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寻找翻倍股

  • n
    neonn
    每个人炒股方式不同,难说谁对谁错。港股有个国内做大理石的公司, ArtGo, 今年涨了38倍。结果因为没有入选MSCI, 今天一下跌了98%。 谁要经历过一次这种事会记一辈子,早早入手为安。
  • p
    popcll
    股市没有真爱,没有长期持有这种事,在该买的买点进去,该卖的时候卖掉。 iOS fly ~
  • 莲尖
    平安 美的 iOS fly ~
  • s
    soulmad
    要3年翻倍,年化大概25%的增长,就怕你第一年就吓得拿不住抛了。
  • r
    recp
    很多人盈利的股票拿不住,亏损的股票舍不得割肉。这个是行为金融学里提到的最典型的行为偏差之一:人在盈利的时候厌恶风险,亏损的时候喜欢风险,大部分人都害怕确定性的损失。


    正确的姿势是拿住盈利的股票除非买入的逻辑不成立了。亏损的股票,如果有止损策略果断止损。机构为了防止人舍不得割肉的心理缺陷,会有专门的风控小组负责机械化执行止损策略。 iOS fly ~
  • r
    recp
    我坚定的资产配置路线,我个人的投资一直遵循这个原则。但在公司主要还是为老板服务的。

    老板让我研究选股策略、研究量化投资,都是试图去发现市场规律然后去战胜市场。这一点我和他有比较大分歧。我认为单一市场而言,比如股市,是没什么长期有效的确定性规律的,也是无法长期战胜的,所以长线投资买指数就好了。事实上我们公司那么研究和操作,今年YTD回报24%,还不如指数。而且我们主要买科技股,今年标普500科技股指YTD回报42%,说明我们的选股还不如行业平均水平。我也做了很多数据分析去证明这点。然后老板会觉得买指数我养个团队干嘛? 在我看来,我们的工作是更多的宏观经济研究去把握大周期,进而调整资产配置。这种调整是非常低频的。所以绝大部分时间是一直在阅读一直在思考一直在讨论但没有操作。

    我老板比较强调短频快,快速试错。开发一个策略,做好止损(他的优点是止损很果断),发现有问题及时调整。他是那种那天都会看看组合业绩的人。

    iOS fly ~
  • r
    recp
    小盘股成长性好算是一个可以被证明的规律吧。所以我们的成长股选择策略一定会先排除非常大市值的股票。但多小为好还没确定,目前偏向中等规模吧。太小的市值的股票除非我们有足够的资源去了解这家公司,不然会避开,怕踩坑。

    ROE是很多人选股的核心考虑因素,比如巴菲特。但是我们老板不太认同,因为他想投的很多科技公司ROE并不好,比如美团和特斯拉。这个指标会看,但可能不会成为我们的核心条件。我自己是偏向量化思维的,ROE肯定会是我的量化指标之一,那么不满足我的要求,筛掉就筛掉,哪怕这公司感觉潜力多大。如果真是牛股,ROE总是能上来的,可以等ROE满足要求的时候再入手。 iOS fly ~
  • r
    recp
    我们不做期货。应对通胀风险,我们有配置黄金,同时可以考虑TIPS。期货我们没有专业知识和经验,不碰比较好。想过配置期货指数ETF,后来想想期货的坑通胀功能黄金可以承担,就算了。 iOS fly ~
  • n
    niejianyong
    推荐翻倍a股 公司给奖励吗
  • 爆炒虾
    603383算吗
  • j
    jee1999
    3元左右的国企随便买 iOS fly ~
  • s
    shutup!
    mark. iOS fly ~
  • y
    yaohoo
    楼主要不看一下渔阳的量化小学

    学完肯定就不这么认为了 iOS fly ~
  • r
    recp
    我觉得选择成长股,第一步就是选行业,而且是最关键的一步。

    水泥算周期性行业,这个我们在缺乏对经济周期的判断能力前不会轻易碰。不过有耐心的投资者,选择处于周期低谷的行业的公司,然后等待周期反转算是一个比较有效的策略吧。


    我觉得电动汽车产业链、云、大数据、AI、区块链、互联网服务未来几年还会有强劲需求吧,但是属于明显趋势的东西绝大部分已经炒的很热了,估值是否合理还是要仔细研究下的。我觉得大部分热点都会有一波泡沫,等待泡沫破灭再入手可能不错。比如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投资互联网行业就是很成功的投资。我在想区块链会不会复制一下互联网的发展规律。不过现在的大数据、AI、区块链都是由互联网巨头主导的,好像没啥特别有潜力的小公司。不过我还没深入研究,这个会是今后的重点。

    iOS fly ~
  • r
    recp
    mark 一下,谢谢推荐,从来没了解过,有空看看。 iOS fly ~
  • r
    recp
    嗯,瑞幸值得研究下。 iOS fly ~
  • r
    recp
    如果其它7支股票能够放着一直都归零,那我们公司还是关门吧iOS fly ~
  • w
    wjian122
    mark,
    我感觉明后年十倍股都有可能出现
  • F
    FENZCK
    楼主操作中概股吗。

