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贷与通货膨胀,提个问题……

  • m
    mephistofele
    假设在一个市场中存在100亿的基础货币,其中十亿归甲银行所有,另外90亿为消费者和企业手中“私藏”的现款

    1 甲银行将10亿全部作为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做准备金置于央行

    2 央行按照银行业潜规则,默认5倍货币乘数而分配甲银行50亿的信贷份额

    3 甲银行将30亿贷给A企业,A企业则将30亿存入甲银行

    4 于是甲银行的货币资金:40亿,这40亿中分成三个部分:1,吸收存款30亿 2,存放央行法定准备金6亿(30*0.2);3,超额准备金4亿(10-30*0.2)

    5 A企业要将贷来的30亿货币资金在经营中使用,甲银行当然拒绝付现,只允许A企业开转账支票,

    6 于是A企业说服市场中持有另外90亿基础货币的人中凡与自己交易的人在甲银行开立账户

    7 A企业利用30亿贷款产生出35亿的商品和服务,在出售后将收入偿还了本息


    提问:

    1 ,以上产生货币乘数的虚增货币后的整个过程中会不会产生通货膨胀?

    2 假设与A企业交易的其他市场个体也利用从甲银行申请的商行贷款与A企业交易,会不会产生通货膨胀?

    3 究竟哪一个环节是形成通货膨胀的关键部分?

    [本帖最后由 mephistofele 于 2013-6-1 22:06 编辑]
  • 朱爷吉祥
    我个人理解,信贷总量决定通胀。

    银行贷给A30亿时已经代表货币的增发了。即便只开支票,m2总量也已经达到130亿。
  • s
    shepherdami
    在第2步的时候,甲银行已无可供放贷的资金了?
  • 喜欢它likeit
    对!

    债务就是钱
  • l
    liuxuu
    不会,贷款30亿,还款30亿,总量不变,多出来的利润由于找不到对应的增量现金,只会在账面上不停的转移,而物质增多,货币不变,市场表现就是紧缩
  • 皮埃罗幻想
    多出的货币到了生产方会扩大生产,供应增多,CPI会下降。
    反之,如果紧缩货币,生产方资金不足以扩大生产,商品供应减少,CPI上升

    之前央行越提高存准cpi越高,就是这样的,央行做反了
  • b
    bear123
    你这题到第二步就已经结束了。
    只有10亿存款,人行定了100%的存款准备金率,然后10亿全部存人行,存款准备金利率比存款利率低很多,银行一没钱放贷,二要贴钱给客户付存款利息,纷纷破产或者主动关门。
    后面的3、4、5、6、7什么的我看都不用看。
  • b
    bear123
    所以说啊,刚刚粮仓大火那个帖子,有人口口声声说啥清朝跟现在不一样,那时候全国大部分都是文盲,现在民智已开云云。其实有个JB用,各大论坛哪个的活跃用户平均学历低于大学本科,讨论起最基础的经济问题尤其是金融问题,都是一泡污。
    ——他们能玩你到什么程度不是取决于你的水平如何,而是取决于他们跟你的水平差距。你的教育是它办的,让你知道啥不让你知道啥太容易控制了。数学外语这种纯工具的东西从小学到大,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甚至会计知识是绝壁不会在基础教育里面让你知道的。全民100%是研究生又怎么样,经济学毛都不懂,TG想怎么玩还是怎么玩。如果说政治和技术上TG和民间的实力差距是一公里,在经济上的差距可以绕地球三圈了。:D
  • l
    lalala1984
    乃们真厉害
  • m
    mephistofele
    “某君宣布开设银行,然后坐在办公楼里老老实实等待吸收存款,等钱细水长流的慢慢来了然后把存款总额*准备金率,然后把准备金以外的存款放贷”
    这个人不可能是银行家,而是刚毕业看完货币币银行学教科书的你………………


    我设的这些条件确实不全符合现实,比如说甲银行是不可能将50亿全部贷给一个客户的(单笔贷款不能超过资本金的15%),但只不过是个大概的意思



    真正的银行家是不会老老实实的等存款吸收够了,得出准备金数额,然后再开展业务挣利息收入的……
    他们往往会采取反向操作:先确定准备金————》确定央行可以接受的乘数扩张额即贷款份额——————》至于拿什么钱贷款?贷款就是一张合同而而已……当“钱”借出后客户自然会存在你的银行里变成存款。

