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和北方人做生意的一些差异感悟

  • k
    kww9812
    就和北方小孩吃饭出生要挨嘴巴子一样。
    北方离皇权太近 都产生了奴化效果
    啥都不是靠自己来的都是上面赏赐的

    所以不会想着靠自己出好产品而是让上面人舒服。

    至于下面人为生计和被迫服务下面人,想想都知道
    服务衣食父母和瞧不上的人的区别。
  • a
    amchn
    哈哈哈,只是一点简单的感悟。选取的角度是我比较熟悉的,也并没有刻意追求论证的毫无破绽,是可能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的。
    你的看法还是蛮新颖的。
  • 群英会
    很认同,这种差异也是市场需求决定的,根据顾客群体的需求,文明程度,价值观,审美等等的条件决定。适合市场才能生存
  • j
    jinseng
    收废染料那可不是一般的行当,没几个人能做得了,人家硬气一点儿是完全正常的。
    任何经济学里讲的需求都是一个稀缺性的需求,稀缺性跟商业价值成正比。收废染料就是一个稀缺性的行业。

    我反而觉得你太硬气了!

    再打个比方,泡酒吧,如果酒吧里有20个女的,只有1个男的,那么这个男的搭讪成本低得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如果反过来,夜店里有20个男的,10个女的,那么男的想要搭讪成功,可能至少得请人喝一杯才行。

    不是说北方人爱充大爷,换了谁都是一个德性。强弱地位、稀缺性不一样,主客关系随时都会易位。

    南方人的特点是,能随时调整自己的位置,该装孙子的时候装孙子,该充大爷的一样会充大爷。

    北方人充大爷的时间长了,还没适应这种角色变化。
  • 清凉的夏
    先定义下南北方怎么分。。。
  • a
    amchn
    不是严谨的论证贴,只是一些生活感悟,至于南北怎么分,你按常识脑补就行,这里就不扯那么远了。
  • s
    strangeplace
    来,你先说南北在哪儿划界
  • a
    amchn
    总结的不错,有见识。
  • a
    amchn
    参考56楼
  • 无风而动
    我不认同楼主的看法

    在对于南北方生意人的差异,我的想法是,

    在南方,生意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里面优胜劣汰,所以好的生意人居多。

    在北方,生意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各种吃拿卡要,官场黑道,普通人根本无法涉足,最后能做生意的,要么能黑道说上话,要么能白道说上话,或者黑白通吃的,至于之后谁的生意做得久,做得好,不取决于生意本身,而是谁的后台更硬些,当后台更硬的一方拿下市场后,基本上就是做垄断生意的做法,爱买就买,不买滚蛋,反正你也找不到第二家。
  • s
    spiritdeng
    实在没办法,我还是回一句吧。 lz既然说是正常的讨论一下, 那么这种带着明显偏见和轻浮的讨论,我觉得不是很合适。
    你说的南方人追着政策跑,50 60 70 80年代确实如此,那时候北方的大工业厂矿有很多江浙沪闽的南方人,就是靠坑蒙拐骗捞钱的。 从我所经历的情况来说:纸壳皮鞋,纸壳铁门,偷孩子拐孩子,说话不算数,说这一口生硬的普通话能骗一波算一波。 菜市场买菜,绝对不买南方人卖的菜, 因为缺斤少两, 北方菜市场的公平秤,推出的目的就是因为这个。这都是90年代的事了。

    北方人(我不能代表北方,我是辽宁人,就说一些我看到我经历的辽宁的故事) 或者说东北人,在大厂矿大工厂的机制下,家家户户都差不多,家属楼 家属院,抬头不见低头见,从厂里到家属楼,已经是一种生活的规则,这个规则下,你要是不爽快,没人和你交朋友,你要是不诚信,不守成规,没人看得起你,在厂里,在家属楼,大院里,你这一户人家就完了。 而一些租房客,违章搭建小棚子,沿街搭棚子就睡的那些操着一口生硬的普通话的南方人打破了这个规则。 他们用南方皮鞋换东北的零件,然后傻了吧唧的东北人觉得这皮鞋不错,买了,穿了,结果发现皮鞋中底是纸壳的。 还有甚者,有纸壳中空的门。

    时间长了,遇到南方人来推销,东北人只说两个字: 不要。 再多,就是“赶紧走” 。 那个年代,不诚信,骗子,连面子和里子都不顾的,就是这些弹棉花的南方人。 他们可以做出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拍小孩,偷孩子,拐卖孩子的”

    后来这些南方人,零星的留在了东北,成为了浙商,闽商, 而绝大多数都从东北消失了。这个后来是什么时候呢? 就是东北政策变化之后的事了。

    至于东北人要政策,如果东北能要来,就好了,也就不至于跑到海南和全国有政策的地方,干那些跟当年南方人学来的事了, 但是东北人学的不够狠,好面子的属性下,东北人只能吹吹牛逼,不干事了。 因为狠事,东北人还真下不去手。

