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呼喊上升通道已经关闭的人都是给自己的不努力和差劲找借口

  • S
    SDEMOX
    马克一下
  • 兜兜头有糖
    台湾的绝望源自经济停滞,所谓阶级固化也是如此~
    台湾经济停滞,所以饼就那么大,别人有了你没有~~
    然而没有证据证明中国经济会停滞~
  • s
    sakerping
    但官方已经说了:不存在阶层固化,各种一片大好。当然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人民说完全关闭了,官方就说完全不存在。

    就这个话题来说,我认为归根到底就是规则的问题:让人知道通过什么样的努力可以大致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当然世界变化太快,但这就要求政府的执政能力必须不能落后变化太多才能修订规则。

    规则对于中产的影响其实是最大的。企业家什么的可以无视规则,因为他们有资源可以和规则交换。中产都是打工的,都是卖力气换钱,规则不利对他们影响最大最吃亏。咱不说国家,最简单的在企业里,没有上升通道那对股东和高管没影响,影响的是中低层有能力的人,真正的工作都是这些人做的,领导干部更多的都是协调和决策,这些中下层上不去怎么办?对,这是个人能力问题,和公司毫无关系,吹牛逼你自己跳槽公司没拦着你啊。但换成国家呢?

    企业里面70、80后的很多中高层,个人能力都很低的,北上广沿海还好点,内陆地方太常见了。因为当时经济发展太快,现实情况根本不允许也没有任何可行的规则和选拔标准。现在规则各种完备了,还是这些人掌权,这些人别说专业能力,很多连人格心智都不成熟。就好像乐视大规模招人,现在连猎头都不要这批人了,但如果乐视这生意做成了,那这批人就都是乐视的元老骨干。
  • k
    kidthief
    中产最惨在哪个国家都差不多,要么一穷二白再动荡也无所谓,要么上层经得起动荡
    其实你们上升通道一定关闭吗?我倒不觉得。别说下一代买不起房子,这一代做父母的哪个不给孩子准备好?
    我倒觉得下一代将会是轻松的一代,至少不用像我们这一代天天苦房子
    当然底层的的确是更难买房,然而中产也会更多。
    哪个地方的本地户口没有拆迁分的几套房子?你说更难进大城市,倒不如说是中国城市发展不均匀,如果城市都发展起来,谁还需要进大城市?
  • k
    kidthief
    别说我们下一代,就算这一代,耗尽精力能比得上父辈拆迁拿几套房吗?
  • N
    Naiman
    深度学习,智能化的大潮即将到来,你不反对吧?

    行了,经济危机也将一起到来,而且是没有好转之日的长期萧条

    中国上哪儿找经济增长点?
  • 十六夜鬼月
    人有时候是喜欢把自己贬得低一点,因为这样就可以暗示自己能够少担责任了。
  • N
    Naiman
    合着台湾日本韩国人都是煞笔,都不知道让爹妈帮忙买房买车找工作

    经济下行的时候,收到冲击最大的三五十岁的中年中产,当爹妈的自身都难保,拿什么帮孩子?给送进大学就算不错了
  • 残忍小红帽
    这不正好机会来了么,新产业崛起,旧产业淘汰,正式阶级变化的大好时机啊
  • N
    Naiman
    以前的科技爆发带来的失业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开辟新市场,靠剥削殖民地和新市场来解决的对吧?

    中国是最后一个被开辟出的世界级市场,现在中国也成了需要吞噬外部市场的巨兽了,你还能找到几个未开发市场?
  • N
    Naiman
    以前的科技爆发带来的失业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开辟新市场,靠剥削殖民地和新市场来解决的对吧?

    中国是最后一个被开辟出的世界级市场,现在中国也成了需要吞噬外部市场的巨兽了,你还能找到几个未开发市场?
  • s
    sakerping
    我那个回复可能没表达明白。买房这个事情本身,和上升通道阶层固化没有直接关系。说中产买房,实际上是对中产受规则影响最大这个说法的展开,因为买房是中产参与社会经济的重要方式。

    上升通道就是对中产有意义。对其他阶层都没意义。临时工自由职业者就是靠手艺吃饭,市场价格直接体现在收入上。做买卖和当官的都有各自的规则和上升路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这几个阶层的人群从来都不会说上升通道,只会说给多少钱干多少活、生意越来越难做、为人民服务。所以上升通道这个事情本来就不是全社会都关心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太正常了。

    所谓的中产,在现在已经和大学生研究生一样都是被稀释的概念了。总体来说,今天说中产的意思就是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收入比较稳定的合同工,包括聘用制的事业单位员工。所以年收入十万也是中产,年收入100万也是中产。各种临时工送快递的送外卖的泥工瓦工电工木匠理发师等等这些即使赚的多也不算中产,很多社会规则是不能管到他们的,他们也很少能从社会规则里受益。中产阶层的特点是所有的社会规则都能覆盖到,所以规则对他们至关重要。
  • s
    sakerping
    中产最惨是因为这个阶层的收入议价空间太少,没有可供其剥削的下家,还要受各种职业道德、社会伦理、明暗规则的限制。说难听了,卖B的和卖PY的都比中产自在。但是正因为这种阶层的特点,所以中产反而是能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道德、规则的载体。说白了,跟临时工讲什么仁义道德没有用,但人类社会还确实需要这些。

