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没有画人物画得“像”的画家?

  • 为谁涅槃
    扯淡,请搜索超写实
  • 级替四
    谁告诉你的
  • 九能不带刀
    回想一下,国画里的人像,还真没有特别写实的

    估计只有州府一类城门的通缉犯图像是稍微能像一点了
  • 级替四
    花鸟鱼虫归纳的都比人物水平高,人物确实是很难画好。

    现在有种说法,西方大师以前借助光学设备来解决肖像画的形准度问题,不然很难解释他们毫不犹豫的用笔,除非现代画家的手眼控制力天生就不如古人。
  • 级替四
    水彩也是毛笔
  • c
    codemummy
    笑了,你是画过画的人么?说得这么幼稚?
    国画玩笔势笔形笔力
    水彩玩水与色的控制
    即使如此,水彩依然还有湿画和干画的区分,水融与叠盖并用,提白盖黑在水彩里也属于标准技法,你画国画也这么玩?
    我还说猫和狗都在地上爬呢,能是一样的?
  • h
    hudihutian
    工笔画用的画画的毛笔,跟一般写字的还是有不一样的

    当然说到底这应该不是决定性因素,你给古人什么笔他也画不出透视来
  • 爱你一棒陲
    天朝的雕塑才真是货真价实的“工匠”产品,绘画还好吧,但人物画比例严重失调,对人体解剖很避讳估计是主因,连春宫画都画得像猢狲。共通之处就是人没脖子,手、脚细小,上下半身比例严重失调,头重脚轻等等。
  • 兩儀織
    请百度“宋代肖像画”,事实上唐代的肖像画就已经达到一个高度的水平,再往前可以追溯到南朝的齐梁时期,梁武帝萧衍绘的职贡图和他本人的画像都是非常杰出的珍品,相比下同期的欧洲肖像画,你就不会那么自卑了。

    你们熟知的日本肖像画国宝,神护寺三像——源赖朝,平重盛,藤原光能(也有研究说是足利直义,足利尊氏,足利义诠),就是典型的学习南宋人物肖像画的杰作。在大和绘里似颜绘是非常罕见的,这三幅画因为运用了中国技法被称为日本美术史上人物画的最高杰作
  • f
    ff42
    既然好几楼都说到宋代,认为宋代肖像画的水平达到或者说接近或者说不会输很多给同时期欧洲的肖像画水平,那我们就来看几幅宋代的帝王画像——想必能够代表当时最高水平了吧。
    1、太祖


    2、太宗


    3、真宗


    4、仁宗


    5、英宗


    6、神宗(他真的坐在椅子上了么?)
  • p
    pangeng
    工笔画?
  • c
    codemummy
    你看过几尊雕塑就来喷兲朝雕塑是工匠产品?就知道秦俑?可即使是秦俑也写实得很,人体比例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对黄种人的面部形象都概括得很精准。
    这些宋、元、明时期的兲朝雕像比例很失调?头重脚轻了?





    兲朝或者说非欧洲文明没有发展出严谨的自然科学体系,所以决定了进入现代文明前的艺术在写实程度上远逊于欧洲,但这并不是说其它文明的艺术都是原始人涂鸦...
  • f
    ff42
    你这些是泥塑还是雕塑?
  • V
    VODKA
    天朝古代只有石匠木匠,根本没有雕塑家一说,米开朗基罗要是生在天朝,估计也就是乡里闻名的一个石匠。。。。。
  • V
    VODKA
    天朝古代几何学知识不完备,注定是没法在细节上画得像的。。。。。

    这和艺术关系不大,主要还是个数学问题。。。。。
  • h
    hudihutian
    秦俑才算纯中国货,佛教造像本来就是希腊通过塞种传到中亚北印度然后进中国的……
  • c
    codemummy
    你喷之前或者贴图之前,最好先翻翻书,有力气百度兲朝工笔画,没时间百度下中世纪欧洲宗教画?看看一堆宗教画和你喷的兲朝壁画有什么差别?
    欧洲写实艺术有两个高峰,古希腊/罗马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中间1000多年中世纪的艺术的写实性是大幅倒退的。
    最后,代表兲朝人像艺术高峰的,从来不是肖像画,而是宗教画,比如永乐宫壁画。
    不过如果你要问像不像油画那样写实?那我明确告诉你,没有。但如果你要问像不像真人,我只能说形象肯定靠谱,宋太祖长得就那胖乎乎的憨厚样子。
  • p
    pangeng
    去大英博物馆看唐朝的雕刻的神像和陶瓷的佛像,我cao!绝了!
  • V
    VODKA
    国画的山水其实也不能算是写实,石头和树木都是有固定的几种画法的,按需套用,构图也基本上靠画家脑内补完,很多山水画的场景都是虚构的,和实际景物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就算看着像写实,但并不是真的写实。。。。。

