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位老人北京门诊挂号记,打通老年数字鸿沟的梗阻在哪儿?

  • d
    djwooo
    今年66岁的刘典声,原先住在北京市丰台区。儿子结婚时,房子让给儿子作婚房,自己和老伴在毗邻大兴的固安买了一套房。
    前两天,刘典声在北京银行的一笔定期存款到期。考虑到固安没有北京银行网点,以后存取不方便,他决定把钱取出来,换一家银行存。
    35公里外的大兴支行,是离固安最近的北京银行营业网点。周末早晨的大广高速上,没有京冀两地通勤的上班族,943路公交车一路飞驰。8点半不到,刘典声就到了大兴支行门口。
    发现前面只排了一个人,刘典声非常满意,一大早的辛苦没白费。美中不足的是,出门时没添件大衣,风吹着有点冷。
    为取钱大老远跑一趟,刘典声也无可奈何。他知道现在能通过手机银行直接转账,但却没想给自己手机装一个。
    “手机上的各种小玩意儿,看上去密密麻麻,眼花缭乱,找不到应该按那儿。上面字也小,根本看不清。儿子让我别用了,万一看错小数点就真麻烦了。你看我这上面的字小不小。”说着,刘典声掏出自己的手机,当着记者打开一条短信通知。明明是特大号字体,此刻在记者眼中,竟也变得小了起来。
    “你们记者应该呼吁呼吁,让银行多开几个窗口。”刘典声此话一出口,队伍前后的几位老人纷纷附和。
    然而,银行线下网点正在大幅瘦身。据媒体报道,近两年,商业银行机构退出列表中,有6366家商业银行网点关闭。截至10月16日,今年已有超2000家商业银行网点退出。
    如今最怕验证码
    在61岁的徐志寅眼中,银行排队算不得什么。
    “只要愿意等,到银行总能把事办了。就算不会用机器,旁边还有工作人员帮忙操作。真正不方便的是打车。不会用手机,现在连车都叫不到。”他对记者说。
    徐志寅和老伴来北京3年了。自从两年前女儿生了孩子,他们的生活就围着外孙转。只有周末,女儿女婿照顾小孩,老两口才“下班”,有两天自由活动时间。
    徐志寅向记者回忆起他的“惨痛”经历:“我有个老同学,家住红领巾公园附近。有次去他那儿吃饭,想打车回望京。结果,根本打不到。”
    当时,徐志寅在路边伸手招车,亮着“空车”标志的出租车,一辆辆呼啸而过。好不容易有一辆到跟前停下来,司机摆摆手,原来已经被预约了。
    徐志寅知道现在有很多打车的软件,最有名的是“嘀嘀”,但他从未独立成功使用。
    不是不想用。女儿给他演示过,怎么定位、怎么叫车,还帮他绑定了银行卡。但一到自己用的时候,老是手忙脚乱记不住。
    对智能手机,徐志寅并非一窍不通。平时他买菜就用微信扫码支付,还能在家庭群里抢个红包。但他觉得,微信扫码操作相对简单,打开只需要扫一扫。“别的软件,不像微信用得那么频繁。事到临头用一次,就容易忘。”他说。
    徐志寅最怕输入验证码,这是他对很多手机软件“敬而远之”的重要原因。
    “来短信那种验证码,需要复制。我们老年人本来手脚就慢。几十秒的时间,人特别紧张,容易出错。”徐志寅说。
    应用登录页面上的验证码就更难了。数字和英文字母组合在一起,歪歪扭扭。徐志寅只能连蒙带猜,但他手写输入本来就慢,一不小心碰到验证码,码又变了,只得从头再来。
    “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明明写对了,但就显示验证码错误。换一个码,还是错误,怎么都登录不进去。干脆不碰了。这些东西只有年轻人玩得转。”徐志寅说。
  • a
    aweiwei
    让司局级领导亲自挂一次就能改了。
  • z
    zephyrevil
    挂号系统的可操作空间非常大。只不过医患关系太紧张,谁都不愿意去给一个不认识的加个号,搞不好这个号就成了自己生命的终点
  • M
    MrNobody
    合理方式可以网上分诊一下,先根据病症轻重缓急再根据时间来排个队。
  • 卖哥
    ai淘汰门诊医生,提供几乎无限的接诊能力
  • A
    Ayin_sennet
    这篇文章说的也不全对

    9月份带我爸看病做手术 里面的种种不便其实医院和患者都有责任
  • h
    hoshienchun
    很多老人抗拒学习,对新知识特别抵触
  • 流浪的枪骑兵
    客观上,我觉得你说的没问题。
  • 平凡的幸福
    本来还没这么严重的,这次疫情更是加速了这个进程
  • n
    newaxis
    没毛病
  • 潜水运动员
    无解,还得科技更进步,比如更简单的人脸识别
  • S
    SONIX
    这个真的分人的。我爸70多岁了,现在退休了还在返聘上班,手机电脑用着都没问题。我老婆爸妈60岁不到,啥手机都不会用,别说电脑了
  • c
    casiosushi
    不得了,你把皇上也骂了
  • w
    windsword
    数字鸿沟真正的原因是老人们自我设限放弃学习导致的。老人们总是觉得自己老了,啥都学不会了,所以习惯按照自己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继续,缺少继续学习的欲望。其实现在的数字化生活并没有那么复杂。
    以我的父母为例,父亲刚刚学会如何用手机买火车票,这还是我帮他注册好账号做好认证。母亲早已微信零钱买菜,手机银行理财买的飞起。这是年龄导致的差距吗?当然不是,俩人同年,现在都是近70岁。我父亲初中学历,母亲小学学历。只不过我父亲每天就是电视、遛弯、吃饭、睡觉。我母亲每天除了买菜做饭以外,还上社区老年大学学书法、学英语。现在至少让我母亲自己英语问个路,简单点个菜什么的还可以。两个人的差别就是一个人愿意学习,一个人不愿意罢了。

    文中的例子,除了一个孩子精神病自己白内障的确是有一定的现实困难,还有一位是自己不愿意网络生活,剩下的都是缺乏学习意愿导致的。
  • G
    Geatt
    +1缺少应有的人工服务是最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