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没有画人物画得“像”的画家?

  • f
    ff42
    国画的山水画或者花鸟虫鱼这些还是很有意境的,但是人物肖像画始终感觉一炮污。咱不说中西画法的哲学差异,就说人物画最原始的诉求:“像”。
    古代有没有能把人画得像人的画家画匠?有没有能画出基本符合人体比例、立体透视、光影明暗等技术标准的?
  • 绯雨流
    张僧繇。
  • 小色




  • 契卡
    郎世宁:D
  • f
    ff42
    就是这样的么?

  • p
    pradafx
    唐伯虎
  • 安布罗西亚
    中国文化本身就过早地进入了“写意”的境界,画家追求的也不是“像”,非要在古代画家里找 “画得像”的,挺难
  • a
    amwamdso521
    照相机严重制约了肖像画的发展
  • 南极
    画春宫的?
  • 绯雨流
    要么说张僧繇是一个异类,南北朝时期正是山水画方兴未艾之时
  • z
    zero3rd
    画得像的工匠画没人愿意收藏啊,倒是写意的文人画收藏价值高。

    中国掌握财富、权力和话语权的都是文人阶层,所以文人画地位高。

    本帖最后由 zero3rd 于 2014-5-22 11:34 通过手机版编辑
  • f
    ff42
    还是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吧
  • h
    hudihutian
    中国古代没有焦点透视理论指导,只能做到画远景像真的
  • Z
    Zeldafans
    答案很明显是没有
  • b
    bigwizard
    现在的西方画展,都是意识流。画得像只能说匠气十足
  • 为谁涅槃
    而且没有社会基础,中国画人物一般都是讲求神似 写意。 欧洲有家里挂人物肖像画的传统,自己的祖上谁谁谁的肖像挂在家里,造成一批画家比谁画的写实画的唯美画的格调高。中国自古都很少有在家挂人物肖像画的习惯,直到现在都是,谁挂个人物的会觉得很诡异。(祠堂里的祖宗肖像不在此列)
  • R
    Redofish
    毛笔太难操作了
  • 剑霸天下
    等等,油画难道不是毛笔?
  • l
    luckybb
    为什么总有人说画的像就是匠气十足呢?连基本的型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就直接过度到写意(或者说是神似意境)个人感觉没有意义。西方即便是印象派的画师也是要经过严格的传统艺术教育才慢慢过度到印象(写意)形成自己的风格,国画体现对象很多都是山水花鸟虫鱼,缺少点人文气息。


    不会发视频,如果以下视频就是所谓的写意,那我情愿“匠气十足”
    http://www.56.com/u96/v_MjM1MDk1NDk.html
  • 鬼冢英吉
    谢邀。

    尽量尝试说简单些。


    其一:所谓写实与否, 透视和光影效果是个很关键的部分。

    而西方画重视透视与光影效果,是 文艺复兴之后的事。
    即: 在没有透视及光影效果的时代,西方画也不写实。

    公元前的埃及壁画:
    公元后的拜占庭壁画:


    对比一下: 唐朝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南唐的《韩熙载夜宴图》:

    是不是可以这么说?
    结论之一:文艺复兴之前,其实西画和中画的人物画,大家都差不多,因为透视和明暗对比不靠谱,所以,都不算太写实。










    其二:中国也不是一开始就写意的。实际上,有一个时期,其实很重写实, 尤其是宋朝画院,界画、花鸟,虽然谈不到透视光影,但都很写实重视细节。比如: 宋朝的楼阁: 但是:
    宋朝之后, 文人画流行,大家都爱玩山水写意,这就 大大降低了工笔的地位;到明朝中后期,士大夫更懒得画工笔,大多笔墨文章,求写意淋漓去了。
    那时节,画肖像的,太写实会被认为不摹古,且匠气。 这是士大夫掌握作画话语权的直接结果。






    而欧洲那边,在 透视、明暗对比出现前,其实也不算写实。比如文艺复兴期间,博鲁盖尔这幅:
    对比:


