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载人仓又爆炸

  • z
    zhaoyuping
    航天飞机早就被证实是最不可靠的了,你这思想太落后了。
    航天飞机其实才是一条邪路。虽然看起来降落和飞机一样优雅,但问题非常大。

    因为航天飞机虽然是飞机外形,但是它是要飞到外太空,然后再入大气层的。这个过程和飞机的使用环境完全不同,再入大气层会产生极高的速度和极端的热量,而做成飞机的复杂外形,还有两个巨大的翅膀,严重增加了这个过程的不可靠性。只要有哪个地方稍微有点密封问题,就会瞬间解体,连应变时间都没有。

    仅仅为了落地前能像飞机一样滑行降落,就要冒如此大的风险,可以认为航天飞机的设计思路是完全失败的,仅仅是单纯的航天竞争的冒进产物。

    目前来看,除了返回舱溅落以外,SpaceX的返回方式就是人类能做到的最好的技术了
  • z
    zxy_9023
    返回舱海上溅落是NASA要求的,spacex本来想搞火箭反推着陆,NASA怕人员伤亡事故,不同意。
  • 沙华鱼人
    最理想的是单级入轨的空天飞机。

    spaceX这种回收方式最大的风险是回来的时候要带很多燃料,一出问题必然爆炸,这些燃料也是发射时候巨大的死重,浪费发射功率,航天飞机回来的时候没有燃料,只要耐热不出问题,没有动力靠滑翔降落安全系数也比火箭高得多
  • z
    zhaoyuping
    另外,原本航天飞机设计是为了重复使用以降低成本的,但是在后来发现,成本根本没有降低,反而还比一次性设计更高。就是因为再入大气层的过程太危险了,每次发射前都要进行非常严格的检查,稍微有一丁点缺损都不行,付出的成本更大。
    所有这一切,都是源于航天飞机的飞机造型。再入大气层这个阶段,只能使用最简单靠得住的流线型结构才能保证最大的可靠性,不管是返回舱,还是星箭,你能看到都是遵循这个原则的。返回舱很小可以用降落伞减速,星箭就只能使用反推发动机精准控制了。

    所以,个人认为星箭的这条路,基本上是现阶段人类能走的唯一的一条路。其他的一切方式,都根本无法可靠回收如此巨大的“返回舱”。

    与其说星箭的实现方式很奇葩,倒不如说,目前只有星箭能够做到这个体量的返回。
  • P
    Pyrrhus
    直接趴着落地不行吗,非得垂直下来?
  • a
    a6585998
    菊花捅漏了怎么办?
  • a
    a6585998
    我觉得做个力工有可能先拿到火星移民签证
  • z
    zhaoyuping
    耐热出问题的可能性太大了,而且是不可控的。做成飞机的外形,就要满足飞机的各种气动结构,同时还要保证再入大气层的各种强度要求。太难了。

    星箭这样的做法看起来很傻,但是可靠。只要收集到足够的数据,掌握了精准控制技术,即便携带燃料,安全度也比飞机样子再入大气层强得多。而且落地时燃料也不会剩很多了,只保留安全余量就可以了。

    你说的飞机滑行降落比星箭更节约燃料我也不敢认同,不知道你是否了解星箭的降落方式,前期是完全自由坠落的,燃料仅仅用来微调姿态,只是到最后几十米才主力输出,燃料的消耗也多不到哪去。
  • 新心猫
    这明明是一步一步朝着既定目标在前进
  • n
    ngok
    开个脑洞,如果落地点能够精确控制的话,可不可以搞电磁场缓冲落地?
  • e
    eistein
    回复19#iloven900


    其实很好解决,可以设计成一个不倒翁
  • z
    zhaoyuping
    三个主推发动机都在尾部,趴着落地意味着还需要让喷射方向变90度,更加不可靠和不可能

