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stette了解了一点点背景知识,trigger是图一这位协和医院医生的回答。
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全球比较视角,但是关于WHO的数据解读有点偏差。至少在WHO的数据里,不能看出“全球实行无偿献血的国家,多数都处于供应紧张的状态”。
WHO的介绍里称,越是高收入的国家,献血率越高。全球供血量的一半以上是高收入国家的捐献者提供的,这些国家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9%。
高收入国家的献血率是每千人32.1,上中等收入是14.9,下中等收入7.8. (我国为10)
世卫组织认为,“An adequate and reliable supply of safe blood can be assured by a stable base of regular, voluntary, unpaid blood donors. ”
“足够而可靠的供应”,仰赖稳定的捐献者基数和一定标准的捐献率。我们相较以前有很大进步,但恐怕还是不足以满足需求。
那篇卫报文章提到英国的血浆供应来自美国(有偿),但其实英国的全血供应是供大于求的(无偿)。只不过疯牛病之后,英国的血浆被认为有风险,他们就从美国进口血浆了。
美国算是双轨制,捐献全血无偿,血浆和血小板是有偿的。这篇文章说,原因是,有偿献血会大大影响血液安全。但是有偿捐献血浆对血液安全的影响很有限。
O网页链接还有,在英国和美国(语言限制,只看了这两个),捐献指南上都建议血小板捐献者专注于血小板,不要捐全血。因为他们靠的是稳定的捐献者。“Once you join the platelet panel, we ask you to give platelets only. This helps us maintain our supply of platelets to patients by having a panel of committed donors on whom we can call.”
WHO页面
O网页链接

美国每年整个出口额的1.4%是血液制品,主要是血浆。来源是昨天刚刚听到的Podcast。。。
O网页链接之前搜索“plasma donation”的时候,跳出来很多“how to make money donating plasma”, “10 Ways To Donate Platelets For Money”, "How to Get Paid For Donating Plasma: 10 Steps (with Pictures)"之类的。。美国网站
随便找一个血站基层工作者都能告知成分血难以通过无偿献血采集,对捐献者的体重年龄要求比较高,而且,采血量大,完全和普通全血捐献不是一个概念。看看还有人在继续为卫计委的决策站台,拿自己的献血证说话的傻叉,真是无知!
我捐过血小板给一个白血病小女孩,把血抽出去,然后把想要的分离出去,再把血打回体内(否则人估计会被抽干)。护士说我是少见的优质捐献者(好像是血液内血小板含量高),即便如此,我也被抽了1小时20分钟.....
捐全血用的都是一次性的,捐獻者被感染到的風險基本為零。而成分捐血,捐血漿和血小板都需要用機器體外分離,然後把紅血球輸回捐獻者身體裡,需要的儀器和安全要求非常高。香港只有一個捐血站可以捐成分血。
各省市都不一样,北京天津最灰暗
群众无偿献血,血液制品公司赚取暴利,上海莱士年利润10亿以上,请问这在伦理上是否合理?是否有业内人士出来解释一下血液的产业链到底是怎样的?从献血到进入患者体内中间到底是怎么样的流程,采血的到底是医务人员还是企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