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论:旅游业对香港GDP贡献超过两成
今年6月,立法会批发及零售界议员方刚,邀请笔者就自由行对香港经济的贡献,进行一个全面评估研究。由于笔者工作忙碌,故此初时没有接受邀请,只承诺花两天时间搜集相关数据和数据,试看是否值得花时间去进行详尽研究。
搜集资料时,发觉旅游业(特别是自由行)对香港经济的贡献,远远高于政府统计处的估算。故此决定接受邀请撰写研究报告(研究费用全部用作捐献),目的是方便公众了解削减自由行旅客对香港经济所产生的实质影响。
笔者过去有一个印象,香港经济的四大支柱行业,包括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旅游和专业服务及工商业支持,以旅游业的经济贡献最小。旅游业属高就业、低增值的行业。以统计处2012年的估算,旅游业只占本地生产总值(GDP)的4.7%(当中3.9%属入境旅游,0.8%属出境旅游),远低于贸易及物流(24.6%)、金融服务(15.9%)和专业及工商业支持服务(12.8%)的比重。旅游业就业人数约25万人,占总就业人数6.9%,较金融服务(6.3%)的比重还要高。
然而,当仔细分析统计处的数据和评估方法,便知道上述数字大大低估旅游业对香港经济的全面贡献。统计处评估入境旅游(包括自由行)的经济贡献时,只计算与入境旅游业「直接」相关的行业,包括零售、住宿、餐饮、客运及其他相关行业(例如文化及娱乐、旅行代理、会议展览等),并没有把一些「间接」相关的行业包括在内。根据上述方法,自由行只占香港GDP的1.3%。
举例来说,去年本地近5,000亿元的零售业销货总值中,约35%来自旅客。这5,000亿元的零售业销货总值,约900亿元是零售业的经济贡献,其余4,100亿元属于供应链上其他环节的贡献,当中除了进口产品价值外,还包括进口、批发、仓库、运输、广告、市场推广、银行融资、写字楼租赁及其他相关专业服务(例如会计及法律)的贡献。
若然削减自由行旅客,对经济的影响当然不会局限于零售业的900亿元收益,对其他「间接」相关的行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最近一些从事进出口贸易及批发的朋友告诉笔者,他们的定单和生意额已下跌多个月。同样,若然旅客下降,不单酒店及餐饮业「直接」受到影响,其他供货商和建筑业也会受到牵连。
自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推行自由行后,过去10年,香港经济明显由本地消费带动,由2004年至去年本地消费开支上升约8,200亿元,较同期约8,100亿元的GDP增长还要多。去年近16,000亿元的本地消费开支中,近两成(即3,000亿元)属非本地居民的消费,其余近13,000亿元属本地居民消费,较2004年上升6,000多亿元,若然旅客减少,旅游及零售业萎缩,从事相关行业(包括直接及间接)的人收入下降,势必影响港人的消费能力。
因此,旅游业对香港经济的全面贡献肯定远高于统计处所估算的4.7%GDP。近日笔者发现原来今年3月,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orld Travel and Tourism Council)发表报告,全面评估旅游业对澳门的经济贡献。报告显示澳门旅游业(包括博彩业)占去年GDP的43.1%,但若连同供应链、相关政府开支及投资,以及衍生的收入影响,占GDP比率高达86.2%。报告亦列出旅游业对香港经济的全面贡献,包括带来4,600多亿元GDP,占GDP比重高达21.8%,直接间接聘用76万人,占总就业人数19.1%。虽然笔者近日发表的报告并没有参考世界旅游业理事会的报告,但结论与该报告一致。
市民了解自由行实际对香港经济的贡献不局限于1.3%的GDP后,可以作出取舍,应如何作出调控,这方面不是笔者的研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