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总结与展望:既要搞好科研,又要想办法挣点钱

  • 斩断意识流
    今年发了四篇论文,两篇SCI一区top期刊,一篇3区,一篇会议,都是自己的idea,自己推公式,自己写程序,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甘苦自知。按照往年惯例,能有六七万块钱奖励。从来不灌水、不作假,也喜欢搞科研,良心上对得起国家的奖励。今年教育部,科技部发文件,不能搞唯论文,不能按照论文发奖金,今年和以后的奖励都没用了。我搞理论,成果只有论文,还没搞明白不“唯论文”以后怎么评价自己的工作,既然国际权威专家审稿人说了都不算数,看来还要加强学习。当然,没了奖金,也要做科研写论文。只是科研人员也要生活,也有老婆要花钱使其停止聒噪,娃儿天天叫让我带她去大餐馆吃饭,想起来就烦。
    决定了,明年暑假开始办高考数学补习班挣点钱,寒假就把近二十年高考题下载下来做。
    租房子、招生宣传、备课都要花精力,为了生活,迎难而上。线上课程也想弄,没想好线上怎么挣钱,边干边学。



    ----------------------------------------------------------------------------


    补充一点,做理论到底有没有用。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也不容易回答好的问题。简单点说,绝大部分没用,少部分有用,但是什么时候有用,十年后,百年后,千年后,谁也不知道。那么,是不是因为绝大部分没用,现在没用,就不用研究理论,国家也不用投资,浪费资源。纯经济地算账,国家投资一万个人做理论,里面或许有两三千个人在灌水混日子发论文,最后只有一个人的成果,要一百年后才用得上,不划算嘛。包括很多网友,以及不做理论研究的专家教授都是这么想的。或者有些人说,我们请同行评议,审查成果,把有用的或者未来若过年会有用的挑出来进行资助,别的就不管了。


    在我看来,以上的想法都体现了人类的狂妄自大。自然和自然的秘密蕴藏在黑暗之中,多少绝顶聪明的人穷经皓首想要一窥其貌,一万个人做的东西能有一个有用已经是宇宙眷顾,让人类能够生存繁衍。人们舍不得养那九千九百九十九个人,妄想挑出有用的来,这不是狂妄是什么。


    据说牛顿一辈子只开怀大笑过一次,那是因为有人对他说欧几里得几何学好像没什么用。



    --------------------------------------------------------------


    从各位网友的回复来看,取消论文奖励,特别是取消我们搞理论的奖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


    感谢各位D版网友的支持和关心,来不及一一回复,见谅!
  • s
    streamkite
    辛苦,加油
  • w
    wang3328901
    人才,顶一下
  • y
    ybbwang
    牛就五个字
  • 斩断意识流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8/443572.shtm


    以下为5位高校教授的心声。

    收入会下降吗?积极性是否受影响?

    ▲ 李立(化名,东部地区某高校副教授):

    肯定会影响收入,而且影响非常大。高校教师的工资收入普遍较低,我的科研奖励在学校里算中等水平,科研奖励占收入的比重较大。甚至有部分同事的科研奖励可以达到百万元,他们受影响也很大。

    这自然也会影响积极性。对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而言,结婚生子、买房等生活压力很大。生存问题解决不了,何谈发展呢?

    我现在很纠结,也很迷茫。如果论文奖励全部取消,没有经济保障,做学术对我来说就是奢望。

    ▲ 蔡宁(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

    我认为不会影响我的收入和积极性。对我们这种研究型大学而言,发表论文一方面是为了得到同行认可,另一方面基于项目评审、结题需要。普遍是没有额外奖励的。

    ▲ 喻海良(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

    我是年薪制的,对我的收入没有影响。

    是否有利于改善论文注水、造假现象,鼓励大家追求高水平研究?

    ▲ 李立:

    学校之间的差异很大。对于我们这种“双非”高校来说,想要做出高水平研究是非常困难的,也不能拿对清北的要求来要求所有高校。况且,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没有足够的数量积累,也很难一下子有高水平的研究。

    ▲ 蔡宁:

    我认为出台这样的政策是为了提醒大家,不要把发表论文变成指标竞赛,按照数量排序打分。在进行学术评价时,还要注重文章内容、影响力等。

    但对论文造假作用不大,很少有人为了奖金去发注水论文。

    ▲ 喻海良:

    还是有帮助的。在缺乏论文的时候,奖励一下,但现在我们国家已经不缺论文了,缺的是有影响力的工作。这也会使老师专注于重大问题和重大发现,少做一些短平快的工作。老师如果追求快速产出,就会影响带的学生,对整个科研环境很不利。

    层次较低的高校取消了奖励,还会有人去吗?

