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延误保险的“保险标的”是啥?

  • E
    Elliont
    这个经济损失请问怎么量化?同一个航班延误,两人买了同样的保险,一个人的亿元大单没了,另一个人只是晚回家和家人团聚了4小时,是不是赔偿就有区别了?
  • l
    lance6716
    保主观的东西,怎么证明“你的损失”就100%是“航班延误的损失”
  • T
    Tension
    在此案中甚至不需要考虑量化,因为根本没有乘坐航班,所以是无
  • l
    logic90
    不一定非要量化吧,只要确认有或者没有损失就行了
    量化的话,成本太高没有必要吧
  • f
    fslongge
    回复2#Elliont

    财产保险,为了简化产品设计,可以用定额补偿方式。但是定额的设计,必须符合普遍共识以及保险逻辑和监管原则。

    比如住院津贴,按实际住院天数给付,而不是按照床位费的金额或者住院而减少的工资计算。
  • s
    szqp
    看我的帖子,有的航班延误险就是这么操作的,不是一延误就赔你一个固定的钱,而是赔你因为延误额外的支出,比如因为延误产生的额外交通费餐饮住宿费之类的。

    当然,这种损失赔偿都有规定上限的,简单的延误险是固定给你一笔钱,复杂的延误险就是要你提供费用支出证明去报销
  • g
    gtawang
    所以这难道不算虚构保险标的吗?她本来没有坐飞机的打算,冒用他人身份证买的票他人也没有坐飞机的打算,实际上她不可能有任何保险标的的经济损失。所以她这属于虚构自己经济损失吧
  • s
    szqp
    不,D版的很多观点觉得延误险是你跟保险公司赌天气,相当于你只要坐在家,全世界几千条航班等于开了几千个盘,然后保险公司坐庄你跟保险公司对赌
  • f
    fslongge
    回复8#gtawang


    这个问题我们在其他帖子去讨论,只有搞清楚了保险标的是啥,才能明确是否“虚构保险标的”以及后面的是否犯罪等问题。
    我个人关于本次撸延误险羊毛事件的观点也不在本贴发表,若有兴趣可去本版相关讨论帖子里查阅。
  • a
    aghu
    回复4#Tension

    不要只看本案,作为个体你我都有可能碰到实例,保险公司这样做其实是给被投保人和自己都挖了个坑。
    经济损失包括直接和间接,直接的包括食宿交通通讯,间接的就宽泛了,因为延误造成1个忆的合同损失也是。
    间接理赔困难就不说了,
    直接损失很多保险是要除开航司补偿之外的费用,举个栗子延误了一夜,航司管你住和接送,吃自理,然后你买了份小笼包8块没有发票,于是按照保险条款最后你得到了0元补偿。
    保险为啥叫延误险而不是延误损失险,实际条款又指向损失赔偿,往深点想你就对保险公司和延误险呵呵了。
  • l
    logic90
    不算挖坑

    实际上,就是为了方便被保险人的。。。

    按照这个条款,只要是延误基本上都能找到损失,不可能找不到损失的

    除非是这个案例里面的极端场景,被保险人不知道行程也不知道延误,而且还被人用被保险人的信息领走了赔偿金。。。
  • C
    CNV
    建议楼主再加一个名次,保险事故,这个也是关键词。
  • j
    jingair
    最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看你投保了多少钱。
  • y
    yhkang
    朋友,你知道“出老千,骗赌场”的人有什么结果么

    哈哈哈哈。。。。每次我看到这些羊毛党“在规则内撸羊毛天经地义”的言论我就想笑

    他们何尝不是赌平台不报案,暴力机构懒得追究。
  • 阿基琉斯
    我保了财产险,今天大雨,把房子冲垮了。
    保险公司说,本来这个房子你打算5天后拆除的,你有没损失,我不赔,冲走还是赚了。
    我该如何和保险公司怼?
  • l
    logic90
    如果没有具体的约定的话

    少住了5天,或者受到了惊吓,这不都是损失

    这种属于非常宽松的条款了,这种条款是对投保人有利的
  • a
    aghu
    回复12#logic90

    直接损失基本航司都给你补偿了,没有发票扣字眼保险不会赔的,所以保险干的是按延误宣传,损失理赔的活,只是操作起来小额度按照延误保额理赔了,但保留随时按照损失理赔的权利,如果按损失宣传你看会有人买这个险种么。
  • f
    fslongge
    回复14#jingair

    是的,如果要求精算去设计一款非定额的损失补偿保险,估计精算会直接辞职。
    按照发生率模型以及费用要求,用定额方式倒推费率是最容易实现而且运营成本最低的,客户的购买和理赔体验也是最好。
  • l
    logic90
    影响了心情,也算是损失啊。。。耽误了时间也算是损失啊。。。

    但是,被保险人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人用被保险人的信息拿走了赔偿。。。这个就不好说了,怎么说明被保险人受到了损失?

