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马谡驻扎的山头有泉水,是不是就赢定了?

  • 天使惠
    关键是,诸葛亮自己也离得老远,不知道山头上有没有泉水
  • O
    ORPHAN
    张郃翻过陇山就不好打了。
  • p
    prowander
    对,你说的很对
    人往低处走,水往高处流
  • 天使惠
    你是想说山顶不太可能呢有泉水么?
  • A
    AliaAnonyma
    这是断水之前的情况,怎么看出“赢定了”的?
  • O
    ORPHAN
    你这是演义。
  • h
    hp10161016
    我觉得完全当道和完全在山上都是错的,就应该分兵2/3当道下寨,1/3在山上瞭望指挥。
  • A
    AliaAnonyma
    谁知道楼主到底讲的是不是演义。
  • 真TMD是个粪青
    上山不就跟张灵甫的74师在孟良崮差不多了。
  • f
    fadeaway
    马谡亲自部署亲自指挥,然后翻车,冤魂直到宋末才附体到晁盖身上,最后还是死于亲自指挥攻打曾头市。
    再说说王平这个副将就是摆设,翻车后下江南改名方腊,自己开心去了。
  • s
    snkxp
    粮草能挺几天? 被包围就是死路一条
  • s
    sfexpress
    曹睿拐跑了小乔,总算是了却爷爷的夙愿。
  • O
    ORPHAN
    诸葛亮一开始也不知道张郃要攻街亭。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
  • 大胖胖
    哪里晚了,马谡可比张合先到一步。
  • 神秘的陌生人
    一万步兵挡三万精锐骑兵,除非依据地形布阵。马谡来不及布阵,只能上山。马谡的问题是自己化妆潜逃了好多天才回营。
  • 大胖胖
    同样司马昭被困铁笼山,也是快死了,还不是被陈泰就出来了,街亭只要有优势兵力补充,也不会败啊。
  • D
    DoloresI
    即使马谡输了,也不该杀,诸葛用他来推卸责任,自己名义下课,实际还是一把抓
  • 大胖胖
    连张合5万兵都吃不了,还北伐个屁啊。
  • O
    ORPHAN
    本来就是偷袭的战术,只是忘了堵口。别说张郃的5万了,夏侯霸孤军突前都吃不掉;二伐数万攻陈仓一千人,也打不下来。

    [本帖最后由 ORPHAN 于 2020-2-21 15:35 编辑]
  • k
    kelvin1221
    诸葛砍马谡不在于兵败,在于不听话 -

    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

    诸葛对马谡怎么干是有安排的,马谡不听话输得一塌糊涂直接导致崩盘。正常输了也就输了降职减薪,不听领导话输了只能砍,不然怎么服众(魏延等。。)
    马谡自己要赌一把,赢了就是智力98,统帅也得上90+。输了就是自作聪明,智力88.
  • 真TMD是个粪青
    蜀军好像一共就10万,全国有户口的一共才90万人。
  • O
    ORPHAN
    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
  • 北德文斯克
    如果有泉水就是喝完水兵败,有没有泉水的差别就是兵败前能不能喝口水
  • 阿翠
    兵败,而且是不听帅令导致兵败。即便如此,诸葛亮可能还是不舍得杀马谡的。

    但马谡自己脑抽,临阵脱逃了。这要是不杀,对上对下都没法交待了。
  • 进击的坦克
    三国演义是小说
    看历史就去看三国志
  • 大胖胖
    真要有本事人少还是能打的,金国、满人不都只有10万兵,照样杀数倍于自己的宋军、明军。
  • k
    kelvin1221
    诸葛给马谡任务,叫了他怎么干,本来不说是送个功劳给他也是让他独当一面。假若他按着诸葛说的,抗住了是大功一个,小输了也不影响大局,大输了也就降职减薪,不听话才是死的主因。
    那段话说的只是可能换魏延什么的更好,跟听不听话不相干,魏延估计更不见得听诸葛话。
  • O
    ORPHAN
    “诸葛亮给了任务,叫了他怎么干, ”你能告诉我史料有明确的记载诸葛亮如何布置的吗?诸葛亮的计划是在街亭阻击魏军,还是把魏军堵在陇右只外呢?

