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叶到瑞幸
- bbscube为啥你要觉得我不了解星巴克的牛逼之处呢? 要说牛逼 可口可乐 也很牛逼啊。金拱门也牛逼。 沃尔玛 亚马逊 都很牛逼。
但是我们又没讨论它们是不是牛逼,以及怎么牛逼啊。
我就说了么。龙井明前,正规国有茶企出来的特级货和茶农生产的精制头茶,你觉得是一码事么?你觉得谁生产的是正宗的龙井明前的?你觉得谁的品质更好?谁的口感更好?最后谁的biger更高?市场最后又更青睐谁?谁又获得了最大的利润?最后到消费者层面,谁获得了正宗?谁获得了biger?谁尝到了品质?谁得到了实惠或付出了更多的代价? - h02t喝糖水的根本不是咖啡的主要消费人群,甚至喝花式的也不是
你说这句话经过调查了吗?。。。。
难以置信,哪怕是星巴克,卖的最好的肯定还是拿铁和摩卡,怎么可能是美式呢
瑞幸的切入点没问题,通过降低豆子质量来降低成本,因为花式咖啡本来喝的就是奶和调味
他唯一的问题点在于,花式咖啡在一般人眼里真的不如奶茶水果茶这些糖水好喝,铁杆用户基数小,但铁杆用户此前已经有固定的口味标准形成,
更进一步,咖啡喝太多杯的话,人会受不了,就和酒一样,不能突然提高摄入量,但奶茶不会这样。
在中国是不可能把瑞幸的模式做成功的 - 玄戍岩茶和普洱还是能喝出来好坏的。
绿茶不太喜欢。不过真龙井确实好喝,看自己的渠道了。群体种太贵了没怎么喝过,43的第一泡还是可以的。 - foxandfox大师也不傻,玄学就是只说自己好,其他都是假货。
- 雾桑你的一堆问号我绝大多数都回答不了,我也分不清好茶和差茶,完全搞不懂茶的定价体系
所以,我选择不喝茶,而是喝咖啡,这个值得我掏多少钱我比较有数。。。 - 9yu楼主可能想表达,如果咖啡领域也能有劳保茶叶那样的“最大公约数”,并且能够给出一个符合消费者预期的“合理价格”,那么这家就能一桶江湖...
事实上这楼里的所有人可能对咖啡领域的复杂性都知之不多,咖啡相对茶叶是个实实在在的新型市场,不像对于茶叶的口味可能是有一个稳定的认知,这个稳定性表现在人数上和时间上。而对于咖啡,一方面是消费者不知道怎么觉得好喝,另一方面是有着实实在在的逼格需求,这两个要素对存在很大的变数,而围绕这个变数要怎么平衡,再加上这之外的工业化因素,这事就很复杂了。
不过咖啡领域增长这么猛烈(多半来自逼格需求),在资本市场肯定有后来者跟进的... - ilovesea4这么廉价的东西,怎么会有逼格需求?
咖啡有逼格的话,那汉堡王也有逼格了 - kdscw味道仅仅是一方面,品牌连锁卖标准,社交,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定义了好咖啡的底线。
另外和红酒类似,咖啡的品鉴和评价也在形成玄学标准。比如豆的产地烘焙,苦酸平衡水果风味,研磨冲泡等等。虽然目的是赚钱,但是评价体系足够科学并被广泛接受的话那么定价就不玄学了,彻底切断以次充好的恶炒。 - bbscube这位说对了。
其实茶叶对咖啡,不如说茶叶对红酒。
好的红酒不是在酒吧卖和享用的。好的茶叶也不是茶室茶楼品的。
但是无论茶叶还是咖啡还是红酒。本质都是对农产品。是农产品就有农产品的特殊性。 - bbscube其实和定价体系无关。如果你分不出好茶差茶,你一样分不清好咖啡差咖啡,同样也分不清好红酒差红酒。等等其他类似的。或者你干脆可以认为这些东西根本不存在好坏之分,只有自己喜欢与否的区分。
所以你不选择喝茶 而选择喝咖啡,这个只是你自己想那么认为而已。 例如你的原因是 【你喜欢咖啡这个消费的“价格”】。 - bbscube你确定??
是吧,你看我说的,这种东西就没有一个准的。你被环境和市场和个体认知所驯化为某种被需要的样子。
简单的说,群体种比43便宜~而且往往便宜很多。2333
所以你所谓的渠道,就是驯化你的那个东西。你的认知并不是事实。而是别人塑造的某种需要的状态。
这种塑造你可以认为是 欺骗,也可以认为是正常的人类社会的规则需求。
[本帖最后由 bbscube 于 2019-4-3 18:14 编辑] - vampp咖啡也是有翡翠红标这样的高端品,和勃艮第一样,细分田块,没记错号数越小海拔越高,相对来说价格也会高些
汉堡王是没有逼格,但是Don Wagyu 熟成36个月的日本A5和牛三明治,卖180美元,相信绝大部分朋友吃的话,不说逼格,基本都会拍个照纪念一下是吧 - rabbitgogo楼主卖茶叶不,请放链接,求便宜的口粮
- ilovesea4这和瑞幸和速溶有半毛钱关系?
