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叶到瑞幸

  • b
    bbscube
    最近瑞幸又出来开话题了。一点感想,不一定对。
    ====================
    这几年因为家里的缘故,顺带做点茶叶生意。
    所以开始喝各种茶叶。从龙井到各种奇葩。从可以上万的到几十块的。

    讲真,我对味道没什么特别的偏好。基本上都差不多好喝。

    但是喝多了,也知道味道确实有差别。但是你非要我说哪个更好? 对不起我没法说。
    而如果有人和你说 我就很懂茶,这个龙井明前头茶怎么怎么样的,你们分不出我可分得出。那么不用多说,基本上99%是骗子吧。

    打个比方,我亲自看着从山上采摘下来叶子,现场炒制出来的翁家山的狮峰。被拿到某个说起来很懂茶叶的大佬手里。很像样子的一通捣鼓,茶器茶具又烧又烫。品了一下说,你这个不正宗啊。
    然后从身后某个专门的冷柜里拿出了自己的货。当场泡了一杯。“这才是正宗的。明前龙井啊。”

    完了回家的路上我和lp说,要是当场和他说他哪个“1.5w一斤”的东西连龙井都不是的话,会咋样? 估计会被直接轰出来吧。

    说白了,其实茶叶就是玄学。固然你如果常喝某个品种和品质的东西,你肯定能分辨出来其口感。但是这其实不说明任何问题。因为即使是同一片地产的东西,3月末和4月中旬的茶叶肯定是味道不同的。所以从茶农的角度来说,由于其茶园规模所限,其最后茶叶的品质稳定性就必然很差。但是作为大的茶企那么他们的解决方案也只能是从各个产区调货凑数,拼凑出差不多品质和口感的产品,并以此分档次。那么对于这个这个凑出来的玩意你该如何定义它?特别是无论哪种茶叶来说都很注重的“原产地”的这个概念。当你大批量生产和销售的时候,可以说只是比例差别,基本上绝大多数的产品都是无法说100%原产的。而籍由此培养出来的市场,培养出来的茶客以及茶客的口感,你和我说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说白了就是一个工业化标准界定出来的口味。反之,真的具备100%原产地的正宗产品反而沦落为“假货”的地步。

    所以推而广之的,虽然没做过咖啡。但是作为差不多的概念的玩意,咖啡豆这种东西也是一码事。你要保证一个产品的品质口感的稳定性,必然要加入工业化的标准。而工业化的标准和农业化生产的不稳定的矛盾必然带来你需要添加那些有的没的来稳定产品质量。所以到达客户那里,最后的口感其实就是一个工业化形成的标准。且不说这种标准不经过大量重复的品尝和习惯,变成一个口感偏好。单说对于那些认为自己喝的好喝的概念来说,难道不就是一个别人给你定的标准而已么。即使你通达了这种口感,能够从100杯中挑出来,但是又如何?这个真的是好喝?是正宗?是高品质的咖啡(茶叶)?只能说,“呵呵”。

    瑞幸这里的问题也就是如此。你说它比谁谁好喝,或者比谁不如。其实什么都不说明。
    你说速溶吊打它。我很能理解。因为大票的喝“劳保茶叶”的人来说,几千上万的明前茶根本就淡的喝不下去。
    而那些几十块成本的茶叶才能真的提供他们的癖好口味。
    而另一些消费几千上万明前头采的消费群体来说,真的从“进贡”的田地产的茶叶也未必是正宗的口感。

    所以瑞幸的产品而言,其实多好多差都不是问题。因为市场上的人来说,它好喝还是难喝,其实谁都不知道。不存在一个绝对公约数可以界定出这个市场来。
    最后大家唯一能知道的是“这货的价格是不是合适我”。所以瑞幸的补贴也就是这样。产品如何都无所谓,但因为补贴,它自己搞死了自己将来的定价体系。对此,你要它怎么活下去?真的变成速溶么?
  • 9
    9yu
    难得有真正从用户体验和认识论立场出发的好帖
  • 黄老师
    大师也不是傻逼
    都是有利益在里面
  • a
    aironline
    瑞幸啊……

