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掷骰子吗》

  • o
    omron
    喷了,说的你没经历过高中三年似的,老师本来就是跳着讲,哪个老师会老老实实把整本书讲一遍?
    都是x页到x页过,这里考试不会考,大家不用看。来,我们翻到xx页,大家注意看,这里是考点
    真想搞明白,课外自己花时间慢慢看吧。噢不好意思课外也没时间,因为还有一大堆习题等着呢
  • V
    VODKA
    俺高中也是重点学校的重点班。。。。。

    刷题差不多从高二下开始吧,不过课本必须是讲完了的,数学课本没有一页是新的,全都翻得稀烂,课本都没看完你就敢考试?开什么玩笑。。。。。
  • s
    sum31
    从学术上讲是很讲究,让从事该学科的研究人员看来确实条理清晰,但是对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学生来说看到这些标题和内容,只会觉得都是抽象的概念根本无法映射到具体的实用情形。说白了就是你先学,学完了也不告诉你到底有啥用,除非你将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实际上如果一开始先给学生描绘这个公式这个体系一个大概的实用图景是非常有助于激发自发的学习动力的,而且这一先行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和耗时
  • s
    sum31
    概率是大学教学内容,我记得除了第一节课导师开了个玩笑说学好概率可以去开赌场,之后就又陷入了公式——习题——考试的老一套,各种深入的东西在教你的时候完全不会告诉你这个实际有啥用,你只会发现学了这个可以解更难的题而已
  • f
    ft1959541
    有什么用我建议你自己去查查高中课本目录。明确在教科书中的科普条目都很多。不要捂着眼睛“我不看”“我不看”了。实事就是能科普值得科普教科书目录上就有了,非要“我不看”。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给你科普。刚才说的摩擦力实验和斜塔实验都不看是么?这不是给你科普?不科普告诉你摩擦力和重力公式就完了,为什么人要这么偏执,我真的不能理解。
  • o
    omron
    谁说没看完就不敢考试……照样考,而且分还挺高
    课本没翻烂,习题已经翻烂是真的
  • V
    VODKA
    现在的高中数学和俺小时候学的不一样了,结合现实的东西更多,比如统计和程序算法,还有概率,这些都放入中学课程了,俺当年的数学课确实更抽象一些,但也绝对没有把没证明的公式拿出来直接用的情况。。。。。
  • j
    jidatui
    应该是掷色子的,有不确定性。
  • f
    ft1959541
    真的,谁都上过学知道怎么回事。物理化学你要说有点科普价值那是。而且实际上课本里是有科普的,我随口提了两个科普我谭群友表示,没有表示。看不到的。或者我谭广大群友表示远远不够,必须将上帝掷骰子放入必修课本。然后数学这个我踏马思来想去这玩意儿要怎么科普呢?有那么几节告诉你这玩意儿在生活中的用处还不够?到底闹哪样?
  • s
    sum31
    你拿经典物理的东西来驳我有什么意思?经典物理本来就是从观测到的现实世界引申来的。你应该举出例子教科书有没有告诉我们欧氏几何第三定律在现实中到底有什么意义,或者计算sin cos除了解题还有什么实际的用处。问题是这些在大部分的教科书里都避而不谈,教科书的重点被放在教我们怎么解题
  • s
    saintwei1979
    到Kindle商店买了,3.99。看到介绍中的国内最畅销的科普把最替换成zui,不由一声叹息。
  • V
    VODKA
    数学本来就是没有现实意义的,现实中有虚数吗?有无穷大吗?