    而且一般的延误险合同,和航司的赔偿是不冲突的。。。但是有的条款会约定,和其他延误险赔偿冲突
  • z
    zlion
    你们都没关注为什么一个人能买很多份保险,极端的例子,一个人去签一亿的合同,怕航班延误,可不可以买很多份保额合计1亿保险来对冲iOS fly ~
  • s
    songco
    这个说法怎么样?

    ~ I have spoken
  • z
    zhuxixi
    还有就是延误险是定额给付,比如延误4小时赔偿200,所以没必要纠结损失到底是什么,保险公司默认延误了你就有损失,不管是时间还是金钱,很多人条款不看就自以为是的瞎喷 iOS fly ~
  • f
    fslongge
    回复22#songco

    基本正确。但是由于“时间损失”无法量化,所以从保险原理的逻辑角度,需进一步延伸理解为“因为时间损失带来的潜在经济损失”。
    同时,由于潜在经济损失在前面有人回复提过包含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但这些都是需要复杂操作才能确认,不利于保险产品的设计,因此最终航空延误险就简化为:定额补偿,根据投保人按照相关投保规则允许的额度,自己选择投保金额(并支付对应保费)。
  • 狡兔
    间接损失通常不在保险责任内。
  • b
    botrees
    标的是延误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是延误本身,楼主说的没错。但是具体理解和操作也是不同的。
    说下个人实例吧

    1.几年前招行送的延误险,赔付的时候要求提供延误证明和延误区间发票(住宿餐饮购物等)。如果是 这种情况,李某没有乘机却要得到赔付必定是有伪造延误证明和发票的,自然应该算骗保入刑。

    2.最近几年延误险碰到好几次根本不需要有任何操作,下飞机不久就自动赔付了,而且赔付金额是和机票金额挂钩的。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把被保险人的损失绑定到了机票损失。
    这种情况下个人觉得李某购票是真的,也就不能算虚构标的了,并且并未主动伪造材连欺骗保险公司,所以不应入刑。当然保险公司仍可以援引免责条款追回赔偿金,李某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依然违法但不是犯罪。
  • y
    yaohoo
    回复2#Elliont
    有点像你买了重疾险,只要患病符合赔付条件,就会按一定金额赔付,而不会去仔细看你看病每一项花了多少钱 iOS fly ~
  • l
    logic90
    第二种情况,是要求使用被保险人的信用卡买票吧?
    应该是默认了信用卡只能被本人使用,所以肯定有损失了时间或者精力之类的
  • f
    fslongge
    定额补偿与实际费用补偿是保险责任的不同表现形态,不影响保险本身的基本原则——“补偿”。

    2这种情况,讲起来就话长了,简单说就是销售渠道要求简化投保及理赔的流程,加强客户体验以便提高销售额。可以参考https://finance.jrj.com.cn/2020/04/17111029312546.shtml
    保险风控是门大学问,既要良好的客户体验又要严格的风控是很难做到的。风控话题不展开讨论了。
  • y
    yaohoo


    这次估计要实锤了 iOS fly ~
  • l
    logic90
    这就说的通了。。。

    估计是买了票,网上值机,然后伪造登机牌和延误证明之类的HiPDA·NG
  • t
    troyzheng
    回复30#yaohoo


    呵呵,这下看一帮律师怎么圆了
  • a
    ant43
    回复2#Elliont


    所以这个产品的保额是固定的,属于给付型,而不是报销型。无论你损失多少,我固定保额,发生理赔直接给付保额。
    如果是报销型,需要投被保险人出具损失证明。
  • 狡兔
    第二种情况,保险标的仍然是保险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至于赔付金额看合同约定,自动与否与保险标定无关。
  • s
    samsonlin
    就是投保的项目啊,很多人已经不知道“的”字的原本含义,只当一个无意义的词。。。。可能跟教育有关
  • 阿基琉斯
    回复17#logic90


