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得无聊,说说我遇到的户外穿越中人员失联。
- nick_ni2004.10月。时间有点久可能有些细节记不太清。表达能力比较差,大家凑活看。
路线是我策划人员是我拉的。从独龙江的丙中洛进入沿怒江向北插入梅里大转山线路,到达察瓦龙后继续梅里大转山线路最后到达澜沧江旁的滇藏公路。
全程徒步10天。
队员4名,所有人都有数10次户外徒步经历,都有3000米海拔以上徒步经历。
两名男性
我
我朋友M,老搭档。
两名女性
K 体校毕业
R 经常参加上海市级业余球类比赛可以拿名次
应该说整队伍水平在城市人口中算中上。我是体能最水的一个,所以提前3个月做体能准备。
当地请向导X
因为都有点经验我和M一组,K和R一组。开始一直保持在可以前后看到的距离。每组2人可以互相照应。
4-5天后K和R体力开始下降。因为是大转山的线路,路非常明显。
我和M与KR拉开了距离,我和M在前到达露营点先做饭烧水,节约整体时间,KR到达可以马上有热水等补充。
有可能出错的路口我和M做标记。2组的距离差不多10-15分钟,大部分时间我们可以看到KR。其实是埋下的隐患。
第6还是第7天我已经记不清。
是过索拉山口的前一天。索拉山口是全程最高的山口好像海拔4600左右。
这天基本全程都在3000米以上。
我,M,X先到达露营点一大片高山草甸,我建营。我估计海拔在4000左右,因为目视距离内只有草甸,灌木基本没有,远处高点的地表就只有碎石。
X带M去砍柴打算生篝火。(普通的户外徒步我们是不生野火,但是高海拔地区晚上太冷)
估计20-25分钟左右,K到达。时间是推测,从卸装备开始到2个帐篷搭建完成。20-25分钟应该差不多。
R没有和K一起到达。
问K为什么R没和你在一起。K可能是太累了以为R一直跟在后面,没有一直确认距离。最后看到R在身后估计是30分钟前。
这时候M和X回来。X开始生火。天色已经开始暗。
有点经验的都知道野外特别是高海拔地区天开始暗到全黑非常快。
从K到达已经又过去15分钟并且在目视距离内没看到R。目视能看到的距离估计能有10分钟的路程。这15分钟是准确的,我有看表。
也就是说R最少落后了25分钟以上。
问题有点严重,跟X沟通后,X主动说他去找。
他离开不久天就完全黑下。
我们3个在不安中等待。
天黑后山中温度快速下降,加上风大。我估计已经-5度以下,因为金属水壶壶口开始结薄冰。
有向导我们都是轻装前进,R前几天体力下降已经最轻装化,随身没有羽绒没有睡袋。
如果野外过夜情况不堪设想。并且这里距离最近的可以找到援助的地点最少2天路程。
X离开半小时后还没有任何回来的迹象。当地人脚程最少是我们城市人的2倍以上。
半小时已经可以走到数KM以外。我们开始担心R不是简单走错路的问题,可能发生严重事故,例如坠崖。
并且讨论是不是留K看守营地,我和M出发去找,讨论结果是如果X没找到,我们去也是枉然,还可能有其他风险。
焦虑,寒冷,当中我和M还去砍了一次高山杜鹃枝加柴,真是罪过。实在太冷。
眼看45分钟过去。没有任何消息,不管是好是坏。
近1小时我们隐约看到远处有个亮点。我心中默默祈祷应该是2个应该2个。我相信其他2位心情应该和我一样。
走近些看清楚是2个灯,我们心中的石头才算落下。不管怎么样,不会是大问题。
我和M去迎了他们回来。
R已经冷得不行,烤上火。
才问了她情况。
她说当天下午走得很累,看到有一块大岩石认为可以避风,打算在那里过一夜恢复,第二天一早早点追上来赶我们。
不知道她是过度疲劳还是高海拔缺氧。一个有点经验的人员会做出如此不合逻辑的决定。
X说辛亏当天晚上生了篝火,不然他可能都找不回来,他们2个需要野外过夜。
暗自吸口冷气,还好我们没贸然去找人。
R的底子好,第二天基本完全恢复。我们正常完成全部行程。后2天不敢拉开距离5人始终保持才前后可以看到的距离。
回上海后,大家也没有多讨论这事情。
之前关于失联贴中有人提为什么不带GPS为什么不带对讲机。
GPS我们有带,但是说实话实际效果不大。因为电力问题我们只在几个关键点开机。
就算有GPS当晚的情况,GPS其实帮不了什么忙。R不可能将位置信息发给我们。
对讲机1-2天的活动还能带带,天数长光携带电池就是一个大负担。
更何况因为隔个山梁就完全无法联系。
为什么我们分成两队前进?
我解答一下。2人一组是比较好的行进方式,有问题可以互相照应。我们2组拉开了距离是因为当时线路非常明确后组基本无走错的风险,低海拔密林区我们是不采用这个模式的。分开走先到的,可以先准备先烧水做饭,节约时间。尽量保证在天黑前赶到露营点。午饭晚饭两次差不多可以省20-30分钟。如果换成夜路可能是40-60分钟的路程。
为什么一定要赶到露营点?
高海拔地区的山和江浙的山不同。
可以扎营的平地少,水源更少。如果营地附近无水源会非常痛苦。 - gongfulong掉队的那两个是一男一女吗?