    当然现实中不会做的这么露骨,实际生活这种反向操作逻辑是糅杂在庞大繁复的业务中的

    [本帖最后由 mephistofele 于 2013-6-3 04:07 编辑]
  • s
    shramm
    LS也太敢想敢做了
    银行都要定期报告的....央行也会定期检查的
    银行不是你个人开地下钱庄...
  • s
    shramm
    这场景里最不符合逻辑的应该是从银行贷30亿然后把30亿再存银行...
  • 喜欢它likeit
    楼上死板的,人家举例,理解个基本意思就可以了

    按你这种挑刺法,不知道你小学数字怎么考应用题的
  • b
    bear123
    就这水平也能质疑人?还毕业生不毕业生呢。还真正的银行家,存款缴人行了你用资本金去放贷啊;还贷款只是一纸合同,你手里一分钱没有我跟你签个合同装作贷了款又全额存入,存款也就4左右,贷款7都算少的,利差你出啊。感情金融业都是一班傻瓜在做慈善?隔行如隔山,不懂就别现,多说多错啊同学
  • r
    rbt12345
    杠杆太大容易死,这么操作理论上可能行,实际上兄弟你做过么,我做流动性管理,可以和你说,没法操作的,具体等下午交易昨晚细说
  • m
    mephistofele
    不存银行存哪里?如果所有人贷了款都提现拿走那银行就都关门大吉

    既然是基础货币生出的派生存款那不管是否产生交易事项都意味着注定进入银行业体内循环了

    [本帖最后由 mephistofele 于 2013-6-3 14:59 编辑]
  • m
    mephistofele
    我所谓放入央行的那10亿居然被你想象成派生存款了

    还有你说“利差说明金融机构慈善”我就更惊了……谁出的利息多谁出的利息少啊?存贷利差是谁的利润啊?难道是我脑抽了?还是您不慎想岔了?

    [本帖最后由 mephistofele 于 2013-6-3 15:01 编辑]
  • i
    iPhone
    1 - LZ对基础货币的理解是错误的
    2 - LZ没有研究银行T账户的变化
  • m
    mephistofele
    我当然不是“银行家”

    我也明白顶楼里的极端情况风险很大只是理论上可行,而这种对乘数扩张的反向操作现实中不可能做的那么反人类,也不可能刚刚开立就那么露骨

    事实上我发这贴的初衷根本不是被上面某位自己就是糊涂虫的家伙挑错……

    而是想说商业银行通过贷款乘数扩张虽然创造出货币,但是企业却利用派生出的货币产出了相应的商品和服务,未必一定会产生严重通货膨胀。(当然如果市场中大量企业无法实现持续经营,而多出的货币不能自己消失掉就会开始滞涨)

    因此在社会经济处于上升中时,商行的贷款乘数效应未必有媒体和阴谋论者宣传的那么可怕,仅此而已……

    [本帖最后由 mephistofele 于 2013-6-3 15:03 编辑]
  • m
    mephistofele
    基础货币应该包括准备金和银行体外的通货吧?

    我的理解是创造基础货币只有央行可以,政府也可以通过诸如“国债”来影响基础货币投放


    至于你所说的T账户是啥?是指银行准则的会计核算?还是外汇问题?
  • i
    iPhone
    基础货币M0是指进入流通的通货,而不是货币总和,被公众私藏而未进入流通的货币不属于M0

    在M1层面,银行的放贷能力取决于准备金率以及吸储规模。也就是说,银行放贷与否,对M0没有影响。10亿准备金对应的40亿贷款,实际上来自于M0中剩下的90亿。

    因此M0向M1转变的这一步,创造了新的存款,即企业通过信贷所得到的存款。

    因此货币供应量上来理解,即在社会总供给短时未增加的情况下,产生了通货膨胀。但如果企业未成功贷款,则40亿M0仍被银行或公众作为现金持有。

    同样的如果其他企业取得贷款进行交易,当然会增加货币供给。

    单纯从货币供应量理解这个问题是不足的,应该把整个货币供应的结构理解成为流动性的注入。就如某楼上所说的,真正被创造出来的货币就是债务。
  • m
    mephistofele
    其他暂且不提,

    你说m0是流通中的通货这个没问题

    但是你说基础货币=m0是啥路数?两个概念吧?
  • i
    iPhone
    你顶楼在讲基础货币……因为一般衡量货币供应量是用M0和M1来衡量,所以我就习惯性歪楼了

