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神童简历"太雷人!懂核反应堆、学过微积分

  • 甲级战犯他祖宗
    原标题:三个半月就能开口说话?幼升小“神童简历”折射家长集体焦虑

    新华社长沙4月21日电(记者谢樱)一场8000人只能录取60人的幼升小选拔,引来了一批“懂得核反应堆”“学微积分”的优秀的幼儿园“牛娃简历”,这些被戏谑“超过爱因斯坦”的神童,近几天正在朋友圈刷屏。

    由于家长急于为孩子顺利升学积累优势,“抢跑学习”“超前教育”在学龄前儿童中已经非常普遍。但专家指出,“超前教育”造成孩子“领跑”只是暂时的假象,将超前于孩子发展过程的知识技能强加于还没有完全做好能力上准备的孩子,可能会带来“拔苗助长”,上演现代版“伤仲永”的严重后果。

    幼升小“牛娃”频现引发集体“吐槽”

    近日,一篇题为《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爱因斯坦转世》的文章在朋友圈中广为流传。文章中提到某名校幼升小报名人数8000多人,经过网选、机考、面试三轮,最终只录取60人,竞争激烈程度令人咋舌。名校光环之下,不少家长精心撰写了“牛娃简历”,希望为孩子争得一张“入场券”。

    文中发布的一些“幼儿简历”截图显示,这些以孩子口吻写出的“自我介绍”,成了父母们的“写作比拼”。

    “继承了复旦硕士老妈的语言能力,三个半月我开口说话,一岁熟练表达意愿,旅途中还会主动和美国的游客用英语聊美杜莎和居里……”

    “拥有清华博士老爸强大的数学基因,中班时就能进行百以内的混合运算,也知道小数、分数和负数……”

    “托班的时候就学会了时间管理,懂得核反应堆、碱基配对以及RNA转录,和爸爸一起听微积分学会了函数和极限,平时喜欢的游戏是编程,会用Swift语言编写代码……”

    简历中频频出现“高学历”父母、超前能力、甚至一些专有学术名词,让不少网民直呼“大开眼界”,更引发网友们的“吐槽”:“别人家的娃从没让我失望过”“三个半月就开口说话,违反了人类发展规律”“幼儿园就会这么多,还读什么小学?老师都没你懂得多”……

    “‘牛娃简历’是否有夸大嫌疑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不难看出,‘牛娃’的背后是一群焦虑的父母,一群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抢跑”的家长。”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丁加勇说。

    幼儿园“抢跑学习”“超前教育”现象普遍

    曾恋是一位孩子的家长,最近孩子准备升小学的事情让她极为焦虑。“带小孩去心仪学校参观,听说120个招生名额4800个人抢。要想通过初试环节,就要把小孩的特长、参加过的活动、证书及奖励一个个摆出来‘竞争’。”

    “幼儿园里教的东西太少了,小班只让孩子学从1数到5,这样怎么去和别人竞争?”长沙市一位幼儿家长姜女士告诉记者,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她就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英语、钢琴、围棋、机器人,高学历的父母双方还在家辅导孩子拼音、数学、唐诗、文言文。

    有家长告诉记者,网上流传的一份“普娃”“牛娃”“超级牛娃”的“能力表格”,已成为不少家长让孩子学习的参照表。记者看到,其中普娃“识字量700,背诵100字的故事,会20以内加减法,英语能简单的阅读”,而“超级牛娃”则需要“识字量1500,背诵300字故事,拼音熟练,会乘除法,用英语熟练交流”。这些让幼儿园儿童就要掌握的知识,已经远远“超纲”了,部分儿童竟然学到了小学高年级、中学内容。



    许多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能进入“名校”,纷纷将孩子送入培训班“恶补”。 新华社发 蒋跃新 作

    “别人都在学,我们可不能落后。”姜女士告诉记者:“在此之外,还要为孩子打造一些不一样的特长。孩子的父亲在高校搞科研,我们经常带孩子去实验室让他了解实验的原理,培养他的科研能力。”

    “我们也知道孩子太小、压力太大,但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只能顺应规则,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曾恋说。

    “现在不少小学确实存在‘课堂不学课后学’的怪圈。很多知识孩子已经学会了,他们对课堂毫无兴趣,但考试起来分数高,家长还对此洋洋得意,课余后继续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去‘超前教育’。”长沙市一位小学老师告诉记者。

    “孩子在上小学之前的亮眼成绩,都是课外培训而来,这需要家长大量时间和金钱做支撑。父母如果没有厚实的知识能力、殷实的经济基础,在这么残酷的竞争中敲门砖都没有。”一位家长颇为无奈地说。

    是“领跑教育”还是“拔苗助长”?

