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生命中绕不开的谜题

  • x
    xigua001
    继续把公众号的文章转一下。

    又到毕业,求职季,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我该如何选择?”。

    确实,“选择”是生命中无法避开的一道谜题,除了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然后我们的整个人生都是一个一次次选择的结果,一直到死亡,所以我认为“正是选择决定了千变万化的人生”,如果你说“我就是不选择”,那么很遗憾,“选择和不选择”本身就是一个选择。

    那“选择”和“不选择”的的区别在哪里?对我来说,“选择”是主动的,可以通过主动地选择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不选择”其实不是不选择而是不去选择,是一种被动的选择,把所有一切交给了时间这个大杀器,而最终会替你选择的是时间,因为时间它是不会停下来的。

    那是不是选择是对的,不选择是错的?不一定,人生只是在有始有终的生和死之间享受着整个过程,在经历中感受,选择会让你有掌握自己命运的幸福感;而不选择的意义则在于当你极度痛苦无奈的时候知道“时间会带走一切”而解脱。

    那如果选择以后我又后悔了怎么办?很遗憾,悔是万般变化的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时光也不会倒流而给你重新来过的机会,引用电影“一代宗师”里宫二小姐的一句台词:“都说人生无悔,那都是气话,如果真的无悔,该是多么无趣”;但要相信其实人生无非是一个个选择,根据经历去总结经验教训,认真面对下一个选择,体会过程中的快乐罢了。

    那能告诉我如何选择吗?我的回答只有“Follow your heart,去追随内心最深处的声音”,那是一种来自下意识的反应,也是心底最纯净的声音。享受追寻的快乐,请你相信无论你如何选择,结果都会是对的或许是错的,但人生的完美并不只在于事事如意,也在于“大成或缺”。

    对于自己,我更喜欢主动地跟随内心指引的方向;我相信生命的精彩不仅在于我的选择,更在于我为自己选择而去奋斗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我相信时间会带走所有的痛苦,所以不惧各种挑战;我承认“自古两难全”的无奈,但也不放弃“大成若缺”般的完美!

    人生精彩,谋定而后动。

    感悟与上班路上,草记于地铁上.

    ——————-

    接着前面一篇几年前写的 “选择,生命中绕不开的谜题”,其中在选择中对于“Follow your heart”的建议,连我自己都觉得太虚了!

    那么怎么来解释“Follow your Heart”呢?最近跑步的时候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感悟,用一个跑步中遇到的例子来解释,我想能说的更直白一点。

    其实每一个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第一时间其实内心已经有了选择,你说这是一种下意识的本能反应也好,其实这种下意识的本能反应就是真正的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这种声音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初心”。接下来就是前面提到的一个最简单的跑步中的例子,在我跑步的时候我会路过无数个十字路口,因为路口的红绿灯,我会有各种选择,通常来说我会想直行还是右转呢(通常选择左转或者掉头的时候很少)?就像人生中无数的选择时刻。一般来说我会决定“如果是绿灯,我就直行,如果红灯我就右转”,其实这也有很大的随机性的成分,我在选择的同时也把最后的决定权交给了红绿灯。到了十字路口,如果是红灯,那么好了,我这时只能选择向右,但内心中我依然会把它也视为自我选择的结果;如果遇到绿灯,我就直行,算是在有选择的时候履行了真正的自我选择。但仔细想一下,其实无论直行和右转,都是自身选择和随机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你可以其中把具有随机性的选择,归于上天也好,归于命运也好,都是一种你无法掌控的存在,一个人其实是无法真正的掌控自己的命运的。如果给人生一个数学定义的函数关系,他就是一个作为可以由自己选择部分的定量和一个无法预测的随机部分的变量组成,所以人生永远无法预测,这也是万般世界最精彩的一部分。

