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可展望的将来,大概都没有可能登上世界的殿堂

  • O
    OpEth
    另外,楼上说到所谓审美水平的高低,其实也就是某些人刷优越感的说辞罢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举个例子,难道喜欢李宇春就是审美水平低?喜欢范冰冰就是审美水平高?
  • 达尼.阿尔维斯
    两者平台不一样
    陀斯托耶夫斯基那会没网络 没那么多人认字
  • s
    smilemiles
    这个帖子不是我发的,是猛男这个不背书就敢出来喷感想的货发的。。。
  • O
    OpEth
    产业和艺术有半根毛的关系吗?
  • 武松
    张岱在夜航船的序章里写了个故事: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
    看到您在这贴第一次回复中充满激昂的指责和辱骂时,我还挺心虚,但和您深入交流之后,我觉得自己现在终于可以伸伸脚了:D
    我相信这贴中绝大部分人可能和我同感。

    谢谢您的回复,祝您老晚安。我是小屁孩:D,谢谢
  • 达尼.阿尔维斯
    当识字率没那么高之前 话语权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就好比绝大部分人看不到范冰冰和李宇春 少数人说春哥 好看 高雅 范冰冰不好看庸俗 那就是 因为你连看都看不到
    但是大家都能看到的时候 大家觉得范冰冰好看点 原先高雅的人傲娇了
  • s
    smilemiles
    审美品位或者层次这些东东断不要轻谈,极易傻逼,比方说那些说交响乐比摇滚"高雅"的人,看了柏林爱乐和蝎子合作的hurricane立马就得晕菜

    但是,审美能力这个东西则是可以培养能分高下的。
  • s
    smilemiles
    请看艺术品拍卖市场。
  • g
    geoneo
    精神胜利法不错,赢的是您,成吧?咱就此打住。
  • O
    OpEth
    所以说嘛,大种马那年头要是有网络,估计也是一堆人天天发帖讨论基督山伯爵的剧情发展。。。。。
  • O
    OpEth
    喷了,你这是认真的么?
  • 达尼.阿尔维斯
    那年头识字的人不多 写文章 看文章的就更少 种马没有渠道 也不会考虑普通人 非贵族看书的想法
    起点就完全相反
  • O
    OpEth
    审美能力也要分个高下?

    俺是断不能同意你这个观点。。。。。

    还是那句话,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说龙虾好吃,俺还觉得毛豆好吃呢。。。。。

    要把审美分高下,等于是把艺术用框架框起来,这还有什么意思。。。。。
  • s
    smilemiles
    太爷我要就寝了,只提一句,你没理解我说的审美能力到底是指什么。晚安。
  • O
    OpEth
    现在大家都识字,平等了,凭什么贵族的东西才是艺术,平民的东西就不能艺术?但是非洲原始部落的原始壁画也有人认为是艺术。。。。。


    这艺术到底谁说了算?
  • 武松
    这位朋友过谦了,文盲也许会背书,可不会如此谦虚地探讨和求解问题:D

    对于你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
    文学,直接就说小说,我认为分两种:拉伯雷的巨人传,是伟大的小说,但同时是极有趣的故事。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同样是伟大的小说,但却是一部绝好的催眠曲,支离破碎的记忆,回忆,梦境,杂碎的声音,感官的各种琐碎感觉,仿佛一把沾满灰尘的扫帚,令绝大多数人无法享受。

    但这两部小说和他们的作者的伟大之处在于:对后世的很多作家和流派,技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有些作品,所有人都欣赏得来,有些晦涩的作品,却是作者内心的突破或实现,能产生共鸣人的极少,却给小说这一行业带来发展的契机。

    所谓的好坏,或者成就。我认为可以通过这样的角度来看。

    打个比方,爱迪生很伟大,他的发明大家很容易理解。爱因斯坦的伟大,可就晦涩多了,绝大多数人都不易理解。但爱因斯坦对于科学和技术的影响,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

    [本帖最后由 武松 于 2012-9-7 00:03 编辑]
  • 武松
    艺术这东西,是基于体系和理论的,而美学,也是有理论和归类的。

    所以最终艺术还是建立在受教育程度之上的,并不是说农民人多,红灯笼就可以是艺术品。
  • p
    planar
    天朝艺术方面没救了····落后100年妥妥的!
  • O
    OpEth
    是先有艺术后有体系,所以这个体系其实也不太可靠。。。。。


    要是在19世纪出个玩摇滚乐的,那在当时绝对不会有人认为这是艺术。。。。。

    但现在摇滚乐就是艺术之一。。。。。

    所以,你根本没法断定某个事物到底是不是艺术,也许一台洗衣机五千年后出土会被认为是艺术品(在现在的某些奇葩艺术家眼中也许洗衣机已经是艺术品了)。。。。。

    本帖最后由 OpEth 于 2012-9-7 00:08 通过手机版编辑
  • p
    planar
    艺术就是精英阶级的 艺术创造者只属于与生俱来的那部分有天赋的人。。。。。。艺术与流行文化是两码事!

