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镇抗疫杂记

  • g
    guxu
    刚开始的实时报道,不是最终的得票数。

    不过最终好像也没多少,她竞选的是代表我们区的市议员,我们整个“市”的总人口才两三万,还分了六个区,只有我们区的人才能给她投票。
  • g
    guxu
    我们州返校大学生必须测试,所以测试率应该是100%,然而开个party还是能传染一批。

    普通民众还是靠自己决定去测试,所以也说不清楚。

    仔细看了下你的回帖,你的数据不对。500是返校一周后测出的阳性,这不包括返校时测出的三四百人。而且还有早就感染过了痊愈的人呢?
  • g
    guxu
    本州老太太州长宣布强制口罩的政策继续实行。作为一个南方州,很早就强制戴口罩,在现在反对口罩一浪高过一浪的情况下,继续强制,说明我们这里的红脖子比其他地方的好一点点。
  • 北方一老狼
    好像是年轻人由于身体素质好,本身感染率就相对较低,如果按照你的说法,或者是你们这里感染率高于美国全国的感染率,或者美国现在确诊之外其实还是有很多没检查出来的感染人群。也不知道这个疫情什么时候能真正挺过去。现在国内已经有普通人在打试验的疫苗,不知道美国那边怎么样?但愿疫苗推广之后能实现真正的全球免疫。
  • g
    guxu
    今天再上全国性媒体,阿拉巴马大学过去三天又有近500人阳性,现在总数破千了,这好像还不包括开学时查出的三百余人。学校学生加员工三万五千人,该城其实就是个大学城,市长命令酒吧关门两周,学校考虑停课改网课。可是,其他地方的一些大学开学后一百多人阳性就立刻停课了,我们这里还要研究研究。。。
  • g
    guxu
    关于疫苗,我们这里也在打广告招人去做疫苗人体试验,有偿的,试验长达两年。。。
  • w
    wjk
    听说TLP想搞垮中国经济·美国人民有没有什么特别态度呢?
  • l
    lxcom

    iOS fly ~
  • h
    hudiuew
    没问题,病毒毒性在减弱,懂王形势一片大好。
  • 我本将心向明月
    前两天看,相关机构研究的结果,新冠的传染性和致死率没有明显变化。所以真到入秋,美帝面临的局面可能比四五月还惨。
  • g
    guxu
    好嘛,我们都上中文新闻了。要么根本不提,一提就是负面新闻。
  • D
    Dr.Quest
    我想你提到的中文课应该不是“Chinese Language”、“Chinese literature”而是“Chinese Study”或者“China Study”吧,中文研究或者“汉学”
    《中国啊中国》的副标题是“社会理论的通俗思考”,是一本中国的社科类科普读物,上海三联书店出的
    这个课程作为大学针对有一定中文基础的学生的社会科学类课程,对中国的政经现状进行讨论不仅课程设置上没问题,而且体现了不同社会科学学科的融合。对学生理解当代中国是有利的。而且毕竟是在美国开课,自然也没有国内那些“不可讨论”的禁区。
    怀疑台湾裔老师在选用大陆教材的同时会对不同政治立场的学生不公平的判分,倒可能是你们先入为主的偏见了。
  • g
    guxu
    说台湾老师打分是半开玩笑,不过亚裔教授不公平打分的也不是没有,我自己就遇到过。我家娃放弃这个课主要原因是水平不够,他不是还留在群里看热闹嘛,下周要考试了,要说中文的,群里一片哀嚎。。。

    问了一下,那个课就叫 Intermediate Chinese,没有那么高大上。因为这些学生都来自中文家庭,属于heritage,所以不能选Elementary Chinese
  • z
    zhang3
    求证,在家上网课免费发ipad?
  • g
    guxu
    我们这里发Chromebook。。。iPad是很多年前发的。

    家里没宽带的还发移动路由,附近一个地方70%的学生有资格领,穷得叮当响。
  • c
    chentz
    写得好!鳄鱼真的是罄竹难书

  • g
    guxu
    连续两周发现户外商店的网店周二有一点子弹供应(估计是周一进货)。这个周一晚上在床上发现一款子弹还挺便宜,于是把子弹放进购物筐,懒了一下准备第二天起床后再下单。第二天起床晚了,急急忙忙直接开会,等会议结束想起来,居然已经卖完了。根据子弹指数,现在的情况还不乐观啊。
  • g
    guxu
    疫情以来,体重慢慢下降,现在居然回到标准体重。和其他北美党不一样,作为一个宅男,我也没有锻炼什么的。仔细一想,还是和吃的有关系。上班时我每天一罐可乐加上垃圾零食,(我们公司抠门,这些都要自己买的哦),现在半年大概只喝过两三次碳酸饮料。出门买菜的频率降低,家里的零食经常会被吃光,所以我现在是饿瘦的
  • g
    guxu
    邻居说她去上班,公司开会,每个人都戴着口罩。。。然后有个人把口罩拉下来,打了个喷嚏。。。
  • 儒拾
    哈哈哈哈
  • g
    guxu
    有个证十月份到期,我以为时间还早,也没在意。后来有人提醒,现在疫情,政府做事慢。上网一看,预约都已经排到十一月了

