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成为穷叔答疑贴】我又来预测了,我觉得美国的处理会比想象的快和好
- guxu不要高兴得太早,过一个星期再看
- Wade Zhao数据很正常吧,死亡人数一直稳定在每天一千。
别着急,确诊人数川普已经找到方法作假了,死亡人数正在修改统计方法,你们很快就能弹冠相庆啦~~~~
其实你自己投资一个网站就能随便发布数据了啊,向我学习,花不了几个钱的 - jxjmh貌似,美国已经在控制检测数量,嗯,一切为了稳定。
- nieqbh估计到11月这段时间曲线会做得比较好看
- guyjoes美国的数据早就不怎么看了,因为意义不大,数据质量太差,无法客观反映疫情,各种原因的数据缺失,错漏和人为影响,最关键的是检测能力严重不足,检测数量也在下降,检测耗材的供应链也十分脆弱,监管和公共卫生部门现在也各种抓瞎,在白宫的压力下连负责科学与技术的基础都在动摇。
1、白宫继羟氯喹的神话破灭后,又猛吹康复者血浆疗法,虽然康复者血浆疗法早已在中国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并非神效,并且血液制品的固有风险是一直存在的,FDA只好配合白宫批了血浆疗法的EUA,并且局长Stephen Hahn也跳出来给这个EUA背书,前面贴子我介绍过,Hahn是原来MD Anderson的头儿,很牛的科学家,但是顶不住白宫的压力,最早还能当面反对川普神话羟氯喹,后来也不得不在一周后批准羟氯喹的EUA,这次在血浆疗法上又栽了,直接被专家指出引用数据错误与夸大,当场打脸,不得不出来道歉,老头子这辈子的清誉算是完蛋了;
2、CDC也被白宫压着修改了采样检测的指南,说对于无症状感染者没有必要检测,而之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和数据以及Meta分析指出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和传染性接近有症状感染者,指南更新版一出来,全球的流行病学专家都大跌眼镜,痛心疾首,甚至很多其他领域的专家都觉得荒谬,CDC的主任Robert Redfield本来就是个软包,而Anthony Fauci呢,这个老滑头到底是个高手,躲到医院里去做了个声带息肉手术,说他们讨论修改指南的时候我没参加,我在手术台上……什么玩意儿;
3、疫情数据的汇总上报途径,先前从CDC转移到官僚机构HHS,HHS又转包给一家第三方的数据公司,被很多专家质疑以后,现在又要转回到CDC,这种来回反复折腾也带来了数据的混乱和信息不对等;
4、川普为了选票,一直希望能在11月初大选前能在疫苗方面放卫星,不断施加压力要FDA能够给他来个“十月奇迹”,FDA的技术审评部门是CDER和CBER(类似中国的CDE),其中负责生物制品和疫苗技术审评的是CBER,CBER的主任被逼急了直接放话出来,如果要超越药物审评的客观规律和降低安全性有效性的审评标准来搞特殊,他就不干了;
5、全美的检测数量下降与检测试剂的供应链脆弱相关,检测试剂和耗材不足,很多实验室都在加力开发新的方法和试剂,检测方法和试剂的审批虽然不再要求像平时那样走完整的技术审评,但是紧急授权使用EUA的审批还是要花时间的,FDA根本都忙不过来了,供应链需求缺口很大,又对国外包括中国的检测试剂进口设限,只好病急乱投医,说就算还没有批准EUA,还在pending中的试剂,各家实验室也可以直接用于实际检测,FDA作为全球药物监管方面的标杆,连这最低标准的监管都放弃的话,多年来积累下来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也在快速崩塌;缺乏监管质量说不清楚的检测试剂也会加剧疫情数据的误判和混乱;
6、美国在疫情中有个领域一直比中国要活跃,就是特别热衷于用数学模型来预测疫情规模和死亡人数,各种模型层出不穷,包括挪威森林提到很权威的华盛顿大学IHME的模型,之前我也指出来过,在数据质量很差检测不足以反映客观疫情的前提下,再好的数学模型也得不出正确的结果,只是self-fulfilling prediction,几个月下来,就看见这些模型的预测不断被提前打破,不断地去修改预测,IHME的模型在疾控数据圈里准确度评分很低,成了A hammer in search of a nail;
