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向]splatoon2新出现的角色生物原型考据[2018.4.16深海更新]

  • 茶茶丸
    本来还说一晚上能全写完,结果查图和资料到现在……慢慢更吧……
  • w
    warachia
    佩服你们这些撸个海洋生物furry还能长知识的friends。
  • 蜗塞塞
    涨姿势了
  • 绿
    绿冰
    俩偶像一个是ヒメイカ,一个是イイダコ(飯蛸)
    英文名不知道有没有更深一层的捏他
  • 茶茶丸
    我射爆HIME呀!
  • t
    thez
    无楯目与裸鳃目这段下面的两张图我刷不出来……
  • 飞…陨
    楼主好棒啊 想跟楼主交朋友
  • o
    onlv星骸
    好骚气好可爱
  • 茶茶丸
    现在能刷出来了吗
  • 飞…陨
    可以啊 话说昨晚这么一晚我倒是好奇潮**现实到底存不存在了 名字方面来看
  • 汪达
    所以这个海牛和onepiece里的功夫海牛那种海牛是两种不同的生物?
  • アルジュナ
    一开始觉得像是被彩蚴吸虫寄生的蜗.牛
  • 小姜不辣
    那个功夫海牛是水生哺乳动物,这个海牛是软件动物,除了名字相同基本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 s
    sk86
    感觉像克苏鲁游戏
  • V
    Vain
    楼主你的本名叫空条承太郎还是Greg Street
  • 撸一记
    所以是个克苏鲁末世后的故事呢
  • P
    PKVSBOSS
    厉害了
  • z
    zhjnppy
    nb 明天睡醒了加鹅
  • 茶茶丸
    话说我手懒有的图直接贴的外链,大家要有图刷不出来记得说一声
  • t
    tuatha
    建议添加内容“怎么吃”。
  • 茶茶丸
    连有毒和2CM的东西都要吃是不是丧心病狂了一点?

    不过不要担心,接下来会出现可以吃的品种
  • 四个明
    感觉章鱼要强的多
  • 茶茶丸


    另外虽然短蛸的瞳孔比较长方形,但它们的亲戚北太平洋巨型章鱼(Enteroctopus dofleini)的眼睛还是挺“8”字型的
  • h
    hsyg
    章鱼确实厉害 怪不得以前未来狂想曲选他能进化成下一个人类

    顺便说一个 PM里章鱼桶 就是来自章鱼喜欢钻瓶子的习惯
    然后日本渔民相信把小鱼放罐子里丢海里 再捞上来就能变成章鱼
  • 茶茶丸
    我也补充一个,PM的无壳海兔原型就是来自海牛,虽然中文翻译成了海兔。但从习性描述(肉食),外观和其他语言译法来看,它们确实是海牛
  • 恶意气流
    补充点关于RNA编辑的小知识:在发现头足类中广泛存在基因编辑的同时,科学家同时还发现它们的基因组突变速率——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进化速率降低了。这说明RNA编辑并不仅仅是适应多变环境的"手段"——章鱼、鱿鱼和乌贼们可能选择了一种全新的演化方式。
  • 茶茶丸
    LZ居然漏了重要的一条,ミウラ头上顶着的小虾也是有原型的!


    这种小虾叫Periclimenes imperator(日本名ウミウシカクレエビ),虽然日本汉字写作海牛隐虾,但根据观察其实爬在海参背上的几率比在大型海牛背上的几率高。根据宿主的颜色也有不同的色型。
  • h
    hamartia
    水母好啊,95%的水份构成,再努力把就成液体生物了
    海蛰只是水母的亚种,它可以吃,水母不能吃

    但水母可以作为优雅的观赏动物,这个海蛰就不行了
  • 茶茶丸
    你对这个分类的理解完全是错误的。实际上,“水母”一词指代的是包括刺细胞动物门和栉水母动物门这两个门中所有能够进行浮游生活的动物(jelly),而海蜇是刺细胞动物门,钵水母纲 (Scyphozoa),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根口水母科(Rhizostomatidae),海蜇属(Rhopilema)下的具体的一种。而且除了海蜇和黄斑海蜇(R. hispidum)和棒状海蜇(R. rhopalophorum )等几个可以吃的好兄弟之外,叶腕水母(Lobonema smithi Mayer),Stomolophus meleagris,Crambionella属的一种水母都是可以吃的
  • 穿
    穿越护城河
    建议不要补充

    这个是牺牲基因组进化而换取更高RNA编辑水平的做法

    简言之就是停止升级,只做小版本修复

    这意味着它们已经到此为止了
  • 恶意气流
    我觉得RNA编辑和基因组突变的关系更像是能量护盾和血条的关系
    在选择压力的面前,打不破能量护盾就不会掉血
    这种演化方式长远看来是否“先进”不好说,断言“到此为止”恐怕不太准确吧
  • 茶茶丸
    这次介绍的是鞋店店主シガニー,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只甘氏巨螯蟹(Macrocheira kaempferi,又称蜘蛛蟹,日文)。是已知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甲壳动物、十足目短尾下目蜘蛛蟹总科巨螯蟹属唯一的现存种。生活在日本岩手县至台湾东北角以外的太平洋海域深500-1,000米、均温十到十五摄氏度的海底淤泥地形。