    我上面说的可能市井了, 不符合lz帖子的要求, 也是触景生情的回复了。 我想说的是, 无论南北方,只要是生活在这个土地上的人, 人群的性格跟数年,十数年,甚至数十年所受到的政策和风俗是有密切关系的。时过境迁,此时彼时,都可能造成所谓南北方人完全的颠倒。
  • R
    RR
    完全同意!
    北方几百年来都是靠资源吃饭,
    南方资源匮乏,都是靠交易吃饭
    久而久之商业行为也不同。
    中国南北跨度太大,自然有文化意识等各种差异。
  • a
    amchn
    嗯,不同的角度,你讲的也很有道理。每一件事,都有很多面,从任何一个面出发,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来。经济学有经济学的角度,政治有政治的角度,等等,多角度分析,才会让解读变得有意义。
  • s
    silvan
    完全认同
  • j
    jinseng
    这个也是主客关系影响商业行为的一个例子

    南方的生意,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比较多,自然服务意识好。

    而北方的生意,垄断竞争甚至独家寡头的居多,根本谈不上什么竞争,主客关系地位差距巨大,怎么可能产生所谓的“服务意识”?

    东北的“雪乡”坑人、宰人,也是一个道理。只有当雪乡不以旅游为主业,周边竞争的地方足够多,雪乡的服务意识自然会变好,达到一个动态的均衡。
  • s
    strangeplace
    谁跟你说的北方小孩吃饭说话要挨嘴巴?
    你要说食不言睡不语这条规矩,这是全国性的,早年讲究的时候执行起来也差不多,这不是南北差异
  • j
    jn13lh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凤凰涅磐
    其实这个不是南北差异,而是开放程度不同,市场化深入程度不同,以及服务意识和水平造成的。二三十年前,福建产的鞋子质量差,坑蒙拐骗的不少,全国都有名。但经过这么多年发展,真正有长远意识的企业安踏361特步这些也都发展起来了。市场自然驱逐和淘汰了那些不良企业,大家的意识自然也会提升上来。

    相比来说,北方相比南方沿海地区的市场化和服务意识都要晚一步,所以造成的这些差距。但相比十几年前,进步也是看得见的。
  • a
    allen3i
    回复54#jinseng
    你觉得没几个人能做的需要到处跑连我这种小作坊还要三番四次来问?
    真正处理废料的需要这样?亏你还能扯那么一大堆,我们园区里收点建筑垃圾还要指定呢,他们就是收去分拣再用的
  • p
    peakjing
    回复12#spiritdeng
    天津有没有被划圈?有没有给政策?富不?天津的情况是国富民富,国不富民富,国富民不富,国不富民不富? iOS fly ~
  • j
    jinseng
    那莆田的医院能不能也像安踏特步361这样发展起来?
    据说南方有些地区还有些整村整村地造假,甚至制毒,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 c
    charlie163
    回复21#suyiyiyi


    这位同学总结的很精辟,南方人感觉北方人满嘴跑火车,但其实是他们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
  • 懒散的牛
    环境和人是配套的。 ios fly~
  • j
    jinseng
    别的废料我不清楚,染料多数是有毒的、重污染的。
  • z
    zz243
    回复61#spiritdeng


    纸鞋是部分事实,是一种现象不代表南方,东北有花臂大金链,也是部分事实,不能代表北方,不能单独拿部分事实概括所有,
    改革开放初期市场上产生了一批比国企质量差的产品,也产生了一批比国企创新能力强的民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市场需要。



    至于家属院,南北方是一模一样的,拐孩子的也有北方人,本地人天然的不会去做这种事,比犯罪的话哪都有不需要单独拿出来讨论。
  • 张镝
    因为大家对南方人较少期待,觉得你不骗我就行了
  • a
    allen3i
    回复75#jinseng
    回收的有两种,一种是正规的有资质处理的如你所说都要付钱他们才收
    还有一种是偷偷摸摸收了再卖的。这种只要剩余的不会收你飞下的
  • z
    zz243
    回复21#suyiyiyi