    ▲ 蔡宁:

    对于高层次学校来说,不缺论文,也就没必要奖励;

    而对那些偏远地区的、层次较低的高校来说,缺乏学术论文,或者说缺乏优质期刊、高水平的论文,进行奖励是一种提升学术水平、提升排名的措施。等到论文质量、数量提高了之后,无法支付高额的奖励费用了,奖金水平自然就会降低。

    但如果这些高校取消了奖励,谁还会去呢?

    ▲ 马军(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

    论文奖励利用的是“鳗鱼效应”。学校财力有限,能拿到高额奖励的人是很少数,但可以进行招聘宣传、吸引人才。

    脱钩后,如何考核高校教师科研绩效?

    ▲ 李立:

    论文不奖励的话,可以将论文奖励的钱打包到聘期任务中,不再按照职称级别制定聘期任务,而是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的聘期任务。给基本工资,完成聘期任务的话可以额外给钱,那就可以将论文与奖励脱钩,这样也不会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 喻海良:

    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应考虑学科差异,像医学、环境、能源等,影响因子如果低于10,就不算好的研究,但像海洋领域、机械制造等,影响因子高于2或3,就算是非常好的了。

    ▲ 张风(化名,东部某高校教授)

    国家政策出台之后,学校自然也有相应出台应对政策,没有哪个学校只凭论文进行奖励,宣称的是“综合考核”,但论文确实是所有考核指标中权重最大的一项。

    学校要比排名、比优势学科,对论文有迫切的需求,就把指标分配到了每个老师和学生头上,而且每年还会增加。工资收入、招生人数、实验室面积、办公室面积等等,所有能想到的资源,都和绩效挂钩。

    奖励奖得让人心跳,惩罚罚得让人活不下去。

    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关键是怎么执行。

    ▲ 马军:

    高校的奖励不止论文,还有申请的课题项目、获得各种奖项、专利转让与发表等等。这里面最容易做的就是发表论文,所以大家都去做简单的事儿了。国家想纠偏,初衷是好的。

    高校在执行的时候不能“一刀切”,片面得把对科研成果奖励理解为论文奖励。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展现方式,体现了劳动,也是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延伸和成果,完全取消论文奖励并不适合。

    我认为高校可以设定一个奖励上线标准阈值,动态调整。高校应因地制宜,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分级实现年薪制,可以一定程度促进科研团队融合,减少科研个体户。
  • 带点蜗牛
    不如去找本地的教育机构合作 你自己弄太辛苦了
  • u
    ulpan
    关注楼主数学大拿。更关注楼主明年夏日的战果。
  • 郭德纲
    拿出来做点横向课题试试?或者有商业化的可能性吗?
  • k
    kkkm
    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国的行政能力,哪怕没啥冲突的事情都执行不好,这种事就只会一刀切了。 iOS fly ~
  • 令狐飞云
    这是直接又被一刀切了吧。教育部科技部不搞好标准,底下的领导不敢发挥能动性(不做不错),直接办事的就不好受了
  • 相扑
    要是可以提供较好的薪水,让搞科研的专心搞科研才是最好的。喜欢搞科研的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收入也不差,是最好的状态。现在搞得搞科研的开始琢磨赚钱,唉。就像当官和发财是两股道上的车,科研和赚钱其实也应该是两股道上的车,这样科研才不至于跑偏。
  • 令狐飞云
    楼主可以试试找对口的企业来搞联合开发啊,
  • g
    guangjian
    有盼头 iOS fly ~
  • D
    Diabloye
    回复6#斩断意识流
    先找机构合作,然后有成果了,家长们就会传开,就可以自己干了。
    iOS fly ~
  • a
    amx_002
    评审尺子在谁的手里,指望学术官僚(并没有任何不敬的意味)能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僧多粥少,终究是很难的。只能希望今后仓廪实了,有钱人家的孩子来搞科研了。
  • i
    ipzh
    楼主厉害
  • w
    wyybeyond
    楼主把地址发出来,我来排队报名
  • 大姨爹
    人才啊,我水平不高,但是今年在行业内写了文章获了奖,还挺有成就感的,能加lz微信么?向您请教如何写文章,指导可以付费
  • 山形健
    建议开一个sci写作班
  • y
    yasaka
    楼主大佬研究中高考真是福利芸芸考生
  • r
    rsrteam
    开个sci培训班吧,这个主意不错 iOS fly ~
  • c
    cateranyang
    回复9#郭德纲
    我估计他是做数学或者理科方面的,想做横向很难。 iOS fly ~
  • y
    yxdxy
    还要是想办法让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并创造价值才行。
  • e
    everchens
    以论文为导向的科研没什么价值,祝楼主早日转型成功。
  • c
    cateranyang
    回复10#kkkm
    这事不这么干,推不下去。大乱才能大治。你不知道高校现在唯文章到了什么境地。问题在于很多科技文章很多都是混圈子,交版面费出来的。特别是自然,科学那两本杂志的子刊。也就是形成了这么一个怪圈 因为要拿奖励,所以要发文章,文章的意义大不大先放一边,有圈子,给了钱(一般是纵向项目经费,其实也是国家的钱),就能发sci。
    国家说破五唯,不是真不看文章了,而是往回拉一拉。四个面向和揭榜挂帅是很正确的。
    以上说的是工科,理科和哲学社会科学又不一样。
    楼主是理科,文章还是重要的。
    但是如果没有特别原创性的突出贡献,想赚钱,真心不如学校搞好教学(教改拿奖更难其实),自己外面机构兼职赚钱。
    美国的教授工资其实也不是特别高,10万出头? iOS fly ~
  • 粥萍萍
    补课学校需要很多精力
  • c
    cateranyang
    回复26#everchens
    明白人。 iOS fly ~
  • 禾唐笑枫
    牛九五个字
  • 飞天雪狐
    本单位今年奖励,明年不好说
  • s
    scmyxs
    最主要是耗材,试剂还涨价 iOS fly ~
  • j
    jqustc
    牛人,求带
  • 斩断意识流
    补充一点,做理论到底有没有用。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也不容易回答好的问题。简单点说,绝大部分没用,少部分有用,但是什么时候有用,十年后,百年后,千年后,谁也不知道。那么,是不是因为绝大部分没用,现在没用,就不用研究理论,国家也不用投资,浪费资源。纯经济地算账,国家投资一万个人做理论,最后才有一个人的成果,要一百年后才用得上,不划算嘛。包括很多网友,以及不做理论研究的专家教授都是这么想的。或者有些人说,我们请同行评议,审查成果,把有用的或者未来若过年会有用的挑出来进行资助,别的就不管了。