    如果一开始就把发动机装在肚皮上,那发射又根本不可能,会造成巨大阻力。

    其实你还不如说全程垂直降落呢,这条路还算可行。

    但是这样一来,下降速度就太大了,末端减速会消耗巨量的燃料,也基本不可行。

    所以马斯克选择了平躺降落,能够节约很多成本。

    当然代价就是对技术要求极高。

    但是技术这种东西,一旦你掌握了、成熟了,那就可以不断复用,后期没有使用成本的

    所以这方面看,其实和特斯拉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说了这么多,想表达的是,星箭的返回方式,其实不是异想天开拍脑袋,而是一条必经之路。如果将来其他国家也需要这么巨大体量的返回舱,也一定会模仿星箭的。
  • e
    erik
    某种意义上来说失败越多,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的机会越多,最终产品的可靠性就越好 iOS fly ~
  • 老兵-猫族
    人家每次都在进步,不知道有什么可喷的?
  • P
    Pyrrhus
    不不不,我说的趴着下来不是像鹞式飞机那样在头部还放个发动机,而是着落时不是垂直地面着落,而是以切线方式着落,
    当然,我是门外汉,只是开个脑洞。
  • e
    eago
    莫非飞碟型才真的是最终解?
  • j
    jinseng
    上世纪挑战者号爆炸根本不是落地的问题,而是起飞环节固体火箭出了问题。
    在2011年5月为止奋进号航天飞机有25次飞行纪录,在太空渡过280天9小时,绕行地球4,429圈,总飞行距离高达103,149,636英里。

    你说的航天飞机落地问题在哪儿?
  • A
    Atam
    说航天飞机的是真太不知道历史了,当时登月后,所有航天人都准备着下一站火星了,但总统为了省钱选择了航天飞机,所有人都要伤心落泪了啊,选择航天飞机,等于就是郊区兜风,也从此火星征程停滞几十年
  • z
    zhaoyuping
    后期航天飞机为了保证安全,每次起飞前都付出了巨大的成本用来检修。这个不用我说,你去查一查航天飞机的发射和维护保养成本就知道了。而且就算付出这么巨大的成本,风险还是远比传统火箭发射/返回要高。这种风险概率,载人是完全不可接受的。所以正是这两方面原因让航天飞机彻底退役,推倒重来。但凡有一丝改进的余地,也不至于此。

    以上的风险和成本,绝大多数都是为了保障航天飞机再入大气层的。这就是“落地的问题”

    你不用给我列举这么多数字,我就问你,目前用于给空间站日常通勤的俄罗斯载人飞船,近期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吗?安全记录又是怎样的呢?又积累了多少安全飞行时间?美国的航天飞机敢和它比比吗?你扯得越多,只能说明你越不了解。
  • m
    missireland
    ls谁喷了?
  • s
    soonnoos
    火星上没有机场,只能垂直起落HiPDA·NG
  • s
    soonnoos
    航天飞机怎么在火星上落地?HiPDA·NG
  • p
    pocketsnail2003
    e嗯,做成磁吸式的岂不是更有bigger?
  • 老兵-猫族
    回复70#missireland

    “这种大号爆竹的造型,真是落地就爆,毫无商量余地。”
    事实是成功落地,八分钟之后出的问题。怎么就“落地就爆”了?
    而且每次都在进步,怎么就“毫无商量余地”了?
  • z
    zoesilence
    昨天爆的吧?我看了一眼,好像说是降落了然后爆了。
  • l
    lusm
    各位D版马斯克讨论起来真是头头是道啊
  • b
    benjinxing
    回复46#jinseng

    说了半天你倒底是造过还是没造过?我看你言之凿凿,分明是造过才敢说马丝课的火箭不现实不如航天飞机。你要是没造过哪来的自信觉得马丝颗不如你懂
  • z
    zhaoyuping
    我个人基于目前我了解的信息来分析,目前马斯克走的这条路是唯一的一条可行的道路。当然,也可能更可行的我没想到。
    但起码,就目前来看,要实现大体量返回舱,除了已被彻底废弃的不可靠的航天飞机,就只剩现在的星箭了。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 l
    lyn123
    垂直降落无人还好,这玩意要坐人,还是风险有点大啊。
  • 不知所谓x
    怎么办啊
  • l
    leafage
    先不说SPACEX人家几千号航天科学家,后边还有NASA得辅助,从技术上来说,这个星球应该找不到这么强得专家团队了。
    结果一爆炸,各位民科开始帮人家找问题,这结构不行,那方法不行得。
    也不闲浪费时间,
  • 在路上Vincent
    喷火降速的吧 在洞里 热气火气往哪里排
  • j
    jinseng
    你造过火箭还是造过航天飞机?什么也没造过,你不也大放厥词。先不说马斯克还没有成功实现载人落地,航天飞机就已经实现几十次了,就算实现了,也不代表火箭载人反推着陆就一定是正正的。
    你现在一会儿阴阳怪气,一会儿大放厥词,有什么屁你等马斯克实现了载人落地再放!
  • 风过留声
    落地以后炸了也是炸了啊
    要是里面有人还是活不了啊
  • 老兵-猫族
    回复77#xxxkeke