    那咋办呢?人家说没预约的也可以来,取号排队,如果当天有空就给你办。问题是这个不能保证,有人天不亮就去排队,然后在那里坐一天,还不一定能办成。第二天再来需要重新取号。

    有这个问题的当然不止我一个,网上大家纷纷想办法,发现开车一个多小时还有一个地方能办,那里很空,随便约。于是很多人就去那里,我想没办法也只能去跑吧。

    然后忽然想起一个认识的人,试着联系了一下,他去本地那个部门问了之后,很为难地对我说:他们实在是太忙了,这个星期都排满了,给你安排下周可以吗?或者让他们下班后或周末给你办?

    托人情找关系,哪儿都一样
  • j
    jacob
    DMV?
  • g
    guxu
    本地庭审恢复,除了戴口罩之外还要保持人际距离。这样问题就来了,有的法庭房间较小,保持距离后坐不了几个人,连必须的人比如陪审团律师团什么的都坐不下,只好继续休息。法庭大点的重大案件也没法坐,所以死刑审判一律推到明年。
  • 亭前柳
    哎呀我的上帝呀,不是只有东北那嘎达是这儿样滴么
  • y
    yl003_110
    回复1520#guxu


    老和尚美国人喝可乐喝无糖的多还是喝普通版的,计较那个味道区别吗?
  • g
    guxu
    我开始想说喝无糖的多,但仔细想想别人喝普通版我也不会注意,所以说不清楚。我不胖,加上喜欢普通版的味道,所以过去每天喝普通版,加上糖分巨高的小点心,显然对身体是不好的。我过去喜欢百事可乐,但公司里只有可口可乐卖,几年下来,居然把我的口味给改掉了
  • y
    yl003_110
    回复1529#guxu


    看很多节目说老美喝可乐是巨大的杯子 还能续杯,如果都是喝真糖的一杯杯下去 不胖才怪了。 有糖版的我一口都不碰,留着吃糖的指标给冰淇淋。
  • g
    guxu
    本地被州卫生机构列为疫情重灾区。我们这里又不是大学城,最多就是一些红脖子聚在一起烧烤嘛。

    州立大学依然坚持上课,每个学生一周检测两次。
  • v
    valiulver
  • W
    Wade Zhao
    一周两次的检测费用自费还是公费?公费这个还真是财大气粗………………
  • g
    guxu
    检测费用有医疗保险的保险公司出,没保险的国家出。
  • 北方一老狼
    回复1535#亭前柳


    美国没有基本的国家补贴的保险吗?原来好像听说过美国福利不错啊。
  • g
    guxu
    美国福利是发达国家里最差的,国家补贴的不知道奥巴马保险算不算。
  • g
    guxu
    你忘记了美国联邦政府提供的Medicare和Medicaid,也忘记了州政府提供的医保比如加州的白卡。
  • g
    guxu
    今天出门办事,排队等侯区的椅子前后左右都保持两米距离,这样一来一个大厅里根本坐不了几个人。

    上次高峰之后每天测出的阳性数字一直在下降,一般预测是会持续下降到本周劳动节,然后因为节假日聚会,感染再来一波。但奇怪的是在劳动节前两周,每天的阳性人数就开始回升,现在又开始下降。当然,劳动节刚过两天,期间被传染的还测不出来。

    网传本地一位中国人感染新冠,现在医院ICU,病情危重
  • g
    guxu
    今天找人来修空调,来了之后没敲门,先去看房子外面的部分。看我戴了口罩走出去,他也到车里去拿了个口罩戴起来。他自己一个人在户外检查,不戴口罩好像也没啥问题,但我不确定如果我不戴,他是否会去拿口罩。后来他也没好好检查,因为我告诉他我都检查过了,告诉他问题在哪里,应该换什么部件。。。他点头同意,收了80块检查费后走人。

    后来出门买菜,路过一个健身房,停车场满满的,比疫情前生意都好,作为宅男,我是不理解为什么不能自己锻炼,非要到公共场合用那些不知道多少人摸过的器械。

    菜场里戴口罩已成常态,过去以为戴了口罩就认不出人来,今天遇到一个女同事,远远的就对我挥手(我家LD说:眼神这么好),我也一眼就认出她来,显然口罩不是问题。

    卖菜的也能打流感疫苗。
  • g
    guxu
    本地医院急招百名以上护士,待遇从优,应届毕业生给付学生贷款,非应届有一年以上经验的给5000刀签约金。那么问题来了,难道前段时间失业的护士都消化掉了?