    首先我是抬杠举例。
    其次,如果真的被大水冲走啦,不管5天后我拆不拆,保险都得赔,起码在保额左右的金额,因为房子没有啦,损失100%。

    买票,买的是一个乘坐权,坐不坐是个人自由。选择权也是权利的一种。


    损失的也可以是选择权,我可以选择坐或者不坐,这是自由。
  • N
    NewAngei
    我的观点是,购买机票和延误险,付款时确实有真实的出行需求,只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际登机,也有(索赔权/退还全部或部分保费)二选一。
  • s
    szqp
    其实你这是一直有点钻牛角尖了,按你一直举的例子,一个正常人,买了机票又由于各种原因不打算去坐了,那么首先考虑的不应该是改签机票或者退票么?有多少正常人会硬挺着不坐飞机不退票,就去纠结延误险能不能赔付呢

    其实只有像这个案件里那个人,就是为了获取保险金为目的,才会这么干。

    至于没坐飞机能不能退保费,好像不同保险公司规定不一样,有的能退有的不能退,这个我那个帖子都有链接,可以看一下具体条款。
  • f
    fslongge
    回复36#阿基琉斯


    按照保险的基本运营逻辑,一栋即将面临拆迁的房子能不能承保还是个问题,99.99%的概率是买不到保险。
    假设能承保,那么会有几种情况,我们逐一分析。
    1、房屋产权拥有人(投保人)告知了房子即将拆迁,保险公司愿意承保,那么保险公司也不傻,保险有效期只能截至到拆迁日前的晚上12点,在之后将不会承担保险责任。
    因此,既然是在有效保险期间内,那么房屋未来是否会被拆除根本不会影响保单的生效与理赔,发生保险事故就会赔付。
    但是,既然保险公司知道房屋将被拆毁,那么肯定会有投保保额的上限限定,也就是说,不可能按“正常房屋价值”接受投保金额,比如正常房屋保额1000万,那么这栋将会被拆的房子可能只会承保5万元。
    不知这么说你是否理解?

    2、如果投保人隐瞒房屋将被拆除的事实而投保,保险也承保了,但是提前5天被水冲毁。这事就略好玩了。
    第一种情况,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仍不知道房子5天后会被拆除,按投保金额赔付,比如1000万。
    赔付后,又会出现两种可能。一是保险公司一直不知道房子会被拆除,直到过了法律规定的追溯期,那么肯定是投保人赚了。二是保险公司在追溯期内知道了,那么又有两个可能,如果保险内部认栽,就不追究,内部低调处理完事。但如果金额较高且内部认为有必要追究,则可能会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比如诉讼。但由于是单一案例,几乎可以100%肯定不会按照保险诈骗来报案。
    不过,由于固定资产投保,一般需要投保人提供相关的产权等证明文件,要是被查出是伪造的,则结果就又不一样。伪造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投保这个就可能是保险诈骗了。

    第二种情况,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知道了房子5天后会被拆除,那么将有可能按“评估价值”进行赔付,而价值的评估,一般是通过法律认可机构(比如“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若投保人觉得不服气,可以通过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诉讼解决。
  • b
    botrees
    回复34#狡兔



    所以至少机票损失是保险公司认可的标的。
    否则假设你购买了延误险,也正常check in了,但是等不急或者各种原因没上飞机,保险公司(失误)还是自动赔付了,然后就犯罪了,这不扯吗
  • f
    fslongge
    回复40#botrees


    个案几乎不会理会。保险公司法务的成本很高,不会去追究极低金额的个案。
  • 阿基琉斯
    回复39#fslongge


    谁说要拆迁了?
    财产险大家都会买,如果我们家老房子买了财产险,但是我打算5天后拆掉造新的,批文都下来啦。

    但是:

    今天暴雨,把房子冲走啦,保险是赔我5天的住宿费,还是一栋房子?
  • f
    fslongge
    回复42#阿基琉斯

    固定资产投保,首先是要确实“实际价值”。而实际价值的确定,是以法律认可的方式进行。
    一栋计划要进行改造拆除的房子,估计其自身价值大多不高,房屋保险的实际费率一般为0.1%。
    据我所知,销售量较少的财险保险一般都有最低保费的要求,大多是需要至少1-2万元以上的保费才有保险公司愿意接单。
    所以我说能不能买到保险还是个未知数。