    更进一步,我始终相信“选择大于能力”,既然遇到的红绿灯决定了你奔跑的方向,那么你站立于人生中的一个个十字路口前,每一次选择更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和广度。不管是有选择时的绿色直行还是没有选择时的红灯右转,都是个人选择和随机安排(命运)的结果。虽然命运无法预测,但面对其后的一系列后果时的态度,会又一次又一次的决定了你未来人生的高度和广度。通常对我来说,如果觉得当年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我会感谢上天带给我的幸运,感谢他在我跑过人生十字路口的时候为我开启的那盏绿灯,感恩会让我更幸运;如果结果证明当时的选择是错的,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败而不去抱怨上天的不公,自省会让我在面对下次选择的时候更为冷静和慎重,避免在下次选择的时候犯同样的技术性错误。我始终相信上天总会是公平的,他总会眷顾每一个努力奔跑而不去抱怨命运不公的人。

    在每一个面临选择的人生决定性时刻,“Follow Your Heart”!把剩下的交给命运吧!谢天!谢地!谢人!


    iOS fly ~
  • b
    bbbzzz
    回复1#xigua001

    总结两个字就是随便。
  • l
    lee_ou
    选择的结果可能只是一种具有虚假参与感的随机
  • h
    hookgao
    mark收藏
  • t
    taooo
    西瓜老弟的帖子这么些年看下来年头不短了,能一路自我打气到如今不容易,当然跟自身条件教育背景有关系,职场自信有的

    感叹少年时的自己,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到如今,有感悟有失落,看着带我到这个世间来的父母陆续离世,乍一下没了生活目标,孩子不想被我管,老婆平常接触的环境不一样,交流困难,跟同事,跟朋友也没法倾诉,眼见着一年年过去,自己也老了,最近总在迷茫,到底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

    有人说是为了经历一切,无所谓目的,有人说是找寻自我,肆意人生,也有人及时行乐,看重眼前,有人关爱家人,修身养性,仔细想想,其实没有对错也就没有好坏,哪怕众人眼里的错和恶,放在卧床垂死老者的眼里,又算得上什么?
  • P
    Pirouette
    有钱人不需要做选择,穷人的孩子不配选择
    当年来上海,有offer就去了,发了几百份简历,一点点积累起来。骑驴看马,也过上了自己喜欢的日子。
    选择多过努力,也要先有选择的权利。
    十年前我不敢说这句话。 iOS fly ~
  • x
    xigua001
    回复5#taooo
    其实人和人之间相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利益关系,我解决所有彼此之间关系的方法只有七个字“利益共赢,同理心”,最近也准备写一篇。

    放轻松,放下执着心,想不明白的也就放到一边,说不定哪天就顿悟了iOS fly ~
  • t
    taooo
    回复7#xigua001

    我这种类型的人,真正的麻烦是坏、坏不起来,好、也好不到人夸,很难狠下心来不管不顾只为自己活着,放下好说,也好难啊
  • p
    piloteer
    我恰好也在我的公众号写过一篇,就和楼主的互相印证一下吧。

    —————————————————————————————

    最近立下了flag后,逐渐开始增加了阅读时间。“解忧杂货铺”这本曾经大热的书也是最近才看了。我曾经看过一个对这本书非常精到的评论:这是一本很易读的书。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面,这点很重要。易读再加上一点点鸡汤和温情,那么这本书大卖也不奇怪了。

    不过我看到的是另一点。我看着这本书的时候,我可以想象,某一天东野圭吾碰到了个难题,面临选择的时候他就会在想:如果有个能看透未来的人,给我一个建议就好了啊。然后有了这本书。

    以上纯属想象。不过我的理解是这是一本关于选择的书,第一个故事就表明了只一点。后面的只是为了故事好看而已。

    “解忧”的主旨和长久以来一直萦绕在我脑子中,想写的一篇文章的主题很接近:“当一个人面临艰难的选择的时候,是不是能有什么方法帮助他作出选择呢?”

