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己老化,喜欢看繁体字了,并且有些感悟

  • w
    wawa0033
    我个人观点:国家简化繁体字,推广简体字是好事;
    部分文字简化的不够好,容易产生歧义,属于技术范畴,如果有更好的想法和建议,可以向相关单位提;
    如果说把简体字换成繁体字可以“弘扬传统文化”等等好处,那我建议何不恢复甲骨文更“博大精深”些?
  • m
    man9900
    回复4#Z.


    绥疆懋绩
  • z
    zhao414
    回复1#Z.
    繁体字体现了造字的过程,还有字的含义,可以说形神兼备。简化字更倾向于符号编码,便于传播。 iOS fly ~
  • w
    wodebei
    回复7#Z.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其实白话文和简化字并没有将中国人跨代。
    我来说下我的经验,请姑且一听。
    白话文和简化字其实是大约两千年来中国语言文字变迁一直在发生的事。先说字,现在中国通行的简体字是由政府牵头大规模定义,这是历史少见的,但由于生产力发展,政府来做这件事是时势之必须。其实很多简体字之前一直是通行状态,只是被官方认可了而已。关于文言和白话,可以这样理解,古人的书面语言是文言,口语是白话。你可以找一些先秦文章和明清笔记自己亲自做一下比对,对现代普通人的阅读难度是天壤之别。鲁迅在《门外文谈》一书中谈到他不认可胡适的古人在先秦之前文言一致的观点,认为文是言的省略记述,文言不同。这里引述一段原文“当时口语的摘要,是古人的文;古代口语的摘要,是后人的古文。所以我们的做古文,是在用了已经并不象形的象形字,未必一定谐声的谐声字,在纸上描出今人谁也不说,懂的也不多的,古人的口语的摘要来。你想,这难不难呢?”
    所以语言文字的变迁才是正常的,不变才是不正常的。既然变迁就会有阻隔,时间够长,阻隔成墙。普通现代埃及人也看不懂古埃及文字的,但埃及政府没有去人为设定障碍对吧。(古埃及和埃及传承根本不算一个系统,我就是举个例子。)
    你要是说简体字和现代文将国人跨代,不若说现代生活使人跨代,因为现代传播的知识都是多媒体形式,文化的创造者将文化输出给接收者,说实话,创造者少而接收者多,而大部分接收者是不愿去学习逝去的文化的;加上现代学科分类更为精细,你说理工科博士、经济学博士看不懂先秦散文影不影响他们成为知识份子?现代人中能读各朝古文如今文的人就消逝了吗?其实还是有一些固定群体的,切无论专业业余。
    所以说被跨代不如说自愿被跨代。
    上班路上,行文散乱,诸多词不达意,好在观点还是明确的。
  • Z
    Z.
    受教了,时代再进步,隔阂是时间创造的。
  • w
    wodebei
    回复107#Z.

    您客气了,其实都是讨论。像您自己就开始喜欢繁体字和古代文化,您的孩子也会收到影响,今后他学有小成,去看博物馆的物件自然水到渠成少了隔阂现代人相对古人其实最大的优势是我们有了更多选择。
  • Z
    Z.
    看了这几页的讨论,我觉得启发挺大,孩子针对性培养,激发兴趣,还是为了提高个人修养,将来做人枯燥是最可怕的。
  • s
    shamorry
    阅读繁体字这个技能难道不是与生俱来嘛,现在简体字简化过程也是有依据的啊,基本能寻本朔源到繁体字那里。
  • w
    wawa0033
    您觉得好,您用,我觉得简体字更好,我喜欢简体字。繁体字还可以跟简体字比经济性,别逗我笑好吗?
    随便举个例子,虽然字典里不承认把快餐写成“快夕”,不妨碍老百姓使用好吧。HiPda!W
  • S
    Surran
    阅读繁体字无障碍,但要我用手写出来就不行了,计算机打可以,算半文盲吧。

    繁体字看着是有种美感,只要不让我写,怎么都行。HiPD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