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想one提车三周了,开了2000多公里,大致研究明白了,写一点用车体验给D版分享一下。纯粹是个人感受,抠厂没给我打钱,混d版近20年了,习惯性的想和你们分享一下
先说说缺点:
1、储物空间太少,有些地方我感觉是可以设计一些小的储物空间的。
2、车子确实太大了,其实也就比srx宽了5cm,长了15cm,但是稍微窄一点的停车位就明显感觉挤了,不知道为啥。不过自家的停车位宽度还可以,停车没问题。
3、不知道是不是轮眉设计的问题,感觉两边的车窗和后视镜明显比SRX要容易脏,车轮的泥水好像更容易甩上来?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4、车机的4g卡是联通的,小区地库没有联通信号,连2g信号也没有,所以进了地库车子和app就失联了。
剩下的就全是优点了:
1、动力水平:动力水平已经超过我的需求了,而且因为电动机的特性,动力真的是随叫随到,真正意义上的随叫随到,以前那些汽车评测说的随叫随到其实我觉得都是夸张的,传统的发动机+变速箱的动力系统理论上就不可能做到随叫随到,至少发动机转速要上来吧,变速箱要换挡吧。电动车再也没有换挡顿挫了,不是像宝马8AT、9AT那样做到大部分情况下几乎感觉不到换挡,而是彻底没有换挡这回事了,彻底的平顺。舒适模式下的加速和动能回收调校的非常好,加速既不突兀也不拖沓,松油门以后的动能回收也很平缓,无限接近油车收油门滑行的感受。我现在把动力、动能回收设定成舒适,悬挂设定成运动,驾驶感受很满意。低电量时的动力水平其实我一直没太注意,因为没有感觉到不够用。直到前两天d版有个帖子说理想one电量到20%时跑高速会趴窝,我这才专门关注了一下,昨天下午纯电模式电量降到20%了,看了仪表盘最大功率限制到130kw,但是离趴窝还很远,高速100时速时超车依然游刃有余,这时候如果切换到油电混合或者燃油优先模式,让增程器介入,最大功率会逐渐上升,最后在电量依旧是20%的情况下最大功率会稳定在190kw,我估计是车机系统会根据驾驶的激烈程度逐步释放功率限制(130kw的电池输出功率+60kw的增程器输出功率),srx的3.0V6的机头,最大功率也就199kw,190kw的功率会趴窝?所以键盘车神们不要人云亦云了,要是真的20%就趴窝,理想早就关门了。
2、三缸机噪音:纯电模式电量降到17%时增程器会自动介入,高速上增程器介入几乎没感觉,因为胎噪和风噪已经远比增程器那点噪音和振动大得多了。低速或者是原地停车时如果增程器启动还是感觉还是比较明显的,毕竟低速纯电模式下是几乎没声音没震动的,对于司机来说突然的变化还是能感觉到的,三缸机的动静也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夸张,比宝马N20发动机的冷启动动静要小,比N20热车状态下的动静要大,但是远远谈不上什么拖拉机,要是这算拖拉机的话,那宝马冷启动的时候就是联合收割机了。另外,停车以后一小会儿增程器就自动关闭了,所以也不存在停车后增程器声音很大的问题。
3、增程式混动:这里说一下我现在对增程式混动的理解,我觉得用电工可以理解的说法应该像是内置128G ssd缓存的2T机械硬盘,在所有日常使用场景下拥有ssd的速度,同时又没有容量焦虑。网上常见的质疑60kw的增程器在低电量情况下怎么能保证2.3吨车子的动力,就是不了解增程式混动。车子急加速时功率需求可能会有100多kw,但是正常行驶哪怕是高速跑120,功率也就是3、40kw,有大号的电池作为缓冲器,增程器功率只要能覆盖平均功率需求就够了,短时间大功率的需求有电池一起输出,等恢复到匀速行驶时增程器多余的电量再给电池充电,系统只要保证电池余电不要降得太低就行了。
4、油耗和电耗:纯油行驶的油耗,我每周末送娃去学校的路线应该算是典型的城市道路+高架快速路的混合路况,来回一共38公里,这段路srx表显油耗18,宝马320表显油耗11,理想one表显油耗7.3,srx其实和理想one的车重、轮胎规格是差不多的,srx2.1吨,20寸轮胎,理想one2.3吨,也是20寸轮胎,哪怕是考虑到srx这种油老虎在变速箱上面的缺陷,电传动电驱动比起传统的变速箱发动机直驱的性能优势还是非常显著,所谓百年传承历史底蕴在技术变革面前不堪一击。另外,因为理想one配置了40度电的电池组,纯电行驶里程已经能覆盖大部分人日常95%以上的使用场景了,如果不是为了测试油耗,这样的出行距离根本就用不着烧油。我公司在外地,每周要来回跑1-2趟,单趟总里程140km,其中高速100km,市区及郊区快速路40km,前一阵子天气暖和,实测不开暖风纯电能跑120-130km,电量降到17%自动开增程器。这周强冷空气,气温0度左右,暖风设定22度,纯电大概跑到90-100km。我是设定成充电完成后电池保温,出发前先远程开启暖风和座椅、方向盘电加热,这样出发时拔掉充电枪之前车内温度和电池温度都已经是合适状态,对提高续航应该是有好处的。