    所以南方人和北方人谈生意,北方人觉得南方人难说话,话不好听,不好谈,南方人觉得北方人说话是吊牌价和折后价,
    北方先喝酒再谈事,南方先谈成了再喝酒庆祝下


    所以真正办事的时候南方是前面都是坏消息,后面都是好消息,

    北方前面都是好消息,后面都是坏消息,然后办个庆功大会。
  • 马马马里奥
    你这都说了些什么鸡脖玩意,你活在清朝吗?
  • 电我
    楼主说的这个观点,在饭店的菜上尤为突出 iOS fly ~
  • c
    chim
    我的发现
    定律1:生意越好的人越诚信越干脆,因为这样效率高,忽悠来忽悠去伤脑子。
    定律2:生意人的产品质量不是取决于竞争,而是取决于消费者的知识水平。
    定律3:存在一种市场,所有商家全是骗子,所有消费者全是傻逼。比如服装市场、电脑城。
  • 大不了点
    总结到位
  • 北人
    非常同意,楼主说的是真好,我是北方人在南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当大家议论南方人做生意精明时,在全国范围内大多数含褒义的;如果说某北方人精明时,在北方的语境里,突然画风变了,成了一种意味深长,甚至是贬义的。这种现象是一种潜意识,我观察过很多次。因为很多场景下,大家谈起南方人的精明时,往往会是对成功的总结做结尾;而谈起北方人的精明,往往是暗含对他将会失败的期望。

    这非常有意思。

    具体到生意来说,南方人的思维跟北方人还是有一些本质的差异的。这种根本性的差异,原因是南方人可能开眼看世界的比较早一些,对商业价值的认知更超前,更深刻一些。

    在看待生意的态度上,南方人潜意识里认为生意即生活,北方人潜意识里认为生意只是被迫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贬低生意的,跟生活不搭边,内心其实是非常渴望不需要生意,就能自由自在的生活。当然这只是一种潜意识,并非大家的表面态度。

    基于这种潜意识,在实际做生意时,一些实践的差异就很明显了。

    比如一家餐馆,南方人对待生意的态度非常端正。如果一份餐价格100元,南方人会把这份餐的对应价值这么分:
    100元=30元产品价值+70元服务价值。出于商业的本能,会尽量压缩产品价值比重;同时出于对商业的积极态度,会尽量提升服务价值的比重。70元服务价值,就是自己的劳动力价值,这进一步提升了南方人认真对待生意的态度。

    这种外在表现就是:量小,精致,服务好。

    如果是北方人,他会把这份餐对应的价值这么分:
    100元=80元产品价值+20元服务价值。北方人潜意识里认为,生意就是简单的等价交换,这种“价”就是商品价值,甚至认识不到自己服务的价值的存在,觉得服务价值太虚,甚至不存在。这种很朴素简单的价值认识,跟长期的贬低商业的文化传统有关,还跟市场化太晚,不彻底有关。

    这种外在表现就是:量大,粗糙,服务差。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同样100元,南方人赚了70,北方人赚了20。这种差异,使南方人越积越厚,对生意的态度也会更认真。而北方人的生意竞争力越来越差,本来就对生意的态度就是贬低的,再加上现实的焦虑,这会逼迫北方人采取一些非理性,非市场化的手段进行投机取巧。当大家都这么干时,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学模型就出现了,于是北方的市场环境也就变得越来越恶劣。

    当然还有其他行业的例子,基本类似,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一点简单的小感悟与大家分享。

    这里谈点题外话:

    希望d版多一些客观理性的经验交流,知识分享,生活分享,无论是哪方面。而不是整天搞一些八卦,开车,情-色啥的,时间长了,慢慢大家都厌倦了,有见识的老ID也都跑光了。d版是大家的心灵家园,这样颓废下去,真的不是什么好趋势。

    真心话。
  • t
    tteff2582
    假如把首都迁到广州,是不是会变很多? iOS fly ~
  • f
    freeskylshf
    东北以前建设的好,是因为有政策,为什么有政策呢?是因为中苏同盟,在东北搞建设效率高

    现在为啥不给政策了呢?因为海洋时代,都在往沿海地区搞建设,也是为了效率高。

    人的问题其实是交流的问题,在目前的工商业时代,一个地区跟外界交流的越频繁,会相对更公平,更诚信
  • d
    duanxlou
    总结的不错啊,特别认同后两段 iOS fly ~
  • 不要问我从哪来
    给楼主点赞 iOS fly ~
  • a
    amchn
    吹产品,也是我说的这种意识在作祟,北方人认为,生意讲的等价交换,这个价=产品价值,丝毫不认为服务也是价值的一部分。所以他会把产品价值无限放大,企图让你觉得物有所值。
  • t
    tianshizhie
    非常赞同lz观点,尤其是最后一段
  • s
    swordf
    东北菜
  • z
    zama
    回复1#amchn


    请先定义南方和北方 不然就是地域贴~~~
  • a
    amchn
    不是严谨的论证贴,只是一些生活感悟,至于南北怎么分,你按常识脑补就行,既可以按地理,也可以按政治,也可以按精神,你高兴怎么分就怎么分了
  • Y
    YuanDi
    说白了,北方封建思想更严重,权力的影响更大,市场化程度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