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十月至今,已在印度定居半年,很多人都对印度这个谜一样的国家充满好奇,所以我就来讲讲自己在印度的生活。
话说来过印度的中国游客,对印度的印象普遍两极分化——要么爱,要么恨,很少有中间地带。有人说印度是“薛定谔的印度”——测不准,这一方面是因为印度人的脑洞大、不靠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很难对印度这个国家建立一个黑白分明的概括。那些游客在印度只是蜻蜓点水般的游览,对印度的认识无异于盲人摸象,仅仅看到了印度的某个局部、某个截面,便给出了自己的印象和结论,这些认识都算不上客观。
其实就算是印度人自己也几乎没法儿把这只大象给摸全——因为印度的社会阶层是割裂的,你出生在了某个阶层,便被限制在了这一阶层。家道中落的婆罗门不会变成贱民,贱民再怎么飞黄腾达也不可能变成婆罗门,两者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印度,我能在这里告诉大家的,仅限于我个人的体会和经验,不具备普遍性。
我的坐标在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哥印拜陀。游客眼里的“典型印度”,就该是泰姬陵、古堡、恒河这些劳什子,南印度一样都不沾,所以这里会跟网络上流传的印度有些不一样。当然,“典型印度”本身是个伪概念,就好像只有西方人眼里才会有“典型中国”,中国人自己是不存在这一概念的。
我个人觉得南印度更接近真正的印度,北印度主打的是莫卧儿王朝带来的****文明。
北印度的典型风格主要为从波斯传入的莫卧儿王朝的****建筑
南印度的典型风格则以大型的印度教彩色庙塔为主,与北印度判若两国
我的太太是信仰藏传佛教的拉达克人,拉达克在印度的最北边,挨着**阿里;而哥印拜陀却在印度最南边,挨着斯里兰卡。我用谷歌看了一下,如果从我们家开车到她娘家,有3500多公里——刚好是北京开车去拉萨的距离。会跑来这里定居,因为瑜伽村的项目和我的项目合伙人都在这边。合伙人是一位在中国呆了12年的印度瑜伽大师,跟我一样是跨国婚姻,他的太太和儿子是我所知的除我之外唯二在哥印拜陀定居的中国籍公民。
如果不算那些在印度经商和留学的华人,定居印度的中国人少之又少。印度在中国人的概念里,从来都不是一个宜居国家,印度的游记常常被写成大冒险,对许多人来说连踏足这个国家都需要勇气,更别说定居了。中印之间的通婚本身不多,绝大部分是中国女嫁印度男,中国男娶印度女的,除我之外我只听说过一个,娶的是个藏传佛教的锡金女孩,跟我太太一样都不是典型印度人。
印度教和****教一样,宗教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的一切生活和社交都基于宗教,这一壁垒是远比文化差异更大的隔阂。印度人的婚姻非常看重门当户对,包办婚姻依然盛行,女孩子倘若擅作主张自由恋爱,父母不满意的话很可能会被逐出家门(我家一个邻居便是如此,她当年不顾家里反对与丈夫结婚,她父亲至今都不跟她说话)。再加上印度媒体常年不遗余力地黑中国,中国男人娶到印度教的姑娘的事情,至少我不曾听闻过。
所以像我这样几乎完全靠自己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定居的经历,应该是非常罕见的。我太太虽然是印度人,但她并不会说当地的泰米尔语,也没有任何亲友在这里。
背景介绍大致如此,接下去我就从衣食住行几方面来讲讲在印度定居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