5、车机系统和舒适配置:理想的车机系统真好,不知道是不是现在的车机系统普遍都很好了,反正比起13年的srx和15年的宝马320,全方位无死角碾压,提车20天以后又OTA升级到2.0,变成了立体全方位无死角碾压。内饰做工用料我觉得很不错,反正比洗浴王和把妹王要强,没发现有什么明显的做工粗糙用料不足的地方。不过我比较长时间开过的车最贵的只有SRX和530旅行车,都是五十万左右的,可能是井底之蛙见识不足。车内的舒适配置基本上都给配齐了,方向盘电加热、第一排第二排座椅电加热、座椅通风、副驾驶大屏幕、第一排第二排座椅电动调节、驾驶座记忆、无钥匙进入、手机蓝牙钥匙、手机无线充电、自带防眩光内外后视镜、360度影像、行车记录仪、电动尾门、脚踢开启后备箱。我能想到的除了HUD和座椅按摩,好像差不多都配齐了。就喜欢理想这种简单粗暴,不管要不要都给你配齐了,不像其他车厂那样扣扣索索,几个不值钱的舒适功能还分成什么精英版、豪华版、旗舰版。别说什么舒适功能不重要,我现在买车就看重这些舒适功能,坐在车子里的时间那么多,舒服一点不好吗?至于动力、操控啥的,够不够用我自己心里有数,毕竟激素分泌水平已经一年不如一年了。
6、自动驾驶:理想one也是完整的L2级自动驾驶功能,反正我用下来很满意,想要的功能都有了,雨天夜间高速上试过也照样没问题。用了自动驾驶感觉开高速真的是轻松了好多。不过以我这20天的自动驾驶使用体验,哪怕真的有L3、L4级的自动驾驶,我估计也是不敢用的,我也就敢在高速车子比较少的时候开自动驾驶,真的车多的时候哪怕自动驾驶功能一切正常,心里还是慌的,特别是旁边有大车的时候,不是自己把握方向心里肯定不踏实,更别说什么自动变道自动出高速了。可以说L2级的自动驾驶已经满足了我80%的自动驾驶需求,剩下的20%还是再等等让其他勇敢者先尝试吧。开车还是以人为主,自动驾驶最多只是一个缓解疲劳和预防危险的辅助功能。理想的自动驾驶系统是识别不了路上的雪糕筒之类的障碍物的,不知道今后会不会升级。
7、乘坐舒适性:第一次试驾的时候没感觉有啥问题,试驾回来后在网上看到有人说理想one的座椅硬,坐久了屁股痛,第二次去试驾的时候就特别留意了一下,发现好像真的是偏硬,坐了一会儿就感觉屁股痛。结果买回来以后开了这20天,又没感觉座椅硬了。不知道是因为现在的新车座椅海绵调节过硬度了,比展厅的试驾车要软了,还是第二次试驾的时候特别关注导致的心理影响。如果车上坐满六个人,那第二排和第三排只能说空间够用,肯定称不上宽敞,如果只坐四个人,那第二排的舒适性可以算是奢豪了,我家俩娃对第二排很满意。后备箱大小也不错,第三排没有放倒的情况下后备箱可以放下一个28寸+一个21寸行李箱,6人满座出行旅游也勉强够了,算是一辆不残疾不鸡肋的六座车。另外,车机升级到2.0版以后,原先残疾版的喜马拉雅变成完整版了,还增加了B站,比起原先开车只能听广播和mp3,简直是质的飞跃。副驾的大屏支持独立的蓝牙耳机,开车时主驾用喇叭听喜马拉雅,副驾戴耳机看爱奇艺或者B站,互不干扰。可能是因为屏幕和车子的振动频率和幅度相同,开车时坐副驾看屏幕好像不会头晕,不像开车时看书或者看手机一会儿就会头晕。
最后说说为啥选这辆车吧,绿牌不限行肯定是重要因素,纯电动的驾驶体验+没有里程焦虑+6座是决定性因素,价格、配置是辅助因素。如果放在5年前让我选车,国产是肯定不考虑的,至少也要合资的,不光是车子,其他很多东西都是这样。这两年心态有了很大变化,也可能是因为国货这两年确实在飞速进步,现在买东西我会优先看看国产的头部品牌,大部分也确实没让我失望。驾龄15年累计开了60万+公里了,韩系、日系、德系、美系都开过至少10万公里,什么历史传承、百年底蕴什么虚头巴脑的东西已经忽悠不了我了,普通家用车都是各方面妥协的产物,再加上现在供应链那么成熟,有个p的传承和底蕴啊,网上什么德系美系日系说的好像泾渭分明门派森严一样,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开起来有啥区别啊。而且我也过了需要撑门面的年龄,不愿意为品牌额外多付钱了,车子合不合适,还是要自己去试驾一下。所谓的这个系那个系的驾驶特点的差别,在电动车和燃油车的驾驶感受差别面前可以忽略不计。买车前累计看过530LE、蔚来ES6、比亚迪汉EV,530le因为后备箱空间太小、纯电续航里程短、纯电动力水平差被淘汰了,es6因为续航里程焦虑、5座、性价比被淘汰了,汉ev因为自动驾驶水平太低被淘汰了。最后理想one胜出。至于特斯拉,根本就没去看过,人到中年喜欢享受,配置寒酸的性能车对我毫无吸引了,这纯粹是个人喜好,各花入各眼吧。
欢迎d版车友加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