    其实论”写实“,也不比《清明上河图》靠谱多少吧?博鲁盖尔这幅,都已经是《清明上河图》之后几百年的作品了。


    但文艺复兴之后,一切慢慢变了。


    比如,以下是画圣 乔托的作品, 文艺复兴前期。看着依然不算写实吧?不是他老人家型打得不准,或者构图不好,或者动作失真,主要是因为没有透视明暗对比凸显质感。





    以下是 拉斐尔师父吉兰达约的作品,好,但依然有些2D。

    而看 拉斐尔的这个,明显人体材质、开始当真了:

    卡拉瓦乔是明暗对比的大师,17世纪初无数人学他:



    而之后,北方画派(荷兰)对材质和光线又有了研究,比如 伦勃朗:

    所以:透视、明暗效果和细部质感的成熟,使得西方画,是一个极其、极其、极其、极其漫长的过程。



    而哪怕到了19世纪,古典油画已经在透视、结构、细部描绘方面大成后,还是有些问题。比如:
    安格尔这幅《大宫女》天下知名,他自己是19世纪前期古典画派最重要的人物,一向讲究素描的精确、透视的到位。 但注意这个姑娘的脊椎骨:明显长得不靠谱,违反人体基本事实了。
    即是说,到19世纪,透视和明暗对比效果已经很出色到足以乱真了,但在细节方面,西方画依然有不写实的一面。


    实际上,莫奈、雷诺阿、西斯莱这些印象派之所以造安格尔的反,就是因为“古典画派没有画出我们眼睛所见的东西”。即:“西方古典画派,还是不够写实。”










    做总结了。
    早期,大家都不用透视和明暗对比时,西画人物和国画人物,其实都不算写实。


    中国自宋朝画院,重视写实过一段,但宋朝之后文人画盛行,也断了工笔匠们的念想。大家都开始刷写意+摹古了。


    欧洲自文艺复兴之后,重视透视、明暗对比、细部描述,尤其是南方画派的人体构图和北方画派的细部勾勒都发展出来后,就制造出了足以乱真的3D效果。
    但是,哪怕到了19世纪,透视和明暗技法已经普及,西画在构图方面依然不算写实(参考安格尔)。所以才会出现印象派和古典派的长期斗争。
    一言以蔽之,公元前一千年,大家都差不多,甚至中国画还更写实些。
    之后,欧洲人走了透视和细部,而中国画家走了写意的路数。
    大致如此。

    2013-02-13
  • l
    leon2236
    一直觉得油画那种远看跟真的一样的画像太让人震惊了~~~
  • N
    NoLife
    宋朝的花鸟鱼虫很写实了,但就是不用来画人物。
  • n
    nikutai
    就是绘画理念不行嘛。
    目的就是追求写实的清朝前期帝王像都画得一泡污。你要按写意的标准来看的话也不怎么样,人物很呆滞,一点神气都没有。

    [本帖最后由 nikutai 于 2014-5-22 12:23 编辑]
  • 黑暗骑士巫妖王
    当年没有照相机,其实给大家画肖像就是欧洲画家的日常生活来源,所以都会画得很好。