    [本帖最后由 iPhone 于 2013-6-3 15:29 编辑]
  • r
    rbt12345
    假设在一个市场中存在100亿的基础货币,其中十亿归甲银行所有,另外90亿为消费者和企业手中“私藏”的现款

    1 甲银行将10亿全部作为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做准备金置于央行
    央行存款准备金需要根据旬报表确定下一旬的缴存数,即如果是十亿,那么其报表中一般性存款应为60亿左右,即此时该银行报表已经虚报,此处不知其贷款报表数,按照后续描述应为0,由于日终备付金帐户仅10亿余额,因此还需要在投资类或者存放同业类等资产科目虚报50亿资产

    2 央行按照银行业潜规则,默认5倍货币乘数而分配甲银行50亿的信贷份额
    信贷额度规模上限与存贷比规模上限均不得超标,因此,该行可放贷款45亿左右

    3 甲银行将30亿贷给A企业,A企业则将30亿存入甲银行
    此处贷款按照目前银行操作流程,需由银行通过其帐户将款项转移至企业帐户,虽然是行内转款,但依然需要该银行指定帐户有30亿,进行划转,否则该转款采用的同城转款系统无法操作,而目前国内必须采用此系统进行行内转款,因此此处已经无法实现,单纯的贷款合同是不能将30亿资金转入企业帐户的。而若假设这一步通过某些特殊手段完成,那么该行日终报表中,存款应为虚假存款60+30=90亿,贷款则为30亿,其他虚假资产50亿,因此其备付金帐户仍然为10亿。

    4 于是甲银行的货币资金:40亿,这40亿中分成三个部分:1,吸收存款30亿 2,存放央行法定准备金6亿(30*0.2);3,超额准备金4亿(10-30*0.2)
    我认为lz这里混淆了概念,目前该银行负债为90亿,贷款30亿,其他资产50亿,以上为报表数,其中其货币资金仍然为10亿,即日终备付金,而lz描述中的30亿存款,已经放贷,是该银行的资产,但已经无资金了,此处lz通过重复计算,凭空造出来了30亿资金。

    5 A企业要将贷来的30亿货币资金在经营中使用,甲银行当然拒绝付现,只允许A企业开转账支票,
    甲银行没法拒绝支付的,银行间市场是目前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手段,通过优质资产,在银行间进行融资,支付企业走款,保证日终备付金足额上缴。因此如企业走款,该银行需用其资产再融资,但由于其资产中50亿资产是虚拟出来的,无法使用。贷款资产可以进行抵押融资,可融资30亿,因此此时该企业又通过质押贷款资产融入30亿,由企业走款,日终时银行依然备付金10亿,市场中其余90亿资金中30亿被该银行质押贷款资产融入,还剩余60亿,企业获得30亿贷款资金,市场可用资金不变。

    6 于是A企业说服市场中持有另外90亿基础货币的人中凡与自己交易的人在甲银行开立账户

    此时该银行在下一旬需要交纳14.85亿准备金,因此该银行至少还需吸入4.85亿存款,否则骗局败露。其实,上一部中质押贷款资产就是一种融资手段了,和吸收存款其在该例子中的意义区别不大,也就是说,企业其实不用去说服,银行可以搞定。但是需要注意,不论持有货币的人是否存入资金开立账户,或者银行通过抵押向他们融资,都没有改变市场资金总量。其仍然为90亿元。以上所有的步骤,不过是让银行增加了负债与资产,但是其净资产,依然不变,10亿。当然,可以通过修改报表继续调整准备金数据,不过,国内目前敢这么做的银行,我是没见过,准备金这块的问题很麻烦,空头一次立马行长去地方人行报道,进行整改,如果这银行这么做报表玩人行,估计行长等一干人,都该换人了。

    7 A企业利用30亿贷款产生出35亿的商品和服务,在出售后将收入偿还了本息

    其实lz这个例子在第三部就已经完全不可能,如果是10亿以内到是可以倒一倒,不过依然涉及虚构报表嫌疑,第四部更是凭空弄出来30亿资金。从整个这个流程其实可以看出,市场间资金是流动的,但是无法产生凭空产生资金的,依然需要负债来实现,而负债就是吸收市场其他人的资金,并未新产生资金,以上步骤最终就是增加了银行的资产,但是同时也增加了负债,最后银行净资产依然不变,还是10亿,通胀没有产生,不过银行确实通过当二道贩子获得了利差收益。
  • m
    mephistofele
    感谢楼上科普

    很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