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一半明朝那些事有些感想
- ultra312当年明月和黄仁宇是没法比的,后者是真正通读了《明实录》的。但是黄认为明朝的弊病是道德治国而非数目字管理,就是雾里看花了,基本上和洋人治国史一个问题,不如吴思说的透彻
- ZHAOJING123感想:文人相轻
- 1qw2有人喜欢就明显有人不喜欢,很正常,不过万历十五年和明朝那些事摆一起,选择当年明月是显而易见的。
- 1qw2别说乾隆朝,当今薄督出事至今的历史有几人能看明白?
王局铁杆忠心有几人能了解? - 1qw2恰恰相反,在我看来,您又是一个给名侦探柯南“真相只有一个”鸡汤毒害的患者。
历史不是查案,真相往往是多于一个。但是孔夫子知道里面有一样东西是不会变的!
所以我们看历史更多有关关注不变的东西,容易变化的东西毫无必要纠结。否则太容易厚此薄彼、舍本逐末,在真相的漩涡里你很容易迷失看历史的初心。
夫子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西瓜和酒真的想要了解历史,首先应该读第一手的史料,比如明史,明实录,满文老档之类的,而不是其他作者加工过的东西,当然第一手的史料也未必就是真实的历史,但在人类有时光机之前我们也只能以此为准来讨论历史了。。。。。。
- cherubim是的俺也觉得三国演义比三国志好看多了,称得上史学巨著
- nick`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凭什么说这本书看了会降低智商呢?
对于普通大众,我个人认为吸引人的通俗历史读物要比那些长篇累牍却让人昏昏欲睡的正史学术研究要好的多得多,
起码能稍微提高一下人们对历史的关心,哪怕是错了,总会在后续的探究中逐渐明晰,逐渐纠正,在这明晰与纠正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历史观,
这比在前50页甚至前10页就扼杀这种探究历史欲望的正史要积极的多吧? - dalert不喜欢任何添加感情的历史类书籍
非常违和 - 雅木身邊有蜀粉,我是魏粉,還有吳粉,偏偏沒看到明粉,知道區別在哪裡麼?
- zichuanle说这本书降智,就跟看三国演义的人把演义当正史就喷罗贯中教坏人,太赖了。那要是有人说项少龙真是项羽他爹是不是得又批判黄易?
- 达尼.阿尔维斯跳出来看就明白了薄督爹死了,成王败寇。王局一样,至于中间细节,什么的,大可以编。无非政治斗争失利。这种事太多,不值一提
- 1qw2说这么多,还不是强烈认同真相只有一个哈,这个是死结。慢慢参悟吧
傅斯年这句你引用的太历史了!
傅斯年提出是“近代史学只是史料学”,怎么在你这里少了一个“近”
还好有百度、谷歌,否则真给你给蒙了,真不敢相信傅斯年说这么不靠谱的话! - chrnosean这话讲的 好像你有智商一样
- ultra312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历史学和语言学在欧洲都是很近才发达的。历史学不是著史:著史每多多少少带点古世近世的意味,且每取伦理家的手段,作文章家的本事。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所以近代史学所达到的范域,自地质学以致目下新闻纸,而史学外的达尔文论正是历史方法之大成。”
他的意思就是史料学才是真正的历史科学,而不是中古的“伦理家的手段,作文章家的本事”。而你说的那些正是傅所批判的!你才是断章取义,贼喊做贼
本来客观历史的真相就是只有一个,难道还有平行宇宙的历史????只是人们对历史的探究永远不可能唯一,永远不可能等于客观历史。但是如果以求真的态度去探究历史,对历史的解释会不断接近真相。对历史的解释不会唯一,但是都是从不同角度对真相的理解。但是如果以某种目的去游戏历史,那就是自娱自乐,和历史没什么关系。
问题是,只有认知真实的历史才会加强对社会认识。其他的道德史学、影射史学,都是QJ历史。当然,你当文学作品看没问题,但那不是什么历史。 - ZHAOJING123本帖体会:历史看得越多智商被降得越低,一个观点不定对
- ultra312《明史讲稿》和《明史十讲》都是现代人写的
《明史》初稿是万斯同修的,黄宗羲弟子,可不是什么满洲鞑子。当然确实问题不少。
《明史讲稿》和《明史十讲》这些书依据的是《明实录》和明代文献,可不仅仅是清朝人的《明史》
哥们,咱们聊这个,你先把《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看看,咋样? - ultra3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白话: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才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 - sensui看完明朝,我的第一感受应该和很多人一样:为什么我们学的历史那么无趣?
诚然这本“小说”的私货不少,客观性有嫌,加上之前也有人说了虎头蛇尾,但是“无趣”的君子留给研究者就好了,酸不拉几的就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