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老连续剧也能出BD甚至4K?
- 渡桥泰水前几天偶然看到了排球女将的4K修复版,这个可以说是很老的一部剧了,也能4K?
很多老剧90年之前的也能看到BD版
当年连续剧的拍摄设备,都能达到4K或者BD水平?
PS:片源的质量比想象的高很多,很好奇是用什么设备拍摄 - timtu想搞成8K都行啊。有人就吃这一套
- 渡桥泰水问题当时的片源能有这个级别?
- timtu改改分辨率,锐化一下,wow 就变成8K了 还模糊就继续锐化
- 渡桥泰水怎么可能
- replace你都说了 4K 修复版 修复啊 还能8K修复
- replace好像有AI计算 然后生成一些我不懂的东西 插进去
- 孟德亚视有些电视剧,连录像带都没有了,被洗掉了
- 渡桥泰水修复不是单纯的改分辨率,主要时数位修复啊
- 牛牛的想法别这么傻了,4k修复用的是ai技术
- timtu
额 这样啊。。。
- lionnor理论上银盐感光材料的分辨率是无限的,如果拍摄设备精度足够,保存得当的话4K以上分辨率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些影片母带最大的问题是保存问题,时间一长胶片容易变质损坏。
- timtu但是银盐颗粒 一颗只能代表一个1或者0
而数码每一个存储单元都能表达至少2^13 也就是8000多颗银盐的效果(13是ISO 100下的信噪比 宽容度)
从有些资料里可以得知,一个35mm胶片里有数十亿个颗粒
算30个吧,用30 0000 0000除以8000
只剩37万像素了显然有点不对。
所以胶片就是一种高分辨率,但是高噪声 低位深的记录载体。噪声可以理解为量化噪声 - iamghh应该是修复的,里面好像填充什么东西的,应该和老照片修复原理类似吧,视频复杂的多
- ricefat好像你对胶片这种模拟信号记录有什么误解。胶片储存的信息没有所谓的分辨率,真要强调的话也是感光材料分子尺度上的事,而卤化银带来的化学反应结果也不是数字信号的二值化01,而是色域上一个可以无限微分的点,信息量远不是13bit能描述的。
模拟信号相当于圆周率,数字信号受限于存储介质空间和传输速度,只能是有限位小数,无限逼近真实的圆周率,但始终都有误差。 - 想醉逍遥现在4k修复很多的,一些比较经典的电影是靠人力修复,具体可以百度,有些靠ai,有些是直接放大成4k,用垃圾算法糊弄一下,这方面主要日本动画片糊弄的多,电影动画母带是1080p的糊弄成4k,结果画质垃圾,还不如1080p用madvr播放的观感好。
日本动画大部分是720p制作,有些老动画电影更是直接720p制作,例如EVA的两部新剧场版。q才是2k制作。 - timtu胶片的冲洗过程,就是洗掉感光的颗粒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颗粒只存在被洗掉和没洗掉两种结局。
洗掉就是1 没洗掉就是0 只要没洗掉,待在胶片上,就是那么挡光,不可能变色部分变透明
所以看看胶片颗粒数量吧,真的少的可怜
它不是磁带。磁带的磁性是连续的,胶片不是。 - digitalgk111那里能看到这种片子,我还蛮想复习一下
- lionnor银盐材料存储方式是模拟信号,不是简单的0和1,所以从理论上你的观点就是错误的,数模转换采样也跟你那个说法完全不一样。所以现在才有各种修复版本,其实就是各种方法的数模转换算法,效果自然有好有坏,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原盘母带的精度和保存情况。
- 想醉逍遥赛璐璐动画才好,胶片扫描,貌似最高可以到8k,哎,个人更喜欢赛璐璐的质感和颜色,不像那些低分辨率制作的数码动画
- timtu模拟信号的是磁带。胶片不具有那种属性。。。
- 牛牛的想法b站有个开国大典的修复
- timtu唉 我刚才犯了个错误。我根本不知道彩色胶片的原理。。。。。。。。。
是不是银盐都不好说。我们平时所谓的银盐那是黑白照片啊,那得多老的电影才是黑白的。。。。
彩色胶片好像不是银盐了,不过也搜不到是啥,以及简答明了的冲洗原理。 可能太复杂以至于人们都懒得说。。。。于是就拿黑白胶片的原理来代替了。众所周知。。。。胶片是银盐在起作用 - lionnor你对于模拟信号的知识还需要加强,磁带和银盐材料都可以存储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只不过是一种存储材料而已,关键是看设备的编码方式。早期的摄影设备都是模拟方式的,后来才有的数字设备,现在存储介质基本都不用胶片了,都是磁盘了。
- timtu当然可以用来存储。但我说的是其原理对信噪比的影响
- lionnor信噪比是跟设备和胶片质量有关,跟材料无关。
- timtu当然可以用来存储。但我说的是其原理对信噪比的影响
以前的人可能不在乎,但是现在人们追求画质,所以需要来搞清楚,到底胶片哪方面弱。 - lionnor银盐材料的弱点不在于画质和信噪比,而在于方便,方便修改和保存,这方面完全不是磁盘哪怕是磁带的对手。
- ricefat你把胶片所谓的颗粒感作为像素指标了?