    上面不是说州立大学都上了国际新闻了嘛,现在校方对违反疫情规定聚众party的学生严肃处理,几十名学生被停学,几百名被处分。然而与此同时,学校周围的酒吧恢复营业

    一位朋友是做房地产中介的,一个房子过户时对方中介左等右等不来,一联系,说是那人得了新冠死掉了
  • h
    howlet
    老师傅身体哪些部位给女同事留下来深刻的印象?秃顶吗?
  • y
    yl003_110
    回复1541#guxu


    为啥美国房产双方都要中介吗
  • y
    yuvsjz
    回复1540#guxu

    闻到一股淡淡的醋香
  • g
    guxu
    不是必须,为了省中介费,自己卖房的也有。中介费由卖家出,卖方中介和买方中介分。如果卖家有中介,买家不带中介也没有好处,上次买房我一开始没有中介,这样中介费全部都会给卖方中介,但和对方中介谈没一个答应给我返利的。后来找了我自己的买方中介,立刻给我返利一个点(他自己拿2%)。

    完全自己买卖无中介的也捡不到便宜,因为没有经验,双方期待值都过高,很难成交。我们小区里有一座房,还没建好房主就不想要了,于是自己插牌卖,我们看到了觉得挺不错,对方开价一百十几万,我们说你省了5%到6%中介费,我们一家一半,让他减三万他都不干。后来卖很久卖不掉,他只好找中介,一年后九十几万出手,扣除中介费之后他应该九十万都没拿到。一开始他要愿意卖九十万,我们立刻就会拿下。
  • d
    do66
    回复1541#guxu


    真是惨。前阵那个高盛女儿拍AV的老爹,改了姓结果新冠死掉了。这波死的年纪大的美国可能真不少。这么冷门知道一个人都死了。
  • y
    yl003_110
    回复1545#guxu


    刚去一搜果然跟这里不一样。美国是单边中介。这样一来还多了几种组合了,比如一方有中介一方无
    刚才你说“和对方中介谈没一个答应给我返利的。后来找了我自己的买方中介,立刻给我返利一个点(他自己拿2%)”


    ——难道可以 :我不带中介,你都不给我返利是吧;那我岂不是可以“威胁”我也找个买方中介,来分掉你的佣金?而且这个买方中介还答应给我返(他肯定愿意返,反正他边际收益特别高,只需要代理一下我就可以拿到钱,反正都是卖家出),当然如果这个中介是我家人亲戚就更好了,直接从卖家的口袋里省了几万美金?
  • g
    guxu
    就是这么回事,上面说的那个做中介的朋友有不少出租房,买房的时候她就做自己的买方中介,相当于额外3%的折扣。

    没有买方中介时严谨的说法是卖方中介变成了双方的中介,所以中介费他一人独吞。但为什么独吞百分之五或六却不愿意给我任何返利呢?我认为一个原因是美国人不会算数,脑子转不过弯来。另一个原因是大部分中介都是大中介公司的员工,中介费也不是员工自己拿,所以他们既做不了主,也不在乎。
  • y
    yl003_110
    哦原来是属于公司的,难怪我觉得"自己的买方中介,立刻给我返利一个点(他自己拿2%"

    ——我觉得你给他0.002%他都是有赚的,因为你一开始根本不需要他,就是走进他的办公室白白给他这个机会而已),如果有公司的话,那业务员酬劳就摊薄了。
  • g
    guxu
    本州旅游业报复性反弹,海滨度假区入住率创历史记录。次贷危机后那里的房价大跌,很多朋友都去买了度假公寓,有人还整了不止一套。我拖延症,一耽搁房价就回升了,然后就没买。其实即使价格高点买下的话,现在的出租收益也很好

    不过虽然入住率高,旅游者的构成和心态和以往完全不同。过去是大家高高兴兴来度假放松,所以都很和谐友善。现在很多人都是从其他州逃过来的,他们那里要戴口罩,没地方去玩,都憋坏了,他们过来就是为了放飞自我。但没想到我们红脖子州也有口罩和人际距离等限制,于是继续郁闷,冲突不断。
  • p
    pablozhang
    老和尚你这说法是错的,中介都是挂靠的,公司只是提成。 阿拉巴马我不清楚,但是在德州和佛州向没有中介资质的人分成是不允许的,也就是说中介可以跟另一个中介分钱,但是跟客户返点如果被发现可能会被吊销中介证。当然华人中介大部分都会给客户返点,毕竟不返没办法做生意。聪明点的米国人也返,报税的时候处理好就行了。 iOS f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