    数学干嘛就非得有现实意义?
  • f
    ft1959541
    噗呲,哭笑不得,为什么要谈。上帝掷骰子就告诉你正弦余弦了?唉我擦,我说的有的东西是告诉你了,但教授的东西太多没有办法个个都告诉你。明明我贴了一堆就是不看,哪怕是数学教科书他里面也是有一些告诉你这玩意儿有什么用的,只是不可能每一个都会告诉你。按照你的这个理论,上帝掷骰子应该都说全了啊?什么就说了几个?那和教科书有什么区别?教科书也是就说了几个。避而不谈这4个字真真儿笑了,还嫌教科书不够厚是不是,是不是老师还得知道你以后是码农啊提前告诉你这个以后编程能用得到。
  • d
    djkiller
    孤陋寡闻了,最字又犯什么忌讳了,那正文里的最怎么办
  • f
    ft1959541
    你这个理论是不是老师教你勾股定理的时候还得告诉你你以后干工程用的上?唉我擦,强词夺理
  • w
    weee
    终于能插上两句了,国家制定的教科书教学大纲都没问题,问题出在不同教育区域的教育工作者身上,也可能跟当地的教学指标不同有关。比如我小孩的小学,对的,是小学不是中学,从三年级开始,每年寒暑假就是自学下学期的整本课(语文英语除外),以完成某套从第一单元到期末的整本配套练习为目标作为寒暑假的作业,当然这没啥问题,问题出在新学期开学后,老师几乎不讲课本内容,即使讲,也是以单元测验结果出现的易错题来展开讲,更谈不上循序渐进,起初我都懵逼状态,比如第一周就涉及到了第五单元知识点,下周又出现了第二单元内容,规律就是当次测验缺哪儿就补哪儿,那实际课堂上大部分讲什么呢,奥数和B卷,学校默认所有孩子在寒暑假已经把这学期的课本基础知识自学完了,开学即进入复习状态,像极了“离高考还有XXX天”的高三课堂。话说回来,班上的大多数孩子基本还都适应了这样的模式,全区统考排名还基本没掉下来过,我觉得家长的功劳是功不可没的。
  • w
    wenqq
    你们跑题了啊,明明应该是探讨量子物理的,扯到教育去了。

    量子的不确定性我倾向于认为是我们现在的观测精度不够。假设一个人每2个小时才能看一眼天空,他就会惊奇的发现飞机一会出现在北京、一会在上海,下一次又瞬间出现在广州。但其实飞机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甚至是可以预测的。上帝不掷骰子。
  • 鬼迷心窍
    你这是隐变量理论,再去仔细看看这本书里面,讲贝尔不等式那一章吧
  • s
    sum31
    说了这么多,你都是在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反推试图证明我们的教育理念很成功,体系很完美。但事实上对于现在的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根本不明白自己正在学的东西除了应付考试获取社会地位之外还有什么用处。你可以作为一个成功登顶的人嘲笑说这群废物,没有努力攀登所以看不到高处的风景,但大部分人根本不明白攀登的目的,他们只是被逼着去攀登去接受,懂吗?

    [本帖最后由 sum31 于 2020-7-13 13:17 编辑]
  • f
    ft1959541
    要我说就是学校教科书教的太多太系统太难了,让一大群可能就是欧美公立所谓素质教育啥都不学的那个级别的人都涌进了学校,让根本没有学习能力或者学习能力很低的人接触到如此复杂系统的前高等教育知识,如果不反复用习题巩固知识你是无法掌握这么庞杂的系统知识,让这些人与真正的精英一起学习然后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然后这些人的家长或者其他别有用心的人鼓吹一下素质教育、减负什么的,正好符合这么一大群怎么学也学不会的人的心理,用现在的话讲叫精准投放新闻。这就是我国教育最大的弊端,为什么要塞给平庸的人那么多东西?明明讲过的东西他就闭着眼说没讲过,明明你就学不会怎么做题都做不明白为什么要DISS做题?做不明白别做了。
  • f
    flashback
    掷!
  • j
    jackiehoo
    ……

    本帖最后由 jackiehoo 于 2020-7-13 13:39 通过手机版编辑
  • s
    sum31
    既然你也承认了有但是很少,那就没必要继续杠了
    我一直以来也都坚信以前学的很多公式和理论只有大学毕业后真正在工作中接触到了才能融会贯通原来是这样,我一直以为在没有通读这些理论的前提下是很难理解它们的实质用途的,但是看了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原来量子物理这样的东西也可以用非常浅显和形象的方式来阐述,能让大部分的门外汉都在短时间里了解个大概。
    说得夸张一点,我们的教育侧重于教我们思考的方式,但没有教我们思考这个行为本身。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怎么用工具而不是制作工具。
    我想这也是中国在科研领域缺乏领军人物的原因,我们能快速的掌握一门技术,但很少能发明一门新的技术,因为从教育的初始就缺乏前进的动力
  • j
    jackiehoo
    你们横向对比,读过的教材太少了。