    国画只有花鸟鱼虫倒真的算是写实不错。。。。。
  • 岩波书店
    中世纪的写实性大幅度倒退?你说的艺术里包括雕塑么?包括棺材上的雕塑么?
  • 哎哟大白
    最后一张是孔连顺吗
  • D
    DvRyu
    不是不追求画得像吧……不懂透视,也就只能像到那种程度了……
  • c
    codemummy
    即使到文艺复兴早期,欧洲一样在人像细节上画得一塌糊涂,更别提到文艺复兴早期,欧洲都根本没风景画的概念,数学就没用武之地。
    绘画比雕塑难的原因就在于绘画是更综合的学科,透视困扰了绘画几千年,到文艺复兴时才借助自然科学的发展而解决。
    兲朝并不是没有领先与欧洲艺术的地方,在风景画(山水画)领域,兲朝玩了1000多年之后,欧洲才开始玩。这是自然科学与文化所决定的发展方式。你见过兲朝有雕塑么?兲朝雕塑很少,多以夸张的装饰造型为主,写实极少,比如昭陵六骏浮雕就很写实,但也仅此而已。hu大你错了啊,秦俑怎么算中国货!
    嬴秦东夷弼马温贱民出身,中国唯我大河南呐,您说是不?
  • h
    hudihutian
    中国佛教造像的传承流转资料证据俱在

    至于秦嘛,秦乃颛顼后代,尽管夷狄化很深,那也是汉族的嘛,就像汉朝人看凉州人觉得都是野蛮人一样,总不能说凉州人不是汉族吧
  • 兩儀織
    同时期950~1250左右,欧洲的水平:



    绘于13世纪的,罗马人的国王(德国国王)霍亨施陶芬王朝的康拉德三世



    11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三世

    你现在看到那些非常精致的高水平肖像画,是13世纪末伴随文艺复兴才开始逐渐形成的,到了14世纪晚期意大利和低地国家这些繁荣的地方已经有相当的艺术水平。了解透视画法你必须知道乔托·迪·邦多纳,他是第一个把这种技法带入西方绘画的。他死于黑死病之前,他死后数十年意大利的艺术水平突飞猛进,远近法和空间感成为了必修的基本功。

    至于雕塑,有一种说法是雕塑是用三维立体来反映立体,所以古希腊罗马时期就有非常成熟的雕塑技术,中国从商周开始就有高度发达的青铜器铸造技术。但绘画是在一个平面上用二维来表现三维,因而发展要远远滞后于雕塑。近距离看萨摩色勒斯的胜利女神和近距离欣赏四羊方尊、莲鹤方壶我个人觉得都是极度的感动。

    说了这么多主要想表达一个意思,比较文化学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比较同时期的不同文化一方面开拓眼界另一方面也开拓心灵,教人谦卑学会尊重。没必要妄自菲薄也没必要妄自尊大,中国确实是什么都有,但确实没有像基督教欧洲文艺复兴那样有一个富余的阶层用一个完整的体系把科学不仅打牢基础,而且逐渐深入,所以当别人一日千里的时候你就落后的看不见了。

    举个最直接的例子,数学,中国有非常悠久和精确的数学传统(珠算,建造)但至始至终没有一个体系整理,仅仅停留在基础的应用数学基础上。我们知道物不知数的算术口诀,而西方数学家读到这个例子总结出了中国剩余定理,这是数论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定理。理查德费曼对珠算有过非常经典的点评,虽然这段是针对一个日本人的:

    “ 我发现:他根本不懂得怎样处理数字。有了算盘,你不必记诵一大堆的算术组合;你只需要知道怎样把小珠子推上拨下。你根本不必知道9加7等于16,而只需要记住加9时,要推一颗十位数的珠子上去,拨一颗个位数的下来便好了。也许我们算得较慢,但我们才真正懂得数字的奥妙。
    此外,他根本无法理解求近似值方法所包含的道理,他不明白在很多情况下,任何方法都求不出完整的立方根,但可以求近似值。因此我永远无法教会他我求立方根的方法,甚至让他明白那天我有多幸运,因为他刚好挑了个像1729.03这样的数字!”
  • c
    codemummy
    爵爷的理解是我回复的帖子说的是雕塑?
    还有,如果你认为包括雕塑作品,那么正面回应你一下,雕塑作品的写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倒退了,特别是早期基督教雕塑艺术,原因是占支配地位的宗教艺术追求的不是肉身的真实而是刻画神性,写实性大幅降低,后期主流如哥特式雕塑虽然在写实性质上有回升,但作为宗教艺术,整体也就那么回事罢了,单雕塑艺术的生命力而言,远不及拉奥孔这样的雕塑价值高,意义更多的体现在作为整体如教堂之类的综合价值的附加值上而非独立价值。
    如果你认为中世纪主流的拉长的柱状人形雕塑比古希腊/罗马时期生动的人体更写实,那我也就无话可说了
  • c
    codemummy
    双林寺雕塑群啊...韦陀天王
  • 岩波书店
    其实我不认为艺术本身有所谓倒退进步的问题,我认为是趣味的演变而已,所以其实我不太喜欢讨论这种话题
  • c
    codemummy
    这话说得...
    感情hu大以为兲朝雕塑史改名印度雕塑史之兲朝部如何?
    幸好我贴的几张图中有刘元的雕塑,他可是以道教像出名的..
  • 兩儀織
    是的,这个问题20世纪早期就有人提,二战之后欧洲的知识界更是一致认识到文明的发展是多歧而且非线性的,艺术是典型的代表之一,审美观的变化能极大的改变表现形式。