    “楚闻贼到,乃遣长史马颙出门设陈,而自於城上晓谓蜀帅,言:“卿能断陇,使东兵不上,一月之中,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虚自疲弊耳。”使颙鸣鼓击之,蜀人乃去。后十馀日,诸军上陇,诸葛亮破走。”---按游楚的说法,张郃到街亭,诸葛亮已经输了。马谡战败,只不过把诸葛亮之前失误的锅一起背了。

    这里的宜如果是翻译成更好,意思是马谡做先锋也可以,那么诸葛亮也没有违反众人的意思,为什么要一个违字呢。我看到二十四翻译这里的宜好像是翻译成应该。

    我本来也没说和听不听话,我只是如果没有违众拔谡,又哪里来的违亮节度。如果马谡不杀,违众拔谡的锅谁来背。

    [本帖最后由 ORPHAN 于 2020-2-21 19:20 编辑]
  • k
    kelvin1221
    正传里明确写着谡违亮节度,事后诸葛亦说“至有街亭违命之阙”,这足以证明诸葛有给马谡指导怎么干。史书多的是不明细的是,这是基本常识,叫什么明确记载是抬杠了。著名如赤壁之战,把各人传的记载加起来也没多少话,不会写上譬如关张周瑜程普什么时间领多少人走什么路线打了什么。

    诸葛提拔马谡,和马谡战场上没按安排做事,是并行事件,又不冲突。
  • O
    ORPHAN
    再教马谡怎么干也没用,上面说了,张郃翻过陇山,诸葛亮战略上就失误了。

    诸葛亮是怎么样提拔马谡的你应该说清楚。1.违背了刘备临终前的忠告,2. 临阵不听众人意见,刚愎自用。这种情况,诸葛亮的责任居然还比马谡小?前面说魏延不听话本来就脑补,不过至少还有吴懿呢,诸葛亮用了么?

    [本帖最后由 ORPHAN 于 2020-2-21 19:38 编辑]
  • k
    kelvin1221
    所以我强调的是马谡死在于没听话,不在于他输赢。这场北伐降职的人很多,诸葛自己降三等,连赵云这种疑军没多大损失的也降成杂牌。就马谡输了被砍。

    违背刘备那本来就是事后踩一脚了。刘备在永安死前跟诸葛肯定商谈过很多,他肯定知道诸葛会因为马良的关系提携马谡(他自己也因为顾着旧情让麋芳做高职位结果?),但他有那么大的先见之明,直接安排让诸葛把马谡当文官用就行了,何必说什么不可大用的莫宁两可。
    况且刘备看好的魏延,在诸葛死后搞内斗差点让蜀国崩盘(领军大将不听令带着军队往国都跑)。这事比马谡的不见得小,这时候干嘛不补一句刘备叮嘱下魏延什么缺点了?
  • z
    zero3rd
    综合目前的史料来看,我个人觉得马谡所谓的违背诸葛亮安排主要还是弃军跑路,张郃在街亭其实打的是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王平都能收集上千残军,马谡不跑路的话可能还能保住更多军队退下来。
  • z
    zero3rd
    魏延的问题我倒是觉得有可能诸葛亮是暴毙的,根本没有任何正式的遗命传下来,所谓的诸葛亮遗命是杨仪、费祎和姜维等人编出来的,而且两军对峙期间蜀军大部撤走扔下魏延所部是个什么操作。事后杨仪很快也完蛋了,阴谋论气息就更浓了。
  • O
    ORPHAN
    怎么才能听话了,将在外本来就有自己判断权利,像司马懿那样千里请战吗?难道赵云很听话吗,是诸葛亮命令赵云必须躲在箕谷里,直到被曹真看穿都不能出击。你的意思是,如果马谡街亭赢了,诸葛亮也还是会杀马谡?
    你一直以为诸葛亮让马谡守的是街亭吧,实际上守住街亭也没有任何意义,张郃已经上陇了。我认为诸葛亮本意是要让马谡去堵口的,马谡走到半路,形势发生变化了,才改变原来部署的。诸葛亮自贬三级只是形式上的,“於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削职不削权,几年后,拿了2个空郡,就升了三级,这个还能再虚一点吗。