    艺术作品必然是脱离普罗大众审美趣味····因为艺术作品的使命是带领社会的审美趣味,所以是有超前性的。。。。。。。。。
  • 绯雨流
    审美能力肯定是有高低的,一个常人和经过美学培训的人在对艺术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常人关注的是真实和活动的表现,而看不到内在和形式的构成,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 D
    DarthVadar
    科学和艺术没有可比性
    实践和应用可以证明爱因斯坦的理论的正确
    而文学没有这种标准
    所以你不理解相对论不影响他的正确,但你不欣赏某艺术作品,别人很难说服你
    评判艺术的标准完全是主观的,个人的情感体验
  • O
    OpEth
    这个论调就更神了,艺术居然还玩上使命召唤了。。。。。

    在俺看来,与其说是某个艺术引领了大众,倒不如说是大众选择了某个艺术,为什么某些艺术品形式现在没人喜欢了?很简单,它被大众抛弃了。。。。。
  • O
    OpEth
    所谓审美能力就和自称有两把半没什么本质区别,是装逼的一种普遍手段。。。。。
  • 武松
    这是个开放的体系,不断地在吸收,消化,进步。

    所以,请相信这个体系吧,人多并不意味着正确。
  • 绯雨流
    海顿就说了,音乐是专属于上层阶级的奢侈品,所言非虚
  • 绯雨流
    你倒是有反智主义的倾向,那就没什么太多可说的了:D
  • 武松
    我觉得艺术更容易产生在勇于装逼的人和乐于接受装逼人的土壤之上的。
  • O
    OpEth
    话都让你们说完了,一会儿又说被大多数人接受就是艺术审美牛逼的体现,一会儿又说人多没用。。。。。

    还讲理吗?
  • p
    planar
    所以说价值观不同······这种问题根本没得谈!
  • 武松
    你们是谁?

    我只说我自己的观点,别人的观点可和我无关。

    我看不如睡觉去吧,明天醒了,这个世界就没那么凌乱了:D
  • O
    OpEth
    艺术究其本质就是一种装逼。。。。。
  • 绯雨流
    伯牙学琴於成连,三年不成,至於精神寂寞,情之专一,未能得也。成连曰:“吾之学,不能移人之情,吾师方子春,在东海中”,乃赍粮从之,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刺船而去。句时不返,伯牙心悲,延颈四望,但闻海水汩没,山林窅冥,君鸟悲号,仰天叹曰:“先生将移我情矣”。乃援琴而作歌曰:“繄洞渭兮流澌濩,舟楫逝兮仙不还,移情愫兮蓬莱山,呜钦伤宫兮仙不还”。
  • 绯雨流
    这两方面并不矛盾,你再想想看
  • e
    eastwoodwest
    艺术本就不是可以量化的
    这涉及到人类的审美感知
    为什么这样的女人就让你激动
    为什么这样的曲调你听的感动
    为什么这样的味道你值得回味
    为什么这样的文字让你感受到文学
    说到底是你对自己的了解怎样
    你知不知道自己这个躯体这个灵魂需要什么
    或者这个世界对于美已经有了定义?
    是人类发展进化下来的沉淀?
    是自身对美好的向往感知?
    我觉得得分人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成长轨迹
    但是大多高不过人类进化的大趋势
    所以你有你的小世界
    不妨碍外面你所不了解的大世界
    最终作为人类,你跳不开集体的审美
    而审美也在进化,所有的都在变化
    时代的艺术归于时代的人类
    美作为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 蓝蓝的天
    @蓝蓝的天 mark
  • c
    csnlm
    马克
  • R
    Romeo
    有張大錘就有希望
  • 苏怡
    看了这帖子,脑子里就浮现出成长的烦恼里面<冒充风雅>那一集。。。
  • 匕首投枪
    就登上世界殿堂的文学艺术作品又怎样?目前国人连书都不怎么读。
  • g
    gintonic
    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是我县地主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的第三个儿子。
    读完第一句我就丧失了读下去的勇气。
  • 有句港句
    喜欢范冰冰还是李宇春的确是萝卜青菜,可以显示审美的多样性。但是,喜欢赫本还是罗玉凤,就不是萝卜青菜的问题了,这是证明审美有绝对高低的最简单例子。

    审美的多样化首先要满足高低档相差不大。
  • 莫天苍
    金庸的书就不太可能流行百年了---这种书的流行太被大众口味的左右了,而大众口味又是常常变化的。
  • 达尼.阿尔维斯
    我觉得可以 这类小说后人可以往里加东西 就比如三国演义
    罗贯中肯定想不到赵云的三国无双造型
  • O
    OpEth
    喜欢赫本还是罗玉凤。。。。。

    俺觉得这不是审美口味的问题,而是精神状况是否正常的诊断了。。。。。

    俺觉得应该讨论正常人的审美观,而不应该把精神病人纳入比较范围。。。。。
  • O
    OpEth
    俄国书俺都很难读下去,人名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 达尼.阿尔维斯
    我觉得这是翻译问题
    取个简化名字会死..................
  • 武松
    那法国小说你一样难以读下去
  • h
    hudihutian
    俄国小说,名字长倒是小事

    托尔斯泰会在第一章就丢出几十上百个人名来,一堆复杂关系,你不画个人员关系图,第二章第三章你都很难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