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

  • v
    vtiger
    这次老美的那个毅力号真是抢镜头,除了登陆模式硬核,还有各种硬核的方式。核动力电池,还搭载无人机魔都纯屌丝…
  • z
    zxy_9023
    27亿刀,钱不是白花的。
  • c
    cnurls
    回复2#vtiger

    老美轻车熟路。
  • d
    designhow
    主要就是两点,第一是火箭推力不够,第二是缺少火星勘测数据
  • y
    you2me
    老美那个太贵了,光核电池就一个亿美金,我们发展中国家还是省点吧
  • b
    brockly
    为什么要绕3个月这么久呢?绕个10天半个月应该足够看清火星的全貌了吧。就可以降落了
  • 衣锦夜行燕公子
    几点感触,一是觉得中国航天技术进步还是比较快的,二是和美国还是有不小差距,三是国家把进度把控的非常好,没有冒进,还是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只要方向是对的,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总会有赶上的一天。就算赶不上,也不会越拉越远。
  • v
    vink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J8pebfQD1E&t=533s

    理科男士K一米分析的天问和毅力对比
  • y
    ykmac
    是不是要找到最佳的着陆点和窗口时间?
  • w
    waterfish007
    可能网速不够
  • z
    zxy_9023
    你这可就说错了。
    发射天问一号的长征5号的运载能力比发射毅力号的宇宙神5-541强50%以上。
  • v
    vinko
    要进行多次变轨,横着绕变成竖着绕,绕的大圈逐渐变成小圈
  • h
    hongxin
    回复7#brockly

    在轨不费什么燃料的 多转转有好处 去一趟不容易呀
  • p
    puma173w
    这是咱们第一次探测火星,
    一个是为着陆做最完全的准备
    另一个是尽可能的多搜集一些数据
    多做一些在轨的测试
  • z
    zxy_9023
    参考NASA的项目管理流程,正常情况下有三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是获取火星表面图像、高程数据,建立比较高精度的地形和重力场模型,还有大气模型什么的,没有这些就是瞎蒙了。
    第二步是初选着陆点,选取有探测价值的地点,结合着陆器和巡视器的工程设计,再筛取工程上安全可行的着陆点。
    第三步就由科学家来选最有探测价值的地方,决定后交由任务团队实施。
    对于天问一号来说,以上三个步骤都借由NASA和ESA发布的数据进行了初步规划设计,但公开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纯疑,必须自己重新搞一遍数据,再代入验证前期设计的合理性,没问题才敢实施着陆。
    归根结底就是咱们是第一次搞,只能求稳妥慢慢来。NASA老司机了,经验丰富,资料数据支撑强,毅力号到了火星都不刹车入轨,直接一个猛子下去着陆了。
  • s
    sis5595
    四十年也不是白过的
  • f
    fankoo
    回复7#brockly
    你以为成功发一次火星任务容易吗?中国缺少火星数据,这次火星任务很重,一次要完成 绕,落,巡 三个任务。绕肯定是尽可能的获取火星表面,大气等的数据。 iOS fly ~
  • h
    hydras
    运载能力是够的,没火星数据是真的
  • 4
    4color
    毅力号系统的源码。电工们可以下载下来分析一下https://github.com/nasa/fprime
  • 橡筋
    回复6#you2me
    卧槽,这么贵啊,看来没法家里安一个了iOS fly ~
  • g
    galaxyhere
    2个火星日才绕一圈,每次估计只能扫描宽度几十公里的带状区域,3个月时间未必能扫完火星全貌
  • k
    kindle8
    毅力号是不是根本没有环绕火星的卫星? 直接撞进去了
  • s
    sis5595
    不是没有,而是之前就有了,至少三个
  • z
    zxy_9023
    是的,毅力号整个就是一个着陆器+火星车,没有环绕轨道器。NASA和欧空局有好几个在轨运行的火星轨道卫星提供任务支持。
  • z
    zxy_9023
  • 雾中孤岛
    回复7#brockly
    两天一圈 你转十圈搜集好了 不得打报告?登陆按钮在我手上 我也得看准了才摁呢 何况专家们要详细推敲 iOS fly ~
  • z
    zxy_9023
    看了一些业内人士的介绍,目前的停泊轨道近火点高度只有280公里左右,而两天的公转周期可以保证恰好每次近火时都在预订着陆区附近,此时用高分辨率相机成像可以取得一米以下的高分辨率照片。
    也就是说目前的前期勘测重点是针对预订着陆区的地形地貌,不是获取整个火星的数据。
  • s
    sis5595
    恭喜 #天问一号进入火星停泊轨道# !

    就像我转官宣时说的,这次近火制动发生在北京时间今天早上。这个时间段,国内任何一个深空站,火星都已经落了,接收不到信号了。

    这里提到的深空站,是指有能力对深空任务进行通信和遥测的地面站。通常来说,探测器飞得越远,它传回来的信号就越微弱,地面想要接收信号,天线就要更灵敏(更大)才行。中国已经建成的深空测控网,东起佳木斯、西至喀什、南到昆明,口径数十米的大天线就有十多台,都在为天问一号火星任务保驾护航。

    但地面深空站测控天问一号有个前提,那就是火星必须升起在地平线上,否则信号就会被地球本身挡住。以国内最西的喀什站为例,火星今天凌晨3点40分就落了,这还是火星落得最晚的国内深空站,其他站火星落得更早…… 而天问一号进行第三次近火制动的时间,是今天早上6点29分。就像前面我说的那样,此时国内任何一个深空站,都无法对绕飞火星的天问一号进行测控了。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深空测控网要在境外设置站点的原因。2014年,中国和阿根廷签署了协定,在内乌肯建设中国首个海外深空测控站,并于2017年顺利落成正式投入使用。此外,中国还和欧洲空间局展开合作,借用欧空局部分站点对天问一号任务进行测控支持。

    今天早晨天问一号近火制动的信号监测,应该就是由这些境外的测控站完成的。

    虽说天问一号远在火星,距离地球超过2亿公里,通信延迟单程都要超过10分钟,地面监测其实也只能看看,做不了什么干预,但敢于把这么重要的机动放在国内监测不到的时段进行,足以看出天问一号控制团队信心十足。

    此次制动后,天问一号进入了一条长椭圆形的停泊轨道,轨道周期刚好是2个火星日。这个选择非常巧妙,使得天问一号每一次通过280千米高的近火点时,都能从预选着陆区上空飞过,且火星表面光照条件保持一致,方便轨道器对着陆区进行细致勘测。接下来,天问一号应该会大量拍摄火星表面的清晰照片,为着陆器和火星车选定最终的着陆地点。

    求官宣多放点图,带我们一起看看火星,一饱眼福呀~~[色]

    图源:1,CNSA;2,Daniel Estévez
  • s
    shhmk
    就得一步一步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