    说起来当年我也喝不惯星巴克,后来便利店的咖啡喝多了再喝星巴克,也觉得星巴克挺好的了。瑞幸吧我今天刚喝了,榛果拿铁,挺好喝的。
  • e
    endrollex
    星巴克现在有卖茶叶,这个应该还可以吧?茶叶不懂准备买罐尝尝
  • j
    jackiehoo
    瑞幸从头到尾就是为了估值,融资,上市。

    根本不存在想象中的做好市场。
  • 雾桑
    星巴克最大的贡献就是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精品咖啡工业体系,稳定的供应链和稳定的品质。
    而中国的茶,就像你说的,并没有。

    瑞幸其实是想攻下外卖咖啡市场的,去掉了国内咖啡店常有的大额固定场地支出的话,盈亏平衡点可以琢磨得很好些,问题是铺得太快管理也难跟上,加上客户的忠诚度也是问题。
  • t
    taxidriver
    常年喝茶,几十块一斤跟几百块一斤还是能喝出区别,再往上就喝不出了
  • a
    aironline
    这套体系,便利店咖啡没搞定吗
  • J
    Jeffrey
    茶叶和盲测红酒一个意思

    确实是玄学
  • 雾桑
    现在搞定了,跟第一个搞定的不可同日而语。
    喷星巴克咖啡品质的装逼犯非常多,但是正儿八经的各位大师们写的书里,基本都会感谢星巴克对于精品咖啡的贡献和推广。
  • i
    ilovesea4
    说得好
    味道有区别,但在某个水准之上就无法客观判断那个味道更好
    但我还是相信,有些饮料是在水准之下的,因此可以判断其不好。比如瑞幸
  • d
    dianwanmi153
    那么问下铁观音日常喝,买什么价位的 什么品牌的性价比较好?
  • 龙与俯卧撑
    评价一杯咖啡有多好喝可能主观因素比较大,

    但评价它不好喝,一定客观因素比较大
  • n
    norush
    难得好文 说的非常有道理
  • r
    reg-neo
    之前几个瑞幸的帖子里,就有炒手也说不定
  • a
    aweiwei
    我表弟开过几个咖啡馆,说起来,豆子的产地固然重要,但其实烘焙后是否新鲜其实更重要。

    东南亚的好豆子,在北京郊区的工厂炒好马上拿来用(其实也得两三天用完),比南美进口的炒好的咖啡豆要好。

    其实就和喝茶一样,至少一般的普通爱好者都可以喝出来新鲜茶叶和陈茶的区别。

    瑞幸的喝过几次,但我觉得这个口味真的很一般,比一些便利店的现磨咖啡可能会好一点,但比起麦咖啡(不是麦当劳那种现煮的)乃至宜家的咖啡,都要差一些。这可能就是豆子本身的质量问题了。
  • l
    lyde
    我经常喝狗牯脑,好的差的都喝过,大部分区别不明显。
    但是某一次确实喝到了惊艳的味道,而且也就是那一罐,以后哪怕是一样的也没那个味道了。
    我一直没明白是为啥。
  • a
    at89s52
    茶没啥玄学

    好喝就是好喝,不好喝就是不好喝

    不过想买到好喝的也是靠运气
  • t
    tit
    咖啡和茶我都不喝,一直没觉得有多好喝。

    我喝可乐。以前喝常规可乐的时候,偶尔喝一次零度,觉得就像药一样。改喝零度以后,偶尔喝一次常规的,也不好喝。仔细回忆当年小时候第一次喝可乐,模模糊糊似乎也是不好喝。
  • 田中健一
    每个人口味不一样,我觉得饮料茶就行了,味道重能量高。清淡的还没那闲心,等以后退休再说吧。
  • a
    aironline
    比如没放糖?
  • k
    kelaredbull
    瑞幸豆子不知道,美式里水加多了是一定的
  • a
    aironline
    等会,瑞幸出来才多少时间?你意思是7-11,全家卖现磨咖啡卖了那么多年都没搞定,然后瑞幸这个出来才1年左右的搞定了,然后7-11全家之流才搞定?
  • b
    bbscube
    没注意。但是你觉得好就买呗。至少那个牌子的价格是在的。
    实质内容是啥,别说茶叶,就是它家的咖啡豆又有几个人说得清楚的。
  • c
    coolwind
    楼主这是真内行,全说在点上,为什么电视购物和微信美女都愿意卖茶叶,就是因为这玩意没有明确的标准,所以也没法准确的评估价值,说多少就是多少,很容易获取暴利。
  • 雾桑
    瑞幸其实是钻的外卖咖啡的市场。
    星巴克也搞外卖了,可还是那个堂价,我这种一天2-3杯的,不值。但我出差打发时间时会去星巴克而不是瑞幸。
    另外,我同时提了星巴克和瑞幸,可能让你误解了。