    首先说的是“真是落地就爆,毫无商量余地”这个语气,明显的不屑一顾,当然也可能不是你的本意,如果这语气不是本意我道歉。
    第二我没有强调对楼主,还有就是有些人只看结果,故意不提每次的进步,这就不公平了。不过主要还是楼上那位一定要明确出来问,我只好回复一下,也并没想强调。
    第三,我比较同意79楼的观点,也可以探讨。
  • W
    Wade Zhao
    给留了8分钟逃生时间窗口,非常厚道了
  • 风过留声
    按照分析说是物理结构都震坏了
    那人在里面就算没震死也震晕了
    这种情况下8分钟能跑的掉啊?
  • r
    rasyn
    落地时速比战斗机快2倍,只有一次机会,对驾驶员的技术要求太高
  • b
    benjinxing
    回复84#jinseng

    来,咱一个字一个字词的扣,我最不怕扣细节的,请问我哪句话哪个词大放厥词了?我一直把你当成内行人一样尊重,当然你要理解成阴阳怪气,我也没办法,每个人的理解能力都是有差异的。但是你对所持理论的技术细节闭口不谈,张口就下结论:不现实,不如这个,不如那个。一个玩键盘的非要说一个造火箭的造的不对。还怪我大放厥词,你要真觉得我侮辱了您高明的智商,那我向你道欠,全世界就你最会造火箭行了吧
  • T
    TomYao
    应该不是,故意引爆的意思是这次的爆炸是可控的,如果可控,应该不会落地后几分钟就引爆。
    现场很空旷,落地时机身下部一直有火,但没有明显持续的泄漏现象,火也越来越小,但炸之前突然有大量深色气体涌出,然后就炸了,象是储罐突然裂掉。
    猜测下降段第2个发动机关闭不太顺利,有泄漏,有余火,落地姿态和速度也没控制好,结构受损,应该采取了控制措施的,机身上的火越来越小了,但最后还是炸了。
  • S
    SevenYearItch
    为什么不降落到水池?这样撞击水体和地面相比压力会小很多吧?
  • j
    jinseng
    俄罗斯载人飞船的安全记录跟航天飞机有可比性么?要比,也应该拿马斯克的的火箭反推着陆实验来比啊?马斯克的反推着陆实验已经进行了8次,还是9次,成功了几次?载人没有?
  • z
    zhaoyuping
    当然有可比性,都是成熟的载人并返回的技术,为什么没有可比性?当然,如果你说返回体量不一样,那航天飞机这种体量的返回是唯一的,暂时没有别的技术可以与之比较。


    马斯克的这个还在研发试验阶段,当然不能与任何一个成熟的技术相比较。而且,其试射时屡次爆炸并不因为技术不可靠,而是马斯克不惜成本用了这样的一种简单粗暴的实验方式。星箭展现的前景,远远比航天飞机可靠得多,也靠谱得多。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航天飞机实在是一个太不靠谱的东西了,再入大气层的风险完全不可控,使用维护成本也大到不可控制(上文我已经对这两方面做了解释)。这两个缺点,我是和俄罗斯的载人飞船进行比较后得出的,平均单次事故伤亡率和单次发射成本都是有据可查的。

    而且,我认为在安全性方面,航天飞机完全有理由和俄罗斯载人飞船并列比较。因为你不能因为返回舱做的大就可以牺牲一部分安全性,降低安全标准。

    而星箭只要技术成熟,个人认为其可控性和安全性要比航天飞机可靠的多。虽然我的这个判断目前还无法被证实,但至少目前的每次试射一直在不断进步,加上其公开的技术路线,足以让我个人下这个判断。
  • G
    Gameparkwing
    降落是发射的逆操作,在结构不变换的情况下,既然是垂直发射上去的,就要垂直降落下来。
    不然要么变换结构,发动机转向 90 度,才能垂直降落,增大了复杂度,要么横向趴着被发射上去,降低了发射能力。
  • G
    Gameparkwing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 b
    benjinxing
    回复95#jinseng

    好好好,您是内行人,非要拿一个放弃十了十年的东西说戒个就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