    在我看来,以上的想法都体现了人类的狂妄自大。自然和自然的秘密蕴藏在黑暗之中,多少绝顶聪明的人穷经皓首想要一窥其貌,一万个人做的东西能有一个有用已经是宇宙眷顾,让人类能够生存繁衍。人们舍不得养那九千九百九十九个人,妄想挑出有用的来,这不是狂妄是什么。


    据说牛顿一辈子只开怀大笑过一次,那是因为有人对他说欧几里得几何学好像没什么用。
  • a
    asasa
    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 拿着那份工资 成果有没有用自己也不清楚 还要求额外奖励 恐难服众 iOS fly ~
  • w
    wdaxj
    做事容易极端化的社会定会伤及很多无辜的人
  • s
    singsingchow
    主要是生化环材医,把文献制度玩坏了,大半江山面对灌水科研
  • 斩断意识流
    回复15#Diabloye


    谢谢建议!
  • v
    valiulver
    建议楼主肉身**。两篇一区去哪都好用。真心佩服。而且显然楼主是真喜欢科研的。
  • a
    anfangde
    有人发表水木清华的一段话,供楼主参考




    你们这些人觉得科研如何如何,请问你们科研出来啥了?论文谁没发过的,真把自己当根葱了
  • 伍迪艾伦
    论文奖励应该还是要有的,变换种方式?比如从自己的横向课题里出资
  • s
    smart919
    lz你自己办补习班不去去学而思或者当地知名机构做,他们给的钱不少,你也可以有精力做科研。
  • p
    pas_dts
    主要是人人都想发财,做研究的本身就补应该想着发财,否则一定会有邪门歪道出现。论文奖励要有,但不要那么多。我知道一个做基础研究得,年收入都上百万,是否值那么多呢?
  • s
    summerbug
    LZ牛逼

    我就远远不如,今年没发文章,挣了不少钱
  • m
    maxwell.tang
    大佬是数学的嘛? 请问读博收不收人
  • l
    linlance2000
    科研应该把研究成果和企业去结合,而你自己都没信心,反而跑去搞补课,岂不是认为补课才是对的?这种心态,还搞啥科研。。。

    还不如应聘去挣钱去。。。

    说的不好听,

    科研就是逃避生存压力,有人/国家养着搞科研的人,

    这些人不用考虑柴米油盐等普通人焦虑的为生活劳累的一群人。
  • b
    badaer
    楼主牛逼
  • d
    daigaole
    80/20定律到哪里斗一样。好多事不能一以贯之。几年重科研几年重教学几年重转化。大环境是时代在发展 你说与时俱进或者随波逐流也罢。因时而异 。人可以坚持一些。可以不那么坚持一些。
  • h
    hsri
    早该取消,就为了9999个骗子,当然我写的都是工程论文,脱密,隐藏核心技术后就是水文,武无第二。看到芯片版图后我都能仿的比原创好。
  • l
    ljg
    过于功利化其实对国家长久的发展不利,应用研究和理论基础研究都非常重要,我们国家发展到这个阶段要想像以前那样借鉴别人的成果,只能是跟在别人后面,而且现在想借鉴别人也不给了,其实一直以来国内都不怎么重视基础研究的,这也是很多相关的人才出国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