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ntwei1979 两年后,2020年4月,财政部发起与央行论战,财政部抛出赤字货币化,让央行为财政赤字兜底。
01
论战的开局及背景
2018年7月13日,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举办的“面对不确定性的财政政策”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发表了名为《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大有可为》的演讲,直陈了他对中国财政政策的若干批评。
徐忠提出:“在此轮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中,金融部门为了去杠杆,所施行的货币政策是稳健中性的。但财政政策却不“积极”,赤字水平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他称,“财政赤字并不是越少越好,更不是收入增长越多越好(笔者注:2018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了10.6%,税收收入增加了14.4%,而上半年GDP的增长是6.8%,徐忠提出质疑是基于此事实),没有赤字增加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耍流氓。”
言论一出,就引发了财政部的反击。
2018年7月18日晚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参与论战,在微博上针对徐忠的批评做出了逐条回应。对央行所质疑的减税政策下财政收入增长问题,刘尚希认为这是对减税的政策含义理解有误。他说:“减税主要是针对税率的操作,而税基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当税率下降速度小于税基扩展速度时,就会出现减税的同时,税收也在增长。”
“但这并不表明减税是假的。以税收增长批评不是真减税,显然错了。”刘尚希说。
从一年期SHIBOR利率走势上可以重现论战背景,发现矛盾起源。
从利率曲线可以发现,在论战开始之前,中国处于去杠杆阶段,SHIBOR(1Y)利率上行,随后导致债务风险骤增。
2018年6月20日-2018年7月13日(论战日),央行被迫(债务风险倒逼)放松货币政策,但资金空转,刺激实体效果不佳(财政部的税收增长显然是刺激效果不佳原因之一),货币政策放松反而导致汇率压力增加,由于在这期间逆周期因子尚未重新祭出,离岸汇率十连跌!
这就是矛盾的起源。
2018年6月27日,笔者发文《离岸汇率十连跌,逆周期因子重出江湖?还是加息?》中预测逆周期因子会被重新祭出,随后8月逆周期因子重出。
2018年8月之前,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走势比较契合,放松货币政策会导致汇率贬值;8月之后,汇率逻辑彻底反向,放松货币政策和汇率升值相伴。
论战后,央行和财政双方作出妥协,从SHIBOR(1Y)曲线上可以发现,2018年7月论战之后央行放水力度大增,利率曲线连续下行。从6月中旬到8月中旬,一年期SHIBOR利率从4.40%降至3.24%,7月中旬到8月中旬降低75基点。而当时美国处于加息周期,由7月论战开始,中美国货币政策开始加速背离,施压汇率。
2018年8月24日晚,官方确认了重启“逆周期因子”的消息。可以从中发现我多次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中国只有拉升汇率才能降息!
同时,积极财政基建发力。中国的“去杠杆“进程就此变为”稳杠杆“。
但这一次的论战显然埋下了继续冲突的种子。
02
二次论战的背景
积极财政显然是需要赤字支撑的,而赤字是不会自动消失的,要么减支、要么加税、要么借债,反正总要有人背锅。
在疫情的影响之下,一边是税基减少,一边是支出增加,财政压力暴增。而SHIBOR(1Y)曲线显示,2020年4月中旬开始,货币政策出现收紧迹象,5月20日(今日),新的LPR公布,维持原价,收紧迹象进一步明显。
客观上,财政赤字扩张从来都需要货币政策的配合,多数时间,央行只做不说,看2020年M2狂飙猛进就知道央行是如何支持财政赤字扩张了。但随着财政压力急速蓄积和货币初显收紧征兆,上次冲突埋下的种子再次发芽。
2020年4月27日,上一次论战的财政部种子选手刘尚希在一场会议上发言表示:“可以用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适度地实现赤字的货币化,把财政和货币政策结合成一种新的组合,以缓解当前财政的困难,也可以解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问题“。简单的说,赤字问题的解决试图由财政借钱变成财政印钱方式。印钱历来是央行的权利,赤字的锅被甩回给了央行。
5月17日,央行发声,赤字货币化不可取,已经突破了法律的底线。对此刘尚希霸气回应,认为“央行并非“国中之国”,更像是一个央企。认为财政已经到了非常困难的地步,有赤字货币化的必要。
以下是澎湃采访原文:
澎湃新闻采访:很多人担心,一旦财政赤字货币化道路开启,未来是否有可能被用来为地方债买单?
刘尚希:这里我可以补充说明一下当前的财政状况。财政实际上到了非常困难的地步,疫情冲击下,各地的税收大幅度下滑。半数以上省份的地方财政收入下降幅度超过10%,同时又有大量的刚性支出,如抗击疫情、救助企业和贫困家庭,部分地区为了恢复经济发放消费券等等。这些都是必须要花的钱。在这种形势下,地方支出在不断刚性化,收入却在急剧减少。另一方面,2020年不少地方遇到了偿债的高峰,不少地方的偿本付息规模今年达到了千亿级。钱从哪来?要么只能违约,这样可能会形成一连串的市场反应,这会对市场信心形成打击。显然地方政府也不想违约,地方国企和城投公司也不能违约,因为这会影响一个地方的投资环境。怎么办?不能贷款,而专项债不能用于这些刚性支出,只能用于有一定现金流的项目,而这样的项目实际上越来越少。
评:我就提一句,90年代末中国财政压缩刚性支出的所采用的手段是裁员,而不是选择财政赤字货币化。
03
漏了根本
索罗斯说,对每一个国家自身来说,相比较这个国家的其他部门,央行都是这个国家最具效率和最不官僚的部门,因为央行需要直面竞争——国家间货币竞争。
竞争总是效率的来源,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竞争总能让央行提高一些效率、减少一些官僚风气。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央行都会是技术官僚最多的地方。而一个国家的财政部,竞争机会或许不会太多。
笔者在澎湃对刘尚希的采访中完全没发现其对资金外流或外汇储备的任何担心。然而,不管是财政掌握着印钱的权利,还是央行掌握着印钱的权利,外汇储备才是敢不敢、能不能印钱的根本。
印钱会诱发外储流失,没了外汇储备,中国庞大的工业产能所需原料从何而来?没有原料,如何发展?