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晖——追忆红色帝国的暴力美学
- 元始天尊Mark
- 绯雨流好!!!
- 绯雨流最大当量的核弹不是沙皇吗
- Eurydice太监已久的经典老贴。。。
- 装机工个人觉得巅峰的巅峰只能是台风……
- foxhounds[posted by wap]
马克 - 6533186dc好文!!!
- 红色文化顿河级雷达基地可能就是星战中绝迪武士大殿的原型
- 龙樱疯狂啊
- kagez简单直接够暴力,请继续!
- bbyeahr欣赏一下这个整过容后打扮成鸟的钢胚,机头就像被敲凹了一样塌陷下去,两个飞行员分别住在“一楼”和“二楼”,估计需要用楼梯上下:这是没有在其他战斗机上出现过的少见阶梯座舱设计。飞行员视野太差了,加上高速,以至于飞过他的飞行员抱怨说:我像坐在火箭里,只能看见前面,飞快的往前冲,射完就跑,我根本看不见我身后发生了什么。
这个是双座教练版的... - waterfirestartmark
等续作 - wuhanman粗暴的美……
- k62163幸好这个所谓的红色帝国最终自取灭亡!人类之福!
- 反索倒史
都是些粗制滥造霸王硬上弓的玩意. 去看看同时期美帝的瓦尔基里北欧女神轰炸机和SR71黑鸟,比这些货色科幻得多.
[本帖最后由 反索倒史 于 2009-9-10 23:06 编辑] - VODKA毛子的科技实力比起美帝还是差一大截的。。。。。
- matiechan打开这帖子的时候,我的手机假死了……,马克一下,明天看。
- dudeismLZ还有吗
毛子的东西就是粗犷啊
- 沉默の狙击手很好看。
冷战时期毛米两帝都很暴力。 - 逍遥子kMARK下,等后续
- fear在天涯上关注这贴很久了,作者n久没更新了!
- cowboyblues你是说一款失败到没装备的战略轰炸机和一款美帝自己都用不起只好提前退役的侦察机吗?
- langke888我草,这文章太赞了,还有没还有没~要是出书的话我一定买一本~
- 我腾老帖了,大家火星了
- yamazaki11111做个标记先
- 倍舒爽好文,牛x!!!
马克慢慢看。。 - 水星的爱For Mother Russia
[本帖最后由 水星的爱 于 2009-9-11 15:02 编辑] - liuyicheng美帝和苏联对抗期间,都是歇斯底里一般的研发超越自己成本控制极限的武器装备,如果不是这种疯狂的竞赛,美帝也不会登月成功。
- sum31lz是天涯搬运工啊,这个系列天涯上从貌似上半年到现在没更新过了
连标题都一模一样,转贴也要有职业道德 - snake_1037天涯著名帖子 最后太监了
- mentalraydx也不算失败,只是使用起来费用太高不被军方采用而已.就算这两款不算,那B2,F117也是毛子不可及的.
- anubis42N1霸王火箭承载在苏联人恢宏的登月梦想,即将启航,一段悲壮的历史将拉开序幕。
2、登月舱的研制和无人探测器发射
作为的登月伟哥的一部分,也就是N1霸王火箭最终要在月球上生下的那猪仔——即登月舱,其研制必定将在N1火箭研制之前就开始了。苏联人使用早已驾轻就熟的“联盟”宇宙飞船直接改造完成轨道舱和登月舱——成熟的男人最可靠,谁也不想两个去月球埋地雷的宇航员买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这是登月舱,一幅找打的长相。
再看看这个狭窄的单人登月通道:装下一个人的确是够拥挤的,厕所别指望了,顶多配个痰盂。按照计划,宇航员仅仅在月球上呆四小时,因此他长达38万公里行程的旅行箱将会很小,这个舱不需要多大。
正在进行设备测试的登月舱
这是登月专用的宇航服,右图中那块胸前的方形物体是一个可收放的控制台,需要时可以展开,用于方便的调整宇航服的各种工作参数——宇航服就是营造一个小地球,让宇航员在里面泰然处之的蹂躏嫦娥。左图是宇航服的背面,红色的是氧气瓶,背箱下方是一个类似坐垫的东西,这个设计还是很人性化的。
宇航员登上登月舱进行测试
登月舱内部,装修简单
登月舱的反推力火箭试验,这个动作估计是为了着陆瞬间将登月舱牢牢钉入月球表面
这是另一个重要部分——轨道舱的释放试验,轨道舱将一直绕月飞行,当登月舱完成任务从月面返回月球轨道后,与这个轨道舱会合,然后返回地球。
