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要问,求科普

  • n
    nikito


    度娘告诉不了我
  • n
    ns2014
    http://www.guokr.com/article/33731/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显而易见,但是从演化论角度来看,有性繁殖的好处却并不明显。公独角仙体型庞大,用于争夺异性的笨重的角就占据了它们身长的一半;绶带长尾天堂鸟长出怪异的羽毛来吸引配偶。达尔文因无法用演化论解释这些事情而深受困扰(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他写道:只要一看到孔雀尾巴上的羽毛,我就会觉得难受)。

    而且,有性繁殖充满未知数,你得接受不优秀的伴侣将一半的基因传给下一代。那为什么有性繁殖在动物、植物甚至菌类中都如此常见?为什么自然选择不眷顾那些抛弃有性繁殖和遗传论、而选择自我分裂的生物?

    事实上,还是有许多生物可以自我克隆的。某些海葵就可以无性繁殖分裂出与母体一样的个体,蚜虫、蜜蜂和蚂蚁也可以进行无性生殖,有时候在槌头鲨,火鸡、蟒蛇和科摩多蜥蜴身上也会出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但大多数的生物都会进行有性繁殖,生物学家认为有性繁殖的好处在于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或卵子的特殊细胞分裂过程)期的染色体重新排列。在减数分裂期,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重排,而新的染色体组合可能比父母双方更具优越性。

    但有一种生物,它无需有性繁殖即可实现自身的多样性。我们可以在许多水塘中找到这种名为蛭形轮虫(bdelloid rotifers)的生物,它只有零点几毫米长,全身只有约1000个细胞,它已经进行了8000万年的无性繁殖,至今我们还未找到雄性蛭形轮虫。但400多个不同的品种充分证明了它的多样性,蛭形轮虫未受精的卵子成长为可以生育的个体,其中缘由又是什么?

    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马修·麦赛尔逊(Matthew Meselson )和他的实验团队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研究蛭形轮虫的遗传。麦赛尔逊曾教过的一位学生尤金.格拉德舍夫(Eugene Gladyshev)将蛭形轮虫暴露在高强度的电离辐射下(电离辐射能打断DNA链)后发现,蛭形轮虫可以自行重组基因,这可是其他动物从未有过的一种能力。

    最近,麦赛尔逊和格拉德舍夫又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蛭形轮虫的染色体内含有其他细菌和菌类的DNA,这确实是一种保持多样性的好方法。但是对人类来说,我们只能选择有性繁殖。


    是你关键词不对
  • n
    nikito
  • h
    heven2004
    人工受精,
  • n
    nikito
    说的是单性生殖啊
  • h
    heven2004
    接触过做火鸡养殖的人,不受精是不可能繁殖出来的。
  • w
    wei89wei
    什么意思,母火鸡能直接下蛋孵出?还是说可以下蛋,然后公火鸡对着蛋打飞机才能孵出?
  • O
    Oldman
    火鸡的繁殖特性
  • h
    heven2004
    长姿势了,可以繁殖但是基本养不大养不肥卖不出。怪不得接触的养殖场还是会采用人工受精的方式
  • z
    zieza
    这种只能算是对性别比例失调的一种补充了,和成长过程中会转换性别的动物比如黄鳝类似。蚜虫那种孤雌生殖才是爆人口用的。
  • T
    TG春上春
    鸟类的性染色体与哺乳动物相反, 两个相同的染色体(ZZ)产生的是雄性, 不同的染色体(ZW)产生的是雌性. 所以后代的性别由卵子决定, 而不是精子.
  • n
    nash13
    我草,那岂不是因为缺少雄性,所以母火鸡自己生了个公的自己然后自己跟自己xx?然后生的还是自己?一家三口都是自己,太乱了

    [本帖最后由 nash13 于 2014-4-19 19:25 编辑]
  • O
    Oldman
    鸟类性别不完全由染色体决定,有的鸟类会有性别逆转的现象发生,但染色体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