    比如,装修房子要有个工头和经理,是因为这二者是可以被规则约束的,而不是因为他们仅仅起到个召集汇总的作用。规则的核心是信用。如果大家全做临时工,根本没必要讲信用,那社会规则体系就崩溃了。中产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轻松与否全看自己的心态,这没什么可说的。房子以后会是中国社会最不缺的资产之一,这不是说就贬值不值钱,而是相比当初为他奋斗而投入的和牺牲的那么多的精力、时间、心情当然还有月供的资金来说,给子女换来的那点资产净值就很不可观了。

    最后,大城市的存在,本身就是因为不可能也没必要把主要城市都发展起来。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的二三线城市建设如何大家都看得到。如果真的中国的二三线主要城市都发展起来了,那我个人认为中国中产的日子只能更苦,赚钱越多的中产日子就越苦,因为他们的财富都一定会被以各种名义转化到二三线的城市建设当中去了。
  • 秃猫
    我不是很同意你说的,你不能只把眼光放在上海北京这种地方,年入三十万,不是上海人非要窝在上海当屌丝也没人拦着你,但想通了去到任何一个江浙二线城市,年入十万都可以过的挺舒坦,大房子美女都可以有。而上海本地孩子,父母现在都是60后,都是各大企业的中高层,他们可以拼爹,压力不一定比我们这一代大。而且有些人索性想通不买房,消费什么都上去了,比我们过的轻松的多了,这个世界又不是非要有房子才是所谓的中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福气,不用多操心什么的。
  • k
    kidthief
    讲真全世界这么多国家只有中国的爹妈这么尽职尽责愿意帮孩子买房买车
    ,也只有中国丈母娘要求最多
    日韩啃老数据没有,也不了解日韩父母有没有能力帮儿子买车买房
  • k
    kidthief
    你说的这些完全替代还要至少30年。而且照人口老龄化也没那么多就业人口
    没看见现在都是用工荒么
  • 高达八成
    同意,房子现在还值钱,以后就未必了。天朝不缺房子
  • s
    sakerping
    他把眼光放在上海北京起码是有依据的,并且是有理由的:确实资源多发展好。

    你说江浙任何一个二线城市年入十万都可以过的舒坦这怕是要被反驳的,我的条件是要成家养孩子并且月供一套房的情况下。而且真心说绝大多数上海人父母都做不到公司领导,他们自己上个地铁技校什么的情况到是多的很。
  • N
    Naiman
    啥都不知道你哪儿那么大脸就“讲真全世界”了?

    韩国也是儒教国家,再不济还有同根同种的香港台湾,人家父母是不想帮忙吗?是不给啃老吗?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台湾小夫妻买房不也是全家帮忙的吗。

    现在不帮了,无非是帮不起,或者勉强帮了忙,全家都陷入经济困难了

    韩国有个顺口溜,大意就是辛苦半辈子买了房,孩子上大学,卖房住全税(一种高押金无租金的租房方式),孩子要结婚,全税变月租。说的就是高昂的教育成本和低下的教育投资回报,使得孩子的人生每到一个阶段,父母的生活水平都要大幅下滑,甚至被拖进深坑
  • k
    kidthief
    中国现在就是在走发展二三线城市的路,二三线城市基建远超其他国家,借此可以分流大城市人口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大城市做屌丝
    下一代中产苦不苦我不知道,但是至少从现有的情况看来肯定是比我们这一代以及上一代好很多
    至少不用背负房贷的压力。
    很简单举个例子,只要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孩子,从父母那边至少能继承两套房子,将来结婚之后对方也能有两套
    四套房子在手,我真的不知道能苦到哪里去
    最苦的就是我们这一代,背着房贷养着孩子
    照这个趋势房产税势在必行
  • s
    sank2000
    喷了连律师也自动,不如法官也自动吧。
  • N
    Naiman
    用工荒只是区域性结构性用工荒,跟咱们说的全社会层面大失业

    再说30年你也太乐观了,我公司去年给一天半自动化产线做了改造,一条线一个班从35个人变成6个,因为中国自己的机器人行业大爆发,产业机器人变便宜了。顺便如果是纯手动线这一条产线应该用60个人

    自动翻译,已经发展得很快了,10年以内商用化没问题。自动驾驶,美国已经开始路测了,就算考虑到政治原因,国内也拖不到15年以后。自动文书有了,已经有自动新闻记者来写稿子了。自动律师也走了,初级律师律师助理哭哭

    其实真正的问题是在这之后,大家都失业了,谁消费呢?
  • x
    xu33
    房地产就是新的增长点啊
  • 肉丸子
    体制,资源的有限和分配方法,社会方方面面的管控。。。今天的问题,很多年前就埋下了种子了。想必解决起来难度也会非常非常高。
  • k
    kidthief
    那你的意思就是台湾香港韩国的中产还不如中国中产?
    这两天刚接到中介电话,某个老人为了给孩子买婚房要卖房子了,拆迁房,本身用来出租的
    说全世界也没什么问题,父母帮忙带小孩,帮忙买车买房娶媳妇,你再找一个国家的父母能做到这样
    同样的,如果韩国发达国家也一样,那喷中国也没什么道理
    只能说是儒家文化国家的悲哀,同样的欧美国家就没有孩子这个一辈子的负担