    这来自于某一期TED的嘉宾讲题。我一般很少看TED,这一集是我完整的看了的。嘉宾的大概意思是,选择本身其实不重要,不管是放弃这个工作去另一个,或者不去哈佛去了蓝翔。重点在于,在面临选择的时候通过选择而选择自己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话看起来有点绕,可以多读几遍。

    其实换一种说法,这是一种以果推因的思路。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决定了将来要把小孩送去国外念中学,那么具体到目前是加强数学,还是英语的选择,就一目了然了。如果决心要马拉松破3小时,那么平时必然不会选择去吃甜品。道理其实挺简单,只是面临选择的时候人往往会迷惑。这才是难的地方。半年后马拉松破3小时 VS 放在眼前的北海道限量冰激凌,恐怕大部分人是很难经受住诱惑的。

    所以,一个简单的选择,又牵扯出了一个大问题。如果目标明确,选择清晰的话,那么对于目标的坚持和坚定到底有多强?

    按照中国古代的哲学观,大致上一个人对目标的追求分为“道”,“法”,“术”三个层面。“道”是方向,大方向一定要对,方向错了其它都是白瞎;“法”是追求目标的途径,途径代表了达成目标的可能性;“术”是实际操作。

    举个例子,想去美国留学这是目标,是“道”。那么可以通过移民过去,可以通过留学过去,也可以通过偷渡过去,这些都是“法”。“术”就是在选定了方法后的具体操作了,如果留学就去新东方,如果移民就去赚钱,如果偷渡就去找蛇头。

    如果按照这套方法来进行判断的话,大部分选择都是在“法”和“术”的层面,甚至更接近于“术”。

    其实想想也有道理。目标明确,一般来说也不大会对选择迷惑。会被选择迷惑的,往往是目标不明确的。再举个例子,对于假期去欧洲旅游还是北美旅游,如果纯比较那么确实很难决定。但是如果决定将来要送孩子去北美念书,那么多去北美熟悉环境那就是顺理成章的选择了。

    以上基于TED的讲座,扩展聊了聊。然而我觉得有一个TED没有讲到的困境,也是大部分人面临的难题。那就是放弃什么?

    很多人难以抉择的原因,不是不知道该选啥,而是不知道该放弃啥:总感觉选了一样,就放弃了另一样,而这个另一样很可能是隐藏着暂时没有发现的优势,根本放弃不了。纠结来纠结去,总也无法最后下个决定。

    在这里可以引用卡耐基的建议,先看看如果放弃的损失会是什么,如果损失很大当然不能放弃;如果其实损失很小,那其实选哪个都不错。

    还是用例子说明,昨天我妈在纠结买哪款即热式饮水机,比较了若干个购物网站的若干款产品,还比较了赠品若干。花了好久,然后说要去看看,就没了下文。怎么说呢,我觉得其实差不多价位的产品,本质上不太会有差别。从损失角度来说,可能会少了不知道会值多少钱的赠品和某些网站的一点点折扣。但是相比较要多花的好多时间和精力,就不太值得了。

    当然,每个人对于时间和精力的定价是不一样的。好在这只是一个例子,明白意思就行了。

    以上简单聊了聊怎么理智的做选择。接下来说说选择后的事情。请千万千万记住,不要以果推因。什么意思?就是不要因为选择后的结果不好,而去懊悔当时应该选其它的。请记住,任何选择在做决定那个刹那,都是正确的。人总习惯于为自己的失误找个理由,最容易找的理由莫过于:当时我不那么做就好了。其实第一你永远不会知道当时那么做了就一定会好,第二坏的结果很可能并不是你找到的那个原因带来的。所以,任何时候别去懊悔懊恼,接受,然后想法子过下去才是最好的方法。

    好了,就先写到这里。虽然写了不少,但似乎还是没有把我想写的都写到,如果有补充,到时候再写一篇吧。
  • x
    xigua001
    回复9#piloteer
    不错,有点儿遇到知音的感觉iOS f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