    欧洲别说光影透视是文艺复兴之后才讲求的,其实人家古希腊的雕塑就非常写实,说明人家追求的就是那个境界。
  • f
    ff42
    其实我一直很想问,把皇帝老儿画成这样,真的不会被杀头么?
  • p
    pimp1234
    喷了,我以为这位大师最后会喷一碗水
  • h
    hellblack
    按面相学来说,不会。
  • l
    leon2236
    这个我觉得也不是那么简单,油画的特点是你离近看一泡污,但是站远点再看,原来一泡污的地方瞬间感觉真是精彩之处!对光影的颜色运用真的是让我惊叹呢!!尤其是最近刚去中国美术馆参观了一下某人的油画展,真的是感觉特别差异,跟在电视上或者书上看到的完全不是一个感觉的~
  • 凋朱颜
    我在想是不是和中国很少使用裸体模特有关?
  • 凋朱颜
    花鸟鱼虫乃至天地山水你可以观察仔细了满满写生工笔,但人体模特难找,导致了人像工笔不行是不是也是原因?
    我一直对《溪山行旅图》推崇备至,有机会要到台湾去看看原件
  • 朱爷吉祥
    所以说韦伯开篇就说的这个问题,为啥其他文明没有像基督教文明这样,在音乐美术雕塑建筑上如此细致入微精益求精
  • R
    Redofish
    握持方式完全不同
  • w
    wer.
    古希腊发展过写实,基督教兴起之后,教会不喜欢写实作品,那样会造成"出戏",只要壁画有个人物就行了,到了文艺复兴才开始重新写实的.文艺复兴是复兴的古希腊文艺
  • x
    xinranerzhi
    天朝推崇的书法文化不仅制约了美术的发展,更制约了科学的发展
  • c
    csnlm
    看了古希腊的雕塑就知道古代写实这个天赋点中国人基本没点
  • 火星大王
    天朝到列强叩关都没点出“透视法”这个理论,如何画得像。
  • 冲锋衣
    画通缉令的
  • 浦西上人妖
    中国画重的是意境吧,你非要找画的写实的那真不太有
  • a
    alex8637
    之前去意大利转了一圈,看了一下雕塑实物,觉得文艺复兴那会儿简直就是突然让他们掌握出了黑科技

    用大理石不光能表现出身体的弹性,肌肉的紧绷感
    连TM真空穿纱衣的那种丝绸裹着青春的奶的感觉都能表现得惟妙惟肖

    真是太恐怖了

    这手艺现在也没见人能用手工在大理石上复制出来吧?
  • c
    codemummy
    何止古代中国没有严格的焦点透视理论,欧洲一样没有。
    焦点透视理论是文艺复兴以后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的学科,比如丢勒引入几何学来画建筑风景画。
    此前的欧洲和中国,对焦点透视的理解都只有四个字——近大远小。
    兲朝古代一样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画

    [本帖最后由 codemummy 于 2014-5-22 15:38 编辑]
  • c
    codemummy
    也不能简单归类于此
    欧洲早期绘画其实经历过一个写实的阶段,而且写实程度也远超兲朝。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人像绘画作品的写实程度其实基本和文艺复兴早期波提切利等也差不离了,但是随后进入中世纪玩宗教画就摧毁了写实化路线。
    当然了,兲朝最大的问题是儒家理论束缚导致自然科学的发展陷入停滞,而自然科学跟不上,自然就无法解决写实绘画所需要的解剖学、透视学和材料学等理论基础的瓶颈,所以兲朝绘画自然而然的在文化和科学的综合选择下走向了以散点透视为主的文人画,且就此陷进去了。但就写实程度而言,国画在山水花鸟等领域,其实也是算很写实了。
  • c
    codemummy
    2货,恰恰是基督教宗教文明掐死了古希腊/罗马的写实艺术
    文艺复兴挣脱神的束缚之后,欧洲艺术才再次走向写实领域

    以下就是基督教文明创造的拜占庭风格宗教化,比之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写实风格差远了,和兲朝永乐宫壁画也就一个模式罢了

    [本帖最后由 codemummy 于 2014-5-22 15:44 编辑]
  • 岩波书店
    日本有似绘,大臣影、摄关影都是这一派的,还有去给李天下画像的那哥们应该也是能画的很像的否则脑袋都没了
  • r
    redeify
    古代画通缉犯头像的是不是算最接近真人的?
  • w
    wer.
    又一个不知道复兴为何物的
  • g
    genesisx
    我想到老郑说过一句经典:画得像的不是画家,是照相机。
  • A
    Alloyo
    毕加索几岁就能画得和照片一样了,然后用了一辈子学习摸索,终于画得像儿童涂鸦了
  • 达尼.阿尔维斯
    画得像在照相机出现后就完全失去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