这个试验,模拟N1火箭释放轨道舱到绕月轨道的过程,小推力火箭互相反向工作,分开N1火箭的轨道舱整流罩。 - anubis42以下是三幅火箭发动机在试车台上的测试组图,由于时间紧张,苏联人没有建立专用的发动机试车台,而是直接使用现有的试车台。
发动机的全部研制工作也很快完成了。这是设计师骄傲的和最重要的第一级火箭发动机合影——型号nk-33。此时此刻,他没有想到,紧迫的设计时间、仓促的测试实验,成为困扰N1霸王火箭的心脏病。 - anubis425、N1火箭研制
从一开始,N1火箭的设计、甚至整个登月计划都和苏联红军战略火箭军紧密相连——在那个年代,航天航空的几乎每一个重大计划都是出于军事目的,同时,得到军方的支持也就意味着强大的政治、资金保证。这是科罗廖夫去世之前,与战略火箭军的将军们一起散步,就N1火箭的研制进行沟通。
这是N1霸王火箭的总体结构设计图,,这枚火箭是唯一种使用多达五级窜联的火箭,同时,其第一级的30级并联设计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说明如下。
左图:外部结构图
1、总高度:105米
2、最大直径:23米
3、起飞重量:2825吨
4、最大起飞推力4620吨
5、第一级高度:30米
6、第二级高度:20米
7、第三级高度:12米
8、第四级、第五级、有效载荷舱高度:43米
右图:内部结构图
1、第一级使用30台NK-33发动机并联同时工作,单台推力154吨,总推力4620吨,这一推力让N1座上火箭推力之王的宝座至今无人超越——粗浅的理解,也就是可以推动超过3000吨的总重量垂直飞天。
2、第二级使用8台NK-43液体燃料发动机并联同时工作,单台推力180吨,总推力1434吨
3、第三级使用4台NK-39液体燃料发动机并联同时工作,单台推力40吨,总推力160吨
4、第四级使用1台NK-31液体燃料发动机并联同时工作,推力41吨
5、第五级使用1台RD-58液体燃料发动机
6、绿色部分的有效载荷舱分为两层,下层装载登月舱,上层装载轨道舱,舱顶是一个宇航员紧急逃逸塔,类似于我们发射神舟飞船的运载火箭的逃逸塔,由数台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推动。
7、图中蓝色圆球为液氧箱,红色圆球为煤油箱——这枚火箭的全部液体火箭发动机都使用这些燃料和氧化剂,在今天看来,这种燃料是非常环保的,而且无毒,不同于以前的剧毒肼基火箭燃料,这在当时是较为超前的设计。甚至在科罗廖夫去世前的最初方案中,还计划谁用推力更大、更超前的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
很清楚,N1火箭的设计指标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是是惊人的,它是当之无愧的火箭之王。
设计师们在讨论设计方案
这张图片,显示了这个设计组中存在女性设计师,而且似乎是美女 - anubis42这是在苏联中央工程研究所进行动态测试的N1火箭模型
召开圆桌会议讨论技术问题可意营造一种平等讨论的气氛,也许可以把幻想变成现实
N1火箭的第2级的动态测试。可以看到用于保护保护低温液氧氧化剂的隔热板。
在没有计算机设计技术的年代,完成这枚霸王火箭所需的设计图纸数以万计,人海战术是不可避免的,在常人眼中特殊的精英科学家,在这里显得平常,因为太多了。这是一组设计师的工作组图,第一幅是设计师们在集体工作,后两幅是制图员们的工作场景——她们一般都是女性,因为细心。 - anubis42N1的风洞模型试验,风洞试验主要用于火箭的气动外形设计——不过结果还是很丑
这是测试中的微型姿态控制发动机,姿态控制发动机用于调整火箭的飞行姿态,例如飞行方向等
以下是一组N1火箭模型的试验组图。1967年, N1火箭设计工作全部完成,此时拜科努尔的火箭发射场也基本建设完成,发动机研制结束,登月舱、轨道舱、宇航服研制进展顺利,似乎万事具备了——N1霸王火箭正式开始制造,一枚令人激动的霸王火箭即将诞生。 - 变形金刚好贴mark
- anubis426、N1火箭的分段制造和总装
按照制造方案,N1的制造将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N1分成若干部分,在位于萨马拉的重型工业基地制造。第2阶段:通过铁路网,讲制造完毕的火箭分段部件,分别运送到拜科努尔火箭发射场的总装厂房进行总装——苏联广袤平原和庞大铁路网,让通过铁路运输尺寸巨大的N1火箭部件变得可能。
