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幼升小的政策,各位觉得合理么?

  • t
    tiandi2k3
    都债主了您这还不叫挑事啊,该干嘛干嘛去吧,早日移民早日脱离苦海,祝你成功
  • c
    clock_orange
    某些外地逼得了便宜还卖乖就呵呵了,说谁谁心里明白。
  • 炎之魔神
    喷了,交了几年个税社保就成债主了
    欢迎这位债主像其它异闹一样去滚钉板上法院
  • Z
    ZHAOJING123
    其实千错万错就是北京zf太不地道
    在北京就业不难安家难
    就是想让外地哥们把黄金的十来年交代在北京
  • t
    task
    讲真 其实大家应该挺喜欢自己那地像香港那么搞
    我个人十分支持
    外地人以后统统升级为外国人
    多给劲

    本帖最后由 task 于 2014-5-21 16:54 通过手机版编辑
  • k
    kirbyx
    神配合!

    A收钱的出来收钱。收完钱B出来赶人,我说的事儿B说不是我收的你找A去,OK,我理论,这时候出来个C说我挑事儿!

    神配合!说你们不是一伙儿的有人信么?

    [本帖最后由 kirbyx 于 2014-5-21 16:59 编辑]
  • k
    kirbyx
    我个人也支持。香港外地的,外国的也都不少。安居乐业没啥问题。
  • k
    kirbyx
    我觉得你这贴客观装的不像。问题怎么上升到这个地步,转成互相喷的,帖子都摆着。我进帖子吐槽的就是服务态度问题。你帖子里表现的是承认这是问题,但是态度属于理解。个人不敢苟同,你这属于成熟的太过。论坛上连个牢骚都不能发的,相关机构也体会不到你的贴心。至于税,本来就是这个道理。是否实行的了是另一回事。但是人不能离道理太远。你这贴已经把自己放在了一个离歪理很近的地方。这毕竟只是个论坛。不用现实到这个程度。分不清论坛与现实,不知道用论坛减压,也是一种不成熟。至于是否能一视同仁,我从来没指望过,这是你YY的。别自己竖着靶子自己打。我上税,我的孩子上学,就这么简单。

    回头开头,这贴里我第一个帖子就是说了办事难的事情。而且我的确上税了,够资格,我理直气壮。至于挑事儿的是谁,大家看帖即可。你这贴的确客观装的太假。
  • t
    task
    对头
    本地人没有决策权,那是无论如何不能满意滴
  • a
    aweiwei
    你上税也不过是8年而已,再说了,8年了你单位都没给你上工作居住证么?

    上税就能给孩子上学,那你让那些自打出生就在北京的人咋办?难道某些农贸市场摆了一年小摊的,也哭着喊着要让自己孩子上中关村二小就正常了?

    义务教育不是产业,北京的小学可真没怎么朝家长要钱,那些教育资源还真不是你缴了几年税就能抵消的。
  • 天天吃白菜
    笑了,自己把自己树对立面,还扯别人不客观。我早说过了,北京不欢迎你这种人,哪儿来的滚回哪里去。跟丫废话犯得着么
  • 朱爷吉祥
    你觉得我装客观,还坚持你的”我上税,我的孩子上学,就这么简单。“

    话已至此我就不多说了。你继续。
  • k
    kirbyx
    按数据算呗,上税多少,多少用到教育。八年前产生的新人口,在八年之后还无法满足足够数量的教学资源的原因是什么。我这八年是每个月几千块交着。总不能说没就没吧。税收的美着呢,上学不让了,总得让人有个信服的理由。本地人没学上找政府啊。跟我这儿咬啥。义务教育不是产业,说得好。那就更应该大家都有学上。义务教育不是产业,但是一样需要资金和资源的投入。这些投入是税收而来的。我上税了,怎么就不能享受了?享受不了,要求退税是不讲理么?

    [本帖最后由 kirbyx 于 2014-5-21 17:33 编辑]
  • k
    kirbyx
    好走不送。
  • a
    aweiwei
    你单位给你办工作居住证了么?
  • t
    tanglee4950
    东西城的势力根深蒂固,几次想动,都没有成功,街道,居委会的都不提工作效率,光工作态度就差的一笔,相比而言,朝阳的错峰工作时间等便民措施其它几个区根本不鸟,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 k
    kirbyx
    CBD那一块,服务态度明显好很多。
  • k
    kirbyx
    没有办。
  • n
    nmlb
    可惜这些傻逼崽子的傻逼爹妈还振振有词中国人想去哪上学都得收,做了贡献云云

    光想着要权利,不低头看看自己是什么操行

    巨tm傻逼
  • W
    Wbird
    请问金克拉产地,是如何划定本地居民的呢?
    是户口还是纳税记录?
  • k
    kirbyx
    大致查了一下:
    参加工作平均年龄:19.5岁
    女性生育年龄:29岁。孩子长6.5岁就是说
    本地人交税,平均下来是29+6.5-19.5=16年男性更高些,暂且加三岁。16+3=19
    就是说本地人在自己孩子要上学的时候上税年头是19年。
    北京人均纳税是多少没查到,查到一个全国的:9K-。这是帝都,可能高些,就算9K了。这是14年的数据,之前更少些。这个税是包括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一切税的。
    我到北京是06年初,当时我的个税是2K+一年是2.4W+。就拿当初的数据和现在相比较吧。我吃点亏。
    我八年的工作,个税一项是19.2W,这是我到京以后最低工资标准算的,实际更高。注意:这是个税一项其他的我统计不出来。
    北京平均水平的19年的总税:17.1W

    两个数据都不太准确,但是可以肯定我在北京交税8年比北京所谓的本地普通适龄孩子的父母平均上税水平只高不低。爽总还有啥要说么?我既然在平均线以上,我也不介意用我上的税稍微帮助一下他人。我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用我自己交的钱能上学。如果说这样还不能让我的孩子上学,而我交的税反而帮助北京所谓的本地孩子上了学。我还必须北京本地人说滚我就要滚。我还没练到这么高的境界啊。

    [本帖最后由 kirbyx 于 2014-5-21 18:45 编辑]
  • 萝卜
    北京作为首都,有些方面就是北京人的幸运,教育资源的投资谁敢说全靠北京人建起来的没靠全国收的钱,好的外地老师也愿意来北京发展,这些资源要是视作北京人的资源,外地人不能享受,我觉得没有道理。

    但是如awei所算有好几万的资源缺口我觉得这就是政府的问题,你可以限制外来人口,但你不能不解决现有外来人口的资源缺口。换句话说你可以提高公园的票价限制进园人数,但是你不能让已经在公园里人没地方上厕所,大家憋得难受就自觉跑到公园外去这不是解决办法,厕所还得修够

    另外我还得说一点,教育品牌现在严重被高估,好像除了那几个学校就没别人会教孩子了似的,这方面心态还是得放平,学校哪怕一般一点,找个好老师是正经,现在大家越鼓吹那几个学校,那几个学校越进不去,何况现在很多分校我看跟总校没半毛钱关系还是跟着鼓吹。多留点钱以后支持孩子的梦想比花在上小学上面我觉得值多了,哪怕送孩子出国长见识都比在国内挤破头进好学校值啊,我自己的原则是学校差不多就好,但是如果孩子班里有很差的老师或同学,我宁可搬家也不让孩子受太多坏影响
  • f
    freda
    你就这句话说的对:没学上找政府啊,跟这儿咬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