- LcSter星巴克就算了吧,咖啡豆发霉了还继续用,被我打电话投诉了第二天才洗干净。
- kyo002瑞幸不是用全自动咖啡机做的莫?不好喝除个人口味外就是豆的问题或者机器有问题,影响咖啡味道的就几个因素,咖啡豆研磨,萃取,水温,全自动的咖啡机很大程度取决于咖啡豆了,瑞幸用的咖啡机好像也要10W左右吧,不过国内咖啡市场确实还很小众
- 水星的爱星巴克那么难喝,也有人吹,我是想不通的,虽然不懂,也很少喝,但对我来说,确实不好喝是真的,其他较弱的,我觉得都比他强,尤其是猫屎咖啡的普通咖啡好喝多了
- goddest只有看长途的时候喝咖啡,我的需求是越难喝越好,可以一口一口喝不会一下喝完了。
- kforce瑞幸的门店模式是个亮点,但搞坏了定价长远确实是隐患
- richiter我是不懂坏茶好茶,但是觉得好喝的茶几百块钱就是买不到,试了很多了,这个是蛮玄的。
- simpleplan喷了233 luckin这玩意从头到尾在乎的只是生砸出来个无论真伪的需求然后卖给接盘的就完了。之后怎么市场什么吊样关他屁事
- simpleplan完了再扯茶叶的质量体系 玄不玄学远的不说 坡县的twg多去了解一下23333
- 玄戍某茶叶研究院的渠道。如果你觉着不行,那就不行吧。43出芽早,经济效益比群体种高,茶农抛弃群体种去种43没啥不正常的。武夷山的很多水仙和奇种不是也铲掉很多改种肉桂了吗。
[本帖最后由 玄戍 于 2019-4-4 11:32 编辑] - 玄戍是我理解错了,人家只说西湖产区的群体种喝一次少一次。
- sharkzedd有个哥们食品专业的,跟他了解了不少,我对食品添加剂很放心的
倒不是,有毒没毒的问题
糖太多了太多了 - 北德文斯克茶叶,咖啡,红酒,乃至hifi都是这样类似的产物,用户如牲口一般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主观杜撰着自己的感受
而商家心里也清楚所以尽量维持着生态,商家和用户处在奇妙的平衡中你情我愿 - 无蟹可击茶叶是绵延了上千年的产业,是有自己的一套质量评判体系的,问题是这玩意有点像绘画,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训练的外行人是完全无法理解的,但与绘画不同之处在于,茶叶又是一种消费品,由此导致了玄学大行其道。不过说玄也不玄,在消费市场上,本来营销和包装就是产品是否获得市场认可的重要因素,所以茶叶的价格无法简单用一种维度去衡量。
咖啡的道理也是一样,实际上对于瑞幸来说,它的商业模式就是建立在普罗大众根本无法用专业的体系分辨产品质量高低的基础上的——事实上也是如此,所以产品力不是关键因素,如果瑞幸倒了,那也不是因为咖啡难喝,而是它构筑的这种商业模式不成立。
茶叶市场的小罐茶也是一个思路。 - JACKBAURE说了那么多楼,就没人说说英国人的茶叶工业标准体系么?还是英国人实诚,搞拼装茶,完全以工业标准来搞。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喝了几千年茶的天朝上国子民来说,洋人的茶就是LOW。但问题是,茶叶作为农产消费品,搞成一种艺术品鉴似的,不是自欺欺人么?
- n2自欺欺人的还少么。。。
- fatehe我是自己买豆子,现磨现喝,不用咖啡机,用滤纸。很容易区分豆子的不同,酸度苦度都不同。最近入手UCC的职人系列,早上来一杯,还行哦。
- 一叶知秋认同的观点就不说了,其实咖啡好不好喝对应的是味道做成饮料式的那些吧?我觉得咖啡就顶多加点奶和糖,美式的对比相对客观点
- marsghost其实瑞幸对我来说很简单 因为铺的摊子足够大 出去找客户 外出公办 等人的时候,到一个个写字楼的 有个环境还可以的地方 用五折券买杯冰镇大杯饮料(我基本不喝咖啡)找个地方坐着消磨时间,其他咖啡馆都没有铺的摊子这么大 而且很多写字楼里连个卖水的地方也没有, 所以我觉得这个对我就挺有用的,愿意为他买单 就这样 对我来说 问题根本就不是咖啡本身的好坏 而是有个品质说得过去的连锁店 有个歇脚的地方 覆盖面足够广 足矣
本帖最后由 marsghost 于 2019-4-4 07:59 通过手机版编辑 - iceliking一个几乎没有咖啡传统的国家,这种占据话语权的巨头说什么就是什么,谁在乎是不是真的好还是坏,和其它很多现象一样,大家只在乎一个big而已,big就big也行,问题是在缺乏文化积淀下,这种互联网风潮最终会让大部分人更加模糊对咖啡的真实评价,就比如大多数人可能都觉得雀巢速溶口感比一杯不加糖的espresso更好一样
- VODKA卖得贵的茶叶确实普遍比较淡,比如俺就不喜欢喝竹叶青,就喜欢普通的绿茶,口味重。。。。。