第一阶段:在位于萨马拉的重型工业基地分段制造N1火箭部件。
这一组制造中的火箭燃料箱组图
批量制造中的火箭发动机
N1火箭第二级正在吊装入壳体
这组图片是N1火箭第一级的结构框架制造
30台火箭发动机以并联形式,逐一装配到N1火箭的第一级中,正在安装喷管分流装置
装配完成的N1火箭第一级
N1火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正在同一厂房同时制造中
N1火箭的第一级制造过程特写,图中第三层工作面的左边白点是一个人——这那里是在造火箭,分明就是在厂房中再建一座楼房。
N1火箭的第一级底部调装
制造完成的N1火箭有效载荷舱的一部分
第二阶段:通过铁路将分段制造完成的N1火箭部件运往拜科努尔宇宙航天发射场总装
火箭分段制造完成后,将使用特殊的专用列车,通过铁路分别运往发射场的总装厂房进行总装——火箭、铁路、机车等等体现的强大重工业,让N1成为可能,这种运输过程也是令人震撼的。
这组图片是铁路运输中的N1火箭有效载荷舱组图
这是一组运输中的N1火箭逃逸塔组图,一旦出现问题,宇航员将通过它逃命,其上的四个喇叭状物体是固体燃料逃逸火箭发动机。 - anubis42这是位于拜科努尔宇宙航天发射场的其中一个N1火箭总装厂房,霸王列车的终点之一。
N1火箭第一级正在发射场总装厂房吊装
货运列车驶入厂房,这似乎是一列运输小型火箭部件的列车——他不从大门进入,而选择了小小的狗洞
吊装到水平装配车上的N1火箭第一级,30台NK-33发动机并联在一起,犹如一个壮观的金属马蜂窝——在火箭发射时,他们将一起工作。在庞大火箭第一级面前,地面的工作人员渺小得如同工蚁。该级总推力4620吨。
货运列车在厂房内卸货,奇怪的车型呈梯形,旁边是形象压抑的槽罐
吊装到水平装配车上的N1火箭第二级,8台NK-43发动机并联在一起,注意装配车右侧工作台的工作人员,他们在这个老二面前同样微不足道。该级总推力1434吨。
吊装到水平装配车上的N1火箭第三级,4台NK-39发动机并联在一起。该级总推力160吨。
N1火箭第1、2、3级水平组合完毕,正在吊装到总装工作台,进行细部的装配和测试。如果让你一个人孤单的在这个厂房中对这个圆脑袋的庞大怪物,你会不寒而栗的
N1火箭第1、2、3级吊装完成,开始细部组装和测试。
这组图片中,N1火箭的第4、5级及有效载荷舱的一部分正在水平移动,与工作台的第1、2、3级结合,最终组成一枚长百米、重数千吨的终极梦想火箭。
现在,你眼前的就是第一枚组装完成的N1火箭,他安静的躺在总装厂房内的举行运载车上,即将亮相。 - anubis427、 第1枚N1亮相,实箭发射试验准备工作开始
1967年底,第一枚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的N1火箭,完成全部水平测试工作,终于亮相——当然,这种亮相是秘密进行的。
总装厂房大门徐徐打开,阳光斜洒在巨大的火箭上,昭示着登月计划新阶段的开始——他将从这里沿宽大的钢轨,被运往发射塔,然后起竖。
躺在巨型运载车上亮相的N1,厂房大门一开,他首先展示了他的超短裙。
这是用于牵引这个近3000吨庞然大物的机车,这种同样很有暴力美的机车,对于70年代的人应该不陌生——他是我们国内的DF-3型内燃机车的苏联仿制原形,在80-90年代广泛使用在我国的铁路网,例如成昆铁路、成渝铁路等等,牵引N1火箭运载车一共需要四台这样的机车,总功率近7000多马力。机车司机悠闲的探出头来张望着——这种激动人心的时刻,谁都想露露脸,即便是这种保密下的小范围。旁边站满了参与仪式的工程人员。
两条铁轨的每一条上,都是这样窜连在一起的两部机车。
兴奋的科学家将香槟酒砸向N1火箭运载车,完成秘密的剪彩仪式
酒瓶带着科学家的希望被砸碎,一个新的阶段开始了
砸碎的酒瓶,也砸开了在场每个人的笑容
人群被下令远离轨道,N1睡美人即将启航
巨大的苏维埃车轮开始缓慢启动,准备碾碎美国人的登月伟哥 - anubis42N1运载车徐徐离开总装厂房——这个避孕套的尺寸太夸张了,长得让人恨啊。
继续向其缓缓移动的N1巨型运载车,四部机车的牵引结构此时清晰可见
粗壮的的N1腰部,注意图片下方运载车平台上的人员以及图片左边N1火箭上方的人员。垂直的圆柱是巨型液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