    读一读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再读一遍萨米尔森的微观,再读一遍高鸿业的,国内教材绝对读到你自闭想撕书,和国外教材水平差太远了。
  • y
    yeskey
    我最近一两年又把大学数学回顾了一遍,不解题为目的,轻松多了,主要是理解,运算都可以用电脑
    对数学感兴趣的推荐一个B站账号,3Blue1Brown
  • s
    sum31
    数学没有现实意义?抬杠不是这么抬的好吧。
    拿矩阵的乘法来说,你打开百度地图搜索路线换乘的时候都在用这个计算,但是在学习的课本有没有告诉过你这个计算的用途?没有,你只是被告知要学习这个计算,并用它的公式去做作业罢了
  • V
    VODKA
    你只是可以把某些数学方法拿来当工具用而已,但数学真的没有对应的现实意义。。。。。


    难道你认为矩阵就是对应百度地图的换乘功能?这显然是对数学的误解,矩阵就是矩阵,它是数学家定义出来的一种数学方法嗯,仅此而已。。。。。

    本帖最后由 VODKA 于 2020-7-13 14:15 通过手机版编辑
  • j
    joker23
    兄弟,这可能真是你遇到的老师的问题了
  • 双面胶
    这么说,我对我们宇宙理解,应该是对于求解一个方程后得到的一组解。

    怎么理解呢? 试想,为什么光速是这么多,为什么会有各种常量。 每次宇宙大爆炸都是一次尝试求解过程,如果常数不对,那么这个宇宙会快速消亡然后再次爆炸,重复这么个过程。

    所以,我们这个宇宙只是那么多生成宇宙中寿命比较长,而且支持常量和公式能出现生命。不过也会死亡,等待下一次爆炸,而且下一次爆炸物理定律等都不同了。 这些定律又会有什么规律呢?谁在导致爆炸? 更高维?
  • j
    joker23
    数学家发明的很多数学工具一开始确实没有实际意义的,只要可以自洽就可以了
    只是其他学科的人会发现某些数学工具是可以解决他当年面对的实际问题的,我记得lz这本书里就有一个例子
  • 鬼迷心窍
    你说女人会想这些东西吗? 还是只有男人会蛋疼
  • 潜水运动员
    这本书是挺好的,物理科学史+通俗量子理论,算入门级
    后来还看过张天蓉、卢昌海的物理科普,比上帝这本core多了,尤其张天蓉从黎曼几何讲起,非常不友好....
  • p
    ppigadvance
    ???数理化公式不讲原理和推导过程,砸个公式给你自己背???

    还好我从来没遇到过这种老师,就包括大学学高数,每个公式怎么来的都是推导过程写几黑板。
  • p
    ppigadvance
    你上的电大么?
  • p
    ppigadvance
    教育就应该是严谨的,有限的课时没有过多的笔墨让你去培养兴趣,那是课外读物的范畴。

    我看了你前面的帖子,感觉你说的这些培养兴趣的事情大部分可以看《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课外书得到解决,当你阅读量大了以后,上课要是老师给你讲各种趣闻可能你都会觉得无聊,因为这些通俗易懂的东西根本不需要老师来复读机一遍,你也说了它很浅显易懂,那又何必浪费课时呢?

    话说回来,我读书的时候最喜欢看的就是教材小字部分,那些大概就是你说的提高兴趣用的。
  • 我武者羅
    我真的不知道你们上的什么高级中学

    我上高中的时候,全班几十人,会认真理解推导过程的人数一个手能数过来
    数学因为有证明题所以会看一点的人还多一点,物理那是惨不忍睹,全班几乎就我一个人会去尝试理解定理和定律之间的关系和推导过程