感觉楼主做的对,救援重要,保护好,自己也很重要 来自西部世界 - jacob我去年在尼泊尔徒步abc,那么成熟的线路,都是两向导一前一后,前面的带路,后面的收尾。
- wizardlau她说当天下午走得很累,看到有一块大岩石认为可以避风,打算在那里过一夜恢复,第二天一早早点追上来赶我们。
这是什么狗屁理由 啊 - nick_ni
- nick_ni
- 靓老虎需要自己烧饭扎营的长线我都不去…
Android fly~
- buskin还好没出意外
- hyxfox
- ilcvm长线带对讲还是必须的。不整天开的话一个电池就够了,有事时候比靠喊和眼睛找人还是强太多了。 iOS fly ~
- zvbe每次看这种帖子都庆幸自己是个懒人,只爱待在钢筋水泥城里 NOKIA E71 fly ~
- zz_kevin前几天那个人找回来没有?小尾巴~知行合一
- nick_ni
- kenshinwu就不能两个女性一队 太危险
- guxu我一直以为国内手机覆盖已经没有死角了,现在从失联的事件看并非如此?
- wizardlau没参加过这种活动,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两个人一组,还要分开距离走?一起走过个什么沟啊坡的 不是还能拉一把?
这应该是团队运动吧 不能因为你体能好状态好就把人落后面老远吧 - maty
- cookerjc回复16#nick_ni
约定联络时间呗。手表调个正点提醒。出发前说明每小时前五分钟开机联络并对表 iOS fly ~ - wizardlau好办法 这种户外极限运动应该定这些规矩
- josses手持gps一般用5号干电池,多带几组就好。用处是记录走过的轨迹,1.沿着别人走的路线。2. 自己找人,也能找回来。
现在有gps,能显示队友的位置。 - 1106524海拔高,身体疲劳,平时自助思维很强的人会出现这种稀奇古怪的想法的,觉得累了撑不住了就想休息然后给自己愚蠢的行为找各种借口
- u1170佳明 inreach。只在亚洲的话,北斗也可以。都支持设备之间互发文本信息。
- 2200感谢楼主分享
我感觉国内户外圈很少有分享精神
发朋友圈那样的、糖水文不叫分享,叫炫耀更合适
能提供一些真正有用的信息的都很少
更不要说经验教训
出了事不管怎么解决的,都恨不得马上人间消失大家都当没发生过(比如,,,,我就不说了) - 张全蛋可不可以带信号弹,打一发,远处也能看到大概位置
- nick_ni
- otcotc2每个人体力步速不同,长途徒步,如果全部按统一速度,会导致所有人更容易累和白白消耗体力,所以长途徒步一般都会找相熟的,知道大概情况的,完全陌生的需要磨合 搞啥搞啥搞啥
- otcotc2其实一直都有,只是你没在圈子里,包括各个工具的使用,自救的方式,对外面的人来说,你说这些很枯燥的他们也没什么兴趣 搞啥搞啥搞啥
- otcotc2当年这线基本路上都是无人区了,我应该是2000年徒步进独龙江 搞啥搞啥搞啥
- zhanghe有个梨,费小弟,眼熟阿姨,数字姐
- zhanghe很丢人啊!我以前还上电视了呢,我到现在都不好意思看 ̄  ̄)σ
- zhanghe都是有节奏的,走的慢也累。。。
- alwayssomewhere铱星对讲机,应急时打开通话,也可发送短信,可以显示对方的gps位置信息,有用吗?
- u1170上面提到的2个东东提到的就是应急用的,应急用,续航不是问题,大不了还有充电宝可以充电。手持gps续航问题,我觉得29楼夸大了,以我的经验,佳明oregon 450,冬季贡嘎徒步路线,两节爱乐普pro支持12小时毫无问题,何况还有容量更大更耐低温的铁锂电池可选。
- zhdphao既然文中也说了,火起到了最最关键的作用,
辣么,每个人轻装的底线,是带上能发烟火的东西,可以保证半小时的燃烧,产生火光和浓烟,白天晚间都有用。
再退一万步,每个人身边至少必须强制带好防风打火机,遇险时身边找到的东西点个火堆,救援人员隔着10km都能感觉到。 - rikysheng回复1#nick_ni
看小说一般,惊心动魄。为啥要把两个女的留在后面? iOS fly ~ - ilcvm回复16#nick_ni
就是有事的时候开啊。譬如说有人中间走错路并弄伤了脚,就可以原地开对讲等待。前面的人发现人不见了,就开对讲往回找,隔段路呼叫一下。当然啦,现在卫星电话很小巧了,作用比对讲大得多,高难度长线最好是每人一台。 iOS fly ~ - xuwei2我年轻的时候也走错路一次,当时还没有GPS,翻山走到另一个县,遇到挖沙子的卡车把我拉出来的。
- alwayssomewhere
- u1170目标客户找错了,不是卖给户外徒步的,可以卖给海边浮潜的,潜水的
- nick_ni2004年常见的充电电池才1000多Mah还有自放电问题。设备用电量估计也比现在大。比较耐用的是碱性电池。
- alwayssomewhere
- nick_ni回复41#rikysheng
我有讲,先到先准备先烧水先做饭,后到马上可以补给热水。争取时间。
如果当天不是这个方式,那么我们要么发现人员失联已经天黑,要么就是天黑后还赶夜路前往露营点。夜路体力消耗非常大,并且危险性也大,还容易走错路。真正经历过的人都会避免夜路。
我事后回顾,依旧认为线路清晰的情况下前后2组保持一段距离没有问题,并且是正确的选择。R当时比较好的选择应该叫停K。一起休息一下然后再走,或者告诉K她无法马上继续。让K把这个消息带给我们,我们可以安排人员去接她。在知道她实际情况和大致位置。大家可以做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
当时的因为不知道情况,X去找她不可能全速前进肯定边走边找。我们原地等待非常焦虑,如果贸然去找可能发生更糟糕的情况。 - rikysheng回复48#nick_ni
嗯,是对的 iOS fly ~ - blueearth户外徒步 危险比想象的多 很多人以为只是个体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