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级房贷拖垮全球金融业,余波荡漾,华尔街投资银行业已迫不及待地在找寻捞大钱的新招数并且已经找到:寿险保单可能就是他们下一个淘金的宝藏。
据纽约时报6日报导,银行家如今打算向病患或老年人收购他们的寿险贴现保单(life settlement),例如以40万美元的现金买下100万美元的保单,但实际金额需视投保人的预期寿命而定。
银行家买下保单后,便着手把保单证券化,将成千上万的保单重新包装成债券,再转售给退休基金这类投资者,等投保人死亡后,投资人就可以拿到钱。
投保人死的愈早,报酬愈高,如果投保人活得比预期久,投资人的获利就很微薄,甚至可能亏钱。但不论投保人早死或活晚,华尔街都能靠保单的证券化赚进丰厚获利。
不过,许多研究贴现保单的专家警告,如果保险公司付出的死亡理赔金比预期还多,他们可能很快就会提高保费。
这个构想还在规划阶段,但业者的兴趣已几近沸腾。投资风险评估业者DBRS公司副总裁提尔威兹(Kathleen Tillwitz)说,“我们已电话接到手软”;该公司当前正在评估私人投资者与金融公司的九个寿险保单证券化计画。
一位要求匿名的投资银行家说:“我们预期第一波产品推出后,就会带来疯狂的热烈反应。”
人们如今检讨金融风暴的冲击时,常把多数起因归咎于华尔街无中生有的一些新奇投资怪招,除了次级房贷证券外,信用违约交换(CDS)、结构投资工具(SIV)与抵押债务债券(CDO)等产品,几乎一个比一个危险。
除了贴现保单的证券化之外,许多银行也在着手把他们的亏损证券重新包装升等,改称之为“不动产房贷投资管道的再证券化”(RE-REMICs)。摩根斯丹利公司说,今年至少已有300亿美元的住宅RE-REMICs完成包装作业。
金融业的创新产品当然有其好处,例如可以降低大家的借贷工本,让消费者有更多的投资选择,并促进经济繁荣。倡导贴现保单证券化的业者更宣称,此举让投保人在生前就能变现保单,实际优化生活。
然而,在大家对金融风暴的冲击犹有余悸时,华尔街已经故态复萌地追逐获利的投资新招,不免仍让很多人为之胆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