    资金面上是不是这些中概股都是国内资金在推高,比如最近的迅雷。

    你们国外的资金是不是一般不碰中概股,知名企业除外。
  • r
    recp
    我们65%的投资在债券上,也包括一些可转债。这个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这个帖子主要讨论股票吧。 iOS fly ~
  • r
    recp
    我觉得没有圣杯的。

    但是既然老板派活了,那就认真完成,狗屎运好的话说不定这能找到几支翻倍股,我就完成任务了。 iOS fly ~
  • n
    navyyang
    美团今年内到现在已经一倍不止了,年初低点好象是40港币,60多的时候我觉得到顶了,前几天过百,现在98 iOS fly ~
  • r
    recp
    谢谢推荐,这些个股我研究下再来讨论。


    年初和很多合作的分析师团队交流的时候就有非常多的认为美股在高位、有泡沫的声音了,结果一路新高。


    我还是认为市场无法预测。 iOS fly ~
  • r
    recp
    我自己买了美团、小米、迪士尼和B站,拍脑袋买的。我本身也以指数为主。

    目前看美团表现最好。
    iOS fly ~
  • r
    recp
    这个我看了不少,还在我收藏夹里。不过关键还是逻辑吧,选股工具我们比这个要强大的多。 iOS fly ~
  • p
    pepsin
    回复75#recp


    美团你们有什么逻辑说得通么,我看公司就是看财务和他的业务模型,感觉美团整个业务就很难有轻松利润的那天。
  • r
    recp
    好,你的推荐一定要记入笔记本里重点研究下。 iOS fly ~
  • r
    recp
    投美团是看中它有成为生活服务巨无霸平台的潜力。阿里巴巴是商品交易平台,生活服务的市场规模和商品零售差不多,所以美团大概有阿里巴巴那样的想象空间。另外,喜欢王兴。 美团也是我们公司的重仓股。


    如果要我选公司,那么我肯定会优先投给能够提供经济运行基础设施的大平台,也就是有无数人在这个平台上做自己的生意。一百年前是铁路网络,2000年后是互联网,未来可能是云+5G和区块链。目前互联网上做生意,除了吸引流量然后靠广告变现之外,真正成为大平台的主要是商品交易,而下一个领域应该就是生活服务。美团定位生活服务的策略非常清晰,执行力也比较好。

    当然,财务指标上,绝大部分指标都会排除美团,这也是我们老板不喜欢看财务指标选股的原因,也是我一直犹豫投资美团的原因。但是互联网公司前期的逻辑确实不同于传统企业。所以,我还是买了一点。

    另外我买B站的逻辑差不多,觉得这个有可能成为原创内容变现的大平台。



    iOS fly ~
  • l
    luojiahe
    本质上来说都是厌恶风险,喜欢风险的人是准备承担损失,不割肉和拿不住都是输不起心态。
  • w
    wujinhu
    mark

    一下 iOS fly ~
  • r
    recp
    准确的说法是损失厌恶,所有人都是损失厌恶的。 iOS fly ~
  • a
    amaneric
    B站3年市值翻倍,他们董事长说的
  • r
    recp
    我们买中概股。但是我们是小资金,和圈内大佬也搭不上线,而且我们也只是游离在圈子边缘的几个码农投资小白组成的团队,所以你这个问题我还真不清楚。 iOS fly ~
  • r
    recp
    老板推荐了,我还没开始看呢。 iOS fly ~
  • c
    caoxin82
    Mark一下
    小尾巴~
  • r
    recp
    我如果买股票,也是建投资组合,比如选十支股票,每支10%。然后我就不会怎么看个股表现了,主要看组合表现,会定期再平衡。对个股的重大调整主要是基本面重大变化导致买入理由不存在了。不会因为价格因素操作股票。


    我自己的投资,我都不记录买入价格,所以我每支股票的成本都需要去证券账号查交易记录才清楚,所以基本不会看成本,自然就不会太清楚盈亏的情况。但我记得整个组合投资了多少钱进去,目前市值多少。
  • M
    Macd10
    认为市场不可预测,也是一种“预测”。

    那些分析师没错,预测美股超卖做头的人很多,从巴菲特到桥水,他们账上都是捏着大把现金,结果今年的表现远不如市场。


    转两篇文章
    ———

    1.

