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所谓技术、艺术、经验,都是从分类汇总的根基里生长出来的,分类汇总从码农的角度看太简单了。
会计里面的舞弊、防范舞弊会长期存在,严重程度要看社会环境。不能认为人工环节可以控制舞弊,同样也不能认为计算机可以防范舞弊。不同的时代会不断涌现新的作弊方式和防范手段,收银机时代,有个商场柜台收入总比别人少,怎么看他的工作流程都是规范的,后来发现这哥们自己弄了台一模一样的收银机,每天用几个小时。安然公司做假账,编造的数据刻意避开整数,检查人员发现安然公司账务数据整数出现的概率小于正常情况,才往下查的。
楼上有人举了一些复杂的会计处理的例子,认为计算机不能做。其实这些所谓的复杂处理,靠的是三条,一经验,二对企业经营把握、三政策。前两条更重要些。
1.所谓长期经验下的主观判断。只是长期看账本的经验积累而已,在大数据面前不值一提。人工智能一分钟看的账户流水,超过老会计一辈子看的账本了。人工智能不仅影响了会计这个职业,其他职业也一样。比如银行放贷,本质是根据个人、企业历史资金情况判断是否可以还款,机器比人适合多了。
2.对企业经营的把握,是管理人员的事,会计只是个操作人员而已。管理人员操作AI做账,应该比培养一个高级会计容易多了。
3.至于政策的把握,就是比谁记得规则多,你觉得机器会超过人吗?很多城市的税务局的智能客服,喂给AI的税务规则都没有人工整理过,就是税务局下发的文件,这还不是现在,是5年前。
会计引以为傲的在灰色地带灵活处理,能够下手的地方就那几个,预提、待摊费用,收入确定之类的,只是大家都不说,显得很神秘。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怎么做账对企业长期经营影响实在有限,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经验。当年施乐公司开始走下坡路,销量大幅下滑,账面上只有中国盈利,而施乐中国区销量下滑和全球一样,大家都不相信施乐中国的报表,内外部审计把施乐中国查了个底朝天,账务没有任何问题,榨干了所有会计做账的手段而已。现在施乐公司如何呢?聪明的会计并没有挽救它。
美国的个人所得税报税,过去可是个大生意,据说浪费的钱财是所得税税收的1/3,从业人员社会地位很高,具体参见《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在中国又名《刺激1995》,也就是那一年,单机版的个人报税软件开始大规模侵蚀传统的所得税会计。后来,报税成了在网上点击“下一步”,所得税会计这个职业就消亡了,算来也十几年了,根本没等到移动互联,AI什么的。至于单机版会计软件,举个例子,微软的 Accounting先是停止线下发售,2009年彻底不卖了,Intuit公司的QuickBooks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23楼所说的,“会计工厂,一个300人的公司给7万多企业做账,企业主只需要把票据拍照上传,机器学习识别后,账目自动归类生成各种报表,最终报表是满足企业主的XX需求的 ”。我旁边一栋楼就是,叫做某银行数据处理中心,面向全国。各银行网点要把票据拍照上传,由他们处理。但是人工处理,这些人干得活极为枯燥,但为了防范风险,岗位要求的级别和工资都比银行网点高,还是总行编制,绝少优化组合之虑,银行大妈的最爱。看到楼上说的,才想起来,这事AI能做啊。
朱XX说不做假账,是外行话,会计的精髓就是估算和预测,这些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