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销商批都批不到的价格 什么原因给了Costco ?

  • x
    xRAIN
    只要不玩返券折扣这种套路就有希望。
  • 挪威的森林
    Costco从来不补贴,只是毛利率不高、主要利润来自会员费而已。你以为是中国那一帮互联网企业呢,补贴现金快速圈地之类的

    就拿新闻里说的,茅台五粮液爱马仕,人家没一个产品给补贴了。例如茅台1499---茅台标准售价/官方指定零售价就是1499啊,2018年前甚至还是1299呢。你去茅台官方店,或者茅台云商,只要你能拿到指标,零售价就是1499. 所以茅台给经销商的价格肯定低于1499,例如1299或者1099之类的。你看到市面上两千多甚至更高,那都是加价的,因为市场有这个需求,供应又没那么多,加到这么高反正也有人买。Costco只是没跟着大家一起加价而已,哪里补贴了。Costco将来/一直把茅台一直卖1499没有任何问题,只要他能拿到货。

    一个后来者想挤进市场除了打价格战拼补贴赔钱卖还有很多别的办法,例如差异化经营,比如你有的别人没有。
  • 挪威的森林
    美帝的沃尔玛和costco完全不是一个路数的。costco面对的是一般家庭用户,缴纳会费,东西全是bulk大量包装,连口香糖都是6大罐子绑在一起,普通美帝顾客都是一拉一车走,顺便加个油(costco油站)。沃尔玛在美帝,口号就叫always lowest price,永远最低价,东西是又低价、又廉价,进去一看顾客群体,有色人种明显增多、贫困群体明显增多、不少人衣服都穿的或脏或破,非常明显的感觉,甚至连政府发放的某种形式的低保/特困补助,都不是发放现金(怕你乱花掉),而是发放沃尔玛的食物券,只能在沃尔玛买吃的糊口。所以我住在美帝之后,去过一两次沃尔玛就再不去了,隐约都会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好像来到了纽约某个不太安全的街区的感觉。而costco永远不会给你这种感觉。普通家庭,普通人群而已。

    实际上美帝的沃尔玛和中国的沃尔玛也不是一个路数...中国的沃尔玛常常是“城市中心”或者“坐标”,都开在繁华热闹处,客流人流大,比它美国的亲戚气派太多了。
  • t
    thinkidea
    回复103#挪威的森林

    没感觉,我这里白人教授都去沃尔玛,我看costco里很多东西沃尔玛也有
  • z
    zhanglegll
    说的对。所以说COSTCO开在上海,有市场的。普通家庭需要不错的商品,因为外面实在贵,大包也就大包。

    我准备小区里组个群,大家拼单,轮流去。或者谁去了发群里大家喊,这样省钱省时还节约。。。。

    我估计以后这种会非常多。如果这样搞,COSTCO可能就麻烦了,这样浪费少,销量就低。
  • b
    bingdunan
    茅台批发价1399
  • y
    yangyongty
    什么时候来寨都开啊 iOS fly ~
  • 汗蝈蝈
    三个月后 才能看出真实情况 国内的营销手段倒是学得很快

    淮南为桔 淮北为橘 没有你们想象中的好 就等有个梨发大招

  • E
    ETvic
    有三个产品在和costco谈
    应该可以有两个可以卖进去

    到时候可以知道costco零售到底加多少 iOS fly ~
  • z
    zenhigh
    别幼稚了,这是中国,什么东西进来都要镀一层中国特色。costco除了名字是洋的,从人事到套路与本土零售业没有任何本质区别。还大宗采购……只有一家店的大陆costco谈什么采购量?沃尔玛的采购量是不是它的十倍?
    茅台酒就更别提了,人家是生产紧俏物资的国营企业,没人打招呼谁理你?以为有钱就能采购啦,有批条吗?没批条去市场上买嘛,然后打对折放在自己货架上卖。
  • d
    deepness
    茅台不允许售价高于1500,但实际拿货必须搭售
  • r
    rk23
    爱马仕这种物料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了,1折都血赚,控制发售数量避免把市场做垮了。
  • 挪威的森林
    1. Costco去年营业额大概1400亿美金,沃尔玛去年营业额大概5000亿美金,所以整体上来说,沃尔玛的采购量也只有Costco的3倍都不到,而不是10倍;
    2. 沃尔玛的销售的品类/SKU倒是有Costco的10倍,可能还不止。
    3. 上面1、2点叠加起来,意味着什么?-----单品采购数量Costco可能是沃尔玛的至少三到五倍以上。所以对于供应商来说,a. Costco来买10款产品,每款产品每年供货100万个;b. 沃尔玛来买100款产品,每款产品每年供货10万个,你觉得谁的价格更好?任何一个实体制造业的厂商都最喜欢一种生意:少样多量,而不喜欢另一种生意:多样少量。
    4. 除了茅台酒五粮液还有生鲜食品等等纯粹本土产品,其余大量的像飞利浦电动牙刷,Michael Kors的包包,三星苹果戴森大小电器,KitchenAid厨房用品,Vitamix食物粉碎机,全系Kirkland自有品牌产品......哪一个不是全球供货?Costco也好,供应商也好,如果都像你说的把中国市场看成一个单独的生意,那还不如洗洗回家睡吧,一家店或者三五家店或者十家店怎么可能赚到钱?一定都是把它作为全球生意的一部分来看啊!对于供应商来说,一定是同样的产品本来就已经在Costco全球门店销售,现在只是新增了一个出货地点叫上海,然后总量增长了一些,这样而已,这样这门生意才有得做不是吗?反之亦然,对于Costco也是。甚至如果Costco因为物流量够大而自己打理的话,那对于供应商来讲就更简单了,只是单纯的增量(因为新增了上海门店的销售量),因为物流都是costco自己在处理了,肯定价格会更低。
    零售流通行业我不了解,但是IT制造业供应链这样都已经多少年了,我相信很多方面也是类似的吧。
    I. 供应商全球供货:不管是PC,服务器,云计算,路由器...都是一样,印度/墨西哥/捷克/新加坡/上海/深圳/爱尔兰/德州...同一款产品全球各地的需求都由同一家供应商生产制造,然后通过全球物流发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新增一个上海对于供应商来说只是新增一个物流点,costco采购总量再稍微增加了一些,当然成本可以更低一点;
    II. 物流的管理,如果量足够大,客户也早都找一个partner例如Ceva, Maersk, DB Schenker...来全球统筹运输/仓储,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拿到更好价格。而供应商就只管生产制造,做EXW term就好,那么多一个上海就更加单纯只是多做一点数量、采购金额增大而已了,没理由成本不会更低。
  • 9
    99maya
    为啥新闻标体说开业就倒闭?没看到说倒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