    但话虽这么说,有一些基础的价值和信条确实也证明了它们是一直存在的。并且所谓“黑暗时期”的西欧的艺术倒退确实是因为对之前的艺术继承不足和战乱损失导致,例如能读写绘画雕塑的人口大量减少带来文化的断层,很多中世纪的绘画都是对拜占庭艺术甚至是罗马时代晚期的拙劣模仿,而文艺复兴毫无疑问提升了绘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个是不可否认的。当然个别例子始终存在,比如格列柯这样不入当时审美观的怪才。
  • h
    hudihutian
    是的,非线性的说辞不能证明中世纪欧洲各类艺术的减速、停滞甚至衰退
  • c
    codemummy
    虽然不可否认在部分领域,中世纪艺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宗教建筑艺术,以及与各色蛮子融合之后在风格化方面有了多样突破,也就是形式艺术的扩张罢。但整体而言,宗教限制了艺术的自由发挥。中古时代的艺术整体倒退基本算一个已经盖棺的论断,不然之后的时代也不会定名文艺复兴了。
    当然了,具体到某件艺术品,自然会有亮点和突破——我不一样从兲朝几千年历史中挑出了几件相对很写实的雕塑,甚至还挑出了有近大远小这种朴素焦点透视的绘画作品呢。
  • h
    hudihutian
    不过您举的道教造像的例子也不合适,道教造像源自佛教造像是毫无争论的事情,中国的俑像制作也大倒退过,汉墓里的陶俑相比秦陵,简直是地摊货(不指体积)
  • n
    nikutai
    绘画归根到底就是个表现能力的问题,古代绘画在观察水平和表现手段和及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就只能做到那步,硬说他们是在脱离写实玩意境是很可笑的。
    写实都还未玩出来,谈意境不是扯淡么?
  • n
    nikutai
    中国传统人物画太过依赖线条来表现,准确说法是表现手法简陋原始,实在谈不上有多高的艺术价值。
    山水国画却正在于脱离了线条的制梏,丰富了表现方式。
  • c
    codemummy
    近代文化开明以前,艺术有倒退正常得很,毕竟统治者的需求决定艺术形态。
    儒道艺术脱离不了佛教艺术是事实,但是兲朝艺术史本就是一部宗教艺术史,儒释道三教轮番登场,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且随着本土艺术的发展,其实最迟唐朝时期的佛教艺术已基本完成本土化,宋元明留下的雕塑很难看出印度的影子了。
  • h
    hudihutian
    从人像的艺术表现比如衣纹,或者从人物形象审美等角度看,那当然是中国化了,但是从表现形式看,说实话我没觉得中国造像发展到近代,有超越(甚至达到)它希腊祖宗的迹象。如果再拉去跟文艺复兴时代和以后的作品去比,比米开朗基罗比罗丹,那就是开玩笑嘛
  • c
    codemummy
    你这不过是唯写实论的观点罢了,就和帖主一样,拿“像不像”为衡量标准呗,但无论是因为技术或文化因素,中国/东方艺术都没有向写实方向发展是事实,如果唯写实论而言,兲朝/除欧洲外的艺术就都是一坨屎了。
    当然了,兲朝其实本来就没什么雕塑情结,雕塑艺术发展不起来也自然,2千年下来能够叫上名字的寥寥无几,比如我就只知道一个刘元罢了。
  • 级替四
    你想告诉我国画不追求形准度只讲究技法
  • 级替四
    即使是技巧上相对雕刻简单的泥塑,解剖学的准确度上也不行.
  • R
    Redofish
    我算半个业内,cg早期的教程都写过一些
    几个月前拿回毛笔,蘸墨,不仅姿势要注意,袖子也要收起来
    如此复杂的姿势,就算通晓透视,作画实在太难了,只能因式而为画水墨

    虽然系统来说以上诸位都说得不错,光学,透视都是点此科技树的必备条件

    工具和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哈哈哈哈,也在有意无意地影响古代画者的思维和形势
  • f
    father
    显然没有











  • j
    jpdw
    清朝皇帝有画像的,以写实为主。
    http://www.google.co.jp/search?q ... p;bih=518&dp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