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TCH上有没有值得普及推广的技术
- 酱稀饭每代掌机都有一些创意功能,但是多数是鸡肋,在换代时候就被淘汰。3DS的双屏幕和裸眼3D没有继承下来,PSV的背面触摸除了开始少数几个游戏以外后面就被遗忘了。
现在SWITCH上有没有什么体验非常好的功能,让大家觉得必不可少,甚至还能在各平台普及的技术吗
个人觉得SWITCH上HD震动的感觉还不错,如果能在各种手柄上推广开来,ACT或者赛车游戏中,打击/撞击有不同的震动反馈,会不会能让游戏体验更好一些。 - Troywest支持体感了,这一点算么。
- 百千个为什么
- 小鸟游泉joycon上的感应技术不都是开创性的吗,玩玩拳击、健身环对此更有深刻体会,更进一步还可以看看这东西在纸箱上能实现多少玩法
- sorayang体感。还要在更精确点就好了,如果能实现joycon握在手上屏幕上出现鼠标还能精确定位那就逆天了。
- 翼宿一HD 震动在任天堂看来大概算主机的部分,Lite 缩水掉了。不过据传 PS5 会加入更细腻的手柄震动,大概是跟进了;
labo 的纸板结合硬件、健身环大冒险的环,这些也都是发挥 Switch 隐藏机能的特性,但是这些的利用率远不及 DS 的双屏和触控,第三方压根用不到(唯一例外是 labo 的钢琴 toy-con,被 Deemo 用到了),别说这些要硬件的,就是 Switch 的红外摄像头也没有几个有用过;
手柄的陀螺仪很好用,但是任天堂也不是最早用到这个的,只是御三家里面就任天堂往这方面发力了。
Switch 毕竟是整合了掌机的主机,这些硬件特性更多还是第一方在玩,第三方专门为这些特性适配的极少(毕竟上世代移植冷饭居多),现在也就三个比较常被用到,Joy-con 协作(异界锁链双人、鬼泣 3 血宫双人)、陀螺仪瞄准(一些 FPS)、HD 震动(少量游戏),相对而言都是适配成本比较低的(不需要额外外设)。只看本体的话,Switch 的硬件特色要比其他掌机少。 - zerocount听了你这话 V公主哭晕在厕所
说到底还是游戏阵容问题 - 77is77插电视可大可小,自带两手柄方便家庭游玩
- ArowRocher一年漂移技术,促进硬件销量
- ArowRocher正经说的话,NS本身除了那个比较玄的HD震动并没有什么独创技术,真正独创的是这些通用技术的创意应用。
非要我挑一个最牛逼的点,那就是能从电源拔下来带走。没什么别的印象深刻的了 - percy1234hd震动又不是什么新鲜技术,体验也没比偏心电机高到哪里去,没什么好吹的。主掌机结合倒是个不错的点,但另外两家似乎也没打算跟进而是直接跳到串流和云游戏了
- 天妇罗盖饭难道不是可以趟床上两个手放两边分开动动手指就能玩吗
- ikariam_hk"随意切换”
- mqm
- 纯战士NSL去掉的部分应该说不是真的不好,因为NSL出了以后NS卖得好像还更好些,至少玩家还是觉得这部分功能其实还挺有用的
- mwjjc这样分体式的手柄,玩游戏的姿势更丰富了(指手柄放衣兜里玩)
- whzfjk别吹体感了,JoyCon 的体感装置是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根本不能像 Wii 和 Kinect 那样扫描手柄/玩家精确定位空间关系和轨迹。
可分拆独立使用的传统手柄倒算一个好的点,虽然以前也有分体式的,但逻辑上还是一个手柄的两个部位,而 JoyCon 解放了思想,做到了:
1. 复刻 FC/SFC 社交体验
2.拟似旧时代体感体验
3. 可以利用两个手柄的空间关系释放普通标配传感器们的潜力(虽然健身环还是加了PCB)
4. 单手游玩传统游戏成为一个可宣传的点
5. 足够小的单手控制器,画师好伙伴(说你呢 Move - whzfjkJoyCon体感的坐标轴是以自身为原点的,可以近似模拟挥胳膊的定位反馈,要想精确定位没有基座还是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