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业内点评袁隆平

  • i
    iantsai
    你坐过莱特牌飞机吗?
  • T
    Tobar
    Posted by: Meizu PRO 5
    工业酒精用粮食做,怕是裤子钱都要给赔了
  • 弟弟等等
    就跟绝地求生 吃鸡一样 ,运气也很重要 ,第二名的也没必要 去 上诉 什么
  • s
    skcfan
    真到一个阶段私德基本都是屁,参考人物爱因斯坦 爱迪生 牛顿等等等等,这和论调无关,在你球历史上只要个人建树和才能到一定,私德就是个屁
  • l
    lightling
    那么,一个寡妇,和有妇之夫搞婚外情,算不算是私德不行呢?
  • i
    iantsai
    日本人就不用扯了,国内的技术进步奖归属跟日本人何干?

    红莲型,看33楼说的:“同时,“红莲型”当时也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缺陷,比如育性稳定、纯度、强恢复系难以找到等问题。”

    就算是现在,如果能把它培育到比野败型更好,未必不能再拿一个奖。问题是他自己坚持下去没有?没有的话还说个屁。
  • z
    zdztony
    说实话我不懂,不过第一个感觉,你说他扯蛋是对的
  • b
    blacktooth
    泥潭还是讨论屁股吧
  • 雾桑
    为了捧一个,非得喷翻另一个,一旦涉及日本就跳脚,这很TG。

    袁当年的论文也真是理论上重大创新倒也能解决后续很多争论,事实上并没有这个高度,主要是应用型创新,找到了野败,然而其他人和团队同样进行应用型创新,也做出了很高的成就并且确切地将种子普及出来,所以才会几个人之间的争论。

    袁这事比较符合中国的政治氛围,种子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做到了超高产,宣传也方便。然而水稻种植除了种子本身,对抗病能力也有要求。加上中国农民传统上还是靠天吃饭,外部气候环境影响很大,所以宣传中隆平种子的产量,在中国广阔的农田上看不到的。2014年安徽多地使用隆平高科的种子后不幸遇到恶劣天气普发病害导致大幅减产和绝产,当时闹得沸沸扬扬,不少地方去投诉隆平高科的种子质量,后来政府勉强给摆平了,你们有兴趣可以找找当时的新闻。

    我老家县城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当地仅有的1个国家级粮食储备库,从立项到申报都是家父一手负责,后续管理也有参与,反正我们当地广泛用的主要稻种不是隆平高科的。

    但是袁隆平的贡献依然是巨大的,这与以上内容并不矛盾。只是很多事情,确有争议,空穴来风。

    本帖最后由 雾桑 于 2017-10-17 10:02 通过手机版编辑
  • z
    zdztony
    其他的姑且不论你说的对错。“能证明什么?什么时候粮食局系统的人也懂技术了?” 不过你有资格说这句话么?既然粮食局的人都没有资格评论,
    那你评论的基础在哪里?百度百科么?还是你是隐藏在TG的农业技术大拿?
  • h
    hemisphere
    有做农业的也懒得发言而已
    每次看tg和s1吵成一片就觉得可笑
  • e
    easyrider
    产量越高,质量越差。推广型的肯定是一个兼顾质量与产量还有病虫害。
  • i
    iantsai
    粮食局是管理储备粮的政府部门,申报粮食储备基地主要是跑审批流程,跑下来的话有粮库建设经费和每年的粮库维护资金,还有储备粮采购经费和粮库的人员编制,国家出钱采购粮食对地方农业来说也是好事。所以这对地方来说是块肥肉,只要有机会地方上会尽力争取。但粮食局里面绝对没有水稻育种专家是可以肯定的,无非是一帮官僚在争取利益,勾心斗角。地方上种植什么品种的水稻显然也不关粮食局的事,不信你去查,国家关于储备粮的国标,指不指定水稻品种?

    如果他谈论技术细节来证明,我绝不会不懂装懂瞎掺和,但他这样的论证方式,还用得着是农学家才能看出他在胡扯?

    拿粮食局的幌子出来吓唬谁呢?刚好我家也有亲戚是粮食局上班的基层小领导,又不是什么保密部门,听听官场故事的机会还是有的。
  • z
    zdztony
    首先雾桑是在回答关于国家储备粮的事情。第二你如何确认粮食局里面没有懂粮的专家??
    随便去粮食局网站上看看关于米类以及相关的科普文章比比皆是。作为一个收购储存粮食的
    机构怎么可能不懂米?怎么可能比你我懂得都少?
  • z
    zdztony
    ⊙﹏⊙b汗 人家再怎么样也是整天和粮食打交道。你我每天除了吃饭还和这个东西有瓜葛的说?
    别人搞粮食收购这行的,难道就不兴懂点科学知识补充一下自己的专业水平?
    搞废品收购的,还要懂点甄别技术了。搞粮食的就不能懂点水稻育种。
    算了,不多说。你有你的想法,我也不不需要说服你。
    我也不想回你的帖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