    糜芳叛变,真的不能全怪糜芳。糜芳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都没逃跑,为什么要在刘备事业最高峰逃跑呢?这个只能怪关羽,但是你要刘备换掉关羽,也没有更合适的人了。他安排马谡做文官有用吗,刘备死后诸要用谁不都是诸葛亮说了算吗。来敏的职位,说换就换。被刘备废掉的杨仪,诸葛亮不是照样启用。刘备这话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哪里还有模棱两可。

    魏延内斗什么呀,明明是诸葛亮死后,那帮相府派的人不想让魏延掌握兵权的一场阴谋而已。魏延要听谁的命令,你要搞清楚诸葛亮死后,魏延军衔最高。哪里看到魏延往成都跑了,魏延没到汉中就被杀了。别忘魏延身上泼脏水了,“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魏延根本就没谋反,而杨仪确确实实是个小人。

    [本帖最后由 ORPHAN 于 2020-2-21 20:28 编辑]
  • m
    mmismm
    北伐本来就不是为了打倒魏,就是蚕食雍凉,待天下有变,正面没戏,看看郝昭怎么守住孔明的。。。
  • 大胖胖
    蚕食雍凉也要有这个实力啊,不然曹魏一出个几万兵,你就打不过,那还怎么蚕食。而且最后一次不是诸葛想要正面和司马决战的吗,为啥不第一次就和张合拼了。
  • O
    ORPHAN
    如果张郃不想拼,利用骑兵优势断了蜀军的粮道怎么办呢?
  • k
    kelvin1221
    魏延或者本无反心,但他有致命缺点,情商和政治极低。他当时可以跟着后撤把军队放在汉中,再在汉中或者去成都述职。千不该万不该带军往南走,这动作注定他有没理都是死路一条。
    马谡在刘备时只不过是个小文官,魏延可是个柱梁重心,刘备有闲聊马谡言过其实,对魏延的安排用法肯定也有跟诸葛详细交流,还不是出个大事。说到底刘备也就交流交流(还是在打败仗加生病的事后),并不是什么圣旨。说诸葛不听刘备导致马谡什么什么是多重的问题就过了。
    更何况就因为魏延那情商,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比领导聪明,跟领导不相处好,这也是一个街亭时诸葛不用魏延那些而要托起马谡的因素之一,诸葛做领导肯定需要一个听话能执行他想法的人。
  • 大胖胖
    哪有这么容易断粮道的,张合5万人也要吃饭的啊,街亭败了张合也没去断蜀军后路啊。
  • O
    ORPHAN
    “良弟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 太守是个小文官?
  • O
    ORPHAN
    你觉得魏军在陇右的补给会比蜀军困难?参考4伐时谁补给更困难。街亭败了,张郃的任务就完成了,不需要再去这样打了。
  • l
    llkuan
    占的是小山头,无险可守,容易被围
  • k
    killmesoftly
    一出祁山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当时蜀军主力战斗力不够,是打不过魏军的中央军的
  • k
    kelvin1221
    死于没听话不是说诸葛具体每一步都教他做什么,而是给了他指导和重心目标。违亮节度,违命之阙。结合王平那边的说法,多半是让他靠水结营,据城而守,拖住魏军。领军怎么调度是他自己的事,用不着诸葛亮一个一个明细全安排。

    糜芳自己是国舅,关羽能弄他什么,最多就降个职,这样他都能叛变纯粹是个性缺陷,按刘备那么有先见之明他能不觉得官职安排不妥当就奇了。
    魏延的上边我说了,叛变不叛变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既然刘备这么有先见之明,不点明魏延这性格缺陷结果发生了更大的事故(诸葛可以制马谡,但不好制魏延,问题更难)。那是那句话,马谡那纯粹就是拿来踩一脚而已。刘备跟诸葛相处那么多年,聊过的不要太多。
  • k
    kelvin1221
    越隽,有部分都是云南了,太守觉得多大?太守是不能说多小,但能入史记载,就够小的。坑坑洼洼的,魏国有很多太守连名字都不知道呢。
  • O
    ORPHAN
    先说说太守是不是文官吧。名字不知道不代表官小,而是不可能给每个太守都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