    达利欧警告:全球有太多“免费钱”,西方体系正在崩坏

    From: 见闻君 华尔街见闻 11/6


    来源:华尔街见闻(ID:wallstreetcn)作者曾心怡,文中观点不构成投资依据。

    11月5日周二,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创始人达利欧在LinkedIn撰写题为《世界疯狂,体系崩坏(The World Has Gone Mad and the System Is Broken)》的文章,从风投聊到国债,再从医保聊到贫富差距。

    达利欧指出,对于既有钱又有信誉的人而言,全球经济之中充斥了太多“免费钱”可供他们使用,而力求保证经济与通胀双双增长的全球央行正是幕后推手。

    央行可以通过印钞来购入国债,健全的金融体系随之被抛在脑后,全球三大主要储备货币——美元、欧元及日元的地位遭到威胁。

    以下为达利欧文章要点摘录:

    1)风投与回报

    在达利欧看来,对信用良好的人而言,钱是“免费的”,因为投资者愿意给他们非常低、甚至是处于负区间的利率,并且不需要他们在可预见的未来内偿还本金。
    而投资者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手上握有大把钱——这些钱来自试图通过购买金融资产来推高经济活动和通胀的央行。可惜的是,显然央行未能如愿以偿收获经济和通胀的增长——比起消费,投资者更想去搞投资。
    最终,金融资产价格一路上涨,未来的预期回报率一路下跌,但经济增速和通胀依旧乏力。而价格走高所带来的低预期回报,在债券、股票、私募以及风险资本等投资当中则是全部如出一辙。
    鉴于投资者拥有这么多可供投资的金钱,科技股的成功故事又是如此动人,更多公司开始在没有盈利、或是甚至没有明确盈利路径的情况下上市,向有能力的投资者贩卖梦想。
    有的时候,风投还会一心想着把钱投给那些自认已经无需投资的初创公司,若是它们不接受,便威胁“你不拿,我就拿钱投你对家”。
    达利欧认为,这样的行为也并非不能理解,毕竟这些投资经理也要吃饭——特别是在风投和私募一行,“手握重金”的经理们必须将这笔钱投出去,以此兑现对客户的承诺并收取费用。
    2)赤字与国债

    但达利欧也看到,与此同时,本就数额庞大的政府赤字几乎肯定会大幅增加,这就需要各国政府出售更多债券来进行弥补。然而在央行加息将对市场和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之际,若不推高利率,巨额国债自然无法被市场消化。
    那么,购买国债、填补赤字的资金来自何处?达利欧指出,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央行就是资金背后的大佬,通过印钞来买债。
    由此,健全的金融体系被抛之脑后,这一趋势还将持续,并将加速。对储备货币国家或地区及其货币——比如美国/美元、欧元区/欧元和日本/日元都应特别关注。
    3)养老金与医保

    另外,达利欧还注意到,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将日益到期,但许多有义务支付的人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履行他们的义务。
    同时,从养老金和医保中受益的人通常是教师或受制于预算减少的政府雇员,他们也不太可能接受自己的福利遭到削减。
    考虑到大部分医保都采用了现收现付制且人口结构已经出现变化,越来越少的收入者不得不支撑越来越多需要医保的“婴儿潮”一代,相应的资金确实不足。
    如何解决问题?达利欧提出了三种方法:
    1、削减福利
    2、增税
    3、印钞(必须由联邦政府先做,然后层层传导至有需要的下级州政府)
    其中,最简单的方法便是既可以隐蔽转移财富,又往往会导致资产价格上涨,且数量和价值都没有限制的第三种方法——印钞。
    不过,这条道路也存在一处巨大的风险,那就是会威胁到全球三大主要储备货币作为财富储备的生存能力。
    此外,如果政策制定者不能将支付养老金和医保的义务货币化,那么贫富之间有关应该削减多少开支/应该提高多少税收的争论将会变得更为糟糕。
    随后,富有的资本家将越来越多地转移到贫富差距和冲突不那么严重的地方,而失去了这些巨额纳税人的政府官员则越来越想找到方法吸引他们。
    纵观全球,有钱且有信誉的人手上的资金基本就是“免费钱”,但这对于没有钱又没有信誉的“双无人口”来说,一切都是不可能的。由此,财富、机会等等差距不断在扩大,技术的进步也让机器取代了工人。
    由于涓滴效应(提高工人及其他阶层的收入和信誉度,通过这种方式使金钱从富人阶层流向穷人手中,可以理解为“先富带动后富”)不起作用,使资本主义在大多数人感到“舒适”的背景下运作良好的机制就被打破了。
    在达利欧眼中,这样的情况是不可持续的,世界正在走向一次巨大的范式转变(paradigm shift)。

