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monkeyking 2016-07-07 03:00 看了下日文wiki的资料是很简略的,当然不会直接写play a role,但是也写明了“元来、古典劇において役者が用いた仮面のことであるが、ユングは人間の外的側面をペルソナと呼んだ”也就是点明了ペルソナ和役者的联系 役者这个词的意思应该不用解释了吧。当然这里说的是两者的联系,不是等同。 英文的话,参考这段里说的a flexible persona的含义 A strong ego relates to the outside world through a flexible persona; identification with a specific persona (doctor, scholar, artist, etc.) inhibit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模仿本身就是一种扮演,角色扮演是对社会面具的比喻,不是说我们来玩trpg,不要机械地理解。 电影桥段这个是说明役者扮演某个角色不等于役者就是那个角色=角色使用某个persona不等于角色就是那个persona,不是说拍电影=人格面具,不要机械地理解。 所以也有介绍资料写到“仮面という考え方をすれば、我々は場面場面で、それに相応しい仮面を装着しているわけですね。適したペルソナをつけている。 これは先述の服装に例えると、分かりやすいかもしれません。ある学生は、家では軽装で過ごすだろうし、学校では指定の学生服を着る。 また、放課後や休日などには、好きな服を着るかもしれません。あるサラリーマンは、ビジネススーツに身を包み出勤し、家に帰ったら猿股でうろうろするかもしれない。このように、知らず知らず、ペルソナを使い分けているものです” 这里用学生服、护士制服、上班族的西装来比喻不同的persona,这个跟役者的面具和戏服的原理完全一样,也就是两者是可以联系起来的。 从古希腊演剧的面具到心理学的社会面具就是取其喻义上的联系,外界社会就是舞台,人就是役者,persona就是面具----------所以当然可以”以演员演样板戏之类的作为例子来比喻PERSONA“, 然后游戏里根据这个比喻义建立了系统上的persona。如果这么说还是不太明白的话,那我真的也不知道还能怎么解释了… 不过按照某些已知的定义来说,即便是针对相同位置相同角色的扮演,每个人也都会不一样的,就像有的父亲是充满慈爱的,有的父亲是严厉无比的。所谓角色,毕竟只是个抽象的东西,顶多来点规范,比如父亲不应该是鬼父。至于具体来说该扮演成什么样子,除了自己性格外,还要受环境影响的,而环境同样是复杂多样的。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周围人对自己的期望也不同,又怎么会有同样的人格面具?是不是这么个逻辑? ----------- 我觉得这个真的是在某些基本理解上有差异了…如果看了以下说明还是不能理解的话就各自保留看法吧,我快困倒了。 “父亲”这个概念本身就包含了“充满慈爱的、严厉无比的”等等所有类型。但这些都是“父亲”这一角色涵盖的内容。所以尽管天下有无数种父亲,作为角色分类的“父亲”只有一个。 所以你纠结的是“天下没有细节相同的父亲”,我说的则是“不同的人都可能扮演父亲这个角色”,你说的是个体,我说的是类型。 比如你跟你朋友都有了孩子以后,作为父亲的你跟你朋友当然不可能一样,但你们都进入了父亲这个角色。而这跟你们俩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周围人的期望的不同并不矛盾。 再说回游戏的话,我猜测你说的意思是“两个性格经历不同的角色又怎么会有细节完全同样的人格面具”(意思是游戏里两个角色用的是同一个建模/像素画的persona)是这个意思对不对? 其实你的意思也没错,正如天下没有细节相同的父亲 但是问题是-------这是个游戏 p1p2里采用persona理论归根到底是为了构筑游戏的世界观、角色设定和系统,而不是为了做一本学术著作。而游戏必然要受到技术条件、硬件条件、开发成本的限制 按照你同一个p给不同角色使用细节也要不同的思路的话,那就成了全部角色无法共用同一套persona资源,有几个角色就要做几套建模/像素画,这已经不是通常的游戏能承担的了。 归根到底,p1p2的系统体现了“每个人都能使用复数的persona”这个persona理论的最大特征,能够做到这点就已经可以说是基于persona理论的设定了。 因为游戏成本的限制,不同角色只能共用同一套persona资源,这个如果要说违和感也能理解,但这是作为游戏无可奈何的事情。 上面说了不要机械地去理解,系统上安排的persona是取其原理上的相似,所以必然有不一致的细节,至于这种不一致你能否接受,就看各人自己了。 比如说荣格的persona也不能使用魔法,光这一点就已经不符合荣格的理论了。但是从喻义角度理解可以把使用魔法跟敌人战斗比喻为对外界的适应过程,也是说得通的。当然能否接受就看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