    本帖最后由 雾桑 于 2019-4-3 16:11 通过手机版编辑
  • b
    blood
    我就想问问那些觉得自己喝咖啡上档次的,咖啡加糖怎么了?怎么还就不能喝了?
  • j
    jackiehoo
    只是加了糖对于咖啡的口感区别很大,一般咖啡店都是风味糖浆,含了添加剂,区别就更大了。

    你想象一下茶叶加糖,就明白区别有多大了。

    本帖最后由 jackiehoo 于 2019-4-3 16:13 通过手机版编辑
  • b
    bylaaa
    有点以偏概全了 食品难以建立细致的标准 不代表没有什么是好的标准或者完全不能建立标准 麦当劳怎么在全球建立起标准的 至少传统食物还有色香味等标准
  • y
    yang_yii
    咖啡这东西特殊在于文化因素占比大,功能性占比非常小。要提神为啥不买牛磺酸饮料?还便宜的多。
    咖啡消费的是文化,玩文化的东西设计方面就不能low。倒不是说咖啡文化多么高端,但是现在世界范围咖啡文化讲的就是这种玄学。至于味道什么的,没那么重要,只要够甜就行了。用户买咖啡追求的不是功能性方面。
    瑞幸的根本问题在于店铺做的太土了,不管味道做的怎么样,首先你店铺土了就没法翻身,哪怕你每天都免费送n杯。
  • s
    sw121
    这些玩意高档的就是玄学,吹牛逼用的,是有低端难喝的,但瑞辛这种做中高端的口味不会太差,狂踩和狂吹的都是有目的去做的,也有些是小资认为侵犯了自己的圣地去开黑的,加上看互联网模式不顺眼,实际做的口味不差,更重要的是快速物流这个服务。
  • b
    bbscube
    你想多了。星巴克只不过是把工业产品多了一个帮你泡好的步骤。再进了一步。
    而茶本身没有这种需求。自然没有企业去做也正常。
    而前置的步骤,就是茶叶工业化生产标准,各地那么多的各种茶企都是摆设么。
    这个和咖啡豆一个道理的么。所以星巴克的后一步没有什么特别的必要。也不是关键。
    顺便一说 八马 天福 之类的茶企也有类似的门店系统。只是切入点不是茶楼。
  • b
    bbscube
    看你的预算咯。
    我都写的那么赤裸裸了。
  • b
    bbscube
    茶叶也要制作的么。且不说制作这种东西了。就是说产地一样,工艺一样,批次不同就不同的东西。
    说到底喝茶的人喝的是一个自己认定的口感,第二就是看是不是需要满足“装逼”的需求。除此之外有什么差别么?事实上没有。
  • 王心凌可爱美丽
    尼国房价都赶英超美了,喝个20多块钱的咖啡还谈装逼,没明白这个思路。
  • S
    Simy
    听说瑞幸要倒了,刚下app来了一杯无糖冰拿铁,很好喝嘛,和手冲的一致,而且这么大一杯。就是喝到后面冰化了后,味道被冲淡了,刚开始口感非常好
    那些说还没速溶好喝的人,应该是喝咖啡饮料喝惯的
  • b
    bylaaa
    只是没有大型的企业来整合而已 如果星巴克出铁观音 他必然可以整合茶企 甚至按照他的标准来培育茶叶 筛选,炒制茶叶。

