕,现在下车:对7912感觉如何?够简陋、粗暴、漂亮吧,居家旅行很合适:)

    在7912型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进,逐步发展出下图所示的衍生7917型。7917和7912同样作为著名的“白杨”战略导弹的运输发射车使用,其特殊的14轮负重、12轮驱动结构也被保留下来。总的来说,7912和7917的差别不大,至少你从外观很难快速分辨出来,7917仅仅比7912增加了一米左右的长度并增加了一些成员舱,差别不大。不过走到今天,更多的“白杨”战略导弹都是使用7917型作为运输发射车,这个车你是买不到的
  • a
    anubis42
    7、7900系列之7:7916型12轮驱动重型军用越野运输车

    7916型是在明斯克汽车重工联合体547型的基础上改进而成,这两种车型均作为“Pioneer”洲际导弹的运输发射车,其外形很难区分——如何区别那是我的秘密:)该车为12轮驱动,前6轮动力转向,最高时速60公里/小时。

    这是外形依然不友好的7916

    这是装载“Pioneer”洲际导弹的7916运输发射车后部特写

    这是一个“Pioneer”洲际导弹的7916运输发射车模型
  • a
    anubis42
    这张模糊的照片,是7916的衍生型79161。图中所示的是79161的一种货运改型,这种货运型号非常罕见,所以只有这张不清晰的图片。图中可见车体后部带斗篷的货箱——夸张的货运汽车

    这是巴基斯坦进口的7916衍生型79161的军用导弹载车版,用于作为本国的“沙欣”中程导弹的运输发射车,代替以前使用的平板拖车,以提高机动性和越野能力

    进入冷战后期的80年代,根据美苏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的规定,大量“Pioneer”洲际导弹被销毁,相应的7916运输发射车也转业从良:苏联将这些多余的7916改装成下图所示的7571型重型汽车起重机,他为三段收缩式起重臂结构,虽然不射核导弹了,但依然保持核导弹的威力:125吨起重能力
  • a
    anubis42
    8、7900系列之8:7919型12轮驱动重型军用越野运输车

    该车并非明斯克拖拉机重工联合体生产,而是由明斯克汽车重工联合体生产,但它是实际上是基于7916底盘的纯货运衍生型,因此本篇也将其归入明斯克拖拉机重工联合体的7900系列,只不过换了一个地方制造而已

    这是安装上货箱的民用版本7919,样子要稍微亲切一点,但是不争气的12个大轮胎还是暴露他的粗俗
  • a
    anubis42
    9、7900系列之9:79221型16轮驱动重型军用越野运输车

    这是一种全新设计的重型运输车,为当时研制中的“白杨—M”战略导弹量身定做,16轮驱动,前后各6轮动力转向,底盘系统能适应各种路面环境,整车可在最低零下40度、最高50度的恶劣环境中工作——因此,它可以被部署在苏联全境的任何地点,包括北极地区:这里是苏联战略导弹射向美国最短的距离,核弹头可以直接从阿拉斯加便捷的非法入境,而无需在美国海关入境处按下指纹

    该车全长超过20米,其完成一次转向的半径也接近20米。全车自重44吨,载重量80吨,最高时速40公里,最大燃油行程500公里

    除了军用外,该车也被应用于一些特殊的民用领域,例如钻探石油和天然气井、制造重型起重机等

    这是该车配备的YAMZ-847型涡轮增压4冲程柴油机,V型对置12气缸,采用油冷的冷却方式,功率输出800马力

    以下是一套进行越野测试的79221组图

    整体结构底盘的缺点在于,它虽然越野性能好,但与牵引式平板拖车结构相比,发生翻覆的概率要高一些,因为重心高。因此下图中这种陡坡上的稳定性测试是必须的
  • a
    anubis42
    刚刚从河里爬上来——当然他不是潜水艇,不过因为底盘高、发动机位置高,进气和排气位置高,所以进行2米左右深度的涉水行驶还是没问题的,超过所有主战坦克,主战坦克的涉水能力一般在1米左右,潜渡才能达到3-4米

    从后部观赏一下79221的转向系统,前后6轮同时动作,像极了蜈蚣

    这是货运型的79221——不要认为用它拉货是大材小用,在苏联长得奇形怪状的广袤国土上,什么恶劣条件都会自动找上门——这一点绝不用你操心,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

    这是作为“白杨-M”战略导弹运输发射车的79221,这也是他的主要使命
  • a
    anubis42
    10、7900系列之10:7929型10轮驱动重型军用越野运输车

    7929较为罕见,因此关于他的资料几乎没有,只有这张模糊的照片

    11、7900系列之11:7930型8轮驱动重型军用越野运输车

    7930被用于取代明斯克汽车重工联合体著名的543系列——我们在本篇中已经多次提到543系列,关于他的故事留待后文解答。
    7930可以适应极端严寒的气候:零下50度,甚至被放到风洞中,使用高速压缩气流进行冲击波测试,以确定其在核爆炸下的生存能力——这都是因为他将取代使用过于广泛的543系列,所以才会如此严苛

    该车为8轮驱动,前4轮动力转向,独立悬挂底盘,车长近7米,自重 20吨,载重24吨,使用YMAZ-846型V型对置12汽缸柴油机,功率近370马力,最高时速70 公里,最大行驶里程1000公里

    7930个头在他的前辈大哥面前相对较小,但在军中应用广泛——这是取代543系列的必然结果,甚至今天的俄罗斯军队无处不见他的身影,他与543同在
  • a
    anubis42
    7930的货运型,跋涉在没有道路的山间

    7930的清障拖车型

    使用7930的TMM-6野战机械化架桥车,正在架设桥梁

    使用7930的 “蜘蛛”地地战术导弹双发机动发射系统,其中一枚已经起竖

    使用7930的 SA-20地空导弹系统的96N6相控阵艘雷达车,同时该雷达除7910外的另一种载车
  • a
    anubis42
    使用7930的“Pantsir-S1”弹炮合一近程防空系统

    使用7930的战地移动指挥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