美国的数据看了也没意义,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现在美国疫情最缺乏的也是最基础的还是检测,现有方法对于采样,实验室,仪器等要求较高,试剂耗材也缺乏,便捷性和检测结果时间也不能满足现在美国疫情扩散的需求,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和雅培等最近也推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和试剂,但是在灵敏度和准确性以及便捷性上依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所以从4月份以来,我一直在帮助美国的同学,中美合作共同开发更简便高效的检测方法和试剂,在美国的德州,南卡,纽约等地的医院做临床试验,为了保证科学性和可靠性,试验的例数也远远高于美国EUA申请的要求,最近刚刚结束临床试验,昨天晚上对临床试验的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比较好,比现有方法有比较大的优势,正在整理和准备EUA的申报资料,希望能尽快submit给FDA,获批后能用于检测。 - Wade Zhao这一段把我看笑了………………
话说我有一个问题,美国的确诊数字已经做假做下来了,为什么死亡数量还是很稳定的一天一千二呢?死亡数字做不了假吗?以美国那么先进的数学技术,按说不应该啊?
还是说死亡数量也是做假后的数字,实际要再多一半?(比照确诊数量从六七万做到了四五万) - sjfhipda论坛的美国人不是说现在的数据是造假的,是为了不让川普连任,故意夸大的么。
- Wade Zhao人家蠢咱不能蠢,人家瞎咱不能瞎啊
- guyjoes最近几天,号称150年以来最强的飓风Laura在路易斯安那州和德州登陆,按照美国飓风预测中心的模型(这家做的数学模型倒是多年来口碑极佳),会在美国中东部打出一个左勾拳,受这个影响,类似前阵子的热带风暴Isaias,很多州的检测数量也会在一段时间内减少。
- valiulver学习。。。
- tianyu601314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 Wade Zhao楼主应该是有轻度的受虐倾向……
- wsy1901已成神贴了
- ter问下穷叔,貌似国内的疫苗和国外的相比貌似相差很多…这个有啥看法? iOS fly ~
- hudiuew不管数据造假不造假,确实米国正在传播中的病毒毒性在下降,所以懂王说的没错,这就是个大号流感。
- wsy1901为这来论坛,轮论坛高人多
- Wade Zhao美国人不全是傻子
——————————————————————————————
美国疾病管制暨预防中心(CDC)修改防疫指南,建议与患者接触但无症状者可不筛检,但据各州卫生单位与路透社掌握到的声明,高达33州拒绝新建议,罕见集体与CDC唱反调。
全美至少33个州持续维持“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确诊但无症状者”应筛检,不顾美CDC本周所发布的新建议,就连倾向保守的德州、奥克拉荷马和亚利桑那等好几个倾向保守的州,也与联邦政府分道扬镳;16个州暂未回应,北达科他州表示尚未决定。
公卫专家表示,如此多州与CDC意见分歧恐前所未见,也显示各州对川普政府和其疫情因应措施的不信任日益加深。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流行病学系助理教授米纳(Michael Mina)说:“各州几乎是竭尽所能地反抗这项新指南。”
CDC在24日表示,与患者接触过但无症状的人“不一定需要进行采检,除非自己是高危险群或家医、各州与地方公共卫生官员建议,才要采检”一改原本建议所有曾与确诊者密切接触过的人都要采检的立场。
CDC上级单位、联邦卫生及公共服务部(HHS)发言人表示,新指南不是要阻止无症状的民众采检。
她说这些与联邦新规定唱反调者“不当解读”。CDC的指南讲得很清楚,“应根据公卫官员或你的家医协同,基于个别状况一起做出是否要进行采检的决定”。
但仍有一些州长和公卫专家斥责联邦政府利用政治而非科学来因应疫情。
纽约州州长古莫(Andrew Cuomo)、新泽西州与康乃狄克州长共同发表声明:“COVID-19检疫指引没有根据科学,就不顾一切就进行180度大修改,可能对(CDC)的名声带来长期伤害。” - fock美国每日新增竟然神奇地下降了,不过开学季到了,不知道接下来的两个月怎么发展。如果真的控制住了,那真是天助川普了。
- Wade Zhao不着急,这不才三天下降吗?两天周末,一天劳动节假期,着什么急弹冠相庆呢?