    课本里的科普内容可能有人看,但会认真看的不多
    也就一些习题题干里常出现的套路模型大家都知道,但套路模型就是套路模型,来来去去一个样。更别说很多题干里说的情景压根就不合常理
    这些年搞教学改革,就是想在应试里也搞点贴合实际的内容,考学生的灵活理解。但目前看来,应试它毕竟是应试
  • 久多良木健
    那只是你这学校里你考试那么教而已
    你去北京读李永乐老师的学校,会这么教吗?
    说到底再重点都只是个衡水毛坦厂
  • p
    ppigadvance
    http://jiaocai.hebeijiaoyu.com.c ... 8B%E5%86%8C0319.pdf

    我随便点开一本教材看了一下,没有你们说的这么不堪,这不是原理应用写得清清楚楚了么?
  • p
    ppigadvance
    高中物理教材我刚刚找了一本人教版的看了一下,我只能说现在这个教材比我们以前用的更有趣、和实际生活结合更紧密。这个没有在线的,我下了一本PDF。

    当然你不看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 f
    ft1959541
    噗呲,量子物理
  • 萝卜
    咱们先说一个大前提,就是lz说的培养知识的兴趣比上好大学重要,为啥?没上大学你再有求知欲撑死就是一个民科up主啊,你能给人类探索宇宙做啥贡献?

    就算你要当埃隆马斯克也得先有能考上斯坦福的本事才行啊
  • s
    sum31
    莫名其妙,我一直在说如果我们的教育可以多放一点精力培养求知的动力,可能效果会更好。到你这里就变成培养兴趣比上大学重要了?
  • 萝卜
    为什么啊?就算你认为有的人需要激发求知的动力,也不能否认大部分人希望上的是技校啊,在他们看来求生技能以外的东西教的越少越好啊
  • s
    sum31
    我也随便翻了好几本不同版本的,你挑的这本真的是做得最好的了,文字量比数字都要多了,其他的根本就没这么多解释,一样望去熟悉的密密麻麻都是公式和例题
  • f
    ft1959541
    所以你这个管人叫抬杠?到底谁在抬杠?我都前头某楼说的明明白白你那种所谓创造性那是扯淡的创造性,那不叫创造性,不要把莫名其妙美化成创造性。真正的创造性我之前说了得有严谨的工作条件和可靠的工作团队,我30楼说的很清楚了,死活不看闭着眼捂着耳朵我不看我不听。申请专利、撰写论文这叫创新、科研,所有创新都是经过长时间枯燥、刻苦的重复劳动去一遍又一遍的尝试,失败了再坚持,还来个科研领域缺乏领军人物,做过科研么?以为科研很有意思?以为这玩意儿就是靠兴趣?自己没接触过的东西凭空想象?任何事情你想成才都是经过枯燥的培养过程,就比如说弹琴或者踢球,你就说你孩子喜欢,有天赋,那也是经过长年的重复练习,这玩意儿根本就躲不开。我SCI论文也发表过,第一作者,专利也写过,专利产品也是目前某产品上技术的一部分。你这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以为自己一知半解看个上帝掷骰子就觉得哇哦好有意思啊我国教育就是缺少有趣的科普。合着看点科普了我就明白了学物理我就有劲儿了复杂的公式就迎刃而解了,我tm哭笑不得了连高中物理都叫苦连天的还好意思臆测中国有没有科研领军人物。
  • f
    ft1959541
    我就问你最简单的两个问题吧。小朋友学弹琴和学足球。孩子表示看表演家和球星表演,表示哇哦好有意思哦,我要练哦。然后设定这个小朋友就是有天赋。然后我就TM问你一句弹琴你躲得开指法练习么?踢球你躲得开基础训练么?让你指法练习和基础训练时候还得给你解释半天这玩意儿以后很有意思哈,哭笑不得。不会解题就说自己没有这方面天赋,扯半天蛋没人告诉你这玩意儿以后能干什么。告诉你能干什么你就有劲了你就会了?笑话。
  • o
    omron
    喷了,你数数全国能有几个李永乐
    何不食肉糜
    除去北上广这种资源优厚的地方,我敢说绝大多数是填鸭式教育,而且目前据我了解,情况没有比我当年轻松
    归根结底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为了抢为数不多的录取名额,只能一切唯分数论,挤压所有无法提升分数的课程内容,以实战为导向练习考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