4k只是分辨率达到了,但不意味着胶片没拍到的东西也会被添上,说白了也就是一种色彩插值。
当然现在的AI技术可以适当填补一些颜色过渡变化细节,可以消除胶片带来的颗粒感,显得分辨率很高,但原始没拍到的东西,AI也没法添补。 - timtu一个黑白的,一个彩色负片的
的确彩色的不好讲颗粒问题,没有明确的最小颗粒概念。黑白的倒是很明确,就是1 0关系。 - alioth你这想的也太简单了 我虽然不懂成像 但实际应用中单纯二进制的一位0和1肯定是表达不了一个像素的 就单纯的红绿蓝 起码你得01 10 11吧 这就已经需要二位的二进制了 还有一个像素在图像的什么位置 在影片的什么时间也需要记录吧 还有检验啊什么的都需要占用字节位 所以单纯用一位的二进制表示一个像素是不可能的
至于胶卷 曝光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怎么和像素对应我不清楚 但对应数字影片的话是不用记录空间时间检验这些信息的 - timtu0 1 还真能表达一像素
有些液晶显示器是黑白的,连灰度都没有。
再比如很多LED屏,就是亮或者灭。滚动播放
书本上的黑白字体也是01记录。 要么纯黑,要么纯白 - lionnor原理就是一样的,只是彩色的多了两种色点而已。你用的这个底片根本不能说明照片的原理,这个底片是激光经过数字编码后打印出来的效果,你可以认为这个是修复版。实际照相机不经编码拍的照片就是模拟信号。虽然这是我二十来年前本科学的内容,基本都忘记了,但是有些原理还是记得的。
- alioth那说个最简单的 像素位置你要不要编码 不编码黑白白黑黑一条直线冲出太阳系
- ricefat01只是理论上的,但实际情况是白不是全白,黑也不是全黑,同时还有黑白间过渡的边缘效应,这都会对胶片整体效果造成影响,如果考虑进这些信息,数字信号根本没法完整诠释模拟信号。
从胶片单位面积的可用率上说,这里确实不如数字感光单元,但胶片的可用面积的色彩信息量是远远超过数字照片的。
当然现在的AI技术已经可以进行像素插补,让原来是放大看是马赛克的东西变得更清晰,同时修复胶片颗粒感、物理性伤害乃至图像抖动。 - timtu唉。。。。咱说的不是一回事。。。
- timtu我只是说胶片特点而已。胶片的信息量 大部分是胶片的缺陷产生的,而不是光。
我们捕捉影像,本身就是受光子量影响,具有天然噪声的,数字系统可以捕捉20-30%的光子,噪声在天然噪声上加了2db,如果能捕捉100%的光子,就达到了记录的极限,完全还原了现实。 当然我不知道胶片能有效捕捉多少,没有数据。
我说的现实,就是反应那个时间段有多少光子穿过镜头。而不是现实世界。 - alioth不是一回事也是你先偏题的 我一直针对你像素换算那一楼回复的
- 渡桥泰水问题电视剧用的是胶片机?
- gg骄教父早有了4K修复版 你信不信几年后有8K修复版
- lovesenv咳咳,现在马赛克都能修复,可以参考一下
- timtu哦哦,其实我像素换算是错误的。
我是先试着换算了一下,然后发现不对,因为结果是37万像素过低。否定了这个换算方法 - 渡桥泰水都不看前提啊,问的是电视剧
- lqtj88拿照片作比喻的吧,相机拍出来原片好几M,放到网上看的一般只有几百K,丢失了啥。 用原片重新编码、修复,出高清晰效果还是很容易的,并不是简单的电脑Ai插值。据说当年拍电影的设备都是上百万一套的,跟民用级的相机差别很大。
- ricefat看到过一次新闻,全画幅记录的效果真正超过135胶片也没有几年。
镜头相同,通光量也一样,胶片是看化学反应速度,感光元件是看积分速度。 - timtu当年的电影镜头素质也就那样了哈哈……真不敢恭维。如果素质真好的话早就被玩家拿来转接了
光学厂家如今并非止步不前,镜头一代比一代强 - timtu对,超过没多久。ccd时代就没法跟胶片比,表现太差劲了。
但没超过也不是任何一方面都没超过。只是没全面超过 碾压而已 - shuaishuai-x别提了,赛璐璐质感真的好,但这玩意容易上瘾,一买就停不下来
- 黑郁金香数码摄像机没有成熟的时候,比如70-80年代,电视剧也是用的胶片拍摄。只要当时的胶片母带保存完好,就能修复出4K。
- zj78900修复出来效果也不如真4K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