    回到你的问题,其实不用举这么极端的例子。
    只要是在保险有效期内,符合保险约定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都会赔。
    按照保险法的相关规定,赔偿金额是“实际损失”且不超过保险金额。
    也就是说,如果你房屋全毁,而且评估价值是100万且保额也是大于或等于100万,那么保险公司会按100万元赔付。
    不过如果你投保了1000万保额,而实际房屋经评估只值10万,保险公司也只能按10万赔偿。
    至于为什么,请阅读保险法中相关条款。


    第五十五条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并在合同中载明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约定的保险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

    投保人和保险人未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

    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部分无效,保险人应当退还相应的保险费。

    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比例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 N
    NewAngei
    如果临时决定不出行,而且保险能覆盖掉机票损失,正常人的选择还是不退机票吧(保险公司没有约定不登机可免责的情况下)。就像京东淘宝拼单一样,满100-20,我现在要买个99元的东西,为了满减,选购了一样不值钱的东西买回来就扔了,商家总不能说我欺诈。

    我觉得保险公司可以细分市场,对于高延误率的航班、机场,可以使用提高保费,按天气预报分析延误概率,每天变动保费等手段降低风险。
    对于普通人正常索赔请求,应尽到审核权利,对于高风险被保险人,可以在对应险种上提高保费等手段降低风险。

    类似于淘宝运费险吧,对退货率较高的消费者和商家逐步提升保费。

    这都是保险公司精算师和程序员的活,现在的情况是,保险公司为了节省人力资源,固定保费固定保额,审核流程流于形式,又没有严格限制延误险单人购买数量,才出现了漏洞。

    就事论事,不是针对该女子的分析,改女子冒用身份证、伪造延误证明等违法手段,是另一回事,这里不做讨论。
  • b
    botrees
    回复41#fslongge


    跟金额无关,骗保一定要有主动“骗”的部分,比如上面通报中伪造延误证明,这样就没问题了。不能我正常购票够延误险,由于保险公司失误自动赔付了我就变成犯罪了,就像atm多吐了钱银行可以追回但不能说取钱的金融诈骗,不然太可怕了。
  • 阿基琉斯
    回复43#fslongge


    我只是为了说明,损失这个东西。不能以保险公司为准。本身延误险就是赌博,就是赌博,合法的赌博,几乎没有任何意义。疾病和财产的风险,远远超过个人承受风险,这种保险,才是保险的意义。

    财产险是很便宜的保险:
    https://baoxian.pingan.com/pa18shopnst/era/web/product/family/index.shtml?WT.mc_id=T00-BD-HYDT-XZ20191217-GW+JP-042&WT.srch=1

    http://www.cntaiping.com/upload/cms/caixian/201505/tcbxcp680.pdf

    只保房屋主体,装修什么都不算,1000W只要263一年。谁都买得起。


    如果房屋主体被地震,山洪,泥石流冲毁啦,那可能是是把人逼上绝路啊。
    延误险说实话有啥用?买不买都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
  • s
    szqp
    你这个技术难度太高了,要做到每个航班一个延误险保费定价,而且这个价格还要根据时间,被保人等信息随时变动,这得采集多少数据用多复杂的算法去实现?而且仅仅是用在保费几块十几块钱的延误险上?

    保费高的多的各种寿险车险都做不到你说的这样
  • 狡兔
    但某人明知ATM会多吐钱,却仍然操作ATM以获取更多利益,就与偶然一次多吐不一样。

    发现系统有漏洞,与主动利用漏洞性质不同,不要被羊毛党骗了。
  • y
    yan25268
    警方最新通报,李某还多次伪造航班延误证明等材料。
  • f
    fslongge
    回复45#botrees

    就算是骗,即使保险公司也高度怀疑是骗,金额很小的话,保险公司都是自己认了就算了。
    我朋友圈里,有全国最大的2家互联网保险中介公司的产品、理赔部门的,有2家全国最大的财险中介集团产品部的。
    航意险被“骗保”的案例,春节前就停他们聊过,只不过更多是聊技术面而不是法务。
    我不懂财险,但听他们聊起财险类的骗保案例很多。,财险看总体赔付率,小赔案就算是有可疑最后大多也是直接赔了就算了,真正卡住不赔的极少,最后报案的都是大额且有证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