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一下,在这里看见很多内行人士在讨论380的问题,还有南车与北车380,我也来说一下
最早铁道部就CRH380A是由南车四方、北车长客和唐车制造
9月份左右 CRH380的命名规则进行了改动
CRH380A 南车四方
CRH380B 北车长客+唐山
CRH380C 庞巴迪
380A是南车四方在2009年底差不多设计+仿真+实验已经完成,380试验车是2010年初制造完毕;2010年4月要进行头型发布(媒体发布),
可惜,被停了,铁道部让北车在2010年5月进行380发布新闻,实际上,那个首辆车是个空壳子,这个荣誉给北车,具体原因就不说了,免得被和谐了。(北车380B好像9月已经下线了)
客观来说,北车的CRH3比南车CRH2厚实,主要是CRH3是300公里以上平台,CRH2是200公里平台,速度等级决定了整车各方面的性能参数,所以北车的优势还是很明显,当年铁道部给了北车300公里平台800亿的大订单,也是对西门子的技术的一种信心,后来南车获得的单子,主要是铁道部考虑到发展技术创新,整合技术而给的订单。后来南车的确是不负众望,掌握的核心技术达到8成以上,这为后来380A及500公里试验车研制打下基础。另2成技术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应该说南车380A借鉴了部分德系技术,从设计准高速列车的标准来说,有日系标准和欧洲标准,两大标准差别太大,所以整车一些结构性能参数,如车体、转向架等,其安全评价标准差别很大,欧洲标准远高于日本标准。这里说差别而不是差距,从日本新干线的运营可靠性还是非常高,实践证明真理。
就自主创新,很多朋友谩骂,其实在中国能做到部分核心已经很不容易了,国情大家都懂,有几家能踏踏实实搞技术?浮夸之风在现在这个社会太厉害了。
南北车其实有些东西不能大改,或者另起炉灶,就是与老外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技术没有完全吃透,但请大家不要失望就是。中国还是有踏踏实实搞装备工程的,还是有希望的,
南车380A,从现在沪杭线试验及试运行来看,进步是非常明显,终于能摆脱部分日本的影子了,以后京沪线跑得车基本上比现在的380A还是再改进!!
关于南车新一代380A的头型,实际上是按照飞机的风洞实验来分析的,最终是5种头型,在论坛里有个朋友发布了500公里头型的图片(请这位朋友不要再发此类图片,关于500公里现在还是保密阶段的,呵呵)是其中一种,名字叫“剑”!

这5个头型最终选用“火箭”担当380A 头型,“剑”担当500公里新头型。主要从各方面考虑,气流场、噪声等。
500公里目前由南车设计,北车的500公里目前还您没有消息,估计以后会出来的。这个车就是试验用,不做运营的,主要是技术储备。
中国高铁发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时也离不开中国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希望高铁的核心技术最终都能掌握的国人手里,也算是对国人一个交代。
============================================================================================================
500公里动车实际上困难是很多的,如受电弓导流技术、牵引电机、变流器等,目前在我国还是举步维艰。
铁道部让南车研发500,对南车而言,压力是大于机遇的,我不清楚北车是怎么面对这个500,我只是听说北车很不愿意接这个500公里研发,因为底气不足,同样南车也是有这个压力。
在中国有句话,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南车能面对压力,很大原因是自己手里有部分自主权的,相对来说,北车就差一些。
有些东西是不方便说的,我只想说,高铁毕竟在中国刚起步,需谨慎再谨慎,质量永远是第一位,这不仅是一个企业荣誉,更代表了国家利益!
技术是王道,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世界上,能占有一席之地。
============================================================================================================
看了帖子《日媒恶意贬低沪杭高铁??? .不觉得是恶意!》,我觉得有必要在这声明一下。
我觉得,有些朋友在发言之前,调查调查,不要人云亦云。也别以为我回复你这个帖子是愤青。
我说一下,380A并没有联合日本川崎,不知道是谁瞎造的消息,什么叫联合??
这次南车四方380A主体是200公里平台而来,但并没有日本人参与设计与仿真计算
你知道日本人为什么这么关心南车380A
在世界上,除了中国,还真没有哪个国家搞这么长的350公里线路,线路实验数据是日本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你知道日本人为什么不搞380,就是没有试验条件,懂吗,不是日本人没这个技术,而是线路试验数据支撑!!为以后的动车的改进是非常关键的数据!!!
我觉得既然你要发表观点,先调查调查,不要一张嘴就说,象是真的似的,误导很多人。
武广、郑西、沪宁、沪杭,这些原始实验数据,像南北车及配套厂都拿不到,全部在铁道部手里,你知道是为什么,是保密。厂家拿到的是过滤数据。
总的来说,南北车是有些关键技术受制与人,也是与我们国家的国情有关系,但不代表科技人员不行。
其中之一关键技术,日本牵引电机技术,还有就是法国的受电弓导流技术。这些东西是没有自主权,这也是我在前面的一个帖子《关于CRh380A及500公里动车》里面提到的南车没有掌握的2成关键技术,南车株机到现在所还没有消化这个电机技术。其他8成已掌握,而且在380A改进很多很多。速度等级的变化,整车的各个结构性能参数,变得太多了。
我觉得有些朋友要评论要客观评价,不要带意识,随口就来,要理性评价。大家给南车时间,科技人员还是在日夜拼命加班,攻克技术难关。
中国的高铁技术的确现在不如老外,但差距是在不断的缩小,你只有完全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高铁设计方面,做出成绩!!
日媒这样说,有些说的有理,所以中国人也要争口气,好好干,争取早日做出踏实,稳定的成绩。
============================================================================================================
(完)
原帖作者貌似南车技术人员。虽然并没爆出什么新料,但是难得比较系统的总结了一下。特此贴给感兴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