    [本帖最后由 kidthief 于 2017-6-14 16:11 编辑]
  • 夏多南纳特
    看完了,受教
  • m
    mting
    有房子 不见得是好事情
    如果有遗产税 多一套房子 就多一个压力
  • N
    Naiman
    初级律师进了律所要做多少年案件资料整理阅读工作?
  • k
    kidthief
    在实行之前,有资产都是好事
    就如楼上某人的回帖里说的,中产最惨
    万一实行,被剥削的也是中产,就如我上面的回帖说的
  • s
    spouter
    就是没有遗产睡,物业费就够你吃一壶
  • k
    kidthief
    如果不是自住,我还没听说过哪里的房租是抵不了物业费的
  • N
    Naiman
    智能ai出现以后,这么多岗位被替代,你不否认吧?

    咱先不说啥时候能普及

    就说ai普及化以后,会诞生什么新的行业来容纳这么多就业人口?你别车到山前必有路,你要啥都想不到还在这儿逼逼啥呢?
  • i
    idisleon
    阶层跳级是艰难的,阶层提升是困难的,只有比身边人多挣点物料是容易的,

    没有什么多余想法也是洗洗睡吧,一会就到晚饭时间了,呐,市场买点菜,晚上煲个汤,人最重要呢是开心喽。

    [本帖最后由 idisleon 于 2017-8-13 21:52 编辑]
  • k
    kidthief
    你不谈啥时候普及,却说我bb车到山前必有路,这算半斤八两么?
    科技导致的产业转型,就业转移是每个时代都有的事情,只谈失业不谈转型
    就说五六年前你能想象到快递业能有这么大的就业人口么?
  • 高达八成
    不用逼逼那么多,大家看看身边,又努力脑子又好使的群体,阶级上升了没有。
    傻逼+懒鬼这一群体表现又如何
  • k
    kidthief
    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国人最难就是开心
    不满足,攀比
    我在国外见过那么多租着房子草着妹子,想分就分想换就换的
    真tmd羡慕
  • s
    sakerping
    我这都是空谈哈,也不算预测。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也不存在谁说服谁。

    只要资源集中在大城市,那大城市的人口是绝对分流不了的。我本人是从北京到四川,先在公司三线城市的机构,再回成都,深有体会。基础设施做好,完全不可能起到分流大城市人口的作用。如果你想谈这个,我可以写几千字,简单说几句容易被误会,因为真的是深有感受。并不是说像楼上所说的二线城市很舒适这么简单(那还是江浙,江浙以外的二线城市就别提了)。

    发展二三线城市本身就是靠高投入的方式续秒,续到政治和经济进入有利局面的时候为止(对谁有利不一定)。处于续秒阶段的社会和个体都是没有生活质量可言的,比如隔壁说的什么文化啊精神啊这些都是够用就好。基建的投入,不可能由国家直接掏钱。这就好像一个企业发不出工资的时候绝大多数老板都不会从自己的腰包里掏钱垫上的。钱从哪里来呢?就是要从可以被规则约束的人群中来,就是中产。相比巨大基数的中产的财富,企业家一家捐几千万搞几十个亿那都算是羊毛而已。

    只要这个续秒的阶段不结束,无论哪一代人都不会轻松的。

    至于土生土长两套房这种,真的,不都是这样的。上海、北京、成都,都有各种不着调的家长。要说平均有可能,有的家长给孩子好几套,有的就一套就不错了,地段面积如果再差那根本就没任何的市场价值,只要不够给孩子上私立学校的就真的都只能拿来应急而已。

    [本帖最后由 sakerping 于 2017-6-14 16:35 编辑]
  • x
    xpressure
    年入没有千万的就别提什么上升通道了,泥潭都是底层里的底层好吗
    能爬到底层里的中间就算人生成功了好吗
  • k
    kidthief
    不吵架就讨论
    基建好起来才有发展的能力
    不说分流大城市人口,而是那些二三线城市人口不会再集中前往一线城市。
    二三线城市基建本身就已经分流很多就业人口
  • k
    kidthief
    基建也带来很多就业机会,不只是流动务工人员,当地的配套生活设施,物流带来的就业也不小
    现在才大力发展基建,基建好,中产也更愿意安家,城市也能更好发展,相辅相承
    天津算是特例,倒了血霉了,虽然本质上是政府监管的锅,但是给这个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十几二十年消除不了
  • N
    Naiman
    09年就有双十一了,五六年前快递业人口已经很多了,这有啥不能预测的?

    你还在逃避问题呢,甭管啥时候普及,深度学习AI最终取代的是“人”本身,甭管什么工作,只要是人能干的,ai都能干

    你所谓的转型是要往哪儿转呢?新的工作岗位从哪儿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