你看看自己8月26日,不就是高兴的太早,被打脸了吗?
哦对了,顺便说一句,我现在支持川普连任,真心的 - 山寨机不是说他们不测了嘛?
- queeki我也支持川大爷
- jn13lh回复2115#ter
我感觉这个说法首先得看来源是哪里。如果是国外的话。直接等最后谁的疫苗先投入使用再观察效果得了。
大半年下来外媒公信力已经基本上降到0以下了。。。。他们说的不好和好都有可能是编造出来的。 - ter
- jacob北美id都欢欣鼓舞过好几回了,估摸着这次还是老套路,先看啥时候到一千万吧…
- jacob测啊…就是美西大火烧成一片,美东水灾也在避难,测试量和数据及时性肯定受影响。
- Wade Zhao测,但是统计数据换成“更放心的单位”了,你懂的。
等死亡人数也可以更换成放心单位统计,楼上有些人会喜滋滋的蹦出来庆贺的,美国这盛世,如他所愿。 - guyjoes从文章内容来看,无论是科技袁人还是那个陶医生对于病毒和免疫以及疫苗方面都缺乏充分的了解,对于临床试验的基本知识也是欠缺的。免疫是医学中最复杂的一个领域,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隔行如隔山,所以有些想当然了。
1、抗体并非只是一种东西,事实上即使是针对相同的病毒,由于选取的抗原不同,位点不同,技术路线不同,生产的工艺不同,进入体内和细胞内的过程不同,激发的免疫应答的路径或过程的不同,得到的抗体无论从化学、细微结构以及蛋白质的构象等方面都可能是千变万化的;
2、不同的疫苗,上述的不同和变化,其抗体滴度的检测方法,试剂等也会不同的,因此,对各种疫苗在各自的试验中得到的抗体滴度结果来进行直接比较是非常外行的事,不具可比性;
3、从微观角度,无法直接比较抗体滴度,抗体滴度与免疫原性相关,但不等于有效性,因此,免疫原性与有效性的验证是划分在了不同的临床试验分期中,也决定了不同的试验方案的设计,有效性最终还是要通过宏观的最终临床结果来评估的,这就是III期临床试验的意义;
4、关于抗原的选取,Spike蛋白(棘突蛋白)也就是常说的S蛋白,是冠状病毒表面与其进入宿主细胞过程密切相关的蛋白,而且具有相对的保守性(这次疫情出现后最早在国际上发表分析新冠病毒S蛋白的这种关系的论文是我在军科院的同学写的),因此成为了很多疫苗选择的关键抗原之一;新冠病毒是单链RNA病毒,具有高变异性,疫情发生以来收集到的病毒变异已经超过了4000种,但是真正会影响到疫苗效果的免疫特性的变异还没有发现;
5、科技袁人恶补了一下关于S蛋白构象方面的知识,就认为很复杂,还想象出了融合前蛋白和未融合蛋白,事实上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很多倍,也远不止两种构象,蛋白质在外界环境变化(pH、离子结合、空间位阻影响、电荷水平、其他结合物等)作用下,其构象变化也是很多很复杂的,S蛋白与宿主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的过程,结合后通过相互之间的一系列蛋白质构象的改变使得病毒能够从细胞外进入到细胞内,细胞上的受体其实也是一类特殊的跨膜糖蛋白,也有构象变化,你可以简单地把这个结合过程想象为两个人摔跤或者
一男一女不停变换体位,至于到底是一个过肩摔还是“蓬门自始为君开”这就是施一公、颜宁这些结构生物学家研究的内容,而从这个过程中不仅是疫苗相关,还产生了很多抗病毒药的潜在靶点,比如几十年前我们就推测知道氯喹、羟氯喹这类化合物在体外试验中对于多种病毒会有抗病毒作用,因为这类化合物能影响细胞膜内外的pH梯度,从而影响受体和病毒S蛋白的构象变化过程,当然上到临床和体内环境就是两回事了;
6、关于稳定抗原的技术,这是在开发疫苗时最基本的考虑,各家往往都有自己的专利技术的,而且并非脯氨酸结合这一条路,并且中国的科学家考虑的还不只是稳定抗原,甚至还考虑了在稳定抗原的同时将来结合其他抗病毒药物的技术,因此认为中国没有那个脯氨酸结合的专利就是隐忧属于杞人忧天了;