    ———
    2. 这是一份《世界不平等报告》

    有大量的图,不好转过来。

    https://mp.weixin.qq.com/s/qOpxaWOIp5d6P3WwAmUchw


    ———

    可以两篇一起看,我个人的看法是美联储实际上又开始了一轮新的QE,收益曲线正常之后,金融和科技股又开始和上一轮一样领涨。









    美国最近以来这种低通胀,高就业的Goldilocks经济只是对有资本收入的富人的Goldilocks,资产越多,收益越多。没有资产的穷人天天看着电视上股指新高,自己的收入没有任何改善。


    这种情况可以很好的解释脱欧,川普上台这一系列的全球populist现象,这场有钱人的盛宴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包含着巨大的风险,那些认为美股到头的人当然有充足的理由。

    不过盛宴结束之前,中产要是不努力增加资本收入,还是很容易阶层下滑。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求稳的话就是你四分的资产配置,求进的话就是你们老板给你的新任务。


    iOS fly ~
  • l
    linlance2000
    pcer跟我是同一类型,随机漫步,并不关心个股走势,侧重资产配置:)
    这个很符合电工身份。。。大家都这样:)

    学习了而一些未来可能有用的东西,现在没用:)
  • l
    luojiahe
    也就只要你这样想赢不想输才这么认为
  • M
    Macd10
    你和老板说,今年是历史上第一年被动投资的资金反超主动投资的,世界已经变了。

    但是被动投资那么多,知道投哪一个更好,还是需要样个团队来研究!

    iOS fly ~
  • 月华似水
    回复7#recp
    怼的好,鼓掌
    我上次也是分享一下买过票的感想就被喷是准备拉人群收钱 iOS fly ~
  • n
    neonn
    今年特殊,一月份大盘凶猛反弹,很多人还在去年圣诞节大跌后观望。错过了一月份,全年能追上大盘表现就很不错了。相反,胆子大的赶上一月份,剩下的11个月度假就行了。

    除了一月份,美股全年都在24000~26500之间波动。对我这种炒波动的比较有利,不过我错过了一月份。
  • t
    tornadox
    这个帖子有营养,持续跟踪 iOS fly ~
  • s
    sowot
    投资新手进来学习学习 楼主买澳股吗? 医药股怎么样看好吗
  • b
    bbapro
    这个老板水平怎样先?感觉很像散户啊,喜欢盯着盘找刺激
  • r
    recp
    多谢分享。

    美联储是一直在扩表,只是不提QE了,太敏感。我今年收益最好的其实是长期国债指数ETF。不过我们公司最近清仓了国债,老板还是有非常强烈的预判冲动的。现在国债收益率确实是非常低的水准,国债价格下跌的风险很高。我自己则是坚守既有的配置策略,TLT还是我最重仓的标的。不过一月一号会进行每年一次的配置review和再平衡,要不要也降低下国债配置还没想好。我是同意国债价格下行压力很大并且上行空间很有限的观点的,老板一直diss我这一点:既然投资回报率低但风险高,为什么还持有?我还是组合思维,当国债下跌的时候其它资产的上涨会弥补损失。当国债跌倒一定程度,它就重新具备了很好的对冲股市风险的能力。如果离场,那么节奏很难踩准,将来可能会栽在某个危机上。

    我们老板也是支持资产配置的大局观念的,所以我们现在股票只占30%。 其实股票怎么折腾也不会对全盘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股票部分,他认为买指数太boring了。还是要去研究个股比较有意思。


    iOS fly ~
  • r
    recp
    买卖股票是不应该看盈亏的,而是应该看投资逻辑是否还成立。


    投资需要向前看,计算盈亏其实是往回看。其实你的盈亏完全不影响这支股票未来的走势。这个是行为金融学说的参考点效应。无论是赚多少就跑还是设置止损都不是一个好的策略,投资应该不依据盈亏来操作。止损这个事比较有争议,大部分机构为了控制风险,尤其是短期业绩的考量,还是会止损的。至于个人,我倾向于不止损的,因为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大的多。主要还是想清楚为什么跌,投资逻辑是否还成立。 iOS fly ~
  • r
    recp
    市场增长本来就是极度不平均的,一年错过几天最好的交易日全年业绩就很差了。很少有人可以准确预测最好的交易日什么时候来,所以我投资的基本原则是不清仓离场,永远满仓(但我会通过资产配置来控制风险)。 iOS f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