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人眼这台摄像机也是有扫描刷新率的
- stlendor老早就发现,坐我前面的两个人,如果穿条纹衬衫,我眼角就老是会被晃到眼花,条纹的间隙不同,晃起来就是闪烁的频率也不同。但是盯着看就不会,这和摄像机拍摄老式CRT屏幕一样,会出现滚动的条纹。即使单帧的图片拍摄lcd这种点阵,同样会出现摩尔纹,所以,视网膜中央区域的黄斑,估计采样频率较高,但是单帧快门慢,以应付追踪猎物的快速移动,而眼角余光这些区域,为节省资源(大脑的处理),被进化成很久才采样一次,每次持续时间也很短(摄像机都有这设置),而且不移动的物体都被忽略掉了,甚至脑补一副画面代替很耗资源的大量图像处理和判断,所以十米外草丛中藏一个人很难发觉,但它一动就马上被发现。
- lifeorange你检查下自己,是不是机器人
- 相扑楼主你有没有发觉你跟人工智能机器人有点相似?
- ss301511牛逼,我还以为是光的特性,没有怀疑是自己眼睛的问题。 iOS fly ~
- jn13lh因为当你不把焦点放在条纹上时。条纹和条纹间可能会重合。而无论画面还是你的姿势还是眼睛都是不稳定的。就产生了眼花的现象。这会进一步加剧你稳定焦点的困难程度。
最容易验证这个现象的场景。是自动扶梯。敢于盯着自动扶梯台阶而不是目视前方的人。都会发现眼有点花。 - fallor楼主有没有想过电影为什么是每秒24帧?
- stlendor24是说不产生卡顿的最低帧率,但这只是百多年前那小群体的说法。人眼在各种情况下扫描刷新率不同,个体也有差异。
- funbook这叫动体视觉吧。
- you2me人眼成像原理不一样。虽然视感细胞电脉冲也有频率的存在,但能感知这个频率,楼主也算是古今第一人。
- xuechangkong已经定位机器人目标,抓捕准备就绪,请指示
- 浮华的寓意完蛋,机器人觉醒了 iOS fly ~
- 大黄鸭lz你仔细看看,有人两眼色温也不一样,黄种人白种人的也是,所以早年果机水货冷屏的多,国行暖屏 愚蠢的人类,嘎嘎
- NewAngei看来我是二代智能机器人,我的摄像头升级过,没有这种问题。
- 甜蚂蚁
- NewAngei这些全都有,还能发射激光,平时我都戴墨镜的。
- fallor
- lhofei我就是两眼色温不同
- 大黄鸭回复18#lhofei
一冷一暖?好像冷色调的眼承受强光能力更强 愚蠢的人类,嘎嘎 - 四维楼主发现晚了
我小时候已经发现眼睛刷新率不是全局的,是局部动态调整。主要是晚上看星星时,发现视觉边缘特容易发现特别暗的星和星团。后来大一点看星空有关的书,也讲到这种观星方法。
这说明眼睛中心区域快门比较快,边缘区域快门速度慢以便长曝光获取更多细节。但边缘的曝光还时智能调整的,因为快门慢,但无论任何场景几乎不会发生曝光过度。 人生如梦 - 胖菜鸟逐行扫描的ntsc格式,性能一般 iOS fly ~
- mumoo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你说的感觉是你的眼和条纹有相对运动而已,你的眼和条纹相对静止的情况下,没这种事儿。和摩尔纹完全是两码事。另外,你对人的视觉系统还一无所知。
- on-theway人的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在顶叶,主要解决“在哪里”,即分辨方位、运动轨迹等信息,另一部分在颞叶,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即精确分析颜色、细节等信息。
正常情况下,视觉中心的信息,会同时送往这顶叶和颞叶处理,顶叶计算会快一些,所以大脑会先反应“在哪里”,然后会决定“是什么”。
而对于视觉边缘的信息,正常情况下,只送往顶叶处理,主要分析视野里的异常信息,用于对周边环境危险信息的快速反应,比如开车时余光能感知突然出现的行人。
格子衫不在你视觉中心的时候,你的大脑是只感觉他的运动,而不分析细节的,所以觉得晃眼。
视网膜把光信号转为神经信号时,中心和边缘的差别是在于清晰度,不在频率。
iOS fly ~ - 老蜜蜂能源供应方面功率不够,发一次后会有较长时间的休眠期,在这个期间怎么搞都发不出来,我想这个你也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