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孩子出游去了,今儿是闲得发慌,看到讨论茶叶的帖子顺带掺和下。
从小喝英红长大的,一直以来喝不惯绿茶。别人送明前的龙井,我就没有口福,只能转手送人。
茶叶的口味,口感,香氛之类的很难比较,跟豆腐脑的甜咸党差不多一样了。
在读化学的人看来,绿茶中无非茶多酚含量高一点,消炎、杀菌、抗衰老等功效比起发酵茶要强。发酵茶相比之下,发酵茶更温和,对肠胃的适应性更广。当然绿茶由于采摘的要求,出茶率和静茶率可能更低,再加上文化的加成,价格比起红茶要昂贵的多。在商而言,可以理解号称不使用农药的茶叶更具稀缺性,容易得到认同,虽然实情可能并非如此。
茶,对个人来说合适不合适,没有必要为了利益凸显自己的茶,把别的茶种踩到脚底下。如果都喝明前茶,全中国大部分人都分不到几片了。
以我的了解,讲究一点的英红也要5~7斤鲜叶才出一斤茶(注意:相对绿茶,发酵茶对鲜叶中新叶的要求不高。每种茶叶的成品率是不同的,看你想从鲜叶开始算,还是茶树开始算了),不知道明前龙井是什么情况?
论斤卖的明前茶,茶园的规模一定小不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这些都是农药)都不用的话,很难想象这个茶园怎么维持下去?
关键在于:不是用不用农药,而是如何正确的使用农药。
以我对科学的了解:正确使用农药的前提下,使用不使用农药,对于人体的有害性没有相关性。
以我对身边茶厂的了解,以我对现代工业的了解,下面的逻辑还是成立的:在同一个区域,正规厂家的产品质量是更有保障的。
难道说,新昌那边情况会不一样,还是那位新昌的朋友身边的情况有所不同?
新昌化工很多,也很强,上市公司就有好几家,新和成,京新药业,浙江医药等等。2000年前后,我做医药的时候接触不少,那时新昌县城的环境堪忧,废水横流,颜色气味都很大。现在的管理应该很到位了,知道的有规模的化工厂都搬到苏北,山东去了,以前是浙江省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区,现在有被认证为国家级生态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