    シガニー头上三根销魂的头发一定是受了甘氏巨螯蟹两只复眼之间有两根棘刺的启发


    数一数シガニー的腿,我们也会发现他有着十条醒目的步足。这是短尾下目,也就是我们平时称呼为螃蟹的生物的重要特征。

    平时它们身上红彤彤的是甲壳动物通过食物链富集的虾青素的颜色(我们上次也介绍过甲壳动物富集的虾青素对维持头足纲肌红蛋白稳定性有重要意义)。不少虾和蟹都可以将虾青素与其他蛋白质结合,呈现出从红,橙,到淡青色,绿色的变化,伪装自己。不过下锅煮了以后蛋白质失活而虾青素稳定,就又现出了红色的原型。


    作为最大的甲壳动物,甘氏巨螯蟹成年平均长度(把腿掰直)可达3米,据记录更有甚者可达4米。


    甘氏巨螯蟹的钳。可以看出它们主要食贝类,用这对钳可以轻易夹碎贝类坚硬的外壳

    可能有人要问了,甘氏巨螯蟹(英文名日本蜘蛛蟹)和我们常说的帝王蟹有什么区别?其实区别可大了,帝王蟹也就是勘察加拟石蟹(Paralithodes camtschaticus),其实不属于我们平时说的螃蟹所在的短尾下目(Brachyura),而属于异尾下目(Anomura)的石蟹总科,其实是寄居蟹椰子蟹的近亲。最直观的区别就是勘察加拟石蟹只有8条可被直接观测到的足。



    并不是无良商家掰了两条腿,而是这两条腿已经退化只负责清理腮部了




    左雌右雄

    观察勘察加拟石蟹的腹部我们也可以发现:雌性勘察加拟石蟹的腹部并不左右对称,这也是异尾下目的显著特征。




    甘氏巨螯蟹,上雌下雄,和平时吃的螃蟹辨别方法一样

    而甘氏巨螯蟹作为正宗的短尾下目,无论雌雄腹部都是对称的。




    勘察加拟石蟹(上)与短尾下目方蟹总科的Armases roberti的幼体比较。刚孵化出来的长得像虾的幼体叫做zoea,是大部分十足目动物都要经历的阶段。经过反复蜕皮终于变得像螃蟹的幼体叫做megalopa,megalopa再继续成长就是幼蟹了。

    最后,甘氏巨螯蟹也是可以吃的,不过据说这东西长得很大肉却很少,完全不如它们不是螃蟹的亲戚勘察加拟石蟹好吃。
  • L
    Loss
    什么!曾经的鬼畜天尊221大人真实身份竟然是海洋生物科研人员?
  • 若闲
    艹你要不说我还真没注意id!!

    — from HUAWEI EVA-AL00, Android 7.0 ofS1 Next Goosev1.2.1
  • 哈尔摩尼亚
    但lz不是xx1吗
  • i
    imfine
    楼主是说我们吃的螃蟹其实都有十条腿,只是屁股上两条太小被忽略了,才说螃蟹八条腿,而真的只有八条腿的螃蟹根本不是螃蟹?
  • i
    imfine
    另外鱼眼睛里有个珠子,其他动物包括人类有吗?
  • i
    imfine
    楼主能科普下虾和蟹的区别吗,看起来就像是虾把肚子卷起来就变蟹了
  • m
    mnbvcxz
    好贴!顶!
    那个寄生在**眼里的虫,以前看过一部纪录片介绍,动起来那个样子,恶心的我……
  • 茶茶丸
    终于介绍到了最后一位新人物,他就是我们俗称的海胆弟——スパイキー。




    从他环形斑纹的棘刺可以看出他大概是一只Echinothrix calamaris(日文トックリガンガゼモドキ,写成汉字是徳利岩隠子擬)。日文名的由来是突出的肛袋像一种叫“德利”的酒瓶的形状。广泛分布于日本海至印度洋。底栖,以海藻和碎屑为食。不过有的海胆种类也会吃海螺。所以在前作中海胆哥身后有成堆的海螺壳。




    本种的突出的肛袋,又叫肛乳突,作用据说是可以把粪遍排得高点防止粘在棘刺上。
    (其实你们看到的海胆弟的头应该就是海胆的肛袋)


    如果仔细观察海胆可以发现它们是五辐对称动物。但刚出生的长腕幼体的确是左右对称的,这点海星也是一样。


    一通德利


    海胆的嘴长在身子底下,因为形状又被人称作亚里士多德提灯




    在日本有一种刺刺的感觉的发型也叫スパイキー,海胆弟取这个名还是挺时尚的


    顺便一提这是海胆哥——刺冠海胆(Diadema setosum)的肛袋,跟本人的头部配色非常像

  • 蓝色梦魇
    这帖好,半夜看口水都挂下来了
  • l
    lzs631127
    晶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