    [本帖最后由 bylaaa 于 2019-4-3 16:23 编辑]
  • r
    reinhaidvon
    星巴克至少能提供大批量80%以上水准稳定的口味
    一些小众咖啡店可能味道更好,但又少又不稳定
  • b
    bbscube
    其实说到底,所谓的好喝不好喝 口感什么的
    基本就是两个情况。
    1,个人有自己的口感偏好。 就好比有些人喜欢甜的,有人喜欢咸的。
    就好比很多人就是喜欢喝陈茶喝便宜货。因为他们喜欢口感浓郁,苦味更重的。

    2,因为某种原因而受到某种观念或体系的驯化的结果,人为的培养出来的认知。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各种果汁。纯无添加的果汁基本上口感都不会好。如果不带任何引导,工业加工的含添加剂的果汁肯定更符合人的饮用口感。但是在现代的营养学观念的引导下人们普遍会强迫自己去习惯纯天然果汁的口味,并且说服自己这个更好喝——因为害怕添加剂的“毒副作用”。
  • b
    bbscube
    你在说啥?
    你说的这些东西现代的茶企就是干这个的啊。每个品种茶叶都有一系列的茶企。都会做这些的。
    但是讲真,农业生产,看天的。你要纯粹符合工业化标准就必须在工业化的阶段解决绝大多数的品质差异问题。
    另外星巴克即使进来也没必要去做这个。因为不需要。
  • b
    bbscube
    口味本身就是玄学。
    玄学就是吹牛逼用的。
    然后你说 做中高端的口味不会太差。就不是玄学了,就是好喝(至少不差)了。
  • y
    yang_yii
    老扯咖啡味道就没意思了,本身中国传统文化就不喝咖啡,事实上有几个人真正的懂咖啡?大多数人都是喝个甜而已。
    以前星巴克的优势在于提供了一个在当年国内还算不错的一个社交场所,瑞幸现在给人的感觉就是直接忽略这块体验的建设了。
  • b
    bbscube
    我说的是你的这个意思么?
    食品当然有标准啊。不然那些企业经营的怎么控制自己的产品品质。
    我说的意思是,口感 和 品质没有必然关系。 玄学的部分是口感,而不是品质标准。

    换句话说,你找到了口感的最大公约数,那么你就找到了发财的路子。但是不意味着小众口感就不值钱了。事实上,如果你找到了小众口感,你就找到了大量的利润和溢价空间。
    那么你说究竟是大众口味高级还是小众口味高级?
    而大众口味的材料就一定差? 小众口味的材料就一定好?
    大众口味big高还是小众口味big高?
  • a
    aironline
    哦对,我看成瑞幸了,原来你说的是星巴克。不好意思。
  • a
    aironline
    茶叶需要什么整合,不需要的,泡茶比做咖啡容易多了,最多注意下水温,茶叶的工业体系看立顿就行了
  • 雾桑
    所以你是真不了解星巴克的起家和他的牛逼之处
    你跑到日本星巴克去跟上海苏州的星巴克没什么明显区别
    这种批量的稳定出品水平,考验的就是背后的工业体系,而这个工业体系最初就是由星巴克建立的
    在星巴克之前,各家小作坊咖啡店,跟现在国内各个茶馆没什么本质区别
  • I
    Izual
    说的味道,之前一直喝星巴克的冰美式(不加任何调料),也没有觉得多好喝,但是想要喝咖啡时这个是最方便且喝起来最顺口的。
    后来瑞幸出现,点外卖方便就试了,比星巴克难喝好多……(我通过双盲测试了)

    但是由于价格和方便,我最后还是一直在喝瑞幸,这就是因为穷吧……
  • x
    xiao3301
    茶不评价,瑞辛的问题在于那味道真不如星巴克速溶,说再多也没用。

    喝糖水的根本不是咖啡的主要消费人群,甚至喝花式的也不是。而瑞辛的美式是公认的差,说明丫豆子根本不行。

    而且咖啡的玄学成分小得多,基本上吃得到的豆子价格不会多夸张,成本30一杯就很高了,最近在本省的萃取冠军那喝,不敢说是什么大师,瑞辛和星巴克的差距还是很容易分辨的
  • s
    sonic4747
    能直接说是骗人的学问还是赚钱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