    “很多家长喜欢用超前教育让孩子达到看上去‘比其他孩子更聪明’的状态。”丁加勇说,“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被灌输各类带着功利性的知识,这种‘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并不适合,也不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

    丁加勇指出,已有科学家通过实验论证,家长“抢跑”让孩子早于同龄人掌握更多技能,但其实早期教育的“领跑”优势并不会一直保持下去。这些儿童上小学四年级后,就会逐渐丧失这种优势,而接受父母循序渐进教育的孩子通常都赶了上来。

    不少受访专家指出,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渐渐地开始支配他们的学习效果。超前教育的儿童在早年所体现出来的智商优势并非他们真实能力的体现,而是建立在他们比其他孩子学习了更多知识的基础上。

    储朝晖指出,教育部一直明令禁止幼儿园教拼音等内容,坚决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是因为很多知识在孩子成长到一定年纪时再学本是轻而易举的事,而如果刻意超前学习,会让孩子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死板的机械记忆上,从而错失了个性发展和品质培养的机会。

    “孩子年纪小,理解能力、专注度有限,如果超负荷安排学习计划,孩子就会产生逆反、排斥心理,不仅学不好,还会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会适得其反。”储朝晖说,即使貌似孩子学会了,也容易造成一些知识掌握浮于表面、不求甚解,这样的学习习惯也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家长不要过于急功近利,要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玩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些对考试不一定有用,但对他未来的发展一定有用。”储朝晖说。

    大学微积分60分过的吓尿了
  • d
    death5343
    英语聊美杜莎和居里

    无力吐槽,啥意思??
  • c
    cloud_198
    父母好像一点不焦虑,反而觉得很欢乐
  • 熏洋葱
    由此可知,高学历不等于高智商,清华博士就他妈瞎编乱造出这些东西?有点脑子也不能这么干吧。
  • s
    solnkiht
    中班会100以内混合运算这个我儿子会。从小他就喜欢按计算器玩,加减乘除都自己摸会了。
  • h
    hugang
    感觉不是同一个人种……
  • M
    Minstrelboy
    少废话,现场找张高中导数习题卷子算下导函数定积分极值,百度上面就有
    算出来的直接去上高中

    本帖最后由 Minstrelboy 于 2018-4-23 14:27 通过手机版编辑
  • j
    java0223
    这种我也会写啊,我儿子6岁自学日语并熟练对话:去趟日本一个星期下来私密马森用得很熟练了
  • 觉悟不高
    上个礼拜看到两句话很适合做评语。
    逼孩子努力总比逼自己努力来的容易。
    别说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家长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 x
    xt125
    握草,我就是长沙的,小儿马上读小学了。现在长沙都分片区进小学呀。
  • 田中健一
    肯定是吹牛的,数学都是循序渐进的,小学都没上会高中的?中间还有初中。
  • H
    HKE
    人生不是百米短跑
    就拿跑步来说,
    起步快不否认有冲到前的,大多数,都半圈嗝屁,
    人生是马拉松啊,起步慢不代表跑不完,耐力好成绩指不定还不错
  • 幸村精市
    别闹,逼孩子的家长比不逼的付出的汗水肯定多的多。。。
  • m
    magtree
    普娃标准都达不到啊。。。。。
  • 倍舒爽
    有个英国朋友人家说他当年高中才学的四则运算,并且说当时觉得不好学,同龄人。。
    但是他大学居然拿了什么皇家数学金牌,好像每年就几个这样的名额。。
    而且乐器运动几乎样样都会,尤其乐器,随手拿起一件就能玩。。。
    经常旅行,现在人家环游世界中。。。

    而我呢,现在就在跟你们这帮天才在这发帖。。
  • p
    playboy23
    家长生活大爆炸看多了吧,把sheldon简历抄一遍
  • O
    OpEth
    和爸爸一起听微积分?

    父子两同学,结果儿子学会了爹没学会。。。。。
  • s
    skidrow
    作吧,智商高上天,情商low穿地
  • M
    Minstrelboy
    但是人家小学还没上就搞定了,问你怕不怕
    这水平,高考不敢说,中考满分不在话下

    本帖最后由 Minstrelboy 于 2018-4-23 17:26 通过手机版编辑
  • s
    scorpioh
    一百以内算数可信,其他就算了。
  • d
    dukeyzh007
    我觉得里头一定有反正考不上瞎几把写的反串黑家长。
  • n
    nero_dante
    一群蠢逼,投入几百万,读了名校,在一线立足了,拿着高薪,又要花几千万买房,


    还不是世世代代给天龙人上供当电池,还是1号电池
  • j
    jinny
    这种新闻看看就好了,可笑度》可信度

    反正就是清华、博士往上套,写的越离谱越能激起底层群众的义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