- Davidsesd说难听点快餐体系不就是这样起码的要求,把人的不可控因素降到最低。
一切以标准化量化来控制,只要安照标准操作就能保证中庸的水准 - bbscube不在本坛在商言商了。
- kelaredbull至少是肯德基这种级别的体系,星巴克连种植园都投的,从种植到成品一条龙
- yangzhicai瑞信弄了这么多补贴,搞到这么长时间了,自己这个品牌在用户群众心中的价位都没稳定下来。有些人没2.8的券不喝,有的人没5.8的券不喝。他也只能不停的烧钱来发券维系这些客户。等到没钱发券,他家的营业额马上就雪崩了。
- 洛克狼咖啡工业化应该illy建立起来的,即使是雀巢胶囊咖啡也有30多年了
茶叶从采摘开始就要保证新鲜,咖啡则是从烘焙后开始,后者更容易工业化流程 - bbscube这个不是你的理解问题。而是你不可能去理解的。
两个问题,第一龙井是一种茶树品种还是一种茶叶加工制作工艺和产品形态。第二西湖龙井的精确定义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很多人不清楚的,其实那么多种茶叶,无论红茶 乌龙茶 绿茶。很多时候是加工制作工艺(有时还要加上产地限制),而不是指茶树品种。很多人对此容易产生一种误解,就是认为某种茶叶就是对应某个具体品种的茶树。事实上没有这层关系。43号你从名字看就知道,除了43号外还有别的 X号茶树种。还有其他的例如长叶种 117。
第二个问题西湖龙井的现在最精确的定义就是西湖西边山地以龙井村为核心的一级及二级产区的茶田所产的茶叶,并以传统龙井茶方式加工炒制加工扁型片状的绿茶。此外的在这个区域之外即使是一样的茶树种,一样的加工工艺生产的龙井,都不能命名为西湖龙井。只能以钱塘龙井(杭州龙井)或浙江龙井命名。而这个核心区域内产的茶叶进行其他方式加工,如红茶方式加工的,有称为九曲红梅的红茶。
回到群体种上来说。群体种其实不是生物学概念的一个树种,现在的群体种是1200年前龙井开始出现的时候是一样的么?和明清的时候是一样的么?和解放前的是一样的么?没人能说得清楚。
群体种从名字看就知道,这个概念是后面人为按照区域划定的一种或者一批性状相近的茶树种,这种茶树你说外地有没有生长?我相信古来肯定是有的。但是人家那里长了,人家拿来做出的产品不叫龙井。例如就隔壁的富阳旗枪。而余杭径山的传统茶种(径山茶)和古时的龙井有什么区别也没人知道。所以传统来说茶树没有选种育种的情况下,我相信其历史上的余杭也好富阳也好的茶树品种和现在杭州西湖区的茶树品种应该是不会有很大差异的。所以问题不是现在人家不种群体种了,而是从定义上来说外地的就不是群体种————即使生物学概念上的树种一致。而一样群体种茶叶不同方式制作的茶叶也不是都是龙井。
所以总结来说,你说传统的西湖龙井=群体种(老茶树,老茶篷)么?也许是也许不是。传统口味的西湖龙井=群体种(老茶树,老茶篷)么?答案也是 也许是也许不是。完全看你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去分析了。
另外市场来说,有资格被叫做 群体种西湖龙井 的就是核心产区的那些老茶田的茶叶。而这部分,我和你说了,价格就是比43号便宜。 - mephisto并没有多少人喜欢喝美式,去星巴克都是当奶茶喝,所以好不好喝说的其实并不是咖啡豆,而是糖浆和牛奶
当然即便是牛奶和糖浆,我觉得瑞幸也不行 - 玄戍大大是某品牌的还是茶庄的,可以搞个q群啊
- 大手工业化是一种稳定的模式。
精品很多都是扯淡,要么自己骗自己。
比如说咖啡,像样点的咖啡师,好豆子,烘培什么都自己控制,做到80分没问题,但是你80分的咖啡能卖出去多少,一杯多少钱?
我要是可以稳定控制在60分,根本不用专业的咖啡师,只要熟练工就可以,豆子拼豆,质量可控,机器全自动,你说我一天可以做多少?
至于那些说我做精品的,很可能实际做出来的是50分甚至40分的,只不过它是给那些只喝得出30分咖啡的人,那是没区别,而且又贵,质量也不稳定。 - 大手其实这说的很有道理。
茶叶虽然不是生鲜,但是以农产品的思路就很好理解。
而大批量咖啡已经是工业品了。 - bbscube都不是。
家里有田而已。 233
以前有老人打理的所以不关心。
这几年老人去世的去世管不动的不管了。
所以我们就去代管管,代卖卖。不是主业。但是也做了一些功课做了一些研究和调研。所以有此心得。 - Treize一个茶叶,一个白酒,被吹得神乎其神。
- Davidsesd星爸爸自己美式也是以意式浓缩加水为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