7、关于中国疫苗使用氢氧化铝作为佐剂就是落后的隐忧,记得我在最早分析各条技术路线的时候就说过,这些技术路线各有优缺点,相比之下并没有那条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免疫佐剂的作用是有利于抗原的充分暴露和提呈,减小疫苗的剂量和降低成本,但对于疫苗的有效性不起决定性作用,因此“疫苗的成功可能并不是因为佐剂,但疫苗的失败往往是由于佐剂” 。新的,“先进的”佐剂往往由于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应用检验,对其特性和安全性等了解不够而带来风险,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美国至今有三分之一的人反疫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1976年的美国流感疫苗事件造成了美国人的阴影,而1976年美国流感疫苗就是佐剂研究不足而带来的缺陷。氢氧化铝是非常传统的疫苗佐剂,研究基础非常扎实,应用方案非常成熟,风险因素可控,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中国的灭活疫苗尽管在构建疫苗阶段是属于最慢的技术路线,但是进入临床阶段后反而是最快的。
大家作为非专业的人还如此关注疫苗研发和临床试验的进展,甚至是技术细节,不管懂不懂都去花样解读,其实没有必要。我能理解这其实是源自对于新发病毒的焦虑,人的恐惧从根源上其实来自于未知,但是非专业的解读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对于在国内的大多数人,我能给的最好的建议依然是——相信党,相信政府;而对于在北美的我自己的亲友,我都只能说——在没有有效的疫苗之前,最好的办法是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感染,传统的公共卫生策略依然是最有效的手段。 - 石斑鱼东方不亮西方亮了
- bluefeather17今天读了 台湾的资料
国外走的都是腺病毒疫苗的路线 包括牛津那个
很少用灭活疫苗
因为是灭活疫苗对生产环境和工艺有要求
而目前产能都集中在中国
所以才有这个情况
不知是否是真 - 慕然能评价一下国内的三期疫苗吗?
- zgx8000请教穷叔,鉴于新冠病毒的特殊性,康希诺疫苗能提供T细胞免疫,是不是比灭活的有潜力啊。
- montop膜拜一下穷叔 iOS fly ~
- yl003_110当时的赵部长比川普都乐观,有可能当时还活着的美国华人网友看到这个帖因此过于乐观的
- qiuike穷叔真的是论坛的宝贵财富!
- nettts我得在这个历史性的帖子里留下身影,这个2021年的春天,改变的太多。
- citizenatime traveler?
- zvbe再奶一奶米国 NOKIA E71 fly ~
- ursace穷叔太强了
- 沙漠来人青岛冷链出现了好多例阳性
- Kindle4就两粒吧
- jasonz有段时间不敢买/吃进口冷冻食品了Mate10·NG
- lakefar我还想买澳洲牛排呢,家里已经没存货了。
现在京东海外生鲜的商品描述都会附上核酸建议报告,不过估计也就是心理安慰,不知是批批检还是做个样子。 - Wade Zhao具体到自己买的那一份,我觉得病毒的数量不足以致病。只有那些天天接触的人,才有可能积累到足够感染的量
- lun916一般是抽检。或者包装喷酒精杀毒
- lakefar兄弟是业内人士还是猜测?
- lun916猜的
京东说在包装上会喷 - jaso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